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调研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浩丽 刘洋 张永楠 《江西农业》 2017年第15期53-54,共2页
北京市平谷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全面建设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作用对全区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深入分析平谷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农村 气象灾害 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康金侠 王福然 +1 位作者 李松峰 赵乃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208-208,211,共2页
通过介绍北京市平谷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工作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政府主导,强化指挥、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加强对作业站点监督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试验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安全管理 现状 建议 北京市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8月23日北京市一次双单体下击暴流特征分析
3
作者 刘洋 吕丽 +1 位作者 杨浩丽 翟亮 《江西农业》 2018年第24期46-47,共2页
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实况观测资料和现场灾情勘察情况,对2018年8月23日发生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一次双单体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高层有明显干冷空气侵入,中低层有暖平流配合,形成上干... 本文利用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实况观测资料和现场灾情勘察情况,对2018年8月23日发生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一次双单体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高层有明显干冷空气侵入,中低层有暖平流配合,形成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特征,且高低空温差较大,有利于下击暴流的形成。另外,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来看,风暴初始由边界层辐合线触发并迅速发展,进而形成2个近距离强雷暴单;两个近距离强对流单体相互作用,不断更迭,期间雷暴反射率强回波中心在高度上快速下降,受雷暴本身下沉气流及降水的拖曳作用,形成强烈的下沉气流,强下沉加速撞击至地面,并出现强烈的辐散气流,带来灾害性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单体 下击暴流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平谷区山火气象保障服务回顾及思考
4
作者 张佳 康金侠 赵乃君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2期106-106,109,共2页
2019年3月30日,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高各庄村村南发生一起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受山火蔓延位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平谷区境内的山火由30日持续至31日。为进一步积累气象应急服务保障资料... 2019年3月30日,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高各庄村村南发生一起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受山火蔓延位置、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平谷区境内的山火由30日持续至31日。为进一步积累气象应急服务保障资料,平谷区气象局就2019年3月30-31日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山火气象应急服务撰写此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 气象保障服务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平谷地区大桃低温气象灾害分析与服务研究
5
作者 陈红霞 吕丽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5期120-125,共6页
2010年平谷金海湖地区、2013年平谷大华山地区和镇罗营地区、2018年平谷大华山和镇罗营地区、2020年平谷峪口地区、2021年平谷大华山和金海湖地区出现低温气象灾害,给平谷当地的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实地调查的冻害资料和气象... 2010年平谷金海湖地区、2013年平谷大华山地区和镇罗营地区、2018年平谷大华山和镇罗营地区、2020年平谷峪口地区、2021年平谷大华山和金海湖地区出现低温气象灾害,给平谷当地的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实地调查的冻害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上述地区主要生育期的冻害指标,确定导致平谷部分地区大桃受冻害的各主要生育期的温度阈值。通过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平谷地区低温大桃气象灾害研究,更好地提升平谷气象局的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谷 低温 冻害分析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温与露点温度对结露和结霜指示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温显罡 马舒庆 +2 位作者 杜波 廖明水 赵乃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5-750,共6页
利用密云国家基准气候站和电白国家基准气候站2009—2010年自动站的观测记录和人工结露、结霜观测资料,以及平谷国家一般气象站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自动站的观测记录和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资料,分析了结露、结霜与地面气象要素关系。... 利用密云国家基准气候站和电白国家基准气候站2009—2010年自动站的观测记录和人工结露、结霜观测资料,以及平谷国家一般气象站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自动站的观测记录和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资料,分析了结露、结霜与地面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诸多气象要素中,草温和草温与露点温度差对露或霜结成具有指示性作用;电白站95.0%结露发生在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1.1℃时,密云站95.0%结露发生在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1.2℃时,密云站95.0%结霜发生在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1.3℃时;结露主要发生在最低草温0.5℃以上,从平谷站自动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结露发生在0℃以上,结霜发生在0℃以下;很多情况,百叶箱高度上的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并未达到饱和,而贴地(或贴近地物)的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日最小草温与露点温度差<3.1℃时,电白、密云站不出现露、霜的比率分别是16.8%和11.7%;因土壤湿度南方比北方大,草温与露点温度差为正的比例南方较北方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性 地面气象要素 草温 草温与露点温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减弱对灌浆期冬小麦光合特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有飞 孙健 +4 位作者 王福然 吴荣军 麦博儒 李健 徐静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3-1290,共8页
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性、保护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设置了5个太阳辐射减弱处理,各处理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CK),60%,40%,20%和15%.结果表明:太阳... 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性、保护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设置了5个太阳辐射减弱处理,各处理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CK),60%,40%,20%和15%.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冬小麦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减少,气孔限制值(L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但胞间CO2浓度(Ci)却逐渐上升;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程度的增加,冬小麦叶片的CAT(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表现出较高的抗性,但MDA(丙二醛)含量及EC(电导率)降低,说明太阳辐射减弱未使作物膜系统受到明显伤害;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加较明显,但w(Chla)w(Chlb)下降,对太阳辐射中偏向短波部分波段的吸收能力增强.综上所述,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通过提高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避免细胞膜系统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同时提高w(Chlb)以增强光能的利用能力.尽管如此,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不足,作物的Pn仍持续下降,且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减弱 冬小麦 膜脂过氧化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与硝化抑制剂对冬小麦田间N2O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豫婷 林树基 +4 位作者 韩雪 冯永祥 林而达 李迎春 陈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762-4768,共7页
以冬小麦中麦175为供试品种,利用农田开放式CO_2浓度增高(FACE)系统,研究未来大气高CO_2浓度对冬小麦田间N_2O排放的影响,以及施用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是否可以起到抑制冬小麦田间N_2O的排放量升高的潜能。试验结果表明:CO_... 以冬小麦中麦175为供试品种,利用农田开放式CO_2浓度增高(FACE)系统,研究未来大气高CO_2浓度对冬小麦田间N_2O排放的影响,以及施用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是否可以起到抑制冬小麦田间N_2O的排放量升高的潜能。试验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冬小麦田间N2O的排放增幅达到67.6%,追肥灌溉后小麦田N_2O排放量较大,随着冬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N_2O的排放量逐渐减少,硝化抑制剂对中麦175田间N_2O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在未来高CO_2浓度环境条件下,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措施等来降低冬小麦田N_2O的排放量。试验结果对冬小麦田间是否选择施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来控制N_2O的排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开放式CO2浓度增高系统) 冬小麦 硝化抑制剂 N2O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