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属企业迁移的政策需求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赵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0,共8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属企业迁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以往几次迁移相比,本次迁移具有站位高和意义大、力度大和范围广、时间紧和距离远、成本高和补偿难等特征。自2014年以来,为推动非首都功能对应的企业“迁得出去、落得下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属企业迁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以往几次迁移相比,本次迁移具有站位高和意义大、力度大和范围广、时间紧和距离远、成本高和补偿难等特征。自2014年以来,为推动非首都功能对应的企业“迁得出去、落得下来”,国务院及京津冀三地政府相关部门已研究制定了大量配套政策。但企业依然面临腾退土地再利用难、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补偿资金落地难、三地间资证互认机制不畅等问题,迫切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出台具有突破性、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企业迁移 配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以北京密云“保水富民”为例
2
作者 薄凡 季荣旺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重要论述为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其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优先维护生态效益,协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运转;优先维持生态功能,协同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优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重要论述为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其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优先维护生态效益,协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运转;优先维持生态功能,协同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优先培育生态产品,协同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践中,北京密云在这一重要论述指引下,逐步探索出一条“保水富民”之路,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一定经验借鉴。未来,可从价值准则、制度建设、利益协同、合作模式等四方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优先保护生态效益,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建立兼顾生态底线和最大化效益的考核体系;以环境民生为基本点实现环境治理中的公正转型;整合多方力量保护修复主体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北京密云 保水富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大众评价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乐怡 马小红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7,共12页
通过对“大众点评网”平台关于北京市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评论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影响力方面有待提升,用户较为注重环境、藏书、服务、时间四个维度的阅读体验及少儿群体的阅读需求或影响。结合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 通过对“大众点评网”平台关于北京市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评论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影响力方面有待提升,用户较为注重环境、藏书、服务、时间四个维度的阅读体验及少儿群体的阅读需求或影响。结合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梳理了北京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管理、时间、空间、服务四个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内外协同的创新发展路径,即构建常态化的经营保障制度、科学考核评估体系和基层馆员评聘教育机制相辅相成的内部管理体系,以及政府购买服务、“馆店结合”模式和全民参与力量相互协同的外部文化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基层公共图书馆 大众评价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点”到“面”: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创新——基于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文君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5,共7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从政策试点角度构建的政策试点过程模型,主要包括试点酝酿、试点启动、试点推广、绩效评估与结果反馈五个主要环节,其适用范围为制度、体制和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从政策试点角度构建的政策试点过程模型,主要包括试点酝酿、试点启动、试点推广、绩效评估与结果反馈五个主要环节,其适用范围为制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若干“通达点”。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呈现街(乡)—机动治理、社(村)—机动治理、街(乡)—常驻治理和社(村)—常驻治理四种创新模式,其之所以能持续并通过政策试点上升为全局性的改革,秘诀就是“党建引领”,集中表现为持久的创新引领力、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有效的纪律约束力和及时的制度推动力,这四力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核心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创新 政策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青年新消费:时尚潮酷场景及其对城市消费的影响作用——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娇 武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3,94,共11页
时尚潮酷场景作为广受青年喜爱的文化格调与生活方式,在一线城市已逐渐成为一种都市新消费新潮流。文章采用场景视角,从舒适物组合与品质出发,探讨这种新消费现象。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30种舒适物,利用因子分析法... 时尚潮酷场景作为广受青年喜爱的文化格调与生活方式,在一线城市已逐渐成为一种都市新消费新潮流。文章采用场景视角,从舒适物组合与品质出发,探讨这种新消费现象。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30种舒适物,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时尚潮酷场景特征,并基于岭回归模型估计时尚潮酷场景对城市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资源禀赋、文化特质制定相关城市文化政策,通过时尚潮酷场景营造优化与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青年的城市生活品质与美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青年 新消费 时尚潮酷 场景 城市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鸣的逻辑:场景视角下的青年消费空间生产——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营立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4,共11页
本文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为例,着眼“蜂鸣”的逻辑,讨论了青年消费空间的生产机制。从场景理论视角看,青年消费空间的生产过程乃是“青年蜂鸣”生成与作用的过程,只有揭示“青年蜂鸣”的结构,阐释“青年蜂鸣”的内生机制,剖析“青年蜂鸣... 本文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为例,着眼“蜂鸣”的逻辑,讨论了青年消费空间的生产机制。从场景理论视角看,青年消费空间的生产过程乃是“青年蜂鸣”生成与作用的过程,只有揭示“青年蜂鸣”的结构,阐释“青年蜂鸣”的内生机制,剖析“青年蜂鸣”的复杂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策略行动,才能对青年消费空间的生产做出解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三里屯太古里的“青年蜂鸣”在结构上由时尚感、审美感、参与感、丰盛感、活力感五个维度构成。从场景内部看,太古里通过唤问、营造、治理三种机制实现着“青年蜂鸣”的生产与再生产,为青年消费空间的生产提供了内在动力;从场景与其他社会系统的互动看,“青年蜂鸣”不断激发着场景行动者的互惠性行动与弥合性行动,从而确保青年消费空间的生产能够在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 蜂鸣 太古里 青年消费空间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生育背景下北京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小红 李家琳 王晨方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5,共7页
北京市步入超低生育水平社会至今已近30年。虽然生育政策几经调整,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但依然处于超低生育水平,育龄群体生育意愿低迷,存在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亟需营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氛围。当前,北京的生育支持... 北京市步入超低生育水平社会至今已近30年。虽然生育政策几经调整,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但依然处于超低生育水平,育龄群体生育意愿低迷,存在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亟需营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氛围。当前,北京的生育支持受制于政策、经济与公共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应从时间,结构和角度三个维度,通过减税降费形式构建生育友好型组织,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设立15天以上的男性灵活育儿假期,平衡不同等级妇幼医疗资源配置,制定健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政策,促进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进行多维度、多角度、长时期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水平 生育意愿 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间失灵:理论界说、表现形式与应对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良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90,共13页
政府间失灵用以描述政府间日益复杂的关系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化或无效化状态。政府间失灵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纵向政府间失灵主要表现为上下级政府间的政策执行偏差;横向政府间失灵则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政府主体在区域性议题上的不... 政府间失灵用以描述政府间日益复杂的关系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化或无效化状态。政府间失灵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纵向政府间失灵主要表现为上下级政府间的政策执行偏差;横向政府间失灵则主要表现为不同区域政府主体在区域性议题上的不当竞争。政府间失灵的主导因素在于政府间外部性问题,其深层根源与理性—科层制框架下的制度性集体行动困境密切相关。制度性集体行动困境主要体现于信息共享和成本分担机制的缺失,同时又受到理性—科层制框架下封闭政绩单元间激励机制的直接影响。为应对政府间失灵,政府间合作为关键路径,其实质是将外部性问题转化为合作框架下的内部行动,核心在于建立公共价值和利益的协调机制,并通过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强化合作框架内行动者的成本—收益感知,从而抑制政府间失灵的演生条件,提升政府间资源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失灵 政府间失灵 外部性 集体行动困境 科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育友好型社会背景下托育服务的多重价值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胡玉萍 陈德云 古之叶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近年来,托育服务受到了政府、社会与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社会各界对托育服务的概念、定位和特征等基本问题仍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造成了一定的认知混淆,并制约了托育服务的实践发展。人口视角、性别视角、教育视角对托育服务的讨论... 近年来,托育服务受到了政府、社会与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社会各界对托育服务的概念、定位和特征等基本问题仍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造成了一定的认知混淆,并制约了托育服务的实践发展。人口视角、性别视角、教育视角对托育服务的讨论不尽相同,凸显出发展托育服务的多重价值,也对托育服务的发展提出了多方面要求。作为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托育服务在实践中应当进一步落实普惠性、共担性、专业性、系统性四个原则,实现高质量发展,建构儿童优先、家庭为本、性别友好的社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友好型社会 托育服务 0-3岁婴幼儿 社会支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如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负重难题?——基于L街道“一码共治”的创新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倩 邱锐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0,共10页
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赋能为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负重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基于L街道“一码共治”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构建TOES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以治理需求为核心的场景联动实现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基于组织结构重塑的场景化再造,基层治... 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赋能为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负重难题开辟了新路径。基于L街道“一码共治”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构建TOES分析框架,深入探究以治理需求为核心的场景联动实现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基于组织结构重塑的场景化再造,基层治理的业务流程体系得以重构,场景联动呈现出从传统逻辑向系统性逻辑的转变。这一转变推动了治理单元、治理规则、治理资源与治理责任的整体性重塑,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减负成效。在实践层面,将基层多元复杂的治理需求整合至具体业务场景,助力基层治理实现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组织形态转变,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套清晰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基层减负 场景联动 结构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的韧性内涵、应用场景与实现路径
11
作者 薄凡 庄贵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7,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对完善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绿色基础设施由自然生态系统、人造生态系统和生态化的市政工程设施三大要素构成,为支撑城市韧性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对完善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绿色基础设施由自然生态系统、人造生态系统和生态化的市政工程设施三大要素构成,为支撑城市韧性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绿色基础设施的韧性塑造体现在结构优化、功能改善和阈值拓宽三方面,以生态保护修复和市政设施改造来提升城市的空间韧性、生态韧性和工程韧性,增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整体的抗风险、自控制和自适应能力,进而支撑更广泛的社会韧性和经济韧性。人工设施和生态系统的耦合程度应与城市风险水平相适应,构成深绿、中绿、浅绿的绿色基础设施谱系。以绿色基础设施塑造城市多维韧性,可从韧性评估规划、人工与自然协同治理、自然资本管理等方面着手,综合评价长期和短期效益、生态和经济效益、投资成本和避险价值等,创新投融资机制,提升绿色基础设施服务的普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韧性城市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自然资本 绿色低碳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基预算改革的理论基础、实践特征与关键因素
12
作者 赵笛 马蔡琛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3,共10页
零基预算有助于化解支出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从支出端统筹财力配置。“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已然成为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从理论上看,零基预算体现了理性预算决策理念,由决策单元、决策包、评价... 零基预算有助于化解支出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而从支出端统筹财力配置。“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已然成为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从理论上看,零基预算体现了理性预算决策理念,由决策单元、决策包、评价和排序等多个构成要件组成。从实践上看,由于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的共同推动,国内外零基预算改革经历了自下而上的两个阶段,并逐渐形成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协同的发展趋势。零基预算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成本与收益关系、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以及规模、类型的适用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聚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发展方向,应进一步将其关键环节同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以国家重大战略为支撑,分类施策推动财政支出统筹,并运用新兴技术构建成本低、收益高、适用性强的零基预算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基预算 理性决策 绩效管理 现代预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视角把握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13
作者 金若山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一核心要义,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视角深刻把握这一核心要义,能有效化解来自西方法治理论的质疑。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时代性和法律的团结性思想,是对西方...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第一核心要义,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视角深刻把握这一核心要义,能有效化解来自西方法治理论的质疑。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律的阶级性、法律的时代性和法律的团结性思想,是对西方法治理论关于法律个人主义、法律普遍主义和法律自由主义思想的扬弃,奠定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理论基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需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立场,着力构建面向西方、面向世界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西方法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独特价值观的三重诠释 被引量:4
14
作者 童萍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价值观是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情怀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秉持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情怀,积淀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展示... 价值观是价值立场、价值取向、价值情怀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秉持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人民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情怀,积淀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密码,展示了现代化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是对人类文明价值形态的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也在客观上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协同发展模式及效能类型探究——基于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德挺 赵政 史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103,共16页
基于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在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系协同、地位协同和圈层协同的视角对城市群人口协同发展与国家中心城市效能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竞合力、主导力和聚合力共同构成... 基于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在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系协同、地位协同和圈层协同的视角对城市群人口协同发展与国家中心城市效能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竞合力、主导力和聚合力共同构成城市群人口高效协同的三维支撑体系。非中心城市的竞合力是城市群提升人口潜力的关键。尽管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人口系统从旧结构向新结构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对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引力作用相对更强,非中心城市对城市群活力的影响值得重视。中心城市的主导力是城市群实现人口跃迁的关键。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集聚作用突出且呈现持续增强态势,在从弱主导走向强主导的演化过程中,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是其重要支撑。城市网络的聚合力是城市群优化人口格局的关键。在与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的圈层关系中,国家中心城市保持较高的子群内部密度、形成稳定的凝聚态势是城市群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三力”研究,建议“任务面向型”城市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有序分流、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提升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同效能;“成长面向型”城市加快培育非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提升城市群整体的伺服效能;“关系面向型”城市加强与其他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改善城市群整体的自组织机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群 人口空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的特点与拓展
16
作者 张曙光 《新视野》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呈现研究队伍跨学科融合、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史料增多、研究范围扩大等四大特点。同时也应看到,尚存在对北京在传入渠道中的特殊地位关注不够、对传播主体的分析不够全面、对传播载体的研究“厚此薄... 目前,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研究呈现研究队伍跨学科融合、研究视角拓展、研究史料增多、研究范围扩大等四大特点。同时也应看到,尚存在对北京在传入渠道中的特殊地位关注不够、对传播主体的分析不够全面、对传播载体的研究“厚此薄彼”、与北京工人运动结合研究的深度广度不足等问题。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北京早期传播的研究,应重视北京在传入渠道中的特殊地位,全面考察各类传播主体,强化对党外传播载体的分析,深化拓展早期传播与北京工人运动结合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营城:以地点美学营造美好生活之城——以成都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军 营立成 +2 位作者 武旋 朱赫 华怡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5,共6页
场景是关于地点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场景营城是运用场景理念,有规划地创设一系列与城市需求相匹配的场景,不断增强城市作为地点的美好生活体验与美学价值。场景营城的逻辑起点是城市作为“追寻美好生活之地”的理念,具体包含四个层面... 场景是关于地点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场景营城是运用场景理念,有规划地创设一系列与城市需求相匹配的场景,不断增强城市作为地点的美好生活体验与美学价值。场景营城的逻辑起点是城市作为“追寻美好生活之地”的理念,具体包含四个层面:“场景定义”涉及如何将特定“地点”识别为“场景”;“场景创设”涉及如何在城市中营造出特定场景;“场景赋能”考虑场景如何在整个城市系统中发挥作用;“场景规划”探讨如何将场景理念纳入城市政策设计。在成都城市创新发展实践中,场景定义聚焦“创造机会的地方、诗意栖居的空间、多元共享的场域、生态宜居的家园”四个维度。场景创设表现为以“城市机会清单”为抓手的特色模式;场景赋能面向“成都创造”“成都体验”“成都服务”“成都品牌”等方面;场景规划体现为构建“全域公园城市场景体系”的行动方略。基于已有实践,场景营城围绕场景的内生性与规划性关系问题、“空间营造”与“人的营造”关系问题等做出针对性地提升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营城 场景定义 场景创设 场景赋能 场景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有限性”及超越:基于适配困境的考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倩 邱锐 李颖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迈向数字秩序的基层治理,如何应对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秩序与规则转变,如何进行多主体参与的确权与履责重塑,以超越数字赋能的“有限性”,是基层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与挑战。通过基层数字治理中“价值有限性”“结构有限性”以及“功... 迈向数字秩序的基层治理,如何应对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秩序与规则转变,如何进行多主体参与的确权与履责重塑,以超越数字赋能的“有限性”,是基层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与挑战。通过基层数字治理中“价值有限性”“结构有限性”以及“功能有限性”的理论性解读,深入剖析实践中基于“目标价值—业务标准—技术应用”的三维适配分析框架,发现技术驱动与赋能延伸在“人与数”“管与治”“整与碎”方面造成了多方供需失衡与规则失配,导致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向“数字负担”演化。应通过理念上重构数字生态价值规范、制度上构建标准化体系、业务上完善系统保障对接、技术上优化基础数据回流共享机制的多维协同耦合策略,不断完善“价值”与“技术”同频的基层数字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数字赋能 治理有限性 基层减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脉络和学理逻辑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云鸣 姚桓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种力量共同促成了这一过程的实现:基于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的拉力;基于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种力量共同促成了这一过程的实现:基于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的拉力;基于民营经济的贡献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的内驱力;基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不断增强形成的张力。三种力量形成党领导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三条逻辑线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其他经济成分的包容力和融合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正向作用力也不断凸显。未来,要继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民营经济 历史脉络 逻辑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规范论视角下党的领导法规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若山 周悦丽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运用法规范理论分析,党的全面领导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共同构成了党的领导行为的整体。在党的全面领导视域下,党的领导法规是党的意志的最高表达形式,具有完整的规范逻辑结构,其完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样的逻辑。在党的全面领导关系链中... 运用法规范理论分析,党的全面领导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共同构成了党的领导行为的整体。在党的全面领导视域下,党的领导法规是党的意志的最高表达形式,具有完整的规范逻辑结构,其完善发展也必然遵循这样的逻辑。在党的全面领导关系链中,党的领导法规主要规范和保障作为党组织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作为非党组织的被领导者的行为,其要解决的是领导者应如何实施领导的问题,起着科学配置党的领导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 党的领导法规 党的全面领导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权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