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最弱连接”因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晶 王晓宇 +3 位作者 白羽 崔丽霞 罗英姿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的最弱连接因素在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变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长沙市2所高校大学生520人,进行包括首次取样在内总共6次追踪研究。首次测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认知方式问卷(CSQ)、学生日常生活和学... 目的:探讨抑郁的最弱连接因素在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变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长沙市2所高校大学生520人,进行包括首次取样在内总共6次追踪研究。首次测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认知方式问卷(CSQ)、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业应激量表(SHS)。追踪测查采用CES-D和SHS。根据最弱连接假说,借助CSQ来确定个体认知易感性的"最弱连接水平"。结果:按照Abela等的最弱连接筛选标准,共检出最弱连接抑郁认知易感者60人(男性24人,女性36人),检出率11.1%。在对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中,首次测查CES-D得分(β=3.72,P<0.001)、最弱连接(β=0.95,P<0.001)、性别(β=-1.22,P<0.01)、最弱连接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β=0.03,P<0.001)对抑郁得分的变化均有主效应。结论:最弱连接水平可能在应激水平及抑郁水平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最弱连接 易感性-应激模型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6周正念训练 被引量:18
2
作者 苑泉 贾坤 +2 位作者 刘兴华 刘卫丹 杨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招募的54名服刑人员分为正念训练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9)。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此阶段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训练结束1周后对照组...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招募的54名服刑人员分为正念训练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9)。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此阶段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训练结束1周后对照组进入训练。在干预组被干预的前、后对两组进行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攻击性问卷(A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结果:干预组有效数据19人,对照组21人。经过6周正念训练,干预组FFMQ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而AQ、PSQI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念训练能有效改善男性长刑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服刑人员 攻击问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2
3
作者 徐慰 刘兴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随着正念训练在健康人群中的普及,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对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正念训练的提升效果都得到一定验证。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取样范式。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机制研究还存在不足... 随着正念训练在健康人群中的普及,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对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正念训练的提升效果都得到一定验证。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取样范式。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机制研究还存在不足,如幸福感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存在争议。就国内而言,正念与中国文化价值观下的幸福感可能更加契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正念训练可能适用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幸福感 效果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应激激发模型的起源、发展与整合 被引量:9
4
作者 肖晶 何路宽 +1 位作者 崔丽霞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SGM)理论基础源于应激的因果效应理论和应激的持续效应理论。该模型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对遭遇的生活事件做出反应,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可能影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目前对应激激发模型的探究主要集中于模型中应... 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SGM)理论基础源于应激的因果效应理论和应激的持续效应理论。该模型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对遭遇的生活事件做出反应,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可能影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目前对应激激发模型的探究主要集中于模型中应激发生的相关因素、模型的性别特征以及模型对抑郁的解释效度等领域。未来研究需要完善应激评估方法、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的跨时段年龄特征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等,并在统计方法上寻找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应激激发模型 消极认知方式 人际易感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