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04年北京地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长青 方向华 +4 位作者 刘宏军 李淑婷 李宁燕 郑颖 汤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市选择约10万人口的自然人群,登记2003年1月—2004年12月该社区所有新发或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卒中患者... 目的调查社区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北京市选择约10万人口的自然人群,登记2003年1月—2004年12月该社区所有新发或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卒中患者PSD患病情况。共登记380例卒中患者,其中276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有完整资料,平均年龄(67.5±8.2)岁,卒中病程中位数为11.5个月。结果PSD总患病率为65.2%(180/276),其中轻、中、重度PSD分别占45.0%、47.2%和7.8%。卒中后6个月内、6~18个月、18个月以上的PSD患病率分别是66.2%、60.2%和73.9%,卒中后6个月内重度PSD患病率最高,达12.3%。PSD患病与左利手、在区县级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依赖、认知功能异常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卒中病程、卒中发作次数、高血压或心脏病史无显著相关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仅左利手与PSD患病相关。结论60%以上的社区卒中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PSD,PSD与在区县级医院就诊、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认知功能异常、左利手相关。对于有以上相关因素的卒中患者,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流行病学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长青 方向华 +3 位作者 刘宏军 王蔚华 张新卿 李宁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 目的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 I:1.17-5.03)。结论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后抑郁 患病率 卒中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楠 张广平 李慎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止血压迫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术后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 目的评价动脉止血压迫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3例术后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法:C组59例先采用手法压迫20 min,再结合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止血。3组术后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其他常规处置相同。比较3组术后止血效果、制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止血方法进行比较,其中止血时间A组为(2.19±1.5)min,B组为(3.81±2.5)min,C组为(3.69±1.7)min,A组比其他两组略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肢制动时间A组为(8.2±2.1)h,B组为(23.6±23)h,C组为(7.5±1.6)h,B组明显长于另两组;止血成功率3组分别为97.8%、97.9%、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其他2组,C组最少。结论单纯应用压迫器止血虽卧床时间减少,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为高;手法压迫并发症少,但是卧床时间长,患者耐受程度低;手法压迫联合压迫器压迫止血的效果好,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止血压迫器 手法压迫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广平 刘楠 +2 位作者 李慎茂 陆伯华 宋福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有研究显示,亚洲人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1],我国大概每年有40-50万新发作的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2]。尽管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有研究显示,亚洲人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1],我国大概每年有40-50万新发作的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2]。尽管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仍高达10%-24%^[3]。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楠 张广平 +1 位作者 李慎茂 陆伯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83-48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1]。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缩窄 病理性 颅内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