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眼蝇蛆病4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魏学忠 边立冬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634-634,共1页
关键词 蝇蛆病 病例报告 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崔建军 边立冬 +5 位作者 张宏霞 魏学忠 张玲 周特红 李会玲 陆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和复发情况,为规范化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8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给予局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及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眼,部分重症患者采用局部结膜下注射地... 目的:探讨急性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和复发情况,为规范化前葡萄膜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8例急性前葡萄膜炎病例给予局部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及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眼,部分重症患者采用局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3mg(0.6mL),1次/d,连用7d,对于伴有明确全身疾病病因者,加用口服激素冲击治疗3d,记录患者视力、眼压、前房反应、并发症情况,并随访1a,记录其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于3d后症状体征缓解,1wk视力恢复,未发生眼局部严重并发症及全身并发症,6mo内无1例复发,1a内复发患者数为2例,复发率为4%。结论:绝大部分急性前葡萄膜炎单纯进行局部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全身激素治疗仅适用于有明确全身病病因患者且病变处于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葡萄膜炎 激素 局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建军 边立冬 +5 位作者 张宏霞 魏学忠 张玲 周特红 李会玲 陆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900-901,共2页
目的:评价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12眼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植入CTR后,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12眼... 目的:评价半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12眼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植入CTR后,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12眼均顺利植入了CTR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以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CTR可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囊袋张力环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干眼症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志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64-766,共3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51例102眼,双眼自身对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均4次/d,两种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51例102眼,双眼自身对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均4次/d,两种滴眼液之间间隔5~10min。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4次/d,连续用药1mo后复查。观察每组用药前后SchirmerⅠ试验,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症状都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Ⅰ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症状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对治疗干眼症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聚乙二醇滴眼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rh-EGF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志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84-385,共2页
目的:比较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46例5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组24例25眼,B组... 目的:比较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患者46例5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组24例25眼,B组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组22例25眼,术后随访2a,观察并比较两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胬肉复发率。结果:A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2.96±0.73d,B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5.64±1.00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P<0.05),A组胬肉复发率为4%,B组胬肉复发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15,P<0.05)。结论: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范世超 崔建军 +1 位作者 张宏霞 李亚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4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2016年5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视力、视野及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压、房角粘连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挽救视功能,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