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外水分比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王岩 郝怀宇 +3 位作者 陆强 张蕾 沈学延 魏桂梅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水分比率(ratio of extracellular water to total body water,ET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4年6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 目的探讨细胞外水分比率(ratio of extracellular water to total body water,ET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4年6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根据出院结局将患者分为结局良好(mRS评分<3分)组和结局不良(mRS评分≥3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ETR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TR对患者出院结局的影响,并在不同性别、年龄、BMI、骨骼肌质量指数及入院NIHSS评分亚组中分析ETR对出院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AIS患者147例,平均年龄(68.9±12.2)岁,其中男性80例(54.4%),结局良好组107例(72.8%),结局不良组40例(27.2%)。多因素l ogi sti c回归分析显示,ETR升高(OR 2.09,95%CI 1.16~3.76,P=0.014)和ETR≥40.0%(OR 6.24,95%CI 1.33~29.32,P=0.020)是AI S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稳健,无明显交互作用(P交互>0.05)。在年龄<71岁、BMI≥24 kg/m2以及入院NIHSS评分≥3分亚组中,ETR对出院结局不良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结论ETR是AIS患者出院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高ETR可显著增加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生物电阻抗分析 细胞外水分比率 出院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叶建忠 张宏伟 +1 位作者 王守利 崔凤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开颅组,每组60例.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内...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开颅组,每组60例.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神经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2组血清内皮素、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神经内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 vs 78.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内皮素、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神经内镜组血清内皮素、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9±8.29)ng/L vs (84.52±10.96)ng/L,(15.03±2.19)mg/Lvs (21.61±3.61)mg/L,(23.61±3.61)μg/L vs (41.19±5.06)μg/L,P<0.01];与开颅组比较,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肿清除率明显升高、预后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加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神经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合并脊髓动静脉畸形一例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栋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3,共3页
患者男,32岁,因右侧足底麻木,右踝及右膝负重后疼痛,于2014年6月18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足尖无力,当地医院以右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右足底麻木、无力症状逐渐发展至右踝、右膝... 患者男,32岁,因右侧足底麻木,右踝及右膝负重后疼痛,于2014年6月18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足尖无力,当地医院以右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右足底麻木、无力症状逐渐发展至右踝、右膝,并伴有小便困难,便秘。于当地医院再次就诊,行腰椎MRI检查,提示胸10至骶1水平椎管内异常信号,考虑脊髓血管畸形(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动静脉畸形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