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被引量:3
1
作者 洪小良 尹志刚 邱锐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9-147,共9页
本文根据社会调查的实证资料,描述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状况,分析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探索推进这一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企业退休人员享有的统筹外项目越少,越规范,管理的成本越低,越... 本文根据社会调查的实证资料,描述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状况,分析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探索推进这一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企业退休人员享有的统筹外项目越少,越规范,管理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必须尽快研究如何把一些统筹外项目转化为统筹内项目,或者精简并规范统筹外项目,或者把统筹外项目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否则,企业就无法摆脱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和管理事务的沉重负担,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就难以全面深入推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退休人员 社会化管理服务 统筹外项目和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状况及培训对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杜德印 史绍洁 +14 位作者 宋贵伦 王江渝 刘牧雨 陈之昌 辛国安 刘阳 梅松 左宪民 张彤军 赵立军 周春明 杜保友 王雪梅 洪小良 张登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60,共5页
本文依据问卷调查数据,从必备知识、必要工作能力和个人特征三个方面考察了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优势和不足,并从培训的原则、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胜任力 干部培训 北京市局级领导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人口疏解的风险预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闫萍 尹德挺 薛伟玲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5,共7页
人口疏解政策的存在和调整会带来风险,而且其风险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需要漫长的过程来解决和调整,所以前瞻性的人口疏解风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从人口疏解的事前风险、事中风险和事后风险进行识别,能够发现规律认识风险、规划协同风... 人口疏解政策的存在和调整会带来风险,而且其风险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需要漫长的过程来解决和调整,所以前瞻性的人口疏解风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从人口疏解的事前风险、事中风险和事后风险进行识别,能够发现规律认识风险、规划协同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服务管理风险、资源环境风险、人口结构风险、家庭发展风险、治安稳定风险等八大风险,这可以为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口疏解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疏解 风险预警 人口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养老服务政策基层实践偏差、困境及其治理——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军强 李兵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5-23,共9页
通过梳理北京市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基于中心城区基层老龄部门的调查,文章从公共政策视角分析了北京市养老服务政策基层实践的困境,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政策供给与实践需求存在对接偏差、政策执行主体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多维困境、政府与市... 通过梳理北京市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基于中心城区基层老龄部门的调查,文章从公共政策视角分析了北京市养老服务政策基层实践的困境,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政策供给与实践需求存在对接偏差、政策执行主体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多维困境、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的职责边界待厘清等三类问题。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应理顺政策框架,增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政策信息沟通机制;政策制定要兼顾规范性、差异性与连续性;应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促进养老服务政策的综合协调与组织;应进一步协调基层老龄办工作人员的数量,并提升其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人员发展;应明晰政府与市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 公共政策 政策偏差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被引量:11
5
作者 尹志刚 焦永刚 +3 位作者 马小红 王雪梅 李宁 曹颖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1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北京 城市居民 分困问题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京,还是回乡——北京市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实证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胡玉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5,共6页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在京流动人口留京还是回乡的迁移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近一半的人有长期居住北京的打算,且意愿较为强烈。对于微观层次的个体来说,在京生活状况实际上决定了他们对北京生活的适应情况,因此对其迁移...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对在京流动人口留京还是回乡的迁移意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近一半的人有长期居住北京的打算,且意愿较为强烈。对于微观层次的个体来说,在京生活状况实际上决定了他们对北京生活的适应情况,因此对其迁移意愿有明显影响,而个人特征和与家乡的社会联系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从心理和主观感受上来讲,流动人口迁移动机也不仅限于经济考虑,他们对在京生活总体上比较满意,这也是影响其迁移意愿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意愿 留京 回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被引量:20
7
作者 尹德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7,共6页
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速度趋缓,居所和职业的稳定性在提高。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通过产业调整和布局引导人口流动,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流动 职业流动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流动人口聚集效应与移民倾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小红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5,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一直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1/4左右,并且呈现长期定居北京的势头。流动人口聚集区有其独特特征,流动人口工作生活自成体系。聚集区当地经济严重依赖出租经济,成为流动人口居留的拉力因素。滞后于城市化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流动人口一直占北京市人口总数的1/4左右,并且呈现长期定居北京的势头。流动人口聚集区有其独特特征,流动人口工作生活自成体系。聚集区当地经济严重依赖出租经济,成为流动人口居留的拉力因素。滞后于城市化水平的聚集区现行管理模式为流动人口定居提供了条件。聚集区流动人口在定居意愿和定居行为上呈现矛盾态势,是城市化进程中体制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聚集区 流动人口移民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北京市社区建设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志刚 《新视野》 CSSCI 2000年第4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北京 社区建设 调查研究 街道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年以来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玉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9,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少数民族人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以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1%人口抽样数据为基本数据,对北京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1949年以来 北京 少数民族人口 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历史变动与特征分析
11
作者 胡玉萍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8,共3页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劳动适龄人口文化素质城乡差距明显,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在行业和职业间也存在很大...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劳动适龄人口文化素质城乡差距明显,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在行业和职业间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外来流动人口规模的日益增大,流动人口对北京市就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需要大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加大职业培训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劳动力人口 文化素质 教育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贫困劳动人口的就业及社会支持网络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志刚 洪小良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1,共4页
城市贫困家庭陷入经济和生活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劳动人口的失业及难以再就业。调查这一人群的身心素质、失业状况,研究如何通过社会支持网络为他们提供就业支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城市贫困劳动人口 身心素质 就业 社会支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旧社区治理的社会学干预——以“新清河实验”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谈小燕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113,共8页
社会学干预介入城乡社区治理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使命,其中1920年代开展的旨在提升镇村治理水平的“清河实验”在社会学界影响深远。2014年,清华大学等机构学者启动了“新清河实验”以探索转型时我国不同社区类型的治理模式... 社会学干预介入城乡社区治理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使命,其中1920年代开展的旨在提升镇村治理水平的“清河实验”在社会学界影响深远。2014年,清华大学等机构学者启动了“新清河实验”以探索转型时我国不同社区类型的治理模式。以“新清河实验”的实验地点之一W社区治理为例,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社会学干预理论框架设计,展示社会学干预推动老旧社区治理的过程及实现路径,以期优化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塑新型社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干预 老旧社区 多元合作治理 清河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设”聚焦民生的社会学思考
14
作者 侯亚非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学习和实践十七大精神,是每一个理论工作者、干部教育工作者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学习和实践十七大精神,是每一个理论工作者、干部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这里刊登的是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部分专家教授深入研读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生 聚焦 学思 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共产党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权的社会本质及其现代形式——涂尔干《社会学教程》的财产权学说释义
15
作者 潘建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5,共8页
19世纪后期的西欧社会正处在"封建庄园—宗教国家"向"自由市场—公民国家"转型的遽变与间隙期。为了解救彼时社会极度悲惨的状态,涂尔干尝试运用"道德科学"的方法提出一套重建社会的系统方案以引领转型... 19世纪后期的西欧社会正处在"封建庄园—宗教国家"向"自由市场—公民国家"转型的遽变与间隙期。为了解救彼时社会极度悲惨的状态,涂尔干尝试运用"道德科学"的方法提出一套重建社会的系统方案以引领转型的进程,确立新社会的财产制度以驯化资本,无疑是其系统重建方案的核心问题。涂尔干在《社会学教程》中试图通过对财产权的社会史演变历程的考察,揭示财产权的社会本质及其演变路径,证明其内容、限度、神圣性(正当性)与交换规则都源自所在社会的集体意识,据此主张现代社会应当确立以人的价值、尊严与权利为原则与限度的新型的财产制度,明确财产在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则及其承载的社会义务,以纠治经济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交往(交换)中的种种不道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 资本 道德个人主义 涂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蓝交织:政策社会学与政策科学的学理辨析
16
作者 陈志光 李兵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政策社会学与政策科学同源不同宗、同根不同枝,是青蓝交织、交相辉映,共同体现“政策良心”的两门学科。不同的学科既有差异,也有共性,差异代表着多元的方法,共性代表着统一的认识。多样的方法与统一的认识,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政策最好的... 政策社会学与政策科学同源不同宗、同根不同枝,是青蓝交织、交相辉映,共同体现“政策良心”的两门学科。不同的学科既有差异,也有共性,差异代表着多元的方法,共性代表着统一的认识。多样的方法与统一的认识,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政策最好的依据。第一,原则一致的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重视“社会参与原则”,人民群众以及社会组织、社区社工、专家智库等是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力量;政策科学特别强调“政策吸纳社会”。第二,表里相依的政策执行。政策社会学对应的是社会管制、社会交换与社会激励;政策科学的执行资源是权力、利益与精神。第三,不同体系的政策评估。政策社会学依靠的是社会描述、社会分析与社会模型;政策科学的事实评估主要关注目标达成、成本效益与因果关系。两门学科分别体现了各自把准政策脉络、落实政策措施、实现政策价值的根本逻辑,体现了自身的学科贡献与政策良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社会学 政策科学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理念内涵、影响机制和路径选择——基于“北上广深”流动青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萍 陈知知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1,共12页
流动青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本文运用社会互构论讨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理论内涵,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的数据,选取“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的流动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居意愿透视青... 流动青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本文运用社会互构论讨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理论内涵,使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2017年的数据,选取“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的流动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居意愿透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分析就业融入、住房融入、行为适应以及心理认同对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脆弱对流动青年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事第三产业、任职于管理和技术岗位、收入高、居住产权住房或公租房、风俗习惯适应良好、认同自己是本地人的流动青年的定居意愿更强;婚姻、性别、户籍、教育水平和流动年限也是影响流动青年定居城市的因素。最后,从互构互融理念、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和包容性城市发展理念三个层面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型城市 超大城市流动青年 社会融入 定居意愿 就业脆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65
18
作者 黄匡时 嘎日达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88,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融合"概念逐渐取代"平等"概念成为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融合理论可以划分为一个基础和三个层次。一个基础,即社会融合的基础理论,包括脆弱群体理论、社会分化理论、社会距离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三个层次,即社会融合理论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理论:一是社会融合的宏大叙事,这部分起源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共产思想,后被帕森斯、洛克伍德、哈贝马斯和吉登斯等演化为社会整合理论;二是社会融合的族群模式,这是社会融合概念较早使用的研究领域,主要用来研究外来群体与流入地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克雷夫科尔的熔炉论、帕克的族群关系循环论和戈登的同化过程理论以及多元化模式;三是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主要从微观个体的心理层面研究社会融入和社会接纳,包括社会认同理论、自我认同理论和社会接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 社会排斥 社会整合 社会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2年我国部分主流报纸精神卫生报道内容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宪鹏 杜鹃 宋军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部分主流平面媒体上的精神卫生相关报道,为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报道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和文献检索方法,收集2007—2012年间6家报纸上的所有精神卫生相关报道共605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报道的主题和类型等进行定... 目的回顾分析部分主流平面媒体上的精神卫生相关报道,为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报道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和文献检索方法,收集2007—2012年间6家报纸上的所有精神卫生相关报道共605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报道的主题和类型等进行定量编码分析。结果 6年间精神卫生相关报道的数量逐年增加,在2011年达到峰值157篇(26.0%)。每年精神卫生报道集中在10月份,6年共计120篇(19.8%)。报道议题以医疗信息(171篇)和个案报道(137篇)为多,50.4%的报道类型是消息。各类型报纸间在报道议题和类型分布上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精神卫生主题报道在媒体的议程设置中日益得到重视,建议媒体根据时势发展和各自定位进行全面、系统的精神卫生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大众媒体 主题报道 内容分析 回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面临的挑战及政策思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杰华 尹德挺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人口因素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人口发展也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十一五”北京市人口规划的编制不仅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和深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口基础。... 人口因素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人口发展也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十一五”北京市人口规划的编制不仅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和深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口基础。文章系统论述了“十一五”期间北京人口规划目标实现的背景、关键因素以及重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五” 人口规划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