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鹏 杨威 +9 位作者 王奎吉 谭翊 商晓娟 舒凝 汪芗 许世闻 孙三峰 赵新雨 於堃 陈陆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6-920,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设计,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分别于7个分中心纳入2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分中心之间纳入患者的基线一致,每周1... 目的初步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系列研究设计,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分别于7个分中心纳入2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分中心之间纳入患者的基线一致,每周1次,共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3、4、8周进行鼻炎症状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评价,于治疗前、治疗第4、8周进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标准版(rhin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结果222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纳入统计的有效量表分别为221份TNSS、218份TNNSS、213份RQLQ。患者TNSS量表和TNNSS量表评分自针刺第2周开始持续下降至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结束时点),RQLQ量表评分在第4周或此前即明显降低,并于第8周进一步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面颊肿胀的轻微不良反应。在8周的观察期内,AR患者的控制率超过80%。结论初步证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有效、安全、具备推广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将增加客观指标评价、补充针刺即刻效应观察,细化可能的不良反应种类,延长随访时间,明确不同刺激方式对AR治疗效果的影响,规范针刺方案,优化患者就诊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腭神经节 针刺疗法 变应性鼻炎 病例系列研究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体型与证候特点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军平 周丽波 +9 位作者 刘芳 甄仲 刘亚军 曹爱梅 王秀芝 朱妍 于波 刘霞 张燕妮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2期2653-2655,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型与证候特点。方法:以居民小区为基本抽样群,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宣武区、昌平区及平谷区的3个社区20岁以上长住居民5208人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医生访谈的问卷...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型与证候特点。方法:以居民小区为基本抽样群,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宣武区、昌平区及平谷区的3个社区20岁以上长住居民5208人进行糖尿病筛查,并对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医生访谈的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结果:88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含超重)621例,占70.0%,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患者768例,占80.8%,肥胖2型糖尿病实证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占69.3%。结论:2型糖尿病与消渴病存在较大差异,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肥胖患者为2型糖尿病的主体,肝胃郁热证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主要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肥胖 流行病学调查 肝胃郁热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灵性需求及干预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雪 王梅 +1 位作者 陈晓欢 孟凡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将10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灵性需求实施针对性干预。连续干预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 目的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将10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灵性需求实施针对性干预。连续干预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焦虑及抑郁评分、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存在多方面灵性需求,针对性灵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急性白血病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 灵性需求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74例不同腰围肥胖患者虚实证候特点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丽波 魏军平 +5 位作者 刘亚军 曹爱梅 王秀芝 朱妍 赵昱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48-1649,共2页
目的:明确不同腰围的肥胖患者的虚实证候特点。方法:将874例肥胖患者依据腰围的不同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北京市社区居民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中女性皆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腹型肥胖组... 目的:明确不同腰围的肥胖患者的虚实证候特点。方法:将874例肥胖患者依据腰围的不同分为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北京市社区居民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中女性皆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腹型肥胖组比例明显加大。腹型肥胖患者合并高血压224例(25.6%)、糖尿病前期160例(20.3%)、糖尿病179例(27.4%),非腹型肥胖患合并高血压20例(23.0%)、糖尿病前期12例(13.8%)、糖尿病14例(16.1%);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在虚实证候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证中腹型肥胖的比例低于非腹型肥胖,虚证、虚实夹杂证中腹型肥胖的比例高于非腹型肥胖。结论:不同腰围的肥胖患者的虚实证候特点不同,需给予不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腰围 流行病学调查 虚实证候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STC患者直肠组织中ICC和神经元细胞的调节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振年 安晓静 +10 位作者 杨斌 李东冰 王芳丽 苗春红 冷涛 贾小强 赵卫兵 曹威巍 权隆芳 原小千 崔春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973-2977,共5页
目的:探究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和神经元的调节。方法:选择STC患者41例,非便秘患者41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便秘相关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直肠组... 目的:探究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和神经元的调节。方法:选择STC患者41例,非便秘患者41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便秘相关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形态、相关蛋白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穴位强化埋线治疗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增加,且形态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SCF和c-kit mRNA在治疗前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治疗后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要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直肠组织内神经元凋亡数量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直肠组织内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强化埋线可改善STC患者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损伤,并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强化埋线 慢传输型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证候要素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志玲 周薇 +6 位作者 尚青青 王冬梅 赵培真 王亮 王佳婕 李亚博 李志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790-179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中医病位、病性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8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胃...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中医病位、病性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8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IM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研究其证素分布。结果:显示IM的中医病位证候要素有胃、肝、脾、胆,病性要素主要包括气滞、热、阴虚、湿、气虚、阳虚、血瘀和食积。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为主,包括气虚、阳虚和阴虚,标实包括气滞、湿热、血瘀和食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因子分析 证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波谱研究针刺合谷穴前额叶神经递质Glu与GABA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彦萍 陈媛媛 +4 位作者 方继良 洪洋 王珺 孙黎 王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64-2471,共8页
目的 探讨手针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合谷穴,前额叶Glu^(+)、Glx^(+)及GABA^(+)浓度变化差异及相关性,从兴奋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关系方面初步探讨针刺效应的脑机制。方法 录入健康志愿者76名,随机接受手针及纤毛针两种刺激,并采集刺激前和刺... 目的 探讨手针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合谷穴,前额叶Glu^(+)、Glx^(+)及GABA^(+)浓度变化差异及相关性,从兴奋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关系方面初步探讨针刺效应的脑机制。方法 录入健康志愿者76名,随机接受手针及纤毛针两种刺激,并采集刺激前和刺激时BOLD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手针和纤毛针组刺激前与刺激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及相关性,以及Glu^(+)、Glx^(+)与GAB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手针及纤毛针组间和组内各亚组(依据不同BOLD信号)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手针组整组的Glu^(+)、Glx^(+)、GABA^(+),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和零激活GABA^(+)针刺前与针刺时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前手针组整组、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均与GABA^(+)呈正相关q(P均<0.05);纤毛针组整组、正、负激活亚组Glu^(+)、Glx^(+)均与GABA^(+)及零激活Glu^(+)与GABA^(+)均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时手针组整组、负激活亚组Glu^(+)与GABA^(+)呈正相关,零激活亚组Glx^(+)与GAB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与GABA^(+)多呈正相关,可作为针刺脑机制研究的神经递质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BOLD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谷氨酸 针刺 合谷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骆驼乳粉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降糖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冰 董立杰 +2 位作者 任发政 周晓娟 葛绍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7,共4页
本文募集了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益生菌骆驼乳粉及骆驼乳粉的膳食干预,评价其血糖、血脂、体成分等的变化。研究发现,益生菌骆驼乳粉及骆驼乳粉干预4周后,降低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总甘油三酯水平,尤其是益生菌骆... 本文募集了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为期4周的益生菌骆驼乳粉及骆驼乳粉的膳食干预,评价其血糖、血脂、体成分等的变化。研究发现,益生菌骆驼乳粉及骆驼乳粉干预4周后,降低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总甘油三酯水平,尤其是益生菌骆驼乳粉,还能够降低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BMI指数及内脏脂肪量(p<0.05)。本研究为开发辅助治疗糖尿病功能食品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骆驼乳 糖尿病 血糖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同文 徐爱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观察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时镇痛的量效关系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探讨这种镇痛方法在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松解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即股神经阻滞组(C组... 目的观察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时镇痛的量效关系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探讨这种镇痛方法在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松解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即股神经阻滞组(C组,n=20)、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15 mg/kg组(K1组,n=20)、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2 mg/kg组(K2组,n=20)和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25 mg/kg组(K3组,n=20)。麻醉成功后,K1组、K2组和K3组的患者在硬膜外中注射对应剂量的氯胺酮,C组患者在硬膜外中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在股神经鞘中留置导管并且注入0.2%罗哌卡因30 ml。术后8 h、24 h、32 h、48 h接受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前5 min经股神经鞘留置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用于镇痛。观察康复训练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肢主动关节活动度,并记录4组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73例患者参与最后的统计分析。在术后8 h,K1组、K2组和K3组在康复训练中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而在其他时间点,K2组和K3组在康复训练中的VAS评分低于C组和K1组(P<0.05);K2组和K3组的患肢主动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C组和K1组(P<0.05),K3组中5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P<0.05)。结论硬膜外超前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早期康复治疗的镇痛具有可行性,0.2 mg/kg是相对有效和安全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小剂量 硬膜外 膝关节松解术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CT诊断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秋利 周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63个脊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及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63个椎体爆裂骨折中累及Th12~L2共52个椎体,占总数的82.54%,L1受累最高,达30个椎体,占47.62%;椎管狭窄的...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63个脊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及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63个椎体爆裂骨折中累及Th12~L2共52个椎体,占总数的82.54%,L1受累最高,达30个椎体,占47.62%;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为骨折部位越高、椎管狭窄程度越严重,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螺旋CT扫描结合MPR、SSD能很好地显示脊椎三柱解剖结构、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是诊断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纤维腺病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薇 赵会军 +5 位作者 冯培 刘恒 徐珊珊 满凤媛 杨本涛 潘晶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33-636,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病MRI的形态学、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扩散加权及表观扩散系数特征,探讨MRI诊断乳腺纤维腺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病MRI的形态学、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扩散加权及表观扩散系数特征,探讨MRI诊断乳腺纤维腺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病的20例患者,全部于术前1周内行3.0T MRI乳腺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观察病灶形态、大小、边缘、内部强化、早期及晚期强化方式,测量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并与同层面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早期强化率和ADC值诊断纤维腺病的价值。结果:20例乳腺纤维腺病中10例为肿块型,10例为非肿块型。纤维腺病的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分别为(70.3±59.3)%、(1.25±0.33)×10^-3 mm^2/s,同层面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18.2±18.6)%和(1.65±0.24)×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具备鉴别纤维腺病和正常乳腺组织的能力,二者联合诊断纤维腺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80.0%,最大约登指数为0.7。结论:乳腺纤维腺病具有一定的MRI特征,早期强化率及ADC值具备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囊性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汤加减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申斌 于川 +1 位作者 王磊 刘福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观察全息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全息汤加减)和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各45例,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izzines... 目的:观察全息汤治疗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全息汤加减)和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各45例,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DHI分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DHI功能、生理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感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而治疗组严格依照兼见症加减,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全息汤加减能够明显改善CSD患者以头晕为主诉的临床征候群,较好的帮助患者恢复了发病前的工作生活能力以及业余爱好,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头晕 全息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术前MR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颅咽管瘤术后5年内复发的研究
13
作者 湛东伟 孔鑫 +2 位作者 罗煜岐 张雨 马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MR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颅咽管瘤术后5年内复发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咽管瘤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病例164例,其中术后5年内复发87例,未复发77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及测试组。使用3D Slicer(4.10.2)软件勾画感兴... 目的探讨术前MR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颅咽管瘤术后5年内复发的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咽管瘤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病例164例,其中术后5年内复发87例,未复发77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及测试组。使用3D Slicer(4.10.2)软件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筛选,并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预测颅咽管瘤复发的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模型,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组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颅咽管瘤术后5年内复发的AUC为0.76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49~0.816],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71%。测试组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颅咽管瘤术后5年内复发的AUC为0.770(95%CI:0.657~0.898),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86%。结论基于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颅咽管瘤复发有一定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复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