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波 李少宁 +3 位作者 鲁绍伟 鲁笑颖 陈军丽 李辉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对北京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的浓度水平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PM_(2.5)和PM_(10)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南海子公园空气质量浓度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0.22±19... 对北京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的浓度水平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PM_(2.5)和PM_(10)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了南海子公园空气质量浓度差异。结果表明: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10.22±19.19)μg·m^(-3)和(125.58±3.62)μg·m^(-3),南海子公园大气颗粒物主要是以细粒子为主,PM_(2.5)超标46.96%,PM_(10)未超标;南海子公园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以夜间低,白天高为主,呈现明显的双峰型,南海子公园的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从不同月份来看,南海子公园PM_(2.5)质量浓度6月最大、8月最低;温度、风和降水与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湿度与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大风和降雨能有效的清除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质量浓度 南海子公园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常见绿化树种叶表面形态与PM_(2.5)吸滞能力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少宁 刘斌 +3 位作者 鲁笑颖 鲁绍伟 陈军丽 李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2-68,共7页
文章以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_(2.5)吸滞量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 文章以北京大兴南海子公园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叶表面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_(2.5)吸滞量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灌木树种,其中桧柏、油松PM_(2.5)吸滞量较大,银杏、杨树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_(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叶表面存在气孔、细密沟状组织等,有利于叶片吸滞PM_(2.5)等细颗粒物;叶表面光滑,无明显起伏,存在较宽沟壑,不利于叶片吸滞细颗粒物。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绿化植被的环保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PM2.5 叶表面形态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主要绿化树种叶表面微形态与PM2.5吸滞能力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少宁 鲁绍伟 +3 位作者 刘斌 鲁笑颖 陈军丽 李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8-107,共10页
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 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2.5机制。结果表明:21个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2.5吸滞量不尽相同,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其中桧柏、白皮松较大,黄栌、紫薇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树种,PM2.5吸滞能力强;叶表面相对光滑,突起部位轮廓较平缓,粗糙度小的树种,其吸滞PM2.5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树种粗糙度大小与其吸滞PM2.5能力排序基本一致,呈显著指数正相关(R2=0.707)。本研究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植被净化空气环境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PM2.5 叶表面微形态 原子力显微镜(AFM)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森林植被区空气PM_(10)质量浓度时空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鲁绍伟 柳晓娜 +3 位作者 刘斌 鲁笑颖 陈波 李少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文章以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USA)的TEOM-1405-D双通道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测定的PM_(10)浓度数据,对比分析北京市大兴南海子森林公园植被区和亦庄非植被区的PM_(10)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_(10)质量浓... 文章以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USA)的TEOM-1405-D双通道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测定的PM_(10)浓度数据,对比分析北京市大兴南海子森林公园植被区和亦庄非植被区的PM_(10)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_(10)质量浓度表现为植被区低于非植被区,二者均表现出大致相同的日变化趋势,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上午9:00和夜间23:00;对比分析不同月份PM_(10)质量浓度可以看出,植被区与非植被区表现为同步增加或同步降低的趋势;该研究4次降雨中,第3次降雨削减率最大,植被区为82.30%,非植被区为64.50%;第4次降雨削减率最小,植被区为13.27%,非植被区为18.89%;大风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PM_(10)等颗粒物的质量浓度,风后植被区PM_(10)均值削减率为2.19%~35.59%,非植被区PM_(10)均值削减率为7.50%~58.56%;植被区与非植被区PM_(10)质量浓度均与温度成负相关。上述结果可为北京城市森林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森林 PM10 典型天气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探析
5
作者 鲁笑颖 《现代园艺》 2015年第13期94-95,共2页
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有效衡量着城市的绿化水平,关系到城市的绿化效果、绿地效益等,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了自然条件对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并分析了北京城市园... 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有效衡量着城市的绿化水平,关系到城市的绿化效果、绿地效益等,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了自然条件对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并分析了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以期能为改进北京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园林 植物配置 改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绿化树种滞留PM_(2.5)与叶片微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云阁 鲁笑颖 +3 位作者 刘斌 鲁绍伟 陈波 李少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8,共7页
研究于夏季在北京大兴选取6个绿化树种(油松、白皮松、柳树、五角枫、银杏、杨树)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林木叶片PM_(2.5)吸附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 研究于夏季在北京大兴选取6个绿化树种(油松、白皮松、柳树、五角枫、银杏、杨树)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林木叶片PM_(2.5)吸附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_(2.5)机制。结果表明: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排序为:油松[(0.057±0.004)μg/cm^2]>白皮松[(0.052±0.001)μg/cm^2]>柳树[(0.041±0.003)μg/cm^2]>五角枫[(0.036±0.007)μg/cm^2]>杨树[(0.021±0.002)μg/cm^2]>银杏[(0.018±0.003)μg/cm^2];从月份变化来看,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表现为9月[(0.040±0.017)μg/cm^2]>7月[(0.039±0.015)μg/cm^2]>8月[(0.034±0.016)μg/cm^2];针叶树种单位叶面积PM_(2.5)吸附量高于阔叶树种。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树种,吸附PM_(2.5)能力较强;叶表面相对光滑,突起部位轮廓较平缓,粗糙度小的树种,其吸附PM_(2.5)能力也相对较弱;6个树种粗糙度大小与其吸附PM_(2.5)能力大小顺序完全一致,呈显著正相关(R2=0.957)。因此,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可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吸滞PM_(2.5)等颗粒物的油松、白皮松等针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叶表面微形态 原子力显微镜(AFM) 气溶胶再发生器 绿化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污染程度下PM 2.5质量浓度及其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鲁绍伟 温佳美 +3 位作者 李少宁 赵娜 蒋燕 张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1-66,共6页
对PM 2.5水溶性离子特征及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发挥植被的生态效益,提高空气质量。以北京南海子公园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观测点,运用双通道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PM 2.5质量浓度,使用离子色谱仪测定PM 2.5样品中水溶性离子... 对PM 2.5水溶性离子特征及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好地发挥植被的生态效益,提高空气质量。以北京南海子公园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观测点,运用双通道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PM 2.5质量浓度,使用离子色谱仪测定PM 2.5样品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分析两个观测点PM 2.5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特征。南海子公园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年均PM 2.5质量浓度分别为90.64、81.45 mg·L^-1,两个观测点环境空气PM 2.5质量浓度均呈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PM 2.5水溶性离子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为SO^2-4、NO^-3、Na^+,其质量浓度四季变化主要受PM 2.5质量浓度影响;二次离子(SO^2-4、NO^-3、NH^+4)季节变化和PM 2.5变化一致,除NO-2外,Na^+、Cl-、NO^-3、Mg^2+、Ca^2+质量浓度季节差异明显。四季内不同梯度下PM 2.5及其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在空间上都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南海子公园高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PM 2.5受SO^2-4、Na^+、NO^-3、NH^+4影响较大,基本呈正相关关系,SO^2-4、NO^-3、Na^+、NH^+4的相关性极显著(P=0.88、P=0.83、P=0.90),NO^-3和Na^+、NH^+4之间关系也较显著(P=0.86、P=0.67),Ca^2+、Mg^2+相关性极明显(P=0.96),其他水溶性离子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污染程度 PM 2.5 水溶性离子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