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社区居民血压测量站项目评估
1
作者 张娟 董磊 姚崇华 《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F12期13-15,共3页
1998年,北京市在8个城区居民社区中设立了血压测量站,为评价该措施实施2个月的工作效果和了解影响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本文随机抽取9个社区中35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1.6%的居民在居委会血压测量站测量过血压,其中50岁... 1998年,北京市在8个城区居民社区中设立了血压测量站,为评价该措施实施2个月的工作效果和了解影响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本文随机抽取9个社区中35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1.6%的居民在居委会血压测量站测量过血压,其中50岁以上者占89%。但人群对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还偏低。居民中,1年内测量皿压率为78.6%。由于环境及周围人的影响去测量血压者占57.4%,说明了腱康教育和具体环境等因素,对人群血压测量行为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量 人群 社区居民 北京 影响 高血压病 城区居民 教育 因素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16家医院血压测量椅试用情况评估
2
作者 董磊 姚崇华 +3 位作者 张娟 胡先芝 贾培旗 张芸 《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F12期8-9,共2页
为配合北京市卫生局开展的医院35岁及以上首诊者测量血压规定的实施,北京市卫Ⅷ项目办公室向北京天坛医院等16家医院,发放了由北京市心血管病防冶办公室设计并监制的血压自动测量椅,供各家医院摆放于门诊大厅,方便群众自行测量血压... 为配合北京市卫生局开展的医院35岁及以上首诊者测量血压规定的实施,北京市卫Ⅷ项目办公室向北京天坛医院等16家医院,发放了由北京市心血管病防冶办公室设计并监制的血压自动测量椅,供各家医院摆放于门诊大厅,方便群众自行测量血压。同时要求各家医院对前来测量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来评估血压自动测量椅的推广价值。本次活动,3日中测量血压总人数为4265人,其中男性1823人,女性2442人,平均年龄52.5岁,平均测量1421人,日。查出高血压(压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人数为1944人,占测量血压总人数的45.6%,其中男性935人,女性1009人。有99.3%的人认为医院安装这种血压测量椅很有必要:99.7%的人认为血压测量椅使用很方便;85.9%的人认为自己能够看懂血压计上的数字。自行测压人员中,有26.1%的人近一年中测量过血压,739%的人近一年中未测过血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门诊大厅摆放血压测量椅具有必要性和方便性,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便利措施,它的设置较大方便了群众测量血压,对北京市卫生局开展医院适龄首诊者均宜测血压的规定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量 医院 首诊 北京市卫生局 门诊 男性 女性 情况 人数 推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大众媒体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姝倩 姚崇华 +2 位作者 林桂洪 贾培旗 张云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评价大众媒体在提高居民知识和行为改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居民对大众媒体的宣传内容、形式等的满意程度。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市 8个市区居民 10 0 0人 ,实际调查人数 95 0人 ,男性 3 85人 ,女... 目的 评价大众媒体在提高居民知识和行为改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居民对大众媒体的宣传内容、形式等的满意程度。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市 8个市区居民 10 0 0人 ,实际调查人数 95 0人 ,男性 3 85人 ,女性 5 65人 ,年龄在 2 5~ 64岁 ;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居民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媒体 ( 89 8% ) ,主要途径的前 3位为电视节目 ( 64 6% )、报刊杂志 ( 62 7% )和电台广播 ( 4 3 5 % )。居民行为改变主要由于宣传教育者占 40 %~ 70 % ,其中来自大众媒体者占到 5 0 %以上 ,尤其性传播疾病知识来源为大众媒体的达到 82 9%。居民对各种大众媒体宣传途径最认可的前 3位为电视健康节目、报刊健康栏目和电台广播 ;认为公益广告和大型咨询活动的宣传效果较差。结论 大众媒体是北京市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 ,也是行为改变的催化剂。居民最认可的媒体形式为电视健康节目、报刊健康栏目和电台广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媒体 健康教育 知识 行为 调查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状对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贺建华 王文化 +3 位作者 李丛佳 卢辛 王苏 李志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抑郁 冠心病 住院费用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及婴幼儿1岁龄以下家庭控烟项目效果评价
5
作者 杨晓辉 姚崇华 胡先芝 《中国健康教育》 1999年第F12期5-7,共3页
根据19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家庭的被动吸烟率为71.2%,其中女性被动吸烟率达82%。调查表明,广大妇女、儿童,特别是孕产妇和婴幼儿深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根据在全市居民的专题小组调查表明... 根据1996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家庭的被动吸烟率为71.2%,其中女性被动吸烟率达82%。调查表明,广大妇女、儿童,特别是孕产妇和婴幼儿深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因此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根据在全市居民的专题小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父母均较关心孩子(尤其是婴幼儿)的健康,对开展无烟家庭活动有较大热情。为此我们开展了无烟家庭活动。我门于1997-1998年以在7所医院进行保健的部分孕产妇(1102户)及l岁龄以下婴幼儿(1127户)的家庭成员为干预对象,发动保健科医生积极参与,将控烟干预同孕产妇、婴幼儿的常规医疗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融合起来,以提高该人群刘烟害的认知水平,改变其家人的吸烟行为,特别是在家中的吸烟行为,寻求创造孕产妇、婴幼儿家庭清新环境的有效易行方法。1年后对活动进行评价,菇调查了593户。结果表明,吸烟者的知、信、行都有所改变,家庭中吸烟情况有明显降低。91.1%的吸烟者有为孩子创造无烟家庭的良好意愿,60%以上的吸烟者或戒烟或减少了吸烟量,其中10.6%(23人)的吸烟者通过无烟家庭活动完全戒了烟,49.8%的吸烟者吸烟量明显减少。“无烟”家庭达336户。不在居室内吸烟,而主动避去阳台、院子、厕所或厨房的吸烟者,从55%增加至82.4%,这些变化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干预项目的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者 孕产妇 婴幼儿 被动吸烟 吸烟量 控烟 改变 家庭活动 小组 认知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