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氯吡格雷代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闻多 张永勇 季福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氯吡格雷代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被抑制情况。方法入选2013年3—8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经过基因检测分为氯吡格雷慢代谢型6例、快代谢型17例和中间代谢型25例。患者均于入病房前服用负荷... 目的观察不同氯吡格雷代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被抑制情况。方法入选2013年3—8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经过基因检测分为氯吡格雷慢代谢型6例、快代谢型17例和中间代谢型25例。患者均于入病房前服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之后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连续服用,于服药后第6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肝肾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第6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诱导的抑制率分别为74%和84%。氯吡格雷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2.2%±13.4%、32.1%±20.1%和18.6%±13.9%(P>0.05),3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87%、78%和82%。结论本研究中不同氯吡格雷代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情况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汤治疗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金秀 夏惠英 +4 位作者 张亚艳 张癑 崔雪峰 郑敏茹 王居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通脉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通脉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通脉汤加减,中药治疗疗程为12周,每2周记录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1年后,检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结果:1)治疗12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29.73%,1年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32.43%,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1年后观察组肾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肾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肾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2周、1年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汤可以显著改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有效改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通脉汤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