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辛毅 李娜 +4 位作者 黄益民 崔巍 刘飒 许秀芳 张兆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7-1093,共7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应用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及组织贴块培养法对hUCMSC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方法获得的hUCMSC的生长特点;台盼蓝法测定细...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应用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及组织贴块培养法对hUCMSC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方法获得的hUCMSC的生长特点;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采用生长曲线、MTT法测定hUCMSC的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免疫表型变化;采用相应试剂盒鉴定其向成脂细胞、成骨细胞的分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向成心肌样细胞的分化、采用荧光标记技术检测hUCMSC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结果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1d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贴壁呈圆形生长,4d后生长迅速呈长梭形,7d后由中心向周围生长且增殖明显,10d后达80%融合即可传代;贴块法培养的细胞7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10d后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6d后细胞生长迅速呈单层致密排列即可传代,细胞传代成活率均为96%以上。2种方法获得的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r法显示3~5d细胞增殖较明显;酶消化法培养的细胞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88.78%和10.21%,组织贴块法培养的细胞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84.82%和13.87%,细胞DNA周期无明显差异;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经FCM检测CD90、CD105、CD73阳性率均为99%以上为高表达;CD45、CD34、CD14、CD11b、CD79a、CD19、HLA—DR低表达;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在体外诱导都能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成心肌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其诱导阳性率均为90%以上。结论酶消化法和贴块法均可高效获得hUCMSC,与贴块法培养相比较,酶消化法能更有效的获得扩增迅速、细胞成分单一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培养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全血裂解试剂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巍 刘飒 +3 位作者 蔡伦 李玉琳 张聪聪 邱淑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91-495,共5页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样本制备中红细胞裂解液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进口的商品化红细胞裂解液OptiLyse C(Beckman Coulter),FACS Lysing Solution(BD Pharmingen)以及自制裂解液RBC Lysis Buffer裂解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后免疫...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样本制备中红细胞裂解液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进口的商品化红细胞裂解液OptiLyse C(Beckman Coulter),FACS Lysing Solution(BD Pharmingen)以及自制裂解液RBC Lysis Buffer裂解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后免疫细胞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3种裂解液制备样本中CD3e+、CD3e+CD4+、CD3e+CD8a+、CD3e-CD19+、CD3e-NK1.1+和Gr-1+细胞的百分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OptiLyse C裂解液更适于Gr-1+细胞测定,不适于Foxp3+Tregs细胞测定;FACS Lysing Solution和自制RBC LysisBuffer适于Foxp3+Tregs细胞测定。结论:应用自制RBC Lysis Buffer裂解液,按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备流式样本,能够达到进口的商品化裂解液OptiLyse C的效果,它不仅能满足实验要求,又可降低试剂成本,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全血裂解液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小鼠心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辛毅 刘飒 +4 位作者 许秀芳 李温斌 黄益民 罗毅 周玉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成年小鼠心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应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及组织贴块法两种方法对小鼠心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 目的:建立适用于成年小鼠心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应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及组织贴块法两种方法对小鼠心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法、MTT法、DNA周期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观察不同培养基对心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培养细胞波形蛋白、纤维连结蛋白及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表达。结果: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1 d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贴壁呈长椭圆形生长,3 d后生长迅速呈长梭形;贴块法培养的细胞4 d后,可见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7 d后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成活率均为97%。两种方法获得的第3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3~5 d细胞增殖较明显;酶联合消化法培养的细胞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62.61%和30.87%,组织贴块法培养的细胞G0-G1期和S+G2+M期所占比例分别为69.24%和28.05%;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出现明显对数期。两种方法培养的第3代细胞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细胞漩涡状排列,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盘状结构域受体2表达阳性。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高效获得心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稳定培养。与贴块法培养相比较,利用联合酶消化法能较有效的获得波形蛋白、纤维连结蛋白、DDR2高表达阳性的心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小鼠 心成纤维细胞 分离和原代培养 生物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FP和Luc报告基因在人心肌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许秀芳 辛毅 +8 位作者 汪劲松 赵莉敏 杜兰萍 葛桂玲 李娜 张颖 王世强 黄益民 罗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2-1728,共7页
目的:构建人肌球蛋白2v基因启动子(pMLC2v)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人心肌细胞系(HCM)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整合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去毒化的人类I型免疫缺陷病毒和pMLC2v-GFP或pMLC2v-Lu... 目的:构建人肌球蛋白2v基因启动子(pMLC2v)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人心肌细胞系(HCM)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整合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去毒化的人类I型免疫缺陷病毒和pMLC2v-GFP或pMLC2v-Luc报告基因构建慢病毒示踪载体,转染HCM和A549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生物发光检测仪观察2种报告基因在不同细胞生长进程中的表达特征。非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GFP(GFPC)和红色荧光蛋白(RFPC)报告基因作为对照。结果:2种细胞转染GFPC和RFPC后第3 d,都表达GFP和RFP;而HCM只在转染pMLC2v-GFP和pMLC2v-Luc 21 d后表达GFP和Luc,A549细胞不表达。结论:pMLC2v主要在培养21 d后新增殖的人心肌细胞中驱动GFP和Luc报告基因表达,这为监测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及活体示踪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轻链 绿色荧光蛋白 萤光素酶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9
5
作者 辛毅 谭志敏 刘小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0-483,I0008,共5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适用于犬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和胰蛋白酶、胶原酶Ⅰ联合消化法对犬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 目的探索和建立适用于犬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组织贴块培养法和胰蛋白酶、胶原酶Ⅰ联合消化法对犬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并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长梭形细胞生长,苏木素-伊红染色可见细胞呈漩涡状、平行排列,第5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阳性。结论建立了高效快速分离和稳定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诱导犬心房纤维化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