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齐涵 贾鹏举 +8 位作者 王春燕 胡维明 付晨光 夏晨妮 姜涛 吴曼琴 王学好 张长春 闫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通过两阶段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提供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 目的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通过两阶段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人员对老年人提供为期半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利用量表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失眠症状和认知障碍情况,分析干预有效率、量表得分变化,以及影响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来自北京市30家养老机构的620名老年人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7.92±9.79)岁,男性占比50.5%。与干预前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失眠、焦虑、认知障碍量表总分显著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无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的脑电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艺琳 伍庭芳 +11 位作者 杜春雨 周天航 王婧 谭友果 文丽萍 朱灵艳 邱美红 潘杨 张长春 管丽丽 马弘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探索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识别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FHR)及健康对照(HC)各19例。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探索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识别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FHR)及健康对照(HC)各19例。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16(NSA-16)评估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短评估(BACS)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利用Oddball范式采集脑电信号,比较持续时间失匹配负波(dMMN)振幅,theta诱发功率及相位一致性(ITC)。结果:SCZ的NSA-16得分高于FHR及HC(P<0.001),BACS得分低于FHR及HC(P<0.001)。SCZ的dMMN振幅低于FHR及HC(P<0.05),theta诱发功率低于FHR及HC(P<0.05)。三组间ITC差异存在趋势(P=0.078)。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dMMN及theta振荡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内表型 失匹配负波 神经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屋”家庭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蔡颖 樊理诗 +6 位作者 何锐 丁永卓 何志城 孔德莉 范箬馨 马弘 孙昕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5-832,共8页
目的:探索适合在中国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开展的“安全屋”家庭教育措施,以改善患者症状、及时发现其症状恶化,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4个城市的42个社区纳入298户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分为干预组(150户)和对... 目的:探索适合在中国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开展的“安全屋”家庭教育措施,以改善患者症状、及时发现其症状恶化,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4个城市的42个社区纳入298户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分为干预组(150户)和对照组(148户)。两组分别接受“安全屋”家庭教育和社区常规管理,为期12个月。干预组患者家庭在“安全屋”的支持下,每个月对患者复发(恶化)征兆至少进行一次分析,并根据结果采取对应措施。在基线时和第12月末由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医生使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评估,主要结局指标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病情严重度指数(SI)值变化的差异。结果:干预12个月后,患者CGI-SI得分和基线相比均降低[患者组(2.8±0.7) vs.(2.1±1.0),对照组(2.8±1.1) vs.(2.5±1.2),均P<0.05],且干预前后CGI-SI差值干预组大于对照组0.3分(P<0.001);总体进步(GI)两组第12个月末得分后均低于基线值(均P<0.05);第12个月末干预组疗效指数(EI)得分高于基线值(P<0.05),而对照组第12个月末得分与基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屋”家庭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状况,巩固治疗疗效,避免复发、保持康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教育 早期预警 社区康复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未成年子女与父母的亲子沟通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冰冰 陈蔚然 +16 位作者 杜春雨 周天航 洪旭 吴素英 文丽萍 朱灵艳 杨先梅 唐琦 张涛 刘文卉 张长春 潘杨 许俊亭 张宇楠 马弘 于欣 管丽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9-457,共9页
目的:父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亲子养育功能不良,可能对其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造成影响,本研究拟了解患者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患者的12~17岁子女,收集人口学信息、家庭特征和亲... 目的:父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亲子养育功能不良,可能对其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环境造成影响,本研究拟了解患者家庭的亲子沟通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患者的12~17岁子女,收集人口学信息、家庭特征和亲子沟通情况;采用亲子沟通量表评估父子/母子沟通的开放性和问题性。结果:149例子女中,70.5%父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63.8%家庭不经常沟通;因素分析显示,主要照料者是否为父母影响亲子沟通量表得分(P<0.01);父母照料组较之非父母照料组,母子/父子沟通的总分和开放性得分以及亲子沟通频率均更高(P<0.01)。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亲子沟通频率低;在父母不作为子女主要照料者的家庭,亲子沟通情况相对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沟通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未成年子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