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衣志勇 李小鹰 +3 位作者 蒋知新 王克英 王显花 任建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 了解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血清浓度变化特征 ,探讨其对AMI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一步夹心法对 12 6例健康体检者和 5 3例AMI患者进行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检测 ,其中AMI患者... 目的 了解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血清浓度变化特征 ,探讨其对AMI的潜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一步夹心法对 12 6例健康体检者和 5 3例AMI患者进行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检测 ,其中AMI患者分为再灌注组和非再灌注组 ,同时测定肌红蛋白、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以各自的诊断参考值为基值作标准化比值时间曲线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AMI后 2hH FABP和肌红蛋白血清浓度明显升高 ,峰值时间及恢复时间较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前移 ,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I峰值标准化比值显著高于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 ,再灌注组的H FABP较非再灌注组曲线前移和峰值增高更为显著。结论 H FABP将是一种可为临床提供多种有用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脂肪酸类 生物学标记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威 胡桃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313-315,共3页
1前言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肾损害等疾病的诱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大量临床及动物研究证实,罹患EH的患者体内一氧化氮(N0)系统受损,NO生... 1前言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肾损害等疾病的诱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大量临床及动物研究证实,罹患EH的患者体内一氧化氮(N0)系统受损,NO生物合成障碍,造成基础状态下内皮依赖的血管扩张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关系的体内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雪微 王雪里红 杨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指标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研究:用免疫萤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HCY和健康人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体内研究:选择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ACS组,35... 目的研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炎性指标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研究:用免疫萤光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HCY和健康人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体内研究:选择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ACS组,35例稳定性心绞痛(NACS)患者为NACS组,3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同时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①HCY在体外明显增加CD11b和CD18在各种白细胞的表达,这种作用随HCY浓度升高而增强。②ACS组血浆HCY水平、平均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和CD18表达、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NACS组和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仅HCY水平轻度升高,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同型半胱氨酸导致体外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D11b/CD18,C-反应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②炎症可能是ACS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及其CD11b/CD18表达和CRP等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CD11B/CD18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体内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群体表脂肪厚度与CT测量骨密度关系的探讨
4
作者 贾永路 徐均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4期191-193,共3页
目的:研究体表脂肪厚度与人体骨密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正常男女402例,每间隔10岁分组,用单能定量CT测量椎体松质骨骨密度,并在CT片上量取腹部脐旁体表脂肪厚度。做体表脂肪厚度与骨密度关系的统计学分析。选取体表脂肪最厚... 目的:研究体表脂肪厚度与人体骨密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正常男女402例,每间隔10岁分组,用单能定量CT测量椎体松质骨骨密度,并在CT片上量取腹部脐旁体表脂肪厚度。做体表脂肪厚度与骨密度关系的统计学分析。选取体表脂肪最厚、最薄年龄段,在其内分高低脂肪组,对二组间的骨密度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相关系数男r=0.0976~-0.2872,女r=-0.1014~-0.1765,(P>0.01)。体表脂肪厚度与骨密度二者无显著相关。体表脂肪最厚、最薄年龄组的脂肪厚度极显著差异,但骨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体表脂肪厚度与人体骨密度无关,对骨密度的测量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骨密度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