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铁工程邻近桥桩施工风险评估及控制对策探讨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兆平 汪挺 +1 位作者 项彦勇 张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37-1842,共6页
探讨了北京地铁工程邻近桥梁施工风险等级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和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建议以桥基与地铁工程开挖影响破裂面的位置关系和桥基与地铁工程的水平距离作为主要依据,确定桥梁邻近等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桥梁现状质量,确定邻近桥... 探讨了北京地铁工程邻近桥梁施工风险等级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和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建议以桥基与地铁工程开挖影响破裂面的位置关系和桥基与地铁工程的水平距离作为主要依据,确定桥梁邻近等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桥梁现状质量,确定邻近桥梁的施工风险等级,并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给出了相应的邻近桥梁基础加固保护对策,从而形成了对邻近桥梁的控制与保护技术程序,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了对邻近桥桩的评估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工程 邻近桥桩 邻近等级 风险等级 施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能源隧道毛细管网换热器性能实验研究
2
作者 王永艳 周国兵 +3 位作者 刘军 王富强 乔国刚 黄辉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毛细管网换热器由于传热面积大、温度均匀等诸多优点在交通类能源隧道已有较多应用。热力能源隧道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隧道因具有内热源而与交通类能源隧道差异较大,为研究毛细管网换热器在热力能源隧道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吸热工况下... 毛细管网换热器由于传热面积大、温度均匀等诸多优点在交通类能源隧道已有较多应用。热力能源隧道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隧道因具有内热源而与交通类能源隧道差异较大,为研究毛细管网换热器在热力能源隧道应用的可行性,实验研究了吸热工况下热力能源隧道毛细管网换热器采用1∶1间歇运行模式下的换热性能。结果表明: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越高,毛细管网换热器的换热量越大,在循环水入口温度为5℃不变的条件下,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和循环水入口温度温差增加10℃,换热量增加45.9%;毛细管网换热器的换热量随着循环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流速增至0.1 m/s后,换热量变化曲线呈水平渐近线变化,换热量逐渐稳定于187.22 W/m^(2);循环水入口温度越低,换热量越大,当隧道内初始空气温度为50℃,循环水流速为0.075 m/s时,循环水入口温度每升高1℃,换热量降低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能源隧道 隧道内空气温度 毛细管网换热器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量梯度下降法的钢管混凝土柱垂直度点云拟合测量
3
作者 孔恒 温玉成 +3 位作者 郭飞 张东亮 鲍艳 孙哲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5-1352,共8页
我国近年来建设了大量的大型地下工程,需要快速检测这些地下工程中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安全状态以保证施工质量。为此,提出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进行检测。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和提取处理;然后,采用动量梯度下降法通过... 我国近年来建设了大量的大型地下工程,需要快速检测这些地下工程中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安全状态以保证施工质量。为此,提出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进行检测。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和提取处理;然后,采用动量梯度下降法通过点云数据拟合圆柱体方程,并基于圆柱体方程方向向量与垂直向量计算出柱体垂直度;最后,在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钢管混凝土柱体上进行试验。试验分为3组:前2组采用动量梯度下降法拟合计算垂直度,对比使用多测站拼接的点云数据和单测站点云数据的差异;最后1组使用全站仪检测垂直度,作为似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动量梯度下降法拟合计算的垂直度与全站仪测量结果对比,其精度满足规范和工程的测量要求;2)多测站拼接的点云数据和单测站点云数据均能满足需求;3)基于动量梯度下降法的垂直度点云拟合测量方法相比传统检测方法提升4倍的工作效率。结果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柱体的垂直度快速测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钢管混凝土柱 垂直度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 圆柱体拟合 动量梯度下降法 点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入式光纤的应变传递理论及试验研究
4
作者 郭飞 孔恒 +4 位作者 侯公羽 冯东兴 高盛雷 周航 程成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3-609,共7页
在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加快的进程中,混凝土成为重要建筑材料。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新兴应变监测技术凭借优越性能,在混凝土裂缝及结构健康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光纤本身比较脆弱,在工程应用中需对光纤进行封装保护,可能导致光纤... 在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加快的进程中,混凝土成为重要建筑材料。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新兴应变监测技术凭借优越性能,在混凝土裂缝及结构健康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光纤本身比较脆弱,在工程应用中需对光纤进行封装保护,可能导致光纤监测应变与结构实际应变之间存在应变损耗。为验证封装后的光纤是否可准确监测结构应变,通过对埋入式光纤进行理论研究、锚索注浆体拉拔试验来探究光纤传感器的传递效率及耦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埋入式布设光纤时,光纤与浇筑体之间耦合性良好,应变传递效率可达90%以上,可通过分布式光纤技术实现对结构物的健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 光纤耦合性 应变传递机制 应变传递效率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龄期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数值模拟
5
作者 赵卫平 刘英健 +2 位作者 何华飞 韩雪刚 姚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26,共13页
为研究早龄期混凝土劈裂抗拉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平台使用Python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粗骨料体积分数为35%的三维细观混凝土模型,在砂浆单元界面和砂浆-骨料界面过渡区(ITZ)嵌入三维零厚度内聚力单元,分别对4、5、6 mm 3种网格尺... 为研究早龄期混凝土劈裂抗拉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平台使用Python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粗骨料体积分数为35%的三维细观混凝土模型,在砂浆单元界面和砂浆-骨料界面过渡区(ITZ)嵌入三维零厚度内聚力单元,分别对4、5、6 mm 3种网格尺寸以及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圆柱体进行劈裂抗拉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维随机多面体骨料细观混凝土模型与内聚力单元相结合适用于早龄期混凝土圆柱体劈裂抗拉的破坏模拟,可以真实地展现出实际骨料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分布,并能预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破坏状态,具有很高的可视化程度;3种不同网格尺寸对劈裂抗拉强度影响较小,但对荷载-位移曲线下降段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公式计算值、拉应力平均值和试验值之间的误差均在1 d时最大,最大误差分别为17.65%和16.18%,在其余龄期的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不同龄期模型的破坏过程以及最终破坏状态相似,微裂缝在ITZ处萌生并发展,局部区域混凝土出现压碎的现象,最终形成贯穿混凝土圆柱体横截面的竖向主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龄期混凝土 参数化建模 内聚力模型 随机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土改良新型复合降水剂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王杰 郭腾 +1 位作者 姜瑜 杨爱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1-417,464,共8页
为解决吸水树脂在高含水率渣土改良中存在的材料成本高、适用性差和不环保等问题,采用稻壳灰、凹凸棒土和纳米TiO_(2)对吸水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新型复合降水剂,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引入扩大了复合降水剂的适用性,使... 为解决吸水树脂在高含水率渣土改良中存在的材料成本高、适用性差和不环保等问题,采用稻壳灰、凹凸棒土和纳米TiO_(2)对吸水树脂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新型复合降水剂,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引入扩大了复合降水剂的适用性,使其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耐酸碱性,满足复杂环境下的渣土降水需求;稻壳灰和纳米TiO_(2)的引入提高了复合降水剂的降解率,使其重金属含量满足建设用地标准要求;复合降水剂在渣土中的吸液倍率为100 g/g,可显著降低渣土的流动度,使其在10~15 min即可达到外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吸液性能 高含水率渣土 流动度 重金属含量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倾斜可液化场地中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
7
作者 李文博 刘巧凤 +2 位作者 郭飞 安军海 张彦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8218-8225,共8页
为了研究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在倾斜可液化场地中的适用性,基于长春双丰站的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开展了可液化地层中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分析了地基孔隙水压力、液化土体侧移、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反应与上浮... 为了研究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在倾斜可液化场地中的适用性,基于长春双丰站的工程实际,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开展了可液化地层中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分析了地基孔隙水压力、液化土体侧移、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反应与上浮特征及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变形特点等。结果表明,倾斜可液化场地条件下装配式地铁车站两侧孔隙水压力呈现出靠近车站结构位置出现明显的负孔压现象,且结构左侧(上坡向)土体的负孔压明显大于右侧(下坡向);地基土体距离车站结构越远,液化现象越明显;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对周围土体侧移流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坡向侧墙(构件C1)主应力大于下坡向侧墙(构件C2),且结构上坡向侧墙底部主应力最大,因此在抗震设计时应重点注意结构上坡向侧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地铁车站 液化 数值模拟 微倾斜场地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3双频数据单历元RTK快速定位性能比较分析
8
作者 周命端 宋峤 +4 位作者 孟庆龙 杜瑶 刘明华 蔺士祺 王俊杰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2,共8页
针对BDS-3系统B1C+B2a及B1I+B3I信号用于单历元RTK快速定位的性能差异不确定的问题,本文在建立BDS-3单历元RTK快速定位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BDS-3双频数据RTK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快速固定算法的实现流程,设计和开发了一种BDS-3单历... 针对BDS-3系统B1C+B2a及B1I+B3I信号用于单历元RTK快速定位的性能差异不确定的问题,本文在建立BDS-3单历元RTK快速定位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BDS-3双频数据RTK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快速固定算法的实现流程,设计和开发了一种BDS-3单历元RTK快速定位分析软件(SeOTF_RTK),并比较分析了BDS-3双频数据单历元RTK快速定位的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对于B1C+B2a和B1I+B3I数据,BDS-3双频数据单历元RTK快速定位精度基本相当,均可为用户提供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RTK测量精度;对于BDS-3静态数据和BDS-3动态数据,RTK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快速固定成功率方面,B1C+B2a数据略优于B1I+B3I数据,且均可达到97.5%以上,RTK单历元双差整周模糊度解算效率方面,B1I+B3I数据略优于B1C+B2a数据,且均可优于0.34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 单历元RTK快速定位 单历元整周模糊度快速固定 双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S-3/BDS-2及BDS-3+BDS-2高精度控制测量定位性能分析
9
作者 周命端 宋峤 +4 位作者 白岩松 孟庆龙 吴舜 刘明华 张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6-805,共10页
建立BDS传递起算基准控制测量模型,比较分析BDS-3/BDS-2和BDS-3+BDS-2高精度控制测量定位性能差异。选择北京某工程9个首级控制点和中国及周边3个IGS跟踪站建立一种同时支持GPS与BDS-3/BDS-2信号的高精度控制测量定位网,选取2023年doy15... 建立BDS传递起算基准控制测量模型,比较分析BDS-3/BDS-2和BDS-3+BDS-2高精度控制测量定位性能差异。选择北京某工程9个首级控制点和中国及周边3个IGS跟踪站建立一种同时支持GPS与BDS-3/BDS-2信号的高精度控制测量定位网,选取2023年doy153-155连续观测的3个时段数据,设计4种方案进行数据处理,从起算基准传递结果和控制测量平差结果2个方面作定位性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GPS,BDS-3和BDS-3+BDS-2在N向、E向、U向、平面和点位上较差均仅存在mm级的差异,而BDS-2在U向和点位上较差存在mm至cm级差异,在N向、E向及平面上存在mm级差异;BDS-3测量精度与BDS-3+BDS-2基本相当,BDS-2测量精度稍差,特别是在U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 基线处理 网平差 起算基准传递 控制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北京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全贤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104,共6页
介绍北京地铁14号线某段采用内径9 m大盾构隧道的情况,阐述隧道直径确定、线路选取、管片设计、盾构机选型的依据,结合已完成段的大盾构沉降规律、车站区间结合方法等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北京地铁采用大直径盾构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 介绍北京地铁14号线某段采用内径9 m大盾构隧道的情况,阐述隧道直径确定、线路选取、管片设计、盾构机选型的依据,结合已完成段的大盾构沉降规律、车站区间结合方法等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北京地铁采用大直径盾构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对地铁大盾构的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大直径盾构 管片 扩挖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新机场线长距离掘进贯通测量精度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水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76,181,共6页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加快了提速的步伐,各种型号的大直径盾构机相继投入到地铁隧道建设中。大直径盾构机相较于传统盾构机型而言,具有机体庞大、成型环片自重大、对地层的扰动性大等特点,对地下控制点的稳定性有...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加快了提速的步伐,各种型号的大直径盾构机相继投入到地铁隧道建设中。大直径盾构机相较于传统盾构机型而言,具有机体庞大、成型环片自重大、对地层的扰动性大等特点,对地下控制点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盾构法施工隧道一次成型,隧道内控制导线一般采用支导线或环形导线的形式,误差累积较大,尤其是长距离隧道对测量精度控制要求更高。因此,大直径盾构长距离隧道施工中,保证盾构精准贯通是对测量控制技术的新考验。本文以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工程北航站楼(不含)—磁各庄(不含)盾构段区间实际施工为例,简要叙述了测量工作的控制流程和关注点,重点阐述、剖析联系测量精度控制和隧道内测量各个细节的精度把控等方面,为在大直径盾构机长距离施工中测量精度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 长距离 控制测量 提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竣工盾构隧道渗漏水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鲍艳 KIM IL BOM +2 位作者 张东亮 祝泽田 马能能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渗漏水是隧道常见的病害,长期渗漏会导致隧道结构开裂、裂缝、钢筋腐蚀,威胁到隧道运营安全,因此对其检测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竣工盾构隧道渗漏水的位置及面积的自动检测。首先采用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 渗漏水是隧道常见的病害,长期渗漏会导致隧道结构开裂、裂缝、钢筋腐蚀,威胁到隧道运营安全,因此对其检测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竣工盾构隧道渗漏水的位置及面积的自动检测。首先采用架站式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竣工隧道点云,基于修正后的反射强度值生成隧道衬砌表面灰度图,再采用膨胀法与腐蚀法对灰度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连通域算法计算渗漏水位置及其面积;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验证本文方法的实用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竣工隧道的渗漏水检测准确率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水检测 盾构隧道 三维激光扫描 反射强度修正 灰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柱边节点滞回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卫平 李雪菡 +3 位作者 龙彬 纪强溪 郭新锁 郭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为准确模拟梁柱边节点在地震条件作用下的滞回响应,建立考虑黏结退化机制的梁柱边节点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采用Voce-Chaboche混合强化模型定义钢筋的循环本构关系,开发组合弹簧单元实现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 为准确模拟梁柱边节点在地震条件作用下的滞回响应,建立考虑黏结退化机制的梁柱边节点有限元模型。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采用Voce-Chaboche混合强化模型定义钢筋的循环本构关系,开发组合弹簧单元实现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退化机制,根据损伤理论提出往复荷载作用下黏结滑移本构关系预测模型。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应力云图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混合强化本构能更好地描述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的滞回响应,组合弹簧单元成功地反演了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退化特征,往复荷载作用下节点梁中塑性铰的发育导致梁塑性伸长,将对边节点柱造成不利影响,梁柱边节点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准确模拟梁柱边节点的滞回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有限元 滞回性能 黏结滑移 组合弹簧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装配式内支撑高脚螺栓-模袋混凝土固支端及其承载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单余含 张明聚 +4 位作者 郭彩霞 郭飞 李鹏飞 高云昊 刘文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基坑工程内支撑体系中,混凝土支撑因其承载能力高、布置不受限制、端部节点现浇、整体性良好等优势得以在基坑工程中广泛使用,但混凝土支撑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弊病也十分显著,存在设计截面过大、施工周期长、污染性强、成本高、浪费严重... 基坑工程内支撑体系中,混凝土支撑因其承载能力高、布置不受限制、端部节点现浇、整体性良好等优势得以在基坑工程中广泛使用,但混凝土支撑在设计与施工中的弊病也十分显著,存在设计截面过大、施工周期长、污染性强、成本高、浪费严重等问题。因而,针对混凝土支撑在基坑工程中表现出的优势与劣势,并结合地铁明挖车站深基坑工程的特点,设计一种装配式组合钢管混凝土内支撑,从提高端部节点刚度和强度、实现端部固定连接等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适应于地铁基坑装配式组合钢管混凝土内支撑的高脚螺栓-模袋混凝土固支端。通过阐明固支端的设计方案、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并将其与混凝土支撑现浇节点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由预埋钢板、空心法兰盘、模袋混凝土和高脚螺栓等特殊构件组成的固支端,在支撑体系中发挥了固定支座的作用;为建立固支端设计与验算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固支端的力学机理、破坏模式及其演变规律,得到固支端的抗压与抗弯承载力的解析方法;为验证固支端承载性能的理论解析方法的可行性,结合数值模拟验证分析了理论与数值结果,并对影响固支端承载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参数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明挖车站 深基坑工程 装配式组合钢管混凝土内支撑 固支端 模袋混凝土 承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交通枢纽多级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设计及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腾 李兆平 +2 位作者 赵天标 王全贤 崔向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9,共8页
北京地铁M3线星火站地下枢纽是高铁星火站地下综合枢纽的一个组成部分,采用明挖法施工。因枢纽基坑内部主体结构使用功能的不同需求,基坑采用三级布置形式,基坑一侧邻近既有高铁星火站,另一侧为城市道路,基坑开挖受四层地下水影响。为... 北京地铁M3线星火站地下枢纽是高铁星火站地下综合枢纽的一个组成部分,采用明挖法施工。因枢纽基坑内部主体结构使用功能的不同需求,基坑采用三级布置形式,基坑一侧邻近既有高铁星火站,另一侧为城市道路,基坑开挖受四层地下水影响。为了解决地铁M3线星火站地下枢纽多级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遇到的困难,开展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研究。首先分析枢纽基坑的空间布局特点、周边环境情况及地下水赋存特征,讨论常规支护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分级支护和分级止水理念,研发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详细给出各级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布置、结构参数及多级基坑开挖支护步序;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多级基坑开挖支护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各级基坑的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变形;最后结合各级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实测结果,探讨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变形特性。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各级基坑的坑底隆起及围护结构变形均满足控制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交通枢纽 基坑 支护结构 施工步序 变形特性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飞 孔恒 乔国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3,239,共5页
[目的]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借助高精度定位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从主观上消除事故隐患。[方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 [目的]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因素,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借助高精度定位技术和智能识别技术,从主观上消除事故隐患。[方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机理。结合UWB(超宽带无线通信)高精度定位技术、摄像机自标定技术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智能识别技术,搭建了具有定位、感知、识别、预警及通信功能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以安全帽识别为例,构建了安全帽识别拓扑流程图,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的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及结论]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实现对施工现场未佩戴安全帽人员的识别,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该技术实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智能识别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施工安全 不安全行为 智能识别技术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彩霞 高前峰 +4 位作者 郭飞 王文正 谢治天 史永杰 韩雪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3-5971,共9页
为了定量研究超深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体系的受力和变形机理,通过Midas GTS建立超深圆形基坑施作过程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地下连续墙局部弱化程度、地下连续墙先行幅和后续幅数量和嵌固深度等参数,对围护结构受力、变形... 为了定量研究超深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体系的受力和变形机理,通过Midas GTS建立超深圆形基坑施作过程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地下连续墙局部弱化程度、地下连续墙先行幅和后续幅数量和嵌固深度等参数,对围护结构受力、变形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等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本工程的围护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围护结构的水平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集中于第8~10道环梁处;围护结构的变形随幅间弱化程度和幅数的增加而增加,围护结构应力随幅间弱化程度和幅数增加而减小;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随幅间弱化程度和幅数的增加而增加。分析结果对类似超深圆形基坑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圆形基坑 有限元模型 参数分析 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流形法渗流分析中处理弱不连续界面的新方法
18
作者 贾真 杨冬梅 郑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137,154,共6页
数值流形法采用数学覆盖和物理覆盖的双覆盖系统,具有灵活处理边界问题、高效进行网格划分以及便捷提高近似精度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数值方法。不同于传统数值流形法根据界面来切割数学覆盖形成物理覆盖的做法,数值流形法基于弱不... 数值流形法采用数学覆盖和物理覆盖的双覆盖系统,具有灵活处理边界问题、高效进行网格划分以及便捷提高近似精度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数值方法。不同于传统数值流形法根据界面来切割数学覆盖形成物理覆盖的做法,数值流形法基于弱不连续物理覆盖,在流行单元中利用折射定律构造出一种新的权函数,以此建立局部近似,并将其应用在稳定渗流问题中。通过对典型算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解决不连续界面问题中具有准确性和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流形法 渗流分析 非均质 材料界面 折射定律 弱不连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文正 林雪冰 +2 位作者 郭飞 何华飞 张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23,共15页
【目的】受地铁规划线路与周边环境的限制,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的应用较多,叠落段上行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规律极其复杂,相应的加固措施有待研究。为此,【方法】以北京地铁上清桥站—清河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 【目的】受地铁规划线路与周边环境的限制,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的应用较多,叠落段上行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规律极其复杂,相应的加固措施有待研究。为此,【方法】以北京地铁上清桥站—清河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夹层土注浆和钢环撑加固措施对下行隧道结构上浮的影响规律和钢环撑受力特征。【结果】结果显示:单独采取夹层土注浆或钢支撑加固措施时的下行隧道结构上浮均超过控制值,采取联合加固措施时变形为4.87 mm;下行隧道第1环管片上浮变形最大,随着盾构间距增大,隧道结构上浮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的隧道结构上浮为现场监测的1.15倍;实测的竖撑拉应力最大为5.78 MPa。【结论】结果表明:夹层土注浆提高叠落盾构井之间土体强度并对抑制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起到一定作用,临时钢环撑施作有利于限制管片变形,其中竖撑限制管片竖向的收敛变形,横撑限制管片水平净空收敛,纵撑限制了管片的上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工程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转弯半径 叠落盾构 加固措施 隧道结构上浮 钢环撑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性能及注浆止水效果试验研究
20
作者 郑昊 李兆平 +1 位作者 王子元 赵秀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采用暗挖通道连接,地层为富水粉细砂层。为解决暗挖通道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差且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的方案。首先对浆液流动性、凝结... 北京地铁14号线高家园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采用暗挖通道连接,地层为富水粉细砂层。为解决暗挖通道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差且地表隆起较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的方案。首先对浆液流动性、凝结时间和固结体强度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的配合比:A液为超细水泥净浆,水灰比为1.0;B液为水玻璃溶液,波美度为20°Bé;缓凝剂为磷酸氢二钠,掺量为2.5%。A液约占总注浆量的80%,B液与缓凝剂各占约10%。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细水泥浆液中颗粒在地层中的运移距离与注浆压力的关系。结合浆液性能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注浆压力0.5 MPa,注浆孔直径5 cm,间距50 cm,梅花形布置的注浆方案。经在暗挖通道现场注浆试验,采用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止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通道 注浆止水 试验研究 颗粒流方法 富水粉细砂层 超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