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半监督CST的湿地场景下细粒度鸟类检测
1
作者 赵玥 徐钐钐 +4 位作者 韩巧玲 刘卫平 郑一力 赵燕东 唐延龄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4,共10页
针对细粒度鸟类检测的数据标注成本高,以及湿地地区鸟类种类繁多、现实场景复杂化等引起的湿地鸟类检测精度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CST的湿地场景下的细粒度鸟类检测算法(semi-supervised bird detection with CNN and swin ... 针对细粒度鸟类检测的数据标注成本高,以及湿地地区鸟类种类繁多、现实场景复杂化等引起的湿地鸟类检测精度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CST的湿地场景下的细粒度鸟类检测算法(semi-supervised bird detection with CNN and swin transformer,SSBY-CST),首先基于北京14处监测站在不同湿地场景下采集到的图像,构建了涵盖17种鸟类图像数据集,为模型鲁棒性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其次提出基于伪标签学习法的单阶段半监督学习框架,基于Yolov5主干网络构建教师学生模型,高效利用无标签数据提升检测性能;训练阶段使用双阈值伪标签分配策略替代传统单一阈值伪标签分配,以优化无监督损失函数。然后设计了结合CNN和Swin Transformer的双通道卷积模块CST,以提高不同类别鸟类与湿地背景的区分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仅在100张标注图像下,该文SSBY-CST算法对17种复杂环境下鸟类的检测精准率和mAP@0.5分别为77.5%和58.2%,相比同时期较先进的YOLO模型提升了17.4个百分点和15.5个百分点,在少量标注的前提下实现了较高的检测性能提升,其中黑鹳、西伯利亚银鸥的m AP@0.5分别达到了95.7%和94.5%,相比基线提升了24.9个百分点和14.3个百分点。此外,消融试验分析了双阈值伪标签分配的作用及CST模块的效果,验证了双阈值伪标签分配与CST模块设计的有效性。该框架利用无标注样本在极少量标注量下提升复杂环境下细粒度鸟类检测性能,以加强农林生态的智能数字化管理。该文将半监督扩展到细粒度鸟类检测,为处理农林生态环境下的鸟类检测提供了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检测 深度学习 半监督学习 目标检测 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cleGAN的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
2
作者 黄梓菡 韩巧玲 +2 位作者 赵玥 赵燕东 宋美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8,共13页
【目的】针对土壤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任务依赖成对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MSF-CycleGAN),提升土壤CT图像质量,降低高分辨率采集CT图像成本,为农林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的... 【目的】针对土壤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任务依赖成对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MSF-CycleGAN),提升土壤CT图像质量,降低高分辨率采集CT图像成本,为农林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方法】首先,构建土壤CT图像和土壤SEM图像数据集,共包含3种含水率下多次冻融循环的土柱样本,为后续图像分辨率提升提供数据基础。其次,引入适用于跨域转换的CycleGAN网络模型应用于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任务,利用CT与SEM图像的不同成像特性补充低分辨率土壤CT图像信息。为提高生成图像的分辨率,在生成器A中加入上采样模块,在生成器B中加入下采样模块。为增强图像的真实性和一致性,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原始图像上采样后加入身份损失函数的计算。最后,基于改进ConvNeXt网络模型对融合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孔隙分割,构建三维孔隙模型并进行参数提取。【结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本研究从定性、定量角度对比MSF-CycleGAN与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证明MSF-CycleGAN多尺度融合方法能够提高土壤CT图像的分辨率且效果比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更明显。引入SEM图像和身份损失函数,验证了二者设计的有效性。对50%、75%、100%含水率土柱的图像多尺度融合试验表明,融合后的土壤三维模型能够观察到更多细小孔隙,孔隙数量增加2倍,孔隙率较融合前提高3.93%,孔隙成圆率提高3.64%,分形维数提高0.55%。孔隙参数量化试验表明,基于高分辨率融合图像分割量化的孔隙参数在冻融循环下的变化更符合现有研究规律,证明本研究方法能够准确、有效提高土壤CT图像的分辨率。【结论】本研究论证将土壤CT图像与SEM图像进行多尺度融合提高CT图像分辨率的可行性,为降低采集高分辨率图像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能够推动土壤结构研究的精细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尺度融合 循环生成对抗网络 CT图像 SEM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UNet-VAE网络的土壤多类型孔隙三维分割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巧玲 宋美慧 +2 位作者 席本野 赵玥 赵燕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1-89,共9页
不同类型土壤孔隙结构会随生物活动和非生物作用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其生态功能,准确分割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对于研究孔隙结构与生态功能演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个类别孔隙的分割方法分割精度低、分类标准单一、鲁棒性差,无法准确... 不同类型土壤孔隙结构会随生物活动和非生物作用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其生态功能,准确分割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对于研究孔隙结构与生态功能演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个类别孔隙的分割方法分割精度低、分类标准单一、鲁棒性差,无法准确分割和判别生物孔隙、裂隙等相交部分孔隙结构的问题。该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孔隙尺度差距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UNet-VAE网络模型,实现土壤多类型孔隙分割。改进UNet-VAE网络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注意力模块,以实现多尺度信息融合和冗余信息筛选。结合变分自动编码器生成网络(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引入噪声和辅助损失函数,以增强网络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UNet-VAE方法在土壤多类型孔隙(裂隙、生物孔、不规则孔隙和球状孔隙)三维分割中达到了93.83%的平均准确率,与次优VNet方法相比,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提升了3.32,5.06,8.97和8.63个百分点,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孔隙4项指标分别提升了4.88,15.46,15.70和15.50个百分点,表明改进UNet-VAE法可准确分割多类型孔隙,也验证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多类型孔隙判别的有效性,可为揭示土壤孔隙结构与演化研究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孔隙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3D UNet 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