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印太战略的新场域与菲律宾的“静默退出” 被引量:9
1
作者 聂文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91-101,共11页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来"调控"菲律宾所采取的政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菲的政策调整在更深层上也是美政策战略的产物。文章主要分析美国印太战略中新场域的开辟给菲律宾形成的外部压力,指出菲在印太战略中重要性被降低,菲在一定程度上被美"战略抛弃",这促使菲选择"静默退出"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美竞争 印太战略 菲律宾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责任与中国外交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静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6,共17页
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一国获得国际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作为外交的重要内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责任观,由此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先后... 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一国获得国际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该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作为外交的重要内容,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国际责任观,由此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先后经历了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斗争外交、新国际主义责任观下的合作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观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个阶段。70年来的外交呈现出:和平是中国外交的最鲜明特征,社会主义是中国外交的本质属性,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情怀。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也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责任 中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全球治理困境与改革方向 被引量:9
3
作者 卢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49,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使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困境:责任缺位导致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匮乏,信任赤字阻碍国际协调与合作,共识危机动摇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制度弱化降低全球治理体系的效能。全球治理面临的严重困境也为其改革创新提供崭新契机,全...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使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困境:责任缺位导致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匮乏,信任赤字阻碍国际协调与合作,共识危机动摇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制度弱化降低全球治理体系的效能。全球治理面临的严重困境也为其改革创新提供崭新契机,全球治理改革应从努力凝聚共识、强化制度韧性、践行责任政治入手。中国应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展现更多的责任担当,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定位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被引量:8
4
作者 卢静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1,127,128,共18页
国际定位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从国际体系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成... 国际定位是中国外交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定位在"变"与"不变"中发展。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崛起的新兴大国,从国际体系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成为发挥一定引领作用的负责任大国。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国际定位始终保持不变。中国国际定位的变化性和稳定性影响到中国外交,使其在观念、政策、方式、风格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仍保持基本战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定位 中国外交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理念与行动 被引量:8
5
作者 卢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88,共5页
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积极践行全... 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新文明观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际认知与传播 被引量:6
6
作者 卢静 赵彦云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54,共18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了海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热烈讨论。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认知,大致有四种观点:组织韧性说、人民中心观、贤能政治说、实践创新论,主要体现出看事实、重行动,制度理性思维,寻...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发了海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热烈讨论。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的认知,大致有四种观点:组织韧性说、人民中心观、贤能政治说、实践创新论,主要体现出看事实、重行动,制度理性思维,寻求共通价值等认知偏好。全面客观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对外传播工作。为此,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是前提,加强对外人文交流是基础,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国际认知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