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与性教育态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艳君 上官芳芳 +2 位作者 王怡 盛雪竹 张玫玫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97-1001,1011,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及其对性教育的态度,为开展家校合作的预防艾滋病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02所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及...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及其对性教育的态度,为开展家校合作的预防艾滋病的性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02所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结果家长对艾滋病的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高,均高于90%;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均低于80%。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得分为(9.01±2.71)分(满分13分),常住人口家长总体得分显著高于流动人口家长(9.17±2.62 vs8.36±3.04,t=76.57,P<0.001)。83.7%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性教育,其中93.8%的家长认为学校性教育应该包含艾滋病预防知识;93.7%的家长愿意开展家庭性教育。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常住北京(OR=1.241,95%CI:1.092~1.411)、文化程度高(OR=0.754,95%CI:0.704~0.808)、家庭经济状况好、艾滋病知识得分高(OR=0.904,95%CI:0.887~0.922)的家长更支持开展学校性教育(P<0.01)。结论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家校合作的预防艾滋病的性教育是可行的。多数家长支持学校性教育,且具有开展家庭性教育的意愿。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性教育,有必要提高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尤其是流动人口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学生家长 知识 性教育 态度 家校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积极事件显著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来自微信朋友圈分享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生 叶春斐 +1 位作者 罗劲 任俊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49,共8页
智能设备使人们习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前人主要关注人们在线上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间的关系,但忽视了人们分享的内容本身的价值。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人们记录和分享内容本身的效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 智能设备使人们习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前人主要关注人们在线上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间的关系,但忽视了人们分享的内容本身的价值。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人们记录和分享内容本身的效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人们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内容的效价能够预测其主观幸福感;主动地或刻意地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积极效价的内容都能提升人们的情感幸福感。本研究证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积极内容这件小事,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微信朋友圈 情感幸福感 积极事件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72
3
作者 刘兴华 韩开雷 徐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基线个案实验设计,先后对6例患者进行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来进行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追踪评估,其中YBOCS采用周测施测。结果:多基线个案设计的图形观察分析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强迫症状有明显减轻的趋势,其治疗效果在追踪期得到了维持。Wilcoxon相关样本检验发现,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症、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及YBOCS总分、强迫思维分量表分、强迫行为分量表分均是后测低于前测,而FFMQ的观察、描述、正念行动和不判断得分均是后测高于前测。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未来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正念 认知行为疗法 多基线个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瑞婕 上官芳芳 +1 位作者 闫欣欣 米静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6-440,共5页
童年期的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AD)可能增加成年期焦虑谱系障碍及抑郁障碍的患病风险,且可能对个体性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国外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关于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 童年期的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AD)可能增加成年期焦虑谱系障碍及抑郁障碍的患病风险,且可能对个体性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国外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关于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临床研究,国内的分离性焦虑障碍临床对照研究则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分离性焦虑障碍 治疗效果 评估工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认知重评在情绪调节中的迁移效应及其神经基础 被引量:5
5
作者 武晓菲 肖风 罗劲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85,共9页
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认知重评重构程度不够高、调节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研究团队在先前的工作中提出了一种使消极情绪“转负为正”的高效情绪调节方法,即创造性认知重评,这种调节策略伴随着大脑海马的新... 认知重评在负性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认知重评重构程度不够高、调节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研究团队在先前的工作中提出了一种使消极情绪“转负为正”的高效情绪调节方法,即创造性认知重评,这种调节策略伴随着大脑海马的新颖联结形成和杏仁核的积极情绪唤醒。然而这些工作采用“指导式”的重评更像是对重评解读的“理解”而非主动的情绪调节;鉴于主动情绪调节的产生难度较大,造成创造性认知重评在实际应用上的两难困境。基于此,本项目拟指导受试者进行创造性认知重评的学习,通过学习将这种策略迁移并且应用到生活中的负性情绪调节事件中。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行为学上,探索创造性认知重评在大学生群体和青少年群体负性情绪调节中的迁移效应;(2)影像学上,探索创造性认知重评迁移前后在脑认知表征模式上的变化。本项目是对已有工作基础的延伸和拓展,为验证和推动创造性认知重评成为一种可学、可用、高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认知重评 情绪调节 迁移效应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自主支持、10~12岁儿童的同伴关系与执行功能的动态互动关系:一个发展级联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新宇 乔晓光 邢晓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85,共10页
对514名三、四年级学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三次追踪,考察学龄中后期父母自主支持、儿童同伴关系与执行功能间潜在的级联效应及其可能存在的发展变化和父母性别差异。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结果发现:在个体间层面,儿童执行功能与父母自主支持... 对514名三、四年级学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三次追踪,考察学龄中后期父母自主支持、儿童同伴关系与执行功能间潜在的级联效应及其可能存在的发展变化和父母性别差异。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结果发现:在个体间层面,儿童执行功能与父母自主支持和同伴接纳/拒绝部分显著相关,且父亲自主支持与同伴接纳显著相关;在个体内层面,执行功能与父母自主支持由双向预测变成执行功能对自主支持单向预测;执行功能对同伴接纳单向预测变为双向预测;仅母亲自主支持与同伴关系存在双向预测。父母自主支持、儿童同伴关系与执行功能三者在学龄中后期存在相互影响的级联效应,且这一效应存在时间变化性与父母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自主支持 执行功能 同伴关系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提升自愿者幸福感的6周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2
7
作者 刘兴华 徐慰 +1 位作者 王玉正 刘海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提升普通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招募的72名被试分至正念训练组或对照组(每组36人),训练组进入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对照组等待6周,直到训练组结束训练后1周进入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提升普通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招募的72名被试分至正念训练组或对照组(每组36人),训练组进入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对照组等待6周,直到训练组结束训练后1周进入训练。在训练前、后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 Q)、幸福感指数(IWB)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ABS)进行网络心理测评,用后测减前测的差值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训练组有效样本17人,对照组有效样本21人。6周正念训练后,训练组FFMQ[(15.1±9.9)vs.(-0.3±6.8),P<0.001]、IWB差值[(0.9±1.6)vs.(-0.3±2.6),P=0.050]均高于对照组,而负性情感的差值低于对照组[(-0.4±1.4)vs.(0.5±1.6),P=0.041]。结论:本研究提示,正念训练能有效提升参与者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幸福感指数 普通个体 随机对照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周正念训练对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21
8
作者 徐慰 王玉正 刘兴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7-502,共6页
目的:考察正念训练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以及正念水平提升对干预效果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通过讲座的方式招募存在压力、负性情绪并愿意通过正念训练来缓解的个体参与研究,共招募90人,将其随机分为正念训练组与等待对... 目的:考察正念训练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以及正念水平提升对干预效果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通过讲座的方式招募存在压力、负性情绪并愿意通过正念训练来缓解的个体参与研究,共招募90人,将其随机分为正念训练组与等待对照组。其中79人完成研究(正念训练组38人,等待对照组41人)。正念训练组参加8周正念训练,在此期间等待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测量正念水平,简明心境量表(POMS)测量情绪。结果:8周训练后,正念训练组FFMQ总分高于基线[(125.9±11.9)vs.(121.2±12.5),P<0.01],POMS负性情绪总分及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维度得分均低于基线(均P<0.01);而对照组各项得分与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FM Q总分的增加对干预所造成的POM S中负性情绪总分(95%CI=-6.24^-0.74)及紧张-焦虑(95%CI=-1.65^-0.12)、抑郁-沮丧(95%CI=-1.63^-0.14)、疲劳(95%CI=-1.72^-0.20)的减少存在中介作用。结论:正念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参与者的负性情绪,正念水平的提升是干预造成情绪缓解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负性情绪 正念水平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2
9
作者 徐慰 刘兴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随着正念训练在健康人群中的普及,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对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正念训练的提升效果都得到一定验证。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取样范式。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机制研究还存在不足... 随着正念训练在健康人群中的普及,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对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正念训练的提升效果都得到一定验证。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取样范式。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机制研究还存在不足,如幸福感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存在争议。就国内而言,正念与中国文化价值观下的幸福感可能更加契合,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正念训练可能适用于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幸福感 效果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应激激发模型的起源、发展与整合 被引量:9
10
作者 肖晶 何路宽 +1 位作者 崔丽霞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SGM)理论基础源于应激的因果效应理论和应激的持续效应理论。该模型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对遭遇的生活事件做出反应,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可能影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目前对应激激发模型的探究主要集中于模型中应... 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SGM)理论基础源于应激的因果效应理论和应激的持续效应理论。该模型认为个体不是被动地对遭遇的生活事件做出反应,而是个体的易感素质可能影响某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目前对应激激发模型的探究主要集中于模型中应激发生的相关因素、模型的性别特征以及模型对抑郁的解释效度等领域。未来研究需要完善应激评估方法、抑郁的应激激发模型的跨时段年龄特征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该模型中的作用机制等,并在统计方法上寻找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应激激发模型 消极认知方式 人际易感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6周正念训练 被引量:18
11
作者 苑泉 贾坤 +2 位作者 刘兴华 刘卫丹 杨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招募的54名服刑人员分为正念训练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9)。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此阶段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训练结束1周后对照组... 目的:探索正念训练对男性长刑期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招募的54名服刑人员分为正念训练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9)。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共6次的正念训练,此阶段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训练结束1周后对照组进入训练。在干预组被干预的前、后对两组进行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攻击性问卷(A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结果:干预组有效数据19人,对照组21人。经过6周正念训练,干预组FFMQ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而AQ、PSQI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念训练能有效改善男性长刑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服刑人员 攻击问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干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岁儿童基于声音线索的情绪知觉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异芳 苏彦捷 何曲枝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2-1478,共7页
研究从言语的韵律和语义两条线索出发,试图探讨学前儿童基于声音线索情绪知觉的发展特点。实验一中,124名3~5岁儿童对男、女性用5种不同情绪(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和中性)的声音表达的中性语义句子进行了情绪类型上的判断。3~5岁儿... 研究从言语的韵律和语义两条线索出发,试图探讨学前儿童基于声音线索情绪知觉的发展特点。实验一中,124名3~5岁儿童对男、女性用5种不同情绪(高兴、生气、害怕、难过和中性)的声音表达的中性语义句子进行了情绪类型上的判断。3~5岁儿童基于声音韵律线索情绪知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生气、害怕和中性情绪上。不同情绪类型识别的发展轨迹不完全相同,总体来说,高兴的声音韵律最容易识别,而害怕是最难识别的。当韵律和语义线索冲突时,学前儿童更多地依赖韵律线索来判断说话者的情绪状态。被试对女性用声音表达的情绪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声音线索 韵律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发达国家心理健康研究与促进的政策及启示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玮 陈晶 +1 位作者 陈雪峰 吴玄娜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3-49,共7页
据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测算,到2030年心理疾病负担将超过心血管疾病位居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负担之首。为了解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并出台的心理健康促进政策与规划。本文以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基金会、权威学术组织和智库等发布的... 据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测算,到2030年心理疾病负担将超过心血管疾病位居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负担之首。为了解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制定并出台的心理健康促进政策与规划。本文以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基金会、权威学术组织和智库等发布的心理健康相关政策框架和研究计划为对象进行归纳与整理。发现发达国家心理健康领域政策主要遵循患病个体与社会环境两条主线,一方面重视科学研究,深入发病机理,研发创新诊疗技术,指向早期精准病因学诊断,发展定制化干预举措;另一方面,借助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就医难度,优化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体系、易化高质量服务的获取,就业部门及早介入心理健康体系协助个体成功实现向正常社会角色的转换。当前多管齐下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 战略规划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最弱连接”因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晶 王晓宇 +3 位作者 白羽 崔丽霞 罗英姿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的最弱连接因素在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变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长沙市2所高校大学生520人,进行包括首次取样在内总共6次追踪研究。首次测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认知方式问卷(CSQ)、学生日常生活和学... 目的:探讨抑郁的最弱连接因素在大学生应激水平与抑郁症状变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长沙市2所高校大学生520人,进行包括首次取样在内总共6次追踪研究。首次测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认知方式问卷(CSQ)、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业应激量表(SHS)。追踪测查采用CES-D和SHS。根据最弱连接假说,借助CSQ来确定个体认知易感性的"最弱连接水平"。结果:按照Abela等的最弱连接筛选标准,共检出最弱连接抑郁认知易感者60人(男性24人,女性36人),检出率11.1%。在对高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中,首次测查CES-D得分(β=3.72,P<0.001)、最弱连接(β=0.95,P<0.001)、性别(β=-1.22,P<0.01)、最弱连接与应激水平的交互作用(β=0.03,P<0.001)对抑郁得分的变化均有主效应。结论:最弱连接水平可能在应激水平及抑郁水平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最弱连接 易感性-应激模型 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文道 赵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3,共6页
该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人格五因素问卷探讨了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较初一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于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对正性事件归因更悲观;(2)男生... 该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人格五因素问卷探讨了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较初一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于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对正性事件归因更悲观;(2)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于稳定的原因,对负性事件归因更悲观;(3)人格类型不同的青少年归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和谐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乐观,内向情绪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归因风格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公正与权威信任: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机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玄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47-1158,共12页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时期,社会风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群体性事件频发。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公共政策的不认可,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能充分考虑民众的接受性,极有可能构成新的社会风险,威胁社会稳...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时期,社会风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群体性事件频发。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公共政策的不认可,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能充分考虑民众的接受性,极有可能构成新的社会风险,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民众对公共政策的接受性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项目欲建立程序公正、结果宜人性和权威信任(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的影响模型,从而有效提升政策可接受性。拟在不同的公共政策情境中通过Scenario、实验室模拟实验和问卷调查,探明程序公正和结果宜人性对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及权威信任对此交互作用机制的边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于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及其因子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可用于提高民众对政策的满意度,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公正 权威信任 认知信任 情感信任 公共政策可接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加工再认提取中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被引量:18
17
作者 毛新瑞 徐慧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1-1123,共13页
根据双加工理论,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采用... 根据双加工理论,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对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测验,旨在探究在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条件下,情绪信息如何对熟悉性与回想产生增强效应。在行为结果中,对于知道判断,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显著高于中性图片,情绪效价间没有差异;对于记得判断,负性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要显著高于正性与中性图片。在ERP数据上,对于知道判断,情绪图片的FN400新旧效应有增强作用。对于记得判断,负性图片的LPC的新旧效应波幅显著高于中性与负性图片;而正性图片的LPC新旧效应增强作用不显著。以上证据表明: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情况下,熟悉性再认提取中,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唤醒对记忆强度的提高,而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效价对熟悉判断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回想的再认提取中,情绪效价的调节占据主导地位,负性情绪图片有显著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正性情绪图片则不具有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记忆 再认提取 ERP 熟悉性 回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啶醇与丙咪嗪交互作用对成本效益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睿思 李新旺 +2 位作者 魏曙光 焦晶晶 朱小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6-954,共9页
本实验采用T迷宫延迟奖赏模型研究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和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丙咪嗪的交互作用对成本效益决策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延迟时间对决策的影响。T迷宫两臂分别设置为低成本-低奖赏端和高成本-高奖赏端。实验结果发现:氟... 本实验采用T迷宫延迟奖赏模型研究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和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丙咪嗪的交互作用对成本效益决策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延迟时间对决策的影响。T迷宫两臂分别设置为低成本-低奖赏端和高成本-高奖赏端。实验结果发现:氟哌啶醇能够降低大鼠选择高成本-高奖赏端的次数,丙咪嗪则能够增加大鼠选择高成本-高奖赏端的次数;在同时注射这两种药物情况下,丙咪嗪能够抑制由氟哌啶醇引起的对低成本-低奖赏端的选择倾向。另外,实验发现,随延迟时间的增加大鼠选择高成本-高奖赏端的次数相对减少。由此可见,丙咪嗪能够反转由氟哌啶醇导致的对低成本-低奖赏端的选择倾向,这可能是由于细胞间5-羟色胺含量的升高部分反转了由多巴胺系统受损导致的行为倾向;延迟时间的改变可对决策倾向产生逆转,因此成本的支出即延迟时间也是影响成本效益决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啶醇 丙咪嗪 成本效益 决策 延迟奖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特征刺激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黎翠红 何旭 郭春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4-745,共12页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变化觉察范式,以双色块和单色块为刺激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多特征刺激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模式。实验1通过对双色块和单色块的比较来考察特征数量对视觉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的影响,通过操控双色方块的变...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变化觉察范式,以双色块和单色块为刺激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多特征刺激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模式。实验1通过对双色块和单色块的比较来考察特征数量对视觉工作记忆资源分配的影响,通过操控双色方块的变化幅度来考察精度需求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特征数量的增加诱发了更强的对侧延迟活动(CDA),而精度需求的提高并没有引起对侧延迟活动上的差异,却诱发了指示自上而下的控制的晚期正成分(LPC)的增强。实验2通过在测验阶段加入指示可能变化的部分的提示符,发现提示符并未能促进变化觉察的行为反应。整个研究表明,特征数量影响视觉工作记忆资源的分配,而精度需求并不起作用,同时多特征刺激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单位并不是单个的独立特征,而是整合的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记忆资源分配 存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训练改善个体负性情绪和觉知压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于淑婷 徐慰 +1 位作者 刘兴华 肖鲁川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探讨8周正念训练对寻求减压个体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和觉知压力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招募寻求减压的被试120名,随机分配至正念训练组(n=59)和等待对照组(n=61)。正念训练组进行8周正念训练干预,等待... 目的:探讨8周正念训练对寻求减压个体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和觉知压力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招募寻求减压的被试120名,随机分配至正念训练组(n=59)和等待对照组(n=61)。正念训练组进行8周正念训练干预,等待对照组不予干预,后测完成后给予连续两天的补偿训练。在基线及8周干预后施测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简明心境量表简版(POMS-SF)、觉知压力量表(CPSS)。结果:正念训练组在8周正念训练后FFMQ总分[(112.7±16.4) vs.(128.3±15.5),P<0.001]、负性维度总分[(50.3±16.1)vs.(45.6±16.2),P<0.05]和CPSS总分[(27.2±7.9)vs.(24.6±7.8),P<0.01]均低于基线。Bootstrap分析显示,基线期的CPSS总分对8周正念训练干预总体负性情绪(95%CI=0.04~0.40,P<0.05)、抑郁沮丧的效果有调节作用(95%CI=0.07~1.51,P<0.05)。结论:8周正念训练能缓解个体的负性情绪。基线期觉知压力水平可以调节正念干预抑郁、沮丧和负性总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负性情绪 觉知压力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