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域尺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界牌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小慧 张新刚 +4 位作者 刘士华 尹心馨 李彬彬 李跃超 李昌伟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6期34-36,共3页
为促进村级农业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驻村调研者视角,以界牌村农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界牌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品牌、农民培育、挖掘农业发展自然资源等措施,推进界牌村农业产... 为促进村级农业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驻村调研者视角,以界牌村农业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界牌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品牌、农民培育、挖掘农业发展自然资源等措施,推进界牌村农业产业发展和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农业产业 发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专用肥用量对甘薯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
作者 张新刚 何威明 +4 位作者 李权辉 李彬彬 赖勇 尹心馨 陈小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4期21-22,36,共3页
为确定薯类专用肥的合理用量,以甘薯品种西瓜红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用量(0、225、450、675 kg/hm^(2))处理,研究不同用量薯类专用肥对甘薯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薯类专用肥用量450 kg/hm^(2)的处理甘薯产量最高,达到44715 kg/h... 为确定薯类专用肥的合理用量,以甘薯品种西瓜红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用量(0、225、450、675 kg/hm^(2))处理,研究不同用量薯类专用肥对甘薯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薯类专用肥用量450 kg/hm^(2)的处理甘薯产量最高,达到44715 kg/hm^(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薯类专用肥用量为435.19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随着薯类专用肥用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EC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pH值有下降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基础地力情况,合理施用薯类专用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薯类专用肥 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云地区日光温室秋冬茬口感型番茄品种筛选
3
作者 李跃超 杨超 +4 位作者 吕建 杨明宇 王冰华 戴雨婷 刘士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为了推动密云地区番茄产业升级,筛选出适合京郊设施栽培的优质丰产、商品性佳、抗病性强的口感型番茄品种,进一步扩大京郊中型果口感型番茄的品种选择范围。【方法】引进了7个口感型番茄品种,与密云区本地主栽口感型番茄品种‘... 【目的】为了推动密云地区番茄产业升级,筛选出适合京郊设施栽培的优质丰产、商品性佳、抗病性强的口感型番茄品种,进一步扩大京郊中型果口感型番茄的品种选择范围。【方法】引进了7个口感型番茄品种,与密云区本地主栽口感型番茄品种‘原味1号’进行比较试验。调查其植物学性状、抗病性、果实性状及产量指标,测定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等营养物质含量指标。【结果】结果表明:‘甜脆脆2号’、‘鑫苹果X8’两品种不易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感官品质评价等指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结论】‘甜脆脆2号’、‘鑫苹果X8’的抗病性较强且口感好、产量高,可作为京郊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感型番茄 日光 温室 秋冬茬 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控释掺混肥对鲜食玉米氮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凯丽 刘瑜 +5 位作者 于跃跃 颜芳 李萍 李权辉 尹心馨 贾小红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3期274-282,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控释掺混肥代替部分化肥对鲜食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等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为保证试验结果在北京市范围内的可推广性,选取位于密云和平谷的2块中肥力地块(地块A、地块B)开展试验,探索土...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控释掺混肥代替部分化肥对鲜食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等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为保证试验结果在北京市范围内的可推广性,选取位于密云和平谷的2块中肥力地块(地块A、地块B)开展试验,探索土温和降雨对肥料氮释放的影响,同时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OPT,推荐施肥量),控释掺混肥1(CRU1,施肥量同OPT),控释掺混肥2(CRU2,较OPT减氮10%),控释掺混肥3(CRU3,较OPT减氮20%)共五个处理,分析鲜食玉米的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等。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鲜穗产量顺序为:CRU1>CRU2、CRU3、OPT>CK,其中以CRU1的鲜穗产量最高,比CRU2、CRU3高750~758 kg·hm^(−2)、1500~1667 kg·hm^(−2);同时与OPT相比,CRU均可提高鲜穗的产量,地块A和地块B分别增产3.15%~17.1%和3.54%~10.1%。各处理的增收顺序为:CRU1>CRU2>CRU3>OPT>CK,其中以CRU1的净收入最高,分别比CRU2、CRU3高3690~3762元(地块A)、7470~8273元(地块B),同时与OPT相比,CRU均可提高净收入,分别增加5.75%~12.8%(地块A)、5.31%~20.2%(地块B)。与OPT相比,CRU能不同程度提高鲜食玉米的氮肥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回收率、氮肥偏生产力均以CRU3处理与OPT处理的差值最大,而氮肥农学效率以CRU1与OPT的差值最大。综上说明,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相比,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氮施用可以提高鲜穗产量,获得种植收益,同时还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以等氮[180 kg(N)·hm^(−2)]施用获得的鲜穗产量及收益最高。本研究中0~20 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CRU在24 d出现峰值为83.0~105 mg·kg^(−1)(地块A)>67.9~79.1 mg·kg^(−1)(地块B),这是由于地块B的更高土温和更强降雨导致控释氮前期释放过多,故地块A的峰值高于地块B;OPT在48 d(追肥期)再次出现峰值,地块B表现为OPT>CRU,地块A在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地块A的土温和降水相对保证了控释氮的缓慢释放,保证了作物后期的供氮量。同时,20~60 cm土层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规律,说明硝态氮出现了向深层土壤下渗的淋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掺混肥 土壤硝态氮 产量 鲜食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