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欧霄巍 聂俊 何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56,共6页
制备了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其具有黏度低、化学稳定性好、固化膜机械物理性能优良等特点,主链由丙烯酸烷基酯和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得到。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反应中,随着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制备了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其具有黏度低、化学稳定性好、固化膜机械物理性能优良等特点,主链由丙烯酸烷基酯和丙烯酸羟乙酯共聚得到。实验结果表明:共聚反应中,随着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物质的量比为1∶2时,产物多分散性最低。当采用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酸羟乙酯共聚时,需要的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最少,涂膜进行紫外光固化后的各项物理机械性能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丙烯酸酯 低相对分子质量 共聚 酯化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6/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丁雪佳 王翊民 +2 位作者 余鼎声 李新中 王璧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6,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凹凸棒土与聚酰胺6共混,制备聚酰胺6/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凹凸棒土活化前后对聚酰胺6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土以纳米尺寸分散于复合材料中;凹凸棒土的加入,可以促进聚酰胺6...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凹凸棒土与聚酰胺6共混,制备聚酰胺6/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凹凸棒土活化前后对聚酰胺6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土以纳米尺寸分散于复合材料中;凹凸棒土的加入,可以促进聚酰胺6结晶;与未经硅烷偶联剂活化的凹凸棒土相比,活化后凹凸棒土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的凹凸棒土可以用于改性聚酰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凹凸棒土 硅烷偶联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介孔分子筛原位缩聚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闰明涛 张大余 +1 位作者 吴丝竹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7,72,共5页
研究了惰性气氛下PET/MM S原位缩聚复合物的非等温和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热分解过程为一级反应。介孔分子筛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介孔孔道内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要高于基体的热稳定性。PET/MM S复合材料比纯PET具有... 研究了惰性气氛下PET/MM S原位缩聚复合物的非等温和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热分解过程为一级反应。介孔分子筛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介孔孔道内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要高于基体的热稳定性。PET/MM S复合材料比纯PET具有较高的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介孔分子筛使聚合物分解后残留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介孔分子筛 原位缩聚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大余 闰明涛 +1 位作者 吴丝竹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3-236,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由于介孔分子筛孔径分布狭窄,孔道排列有序,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单体分子有可能进入分子筛孔道并能在引发剂引发下进行聚合反应。通过IR,TG,XRD,RAM AN...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由于介孔分子筛孔径分布狭窄,孔道排列有序,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单体分子有可能进入分子筛孔道并能在引发剂引发下进行聚合反应。通过IR,TG,XRD,RAM AN,N2吸附,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单体进入分子筛孔内并发生了聚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苯乙烯 相容性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分子筛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大余 闰明涛 +1 位作者 吴丝竹 吴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0,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ET/分子筛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非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 :分子筛的加入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应 ,加快了结晶速度 ,增加了结晶度 ,减小了晶粒粒径分布 ;PET及PET/分子筛体系的热结晶峰温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移向低...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ET/分子筛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非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 :分子筛的加入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应 ,加快了结晶速度 ,增加了结晶度 ,减小了晶粒粒径分布 ;PET及PET/分子筛体系的热结晶峰温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加而移向低温 ,半结晶时间、结晶度随降温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晶粒粒径分布则增大 ;分子筛的加入降低了降温速率对PET半结晶时间的影响 ;随着分子筛用量的增加 ,半结晶时间t1/ 2 、结晶热焓ΔH、结晶峰半峰宽ΔW都能达到一个较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分子筛 成核剂 原位聚合 非等温结晶 结晶速度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Ⅰ.复合材料的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宏德 李杨 +2 位作者 朱峰 朱结东 余鼎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
分别采用大分子溶液插层法和大分子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大分子溶液插层法还是大分子熔融插层法,都能得到S... 分别采用大分子溶液插层法和大分子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大分子溶液插层法还是大分子熔融插层法,都能得到SBS/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对于溶液插层法,蒙脱土插层剂的种类、SBS牌号对插层效果都有影响:对于熔融插层法,SBS牌号对是否形成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影响最大,淬火对熔融挤出后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无益。星形结构的SBS适宜于采用溶液插层法、线形结构的SBS适宜于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纳米复合材料 蒙脱土 插层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永军 邹华 +1 位作者 伍社毛 张立群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67,共7页
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出各组分分散均匀的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硫化剂、防老剂、耐寒增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防老剂体系为4010NA/RD/AW/NBC/石蜡,用量分别为1,1,1.5,2,1质量份时,丁腈橡胶复合材... 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出各组分分散均匀的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硫化剂、防老剂、耐寒增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防老剂体系为4010NA/RD/AW/NBC/石蜡,用量分别为1,1,1.5,2,1质量份时,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空气和耐臭氧老化性能;当耐寒增塑剂为DOA且其用量为6质量份时,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低温和耐油老化性能;采用复合硫化体系DCP/S/DM/CZ且用量分别为2.5,0.5,0.3,0.5质量份时,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耐热空气老化和耐低温性能较好;当NBR(35%)/NBR(26%)、ZnO、SA、N550、S、DM、CZ、DCP、DOA、4010NA、RD、NBC、AW、石蜡的加入量分别为50/50,5,1.5,60,0.5,0.3,0.5,2.5,6,1.5,1,1,1.5,1质量份时,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耐低温性能 耐油性 耐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PP/m-PA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方鲲 吴丝竹 +1 位作者 丁雪佳 李玫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6,共5页
采用熔融拉挤工艺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低黏度聚酰胺6[LFT-(PP/m-PA6)]粒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情况、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m-PA6改善了PP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润湿性和浸渍性,提高了界面黏结强度,与长玻... 采用熔融拉挤工艺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低黏度聚酰胺6[LFT-(PP/m-PA6)]粒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情况、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m-PA6改善了PP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润湿性和浸渍性,提高了界面黏结强度,与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LFT-PP)相比,LFT-(PP/m-PA6)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加、刚性增强、韧性基本不变;当长玻璃纤维含量相同时,以均聚PP为基体的LFT-PP和LFT-(PP/m-PA6)的力学性能高于以共聚PP为基体的LFT-PP和LFT-(PP/m-PA6),特别是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在-30℃时,LFT-PP(F401)的缺口冲击强度为29.3kJ/m2,比常温条件下提高了3.91%,LFT-PP(K712)的缺口冲击强度为24.3kJ/m2,比常温条件下提高了7.53%;m-PA6起到了界面润滑作用,能使LFT-(PP/m-PA6)的流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酰胺6 长玻璃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分子筛原位聚合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大余 闰明涛 +1 位作者 吴丝竹 吴刚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子筛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不同分子筛含量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加入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果,加快了结晶速率,增加了结晶度,减小了晶粒尺寸分布...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分子筛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不同分子筛含量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加入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果,加快了结晶速率,增加了结晶度,减小了晶粒尺寸分布。在210℃的结晶温度下,当分子筛质量分数为4%时,半结晶时间为156s,结晶热焓为37.84J/g,结晶峰半峰宽为1.8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性能 聚合复合材料 等温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差示扫描量热仪 晶粒尺寸分布 分子筛 原位聚合 异相成核 结晶速率 结晶温度 质量分数 结晶时间 结晶度 半峰宽 热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耐寒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雅鹏 丁雪佳 +1 位作者 宋长统 刘明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70,117,共5页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分别选用2种聚酯型和聚醚型TPU对PVC进行共混改性,通过透光率雾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低温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了4种TPU对PVC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拜耳60A(聚醚型)对PVC的改性... 采用物理共混的方法,分别选用2种聚酯型和聚醚型TPU对PVC进行共混改性,通过透光率雾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低温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研究了4种TPU对PVC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拜耳60A(聚醚型)对PVC的改性效果最好;随着TPU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和低温冲击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透明性良好,SEM测试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 透明 耐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SiO_2短纤维及PP/SiO_2短纤维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元超 温世鹏 +2 位作者 张法忠 张立群 刘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85,90,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TEOS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了直径为500 nm的表面布满颗粒的SiO2短纤维(n-SF)。短纤维与聚丙烯经过螺杆混合,注塑后得到PP/SiO2短纤维复合材料。通过SEM表征发现,SiO2短纤维在PP基体中的分散均匀,界面良好;通过DSC...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TEOS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了直径为500 nm的表面布满颗粒的SiO2短纤维(n-SF)。短纤维与聚丙烯经过螺杆混合,注塑后得到PP/SiO2短纤维复合材料。通过SEM表征发现,SiO2短纤维在PP基体中的分散均匀,界面良好;通过DSC、XRD表征,SiO2短纤维的加入使PP的结晶速率提高,β晶用量变化;通过PLM照片发现复合材料晶体尺寸较纯聚丙烯减小;冲击测试表明,SiO2短纤维的用量为0.5份时,冲击性能较纯PP相比提高了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SiO2短纤维 聚丙烯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制备PB/PS微球双泡孔层发泡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索倩倩 史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1,共5页
运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丁烯(PB)泡沫材料,并考察了不同饱和温度与压力对PB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密度以及包括平均泡孔尺寸、泡孔密度、泡孔壁厚度在内的泡孔结构的影响。并引入聚苯乙烯(PS)微球制备双泡孔层PB发泡材料,研究了P... 运用超临界CO_2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丁烯(PB)泡沫材料,并考察了不同饱和温度与压力对PB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密度以及包括平均泡孔尺寸、泡孔密度、泡孔壁厚度在内的泡孔结构的影响。并引入聚苯乙烯(PS)微球制备双泡孔层PB发泡材料,研究了PS微球的表面性能对PB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PS微球可以提高PB发泡材料的可发性,在添加量为1.5%时与未加入PS微球的发泡材料相比可使发泡材料密度降低38%,泡孔密度增加4个数量级,平均泡孔直径减小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烯 超临界二氧化碳 聚苯乙烯微球 硅烷偶联剂 泡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氯乙烯分子结构-亚微相态-加工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13
作者 刘丙学 许桂连 +2 位作者 潘祥江 武德珍 何伟锋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8,共5页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种氯化聚氯乙烯(PVC-C)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氯含量、分子链中3种基本结构(-CH2-、-CHCl-、-CCl2-)的摩尔分数、PVC-C粒子的亚微相态进行了研究,并用Brabender转矩流变仪...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种氯化聚氯乙烯(PVC-C)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氯含量、分子链中3种基本结构(-CH2-、-CHCl-、-CCl2-)的摩尔分数、PVC-C粒子的亚微相态进行了研究,并用Brabender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各种PVC-C的加工性能。结果表明,PVC-C在相同氯含量时,分子链中含有较少的—CCl2-结构时有利于提高树脂的热稳定性;PVC-C的加工流动性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和氯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较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有利于改善树脂的加工流动性;树脂颗粒皮层较薄或者被破坏,内部亚颗粒子堆积均匀时为理想的亚微相态,树脂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分子结构 加工性能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SBR原位聚合制备PS/PMMA高聚物复合光散射材料
14
作者 李海花 孟庆华 孟庆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608,共3页
将丁苯橡胶添加到预聚MMA和St的混合溶液中经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PS/PMMA高聚物复合材料。研究了散射体物质添加量对样品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BR和预聚MMA对样品的光散射性能产生了协同作用;PS/PMMA高聚物复合材料的雾度值... 将丁苯橡胶添加到预聚MMA和St的混合溶液中经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PS/PMMA高聚物复合材料。研究了散射体物质添加量对样品的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BR和预聚MMA对样品的光散射性能产生了协同作用;PS/PMMA高聚物复合材料的雾度值随SBR添加量的改变而产生明显的振荡,而样品的透光率随SBR添加量的改变则其振荡关系存在,但是不显著;PS/PMMA/SBR样品的雾度值及透光率随预聚MMA添加量的改变呈现弱的振荡变化关系。形貌分析表明:散射剂能够很好地分散于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PMMA 丁苯橡胶 光散射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体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智 殷德贤 +1 位作者 胡仕凯 赵秀英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8-1047,1059,共11页
弹性体阻尼材料具有独特的动态粘弹性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减震、降噪等多个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体阻尼材料常面临有效阻尼温域窄、损耗因子较低的问题。拓宽有效阻尼温域、提高损耗因子是目前开发高性能弹性体阻尼材料的主要方向... 弹性体阻尼材料具有独特的动态粘弹性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减震、降噪等多个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体阻尼材料常面临有效阻尼温域窄、损耗因子较低的问题。拓宽有效阻尼温域、提高损耗因子是目前开发高性能弹性体阻尼材料的主要方向。从弹性体阻尼材料的阻尼机理出发,阐述了分子链形态与结构、温度及振动频率、弹性体组成体系对弹性体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弹性体阻尼材料的改性方法及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 阻尼机理 阻尼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乳化液中聚3,4-已撑二氧噻吩(PEDOT)低维材料的制备
16
作者 刘晓媛 程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5,共3页
实验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Na2S2O8为氧化剂,正己烷为油相水性乳化液中制备出聚3,4-已撑二氧噻吩(PEDOT)纳米棒和纳米球。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温度、油水比、氧化剂浓度对PEDOT形貌的影响。当油水比例为1/4,乳化剂的量为1.0... 实验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Na2S2O8为氧化剂,正己烷为油相水性乳化液中制备出聚3,4-已撑二氧噻吩(PEDOT)纳米棒和纳米球。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温度、油水比、氧化剂浓度对PEDOT形貌的影响。当油水比例为1/4,乳化剂的量为1.00g,氧化剂的量为0.1626g,温度为60℃时,得到PEDOT为分布均匀规则的纳米棒,相同条件下,油水比例为1/8时,PEDOT为纳米球。油水比例为1/4,乳化剂用量为1.0g~2.0g,随乳化剂用量增加,PEDOT的形状由棒状变为球状,并且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球状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已撑二氧噻吩(PEDOT)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聚合物纳米球 聚合物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橡胶脱硫再生技术及新型再生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7
作者 史金炜 张立群 +3 位作者 江宽 赵为 任东云 葛佑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7-54,共8页
废橡胶再生技术是世界橡胶工业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有效再生废橡胶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本文综述了典型的废橡胶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及原理,系统阐述并评价了双螺杆挤出机再生法、利用超临界CO2再生法、微生物再生法... 废橡胶再生技术是世界橡胶工业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有效再生废橡胶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本文综述了典型的废橡胶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及原理,系统阐述并评价了双螺杆挤出机再生法、利用超临界CO2再生法、微生物再生法、力化学再生法等几种新型并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再生方法,并对废橡胶化学再生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废橡胶再生技术的核心是在获得较高线性化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橡胶主链。同时,发展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再生技术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橡胶 再生 再生技术 再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紫外吸收剂插层锌铝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英文)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蕾 刘石均 +1 位作者 李保山 陈大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7-414,共8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以去离子水或乙二醇为分散介质,制备了层间为磺基水杨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等紫外吸收剂阴离子插层的锌铝水滑石。利用XRD、IR、TG-DTA等技术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采用UV-Vis吸收... 采用离子交换法,以去离子水或乙二醇为分散介质,制备了层间为磺基水杨酸、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等紫外吸收剂阴离子插层的锌铝水滑石。利用XRD、IR、TG-DTA等技术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采用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产物的光化学特性,并用Gaussian-98软件包中ab initio分子轨道法(HF/6-31G)计算了3种有机紫外吸收剂的分子结构和电荷分布,提出了合理的客体分子在主体层间的排列方式,分析了其结构与光化学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有机紫外吸收剂进入层间,不仅客体与主体层板存在静电力和氢键相互作用,而且在限域空间中有利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插层产物的紫外吸收范围和能力显著增强,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无机-有机超分子复合结构的紫外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铝水滑石 有机紫外吸收剂 插层 光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丝PLLA/HA复合纤维支架的制备及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敏丽 隋刚 +2 位作者 杨小平 邓旭亮 胡晓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6-480,共5页
随着组织工程和支架材料的技术发展,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LA/HA)复合纳米纤维膜,对纤维膜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与人体环境相近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 随着组织工程和支架材料的技术发展,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PLLA/HA)复合纳米纤维膜,对纤维膜的结构形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与人体环境相近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37℃)中浸泡不同时间的体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HA纳米粒子与PLLA基体间存在化学键合,纳米粒子使纤维直径增大且表面粗糙程度增加,HA的引入抑制了PLLA降解过程中的自催化作用,减缓了PLLA的降解速度,复合纤维体系降解液的pH值在降解后期呈缓慢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 电纺丝 体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微观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伏虎 沈曾民 +2 位作者 迟伟东 薛锐生 吴一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1-515,520,共6页
分别以石油渣油中间相沥青(FCC-MP)和萘系中间相沥青(AR-MP)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备出两种粒径分布窄、球形圆整的中间相沥青微球(MPMB-1和MPMB-2,粒径约25μm),再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后得到中间相石墨微球(MGMB-1和MGMB-2);采用... 分别以石油渣油中间相沥青(FCC-MP)和萘系中间相沥青(AR-MP)为原料,采用乳液法制备出两种粒径分布窄、球形圆整的中间相沥青微球(MPMB-1和MPMB-2,粒径约25μm),再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处理后得到中间相石墨微球(MGMB-1和MGMB-2);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了乳液法微球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MPMB-1和MPMB-2的内部稠环芳烃大分子片层排列复杂无规则;经2800℃石墨化处理后,MGMB-1和MGMB-2的石墨片层间距d002大于热缩聚法石墨微球(MGMB-3)的d002。对MGMB-1、MGMB-2和MGMB-3进行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性能测试,发现乳液法石墨微球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优于热缩聚法制备的石墨微球,MGMB-1和MGMB-2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305mAh/g和302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法 中间相炭微球 微观结构 负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