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城区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洋 李俊奇 +1 位作者 车伍 邝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96,共4页
节能减排是目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废水达标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在水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北京市为例,2... 节能减排是目前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工业废水达标率的不断提高以及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在水环境污染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城八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0.0%,雨水径流COD排放量占废水COD排放总量的33.39%,足见城市径流污染已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亟需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应从加强雨水径流污染的监管力度下手,建立以市场激励为主、政府管制为辅的雨水政策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 总量控制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大量施用污泥堆肥显著提升华北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和土壤碳汇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海 刘晓荣 +6 位作者 李海洋 李浩 杨文彬 李颖 杜新忠 安妙颖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908,共10页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用量质量达标的污泥堆肥配施化肥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以及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和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的影响,为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阐明长期不同用量质量达标的污泥堆肥配施化肥对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以及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和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的影响,为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北京市昌平区,开展污泥堆肥(SW)与化肥配施定位试验(2008—2020年),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试验设置5个处理:100%尿素(N)、50%WS+50%尿素(0.5SW+0.5N)、100%SW+50%尿素(SW+0.5N)、200%SW+50%尿素(2SW+0.5N)、400%SW+50%尿素(4SW+0.5N)处理。小麦、玉米收获后,调查籽粒和秸秆产量,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并计算土壤固碳效率。【结果】随着污泥堆肥用量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逐渐增加,与N处理相比,0.5SW+0.5N处理小麦、玉米籽粒和秸秆多年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SW+0.5N、2SW+0.5N和4SW+0.5N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6.97%、14.88%和17.9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8.43%、11.77%和15.38%。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0.5SW+0.5N、SW+0.5N、2SW+0.5N和4SW+0.5N处理下较N处理明显提升。同时,土壤中有机碳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随污泥堆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N、0.5SW+0.5N、SW+0.5N、2SW+0.5N和4SW+0.5N处理下,土壤全氮含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7、1.26、1.56、1.93和2.73 g/kg,全磷含量分别为1.19、1.67、2.37、3.27、4.11 g/kg,全钾含量分别为18.60、19.06、19.85、20.07、21.19 g/kg。【结论】与单施尿素相比,以质量达标的污泥堆肥替代50%尿素(0.5SW+0.5N)不会影响小麦、玉米籽粒和秸秆产量,而且可以提升土壤肥力。在尿素用量减半条件下,增加污泥堆肥用量可显著提高小麦、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肥力,特别是在污泥堆肥氮用量为尿素氮用量的4倍时,小麦和玉米可稳定增产15%~18%,并且由于高量污泥堆肥的长期施用极大地提升了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储量,保证了产量的可持续性和土壤的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堆肥 土壤肥力 小麦 玉米 作物产量 产量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质灌溉下绿地养分积累及其比较 被引量:24
3
作者 韩烈保 王昌俊 +3 位作者 苏德荣 蒋艳灵 徐君 周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6,共5页
对天津泰达开发区的清水、清水和处理水混合水、处理水灌溉区进行土壤和植物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水质灌溉下土壤、植物中养分含量的变化,发现混水、处理水灌溉土壤中全氮、有机质、pH值增加不明显,部分甚至有下降趋势,但水解氮、速效磷、... 对天津泰达开发区的清水、清水和处理水混合水、处理水灌溉区进行土壤和植物调查研究,分析不同水质灌溉下土壤、植物中养分含量的变化,发现混水、处理水灌溉土壤中全氮、有机质、pH值增加不明显,部分甚至有下降趋势,但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混水和处理水灌溉土壤中均增加显著.植物叶中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与土壤中的相应元素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说明混水和处理水中的养分并没有为植物有效利用.对土壤不同层上的养分研究表明,长期灌溉混水或处理水后,除有机质外,其他养分易于向下迁移,使不同层上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水 养分迁移 有机质 肥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用于都市绿地灌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昌俊 韩烈保 +1 位作者 苏德荣 周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6-258,共3页
污水再利用具有节水和治污双重功能,用于绿地灌溉意义重大。综述了再生水灌溉对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表明虽然再生水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会发生积累,但由于处理工艺、降雨... 污水再利用具有节水和治污双重功能,用于绿地灌溉意义重大。综述了再生水灌溉对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表明虽然再生水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会发生积累,但由于处理工艺、降雨等因素影响,对绿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使用再生水灌溉绿地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景观灌溉 盐度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中水)灌溉高尔夫球场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陆波 韩烈保 +1 位作者 周军 宋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13,共4页
通过论述再生水灌溉高尔夫球场对高尔夫球场地下水、土壤、景观质量、维护费用、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指出在水质得到监控的前提下,再生水灌溉高尔夫球场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再生水 灌溉 高尔夫球场 水质监控 中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米曝气设备的研制及其性能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奉祥 初里冰 +2 位作者 周军 甘一萍 邢新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7-1542,共6页
引言 曝气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向反应池内充氧,保证微生物好氧代谢所需的溶解氧,并保持反应器内的混合和物质传递,为微生物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曝气也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运转费用最高的工艺环节... 引言 曝气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其主要作用是向反应池内充氧,保证微生物好氧代谢所需的溶解氧,并保持反应器内的混合和物质传递,为微生物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曝气也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运转费用最高的工艺环节,曝气充氧电耗一般占总动力消耗的60%~70%。目前的好氧曝气方法普遍存在效率低、成本和能耗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气泡 旋流分散器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流制溢流控制指标与标准制定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俊奇 周金成 +1 位作者 杨正 张建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合流制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CSO)控制是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一环,相关指标及标准制定尚显薄弱。基于技术的排放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溢流频次、溢流体积控制率、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CSO效率及稀释度等,因这些指标缺乏对CSO... 合流制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CSO)控制是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一环,相关指标及标准制定尚显薄弱。基于技术的排放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溢流频次、溢流体积控制率、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CSO效率及稀释度等,因这些指标缺乏对CSO水质水量控制效果的综合评价,进而提出雨季CSO污染负荷占比的指标;基于受纳水体水质保障的控制指标包括急性氨中毒、溶解氧浓度及细菌标准等。总结CSO控制标准确定依据,主要分为类比分流制污染负荷确定CSO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工程实践效果制定CSO效果标准以及依据水体用途对CSO制定不同控制水平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摸清本底,明确目标,系统治理”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以受纳水体水质达标为目标导向的CSO控制标准体系及治理技术路线,为我国CSO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制溢流 控制指标 标准制定 城市水环境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成组生物测试评估某城市典型污水处理工艺 被引量:3
8
作者 倪潇潇 周军 蒲俊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
设计了一组基于生物标记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并用于评价某城市4个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痕量有毒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测试方法包括检测芳烃(Ah)受体效应物质生物毒性的EROD(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试验、类雌激素效应物质的重组... 设计了一组基于生物标记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并用于评价某城市4个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痕量有毒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测试方法包括检测芳烃(Ah)受体效应物质生物毒性的EROD(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试验、类雌激素效应物质的重组基因酵母生物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物质的SOS/umu试验。结果表明,4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Ah受体效应物质、类雌激素效应物质和遗传毒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A2/O处理工艺对3类物质的去除效果最明显;空气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对直接遗传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Ah受体效应物质的去除效果一般;倒置A2/O处理工艺和氧化沟处理工艺也能够较好地去除这3类物质,两种处理工艺效果相当。采用成组生物标记物方法可以对城市污水中的痕量有毒有机物进行毒性筛选或测试,适用于水处理工艺的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有机物 水处理 生物毒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理论研究雨水管网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吕鑑 杨向平 +1 位作者 束庆年 刘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7-450,共4页
论述了市政雨水管网的分形特性,即管网的部分管段在某种程度七包含了整个管网的信息,与整个管刚存在统计自相似性;进而将分形理论引入到雨水管网的研究中,对其分形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雨水管网分形算法——盒计数法,应用于北京市周边... 论述了市政雨水管网的分形特性,即管网的部分管段在某种程度七包含了整个管网的信息,与整个管刚存在统计自相似性;进而将分形理论引入到雨水管网的研究中,对其分形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雨水管网分形算法——盒计数法,应用于北京市周边的一些小区或村镇的雨水管网的研究中,并且计算出了各管网的分维值.借鉴河流和道路分形研究成果,探讨了雨水管网分维值与径流模数的相关关系及制约因素.同时,剖析了管网分维值所隐含的信息,提出雨水管网存在最优平面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雨水管网 分形 分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文库方法分析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滨 赵志瑞 +4 位作者 马斌 张树军 刘新春 王晓辉 白志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9-164,179,共7页
为了认识低基质浓度污水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过程的生物学机制,为ANAMMOX脱氮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约1 500 bp)克隆文库和浮霉菌特有16S rDNA(约830 bp)克隆文库对ANAMMOX脱氮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细菌群落... 为了认识低基质浓度污水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过程的生物学机制,为ANAMMOX脱氮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细菌16S rDNA(约1 500 bp)克隆文库和浮霉菌特有16S rDNA(约830 bp)克隆文库对ANAMMOX脱氮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从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到160个克隆子,共31个分类单元(OTU),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中的细菌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Candidate division OP10、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未知菌,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分别占41.9%和34.2%。在浮霉菌特有16S rDNA克隆文库的40个克隆子中,34个克隆子属于CandidatusKuenenia属的厌氧氨氧化细菌,它们是ANAMMOX脱氮过程的主要功能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活性污泥 16S rDNA克隆文库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育苗地施用污泥厌氧消化产品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洋 孙文彦 +4 位作者 彭祚登 姚聪颖 曹吉鑫 张晓娟 彭玉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究城镇排水污泥厌氧消化产品在油松育苗地施用后的重金属累积情况及其污染风险,为判定其应用的可行性及确定其施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现有18年生油松大苗育苗地,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0、1、2、3、4、5 kg/m^(2)设置6个施... [目的]探究城镇排水污泥厌氧消化产品在油松育苗地施用后的重金属累积情况及其污染风险,为判定其应用的可行性及确定其施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现有18年生油松大苗育苗地,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0、1、2、3、4、5 kg/m^(2)设置6个施用量水平定株施入污泥产品,通过测定土壤中铜(Cu)、镍(Ni)、铬(Cr)、锌(Zn)、镉(Cd)、汞(Hg)、砷(As)、铅(Pb)8种重金属的含量,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铜、镍、铬、锌、铅5种重金属随着污泥产品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在污泥产品中含量较高的铜、锌在0~20和20~40 cm土层中对照组皆显著高于4 kg/m^(2)的处理(P<0.05),砷和汞含量变化幅度不大。不同土层重金属总量随施肥量增加的变化趋势类似,并在0~20 cm土层4 kg/m^(2)处理下出现最小值。重金属镉具有产生污染的潜在风险,且在4 kg/m^(2)处理下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低。其他重金属单独作用或8种重金属共同作用均为低生态风险。[结论]综合考虑镉的生态风险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油松大规格苗木移植培育育苗地施用污泥产品可将用量控制在4 kg/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厌氧消化板框脱水 污泥产品 油松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