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设计领域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秋瑗 程光 +1 位作者 李迪 张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00-104,共5页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用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机械领域的识别问题。基于字符串之间紧密相邻程度等统计特征,定义不同词之间紧密相连的程度,从而识别机械领域的领域词。通过计算特征值,用逻辑回归的方...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用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机械领域的识别问题。基于字符串之间紧密相邻程度等统计特征,定义不同词之间紧密相连的程度,从而识别机械领域的领域词。通过计算特征值,用逻辑回归的方法确定相邻字串的紧密相邻程度,从而发现新词。该方法对比通用的方法准确率和召回率得到了提高,更好地识别机械领域的领域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机械领域 逻辑回归 紧密相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ETPE基多元含能复合纤维
2
作者 王慧 金晓明 +6 位作者 章支梦 郑天宇 魏娇 王宇航 高浩峰 姜炜 张光普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343,共10页
为了探索ETPE基多元含能复合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备工艺,以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基热塑性弹性体(GAP-ETPE)为聚合物黏合剂,CL-20、纳米铝粉(n-Al)作为高能组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GAP-ETPE基超细含能复合纤维,并对溶剂、前驱液质量分数、... 为了探索ETPE基多元含能复合纤维的静电纺丝制备工艺,以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基热塑性弹性体(GAP-ETPE)为聚合物黏合剂,CL-20、纳米铝粉(n-Al)作为高能组分,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GAP-ETPE基超细含能复合纤维,并对溶剂、前驱液质量分数、固相组分配比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DSC法分析了复合纤维的热分解性能;测试了复合纤维的机械感度。结果表明,GAP-ETPE基含能复合纤维静电纺丝制备最佳溶剂为丙酮,产物成丝均匀、表面光滑;在GAP-ETPE/CL-20质量比为3∶7、前驱液质量分数为50%时,二元超细含能复合纤维(CL_(x)-ETPE_(y)-Z)的成丝效果最优,平均直径约为2480nm;在铝粉质量分数为10%、前驱液质量分数为50%时,三元超细含能复合纤维(CL-Al_(m)-ETPE-Z)的成丝效果最优,平均直径约为930nm;相比于CL-20,CL_(7)-ETPE_(3)-50含能复合纤维热分解峰值温度提前了29℃,加入n-Al之后热分解峰值温度提前了32℃,且优于物理共混物(PM);与CL-20的感度(P=100%、H_(50)=17cm)相比,GAP-ETPE/CL-20和GAP-ETPE/CL-20/Al含能复合纤维的摩擦感度(32%和48%)和撞击感度(29cm和43cm)均大幅降低,且低于同配方的物理共混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含能复合纤维 制备工艺 静电纺丝 GAP-ETPE CL-20 n-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注射成形微小齿轮光学全齿扫描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青云 王训伟 +2 位作者 邱耀弘 HARALD Lowe 雷保珍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6,104,共8页
金属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微小齿轮由于存在各向异性收缩的成形特性和微小尺寸特征,使得传统的二维小样本和极值检测方法无法体现其三维成形特点。结合MIM微小齿轮的特点,提出MIM微小齿轮光学全齿扫描测量方法。通过... 金属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微小齿轮由于存在各向异性收缩的成形特性和微小尺寸特征,使得传统的二维小样本和极值检测方法无法体现其三维成形特点。结合MIM微小齿轮的特点,提出MIM微小齿轮光学全齿扫描测量方法。通过将测量点云网格与理论数模进行比对,获得整个微小齿轮的三维偏差;通过在测量点云网格上构建截面,实现对截面上齿廓基本尺寸、齿距偏差和齿厚偏差等的自动测量。试验证明,所提出的光学全齿扫描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对MIM微小齿轮快速、高精度自动检测,并获得全齿信息,为MIM微小齿轮注射模具的主动设计和制造参数的优化提供必要依据。该测量方法同样适用于注塑齿轮、粉末冶金齿轮、锻造齿轮和金属切削齿轮,有助于推动齿轮制造业向全齿检测的方向发展,提升齿轮制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注射成形 微小齿轮 光学测量 全齿测量 理论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烟机工效学试验研究
4
作者 杨爱萍 张欣 +2 位作者 呼慧敏 付文宇 宋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8-92,共5页
为研究油烟机清洗操作及结构设计的工效性,招募36名有经验的被试,搭建油烟机清洗及烹饪操作测试场景,对顶吸油烟机日常清洗部位,基于4个评价指标(可视性、距离、姿势及费力)综合给出各部位的清洗操作分值,得到油烟机底端外围、集烟腔及... 为研究油烟机清洗操作及结构设计的工效性,招募36名有经验的被试,搭建油烟机清洗及烹饪操作测试场景,对顶吸油烟机日常清洗部位,基于4个评价指标(可视性、距离、姿势及费力)综合给出各部位的清洗操作分值,得到油烟机底端外围、集烟腔及油杯后区的清洗可达域级别(轻松可达、比较费力可达及费力可达)分布。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记录被试烹饪时的头部、左右手和锅具前端的活动范围,基于人机活动域分析得到顶吸油烟机人机碰撞高风险区域,以及侧吸油烟机倾角范围。研究方法和结果对油烟机安装、结构和布局设计及改善评估均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烟机 可达域级别 人机活动域 工效学 运动捕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线的柔性压阻式触觉传感器研究
5
作者 谭苗苗 刘伟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触觉传感器是智能机器人感知外界环境并与人进行交互的关键环节。多种物理测量和高延展性使触觉传感器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根据电阻的变化,可检测温度和接触压力。该传感器是由PDMS薄... 触觉传感器是智能机器人感知外界环境并与人进行交互的关键环节。多种物理测量和高延展性使触觉传感器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柔性触觉传感器,根据电阻的变化,可检测温度和接触压力。该传感器是由PDMS薄膜、纸基银纳米线和PDMS薄膜组成的三明治结构。敏感元件为3×3的纸基银纳米线阵列,阵列末端用导电银浆引线。整个传感器的尺寸为3 cm×3 cm。通过压力测试和温度测试实验,测量了传感器阵列交点处的电阻随着压力和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压力检测灵敏度为2.8Ω/N,温度检测灵敏度为0.18Ω/℃。该传感器的结构和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在机器人电子皮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柔性传感器 压阻效应 银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含量对复合圆管周向导波频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保钦 门森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0-788,共9页
基于线性三维弹性理论,推导了横观各向同性圆管中的波动方程,采用Legendre正交多项式方法进行了计算。为了验证Legendre正交多项式方法的有效性,首先计算了各向同性圆管中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与商业软件Disperse产生的结果进行了比对,... 基于线性三维弹性理论,推导了横观各向同性圆管中的波动方程,采用Legendre正交多项式方法进行了计算。为了验证Legendre正交多项式方法的有效性,首先计算了各向同性圆管中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与商业软件Disperse产生的结果进行了比对,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根据细观力学理论,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圆管的弹性常数随纤维体积含量增加的变化特征,绘制并详细比较了不同纤维体积含量横观各向同性圆管的频散曲线随着纤维体积含量从0%增加到100%,前三个主要模态频散曲线A0、SH0和S0在频率0.5 MHz处的变化特征。S0和A0的相速度在整个区域内单调增加,但当纤维体积含量等于21%时,SH0的相速度首先逐渐降低到1233.37 m/s,然后不断增加;群速度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纤维树脂构成的复合材料圆管结构进行纤维含量评估和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圆管 周向导波 纤维体积含量 正交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类在线开放实验课程的设计实现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林惠 王园 +1 位作者 赵翔康 戴亚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1-227,共7页
为了解决控制类实验课程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教学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实验室(Mobile Laboratory,M-Lab)与移动远程控制实验(Mobile Remote Control Experiment,简称MRC-Experiment)的设计方法。... 为了解决控制类实验课程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教学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实验室(Mobile Laboratory,M-Lab)与移动远程控制实验(Mobile Remote Control Experiment,简称MRC-Experiment)的设计方法。这种基于移动实验室中的远程实验,能够允许工科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端(手机、平板电脑)进行控制类实验课程的学习与操作。通过移动实验室软硬件的设计、控制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将智能控制算法应用在远程控制实验课程等环节,设计并实现了移动实验室,并允许学生进行移动远程控制实验。为了验证MRC-Experiment的效果,设计了在线调查问卷,对使用者在完成在线实验后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M-Lab和MRC-Experiment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网络化实验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实验课程 远程控制 移动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铝硅基铸造壳体凝固成形研究
8
作者 马勇杰 程光 姜二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3,共5页
新型铝合金材料用于薄壁壳体铸件制备,通过向ZL101A合金中增添微量Ni元素,基于ProCAST铸造仿真软件设计液压泵壳体低压铸造工艺,数值模拟铸件不同部位固相出现时间,并预测铸件凝固过程中缩孔缩松现象。实际生产铝合金薄壁壳体铸件,并对... 新型铝合金材料用于薄壁壳体铸件制备,通过向ZL101A合金中增添微量Ni元素,基于ProCAST铸造仿真软件设计液压泵壳体低压铸造工艺,数值模拟铸件不同部位固相出现时间,并预测铸件凝固过程中缩孔缩松现象。实际生产铝合金薄壁壳体铸件,并对壳体棒料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利用结构变形机理以及微观组织特点分析铸件凝固成形机理。分析合理的浇注温度以及热处理工艺,能够对壳体铸件缩孔缩松现象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改进铝硅合金薄壁壳体铸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铸造 薄壁壳体 压缩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微细正交车铣加工切削力有限元模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冰冰 刘伟 +1 位作者 王淑芳 张建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6,共7页
基于微细正交车铣加工的切削力进行有限元建模,针对微细加工建立了材料本构模型,引入应变梯度理论,使模拟过程中的切削力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加工过程;通过建立车削轴工件和铣削轴刀具均旋转的三维正交车铣模型增加了模型的真实性,利用ABA... 基于微细正交车铣加工的切削力进行有限元建模,针对微细加工建立了材料本构模型,引入应变梯度理论,使模拟过程中的切削力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加工过程;通过建立车削轴工件和铣削轴刀具均旋转的三维正交车铣模型增加了模型的真实性,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微细车铣加工中的切削力进行建模,并设计了测试系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比分析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切削力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利用此模型预测切削力、优化切削参数以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正交车铣 应变梯度 三维有限元仿真 切削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道后距离预测的横向安全预警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娥 李立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7,50,共4页
在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的基础上,假设自车在当前行车路况下进行安全换道,预测换道结束后自车与目标车道前、后车的距离,确定汽车横向安全预警系统发出换道危险警报的模型。通过仿真,证明运用该方法建立的横向安全预警模型是正确的。
关键词 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 汽车横向安全预警模型 换道后距离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驾驶员相同路况试验数据分析
11
作者 田娥 李立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0,共4页
定义车道变换行为,从实车试验数据中提取驾驶员换道数据序列,对不同驾驶员相同路况的换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道变换过程中具有小横向加速度的特征,不同驾驶员在换道时间上存在差异,换道时间是体现驾驶员个体特性的关键特征,建立... 定义车道变换行为,从实车试验数据中提取驾驶员换道数据序列,对不同驾驶员相同路况的换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道变换过程中具有小横向加速度的特征,不同驾驶员在换道时间上存在差异,换道时间是体现驾驶员个体特性的关键特征,建立适应不同驾驶特性驾驶员的横向安全预警系统可提高驾驶辅助系统的实用性。为下一步设计符合驾驶员特性且满足不同驾驶员安全需求的控制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实车数据 驾驶员换道行为特性 不同驾驶员 相同路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和特征重用的MIM齿轮缺陷检测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桐 雷保珍 +1 位作者 王训伟 齐广浩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131,135,共4页
针对金属注射成型(MIM)工业生产零件由于缺陷细微导致的肉眼识别率低和人力资源耗费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缺陷检测识别方法。利用迁移学习解决当前由于训练数据少而导致识别率低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特征... 针对金属注射成型(MIM)工业生产零件由于缺陷细微导致的肉眼识别率低和人力资源耗费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缺陷检测识别方法。利用迁移学习解决当前由于训练数据少而导致识别率低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特征重用网络模型,对MIM工艺生产的小模数齿轮进行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训练模型在MIM齿轮缺陷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8%以上,可对零件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该检测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同类的零件制造业完成分类和检测任务,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特征重用 卷积神经网络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基精铸材料薄壁壳体成型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勇杰 张建成 刘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102,共7页
针对铝合金薄壁壳体铸造成型高质量要求,通过向ZL101A铝合金中增添Al-10Sr变质剂以及微量Ni元素,制备铝硅基精铸材料坯件,借助加热设备与SCC-4450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铝硅基精铸材料进行高温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与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应... 针对铝合金薄壁壳体铸造成型高质量要求,通过向ZL101A铝合金中增添Al-10Sr变质剂以及微量Ni元素,制备铝硅基精铸材料坯件,借助加热设备与SCC-4450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铝硅基精铸材料进行高温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与不同温度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现铝硅基精铸材料在各应变率及温度下的屈服强度相对ZL101A铝合金均提高。以铝硅基精铸材料进行液压泵薄壁壳体铸造工艺设计分析,基于ProCAST铸造模拟软件,采用低压铸造工艺方案对铝合金薄壁壳体低压铸造过程进行多尺度模拟,分析预测得到了温度场和流动场对铸件充型和凝固过程中缩孔缩松形成的影响,并对壳体铸件的显微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观察得到内部二次枝晶臂间距和共晶层片间距分布状态,综合分析宏微观结果可知,适合的铸造工艺可以制备出完整高性能的铝硅基合金薄壁壳体铸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基精铸材料 高温压缩试验 薄壁壳体 数值模拟 多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康复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苗苗 贾延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3-340,共8页
康复机器人能够按照指定轨迹稳定运行是康复过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机器人末端位姿与人体患肢位姿应保持高度重合,同时康复机器人应具备适应不同人体患肢长度的能力。为此提出了机器人与人体患肢运动学模型关联的计算方法。... 康复机器人能够按照指定轨迹稳定运行是康复过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因此机器人末端位姿与人体患肢位姿应保持高度重合,同时康复机器人应具备适应不同人体患肢长度的能力。为此提出了机器人与人体患肢运动学模型关联的计算方法。对所设计的平卧式五自由度髋关节康复串联机器人建立了运动学数学模型。将人体下肢简化为四自由度两关节连杆,建立人体的运动学模型,根据人体下肢参数计算患肢末端位姿,并将其作为输入条件代入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求解,得到机器人的关节变量对关节转动进行控制。以屈髋和内旋动作为例,应用SimMechanics进行仿真,得到的各关节角度与目标设定值一致,且机器人关节角度范围满足人体髋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要求。分析了下肢长度测量误差对髋关节康复角度及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腿长度占比测量偏差为0.5%,位置偏差小于6mm时,关节角度偏差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康复机器人 运动学分析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汽车侧围生产线的改善及方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建 程光 +3 位作者 李剑昭 李迪 陈秋媛 陈天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36,共6页
运用3种工业工程常用技术对某汽车企业侧围外板生产线提出改善方案,为了比较3种技术对汽车生产线的改善效果,分别运用了逼近于理想解的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改善方案进行评价,结果得出基础工业工程改善技术对汽车生产线的改善效果最理... 运用3种工业工程常用技术对某汽车企业侧围外板生产线提出改善方案,为了比较3种技术对汽车生产线的改善效果,分别运用了逼近于理想解的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改善方案进行评价,结果得出基础工业工程改善技术对汽车生产线的改善效果最理想,价值流分析技术其次,防错法技术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生产线 工业工程方法 方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C的自动驾驶车辆控制方法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宁强 刘元盛 谢龙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6-314,共9页
为了改善SAC(soft actor critic)算法样本等概率采样以及网络随机初始化造成网络收敛速度慢、训练过程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优先级回放和专家数据的改进算法PE-SAC(priority playback soft actor critic with expert)。该算法依据样... 为了改善SAC(soft actor critic)算法样本等概率采样以及网络随机初始化造成网络收敛速度慢、训练过程不稳定问题,提出一种结合优先级回放和专家数据的改进算法PE-SAC(priority playback soft actor critic with expert)。该算法依据样本价值将样本池分类,使用专家数据预训练网络,缩小无人车无效探索空间、降低试错次数,有效提升算法学习效率。同时设计一种面向多障碍物的奖励函数增强算法适用性。在CARLA平台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无人车在环境中安全行驶,同等训练次数下所得奖励值和收敛速度优于TD3(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algorithm)和SAC算法。最后,结合雷达点云地图与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方法缩小仿真环境与真实场景差异性,将训练所得模型移植到园区低速无人车中验证算法泛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无人驾驶控制 现实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侧-侧吻合冠脉搭桥术后血栓形成的数值模拟
17
作者 付文宇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3-409,共7页
目的研究桥血管远端不同处理方式对其血栓生成的不同影响。方法针对远端侧-侧吻合(distal-end sideside anastomosis,DESSA)冠脉搭桥术,构建桥血管远端裁剪和不裁剪两种模型。使用生化反应的血液物质传输扩散模型,同时考虑血流动力学的... 目的研究桥血管远端不同处理方式对其血栓生成的不同影响。方法针对远端侧-侧吻合(distal-end sideside anastomosis,DESSA)冠脉搭桥术,构建桥血管远端裁剪和不裁剪两种模型。使用生化反应的血液物质传输扩散模型,同时考虑血流动力学的切变率、流体滞留时间和血小板分布参数,评估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DESSA冠脉搭桥中血栓生长。结果对于桥血管远端无裁剪处理的模型,血栓首先在桥血管远端内壁面上形成,随后向其内部生长,直至血栓占满大部分桥血管远端区域,血栓进入稳定状态,体积不再变化,生成血栓体积为15.051 mm^(3)。对于桥血管远端裁剪处理模型,生成血栓体积为7.352 mm^(3),同远端无裁剪模型相比,生成血栓体积减小51.2%。桥血管远端裁剪处理后,吻合口上方桥血管内壁上有血栓生成,壁厚约为0.16 mm,为桥血管半径的10.65%。上述两种术式中,桥血管远端区域形成多个漩涡流(流速小于10 mm/s),促进桥血管远端血栓形成;计算结果和临床报道的血栓形成区域相一致。结论临床DESSA冠脉搭桥术时,对桥血管远端进行裁剪处理,减小了桥血管生成血栓体积,但吻合口上方桥血管壁面生成血栓对冠脉搭桥术后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远端侧-侧吻合 标量对流扩散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