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平谷地区小龙虾池塘养殖试验
- 1
-
-
作者
张秀芳
-
机构
北京市平谷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
出处
《水产养殖》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
文摘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小龙虾、红螯虾、大红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水生动物,原产于美国,是淡水经济虾类,喜欢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繁殖季节喜掘穴。因肉味鲜美,便于养殖,价格便宜,广受人们欢迎。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南方已经成为水产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产量逐年增加。北京市平谷地区大官庄村的严志强养殖场,于2021年5—10月开展小龙虾池塘养殖试验。
-
关键词
小龙虾
北京平谷
水草丰盛
节肢动物门
繁殖季节
甲壳纲
大官庄村
养殖品种
-
分类号
S96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北京地区黄颡鱼生态养殖试验
- 2
-
-
作者
张秀芳
-
机构
北京市平谷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4期53-55,共3页
-
文摘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1846),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的一种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且具有较高的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已经成为高档紧俏的水产品。北京鑫益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21年6月10日—8月15日,开展黄颡鱼池塘高密度生态养殖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
关键词
生态养殖
滋补作用
鲶形目
养殖专业合作社
营养丰富
-
分类号
S965.19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金鱼池塘养殖试验
- 3
-
-
作者
张秀芳
-
机构
北京市平谷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
出处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5期49-50,共2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平谷区综合试验站(BAIC07)。
-
文摘
金鱼(Carassius auratu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鲫属,起源于我国,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其身姿奇异,色彩绚丽,形态优美,深受人们喜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鱼品种之一。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平谷区综合试验站,于2023年开展金鱼池塘养殖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时间与地点2023年5月1日—9月30日。试验地位于平谷区峪口镇云峰寺村陈金成渔场。1.2材料1.2.1池塘池塘面积6 670 m~2,水深1.5 m,黏沙土,池底平坦,保水性好。水源为地下水,进排水设施完善。配置4台3 kW增氧机和1台5.5 kW水泵。
-
关键词
增氧机
观赏鱼
形态优美
色彩绚丽
创新团队
排水设施
平谷区
金鱼
-
分类号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锦鲤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
- 4
-
-
作者
张秀芳
周维维
刘建新
-
机构
北京市平谷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
出处
《科学养鱼》
2024年第3期84-85,共2页
-
文摘
2023年5月1日-10月20日,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平谷区综合试验站在北京平谷区芮朝利养殖示范基地开展锦鲤池塘循环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养殖面积6.5亩。基地采取“池塘跑道”模式养殖锦鲤,池塘建有3条跑道,为砖混结构,稳固平滑,跑道墙宽40厘米,人能通行。每条跑道长22米、宽5米,共计330米2。每条跑道前段均安装有3千瓦的推水设施.
-
关键词
养殖示范基地
砖混结构
锦鲤
养殖试验
池塘养殖
循环水养殖
创新团队
平谷区
-
分类号
S965.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锦鲤池塘养殖试验
- 5
-
-
作者
张秀芳
-
机构
北京市平谷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
出处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0期82-83,共2页
-
文摘
锦鲤体形优美、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被称为“会游泳的艺术品”。2022年5月1日-9月30日,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平谷区综合试验站在平谷区东高村镇赵英旭渔场开展锦鲤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面积5亩,水深1.5米以上;池底平坦,保水性好,水源为地下水,进排水设施齐全;池塘配置3千瓦增氧机4台、5.5千瓦水泵1台、自动投饵机1台。
-
关键词
饲养价值
增氧机
锦鲤
养殖试验
排水设施
创新团队
平谷区
保水性
-
分类号
S965.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母猪单次人工授精技术的探究
- 6
-
-
作者
张景齐
王硕
许可
高雪峰
-
机构
北京市平谷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北京嘉华种猪育种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猪业》
2023年第2期38-42,共5页
-
基金
家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平谷区综合试验站项目(BAIC05-2022)。
-
文摘
猪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养猪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采取多次输精的方式,但该方式在成本投入、人员投入、疾病防控、优秀种猪利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而猪单次人工授精技术则很好地改善了多次输精所面临的生产问题,但猪单次人工授精技术对养猪技术及配套设备要求极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猪人工授精技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猪单次人工授精技术的实施途径,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现场生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关键词
母猪
单次
人工授精
繁殖
-
分类号
S828
[农业科学—畜牧学]
S814.3
[农业科学—畜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