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分析的原生垃圾“零填埋”填埋场的沼气产生特征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
1
作者 王桂琴 张全红 +2 位作者 任惠茹 张丽 陈日晖 《中国沼气》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了解原生垃圾“零填埋”后填埋场沼气(填埋气)产生和扩散规律,为后续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和方法参考,文章采用统计预测、突变检验、有序聚类和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填埋气年度变化、阶段性变化以及空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朝阳区高安... 为了解原生垃圾“零填埋”后填埋场沼气(填埋气)产生和扩散规律,为后续科学管理提供数据和方法参考,文章采用统计预测、突变检验、有序聚类和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填埋气年度变化、阶段性变化以及空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朝阳区高安屯生活垃圾填埋场,原生垃圾“零填埋”后,仍有相当长时间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填埋气,填埋气年度和月度变化规律均为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上下浮动特征明显;填埋气的利用和处理主要集中于前20年,之后产生量均低于5万m^(3),综合利用价值较小;填埋气空间扩散特征为最大范围为1.2 km左右,后续逐渐降低至0.3 km范围内。该研究结果可为原生垃圾“零填埋”后填埋场的沼气设施规模、周边环境检测以及填埋场后续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沼气 原生垃圾“零填埋” 产生特征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袁冬海 白晓晨 +4 位作者 王晨 严陈玲 徐丽丽 何连生 寇莹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152,共7页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 为探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了近30年(1994—2024年)该领域的2280篇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的研究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是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研究机构主要是综合类大学和科研院所,其中,中国科学院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研究机构。近30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和生态修复技术。同时,突现词检测表明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及河道整治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城市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重金属特性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芦会杰 张旭 刘欣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71-1977,共7页
以北京市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样品为研究对象,XRF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炉渣样品中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包括:Ba、Zn、Mn、Cu、Cr和Ni等.ICP-M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炉渣中重金属含量为:Ba 1627.74 mg·kg^(-1)、Zn 2016.03 mg·kg^(-1... 以北京市某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渣样品为研究对象,XRF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炉渣样品中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包括:Ba、Zn、Mn、Cu、Cr和Ni等.ICP-MS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炉渣中重金属含量为:Ba 1627.74 mg·kg^(-1)、Zn 2016.03 mg·kg^(-1)、Mn 622.39 mg·kg^(-1)、Cu 319.25 mg·kg^(-1)、Cr 287.14 mg·kg^(-1)、Pb 105.10 mg·kg^(-1)、Ni66.81 mg·kg^(-1).厨余、纸、塑料、木竹和织物TG(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在800℃时可被充分焚烧掉.纸、塑料和织物被焚烧后,剩余残渣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3.38%、13.45%和13.22%;木竹焚烧后,剩余残渣重量百分比为7.14%;厨余焚烧后,剩余残渣重量百分比为3.30%.5种原生垃圾焚烧残渣样品重金属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塑料类垃圾焚烧对炉渣中镍元素和铬元素含量贡献很大,由其来源的镍和铬分别占72.22%和68.70%;织物类垃圾焚烧对炉渣中锰元素含量贡献很大,由其来源的锰所占比重为57.01%;木竹、厨余和纸焚烧后对炉渣中的重金属影响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重金属 原生源 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厨余垃圾堆肥质量分析及潜在风险评价
4
作者 赖金丽 王晓燕 +2 位作者 张旭 李剑颖 任晓灵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53-157,共5页
为全面评估城市厨余垃圾堆肥质量及潜在风险,选取4个厨余垃圾处理点,设置4种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分别为高温好氧堆肥、动态好氧堆肥、快速制肥、就地制肥。结果表明,4个处理点进场厨余垃圾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物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低,具... 为全面评估城市厨余垃圾堆肥质量及潜在风险,选取4个厨余垃圾处理点,设置4种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分别为高温好氧堆肥、动态好氧堆肥、快速制肥、就地制肥。结果表明,4个处理点进场厨余垃圾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物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低,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潜力。4个处理中堆肥垃圾产出物的有机质含量、总养分含量符合NY/T 525—2021标准限量值要求,通过生物降解等处理技术,厨余垃圾被转化为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养分的肥料。4个处理中样品均检测到As、Hg、Pb、Cd和Cr。高温好氧堆肥、动态好氧堆肥、快速制肥和就地制肥处理中样品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0,属于清洁水平;样品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27、0.25、0.23、0.19,均小于0.7,结果为安全级别;样品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18.57、17.51、11.76、14.16,均小于150,结果为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堆肥产品质量,有效防治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堆肥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对感官影响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亘 张妍 +4 位作者 张超 邹克华 王健壮 杨伟华 孟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238,共7页
目前中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缺少恶臭感官评价因子,实际工作中,多规避或以常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调查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恶臭标准、导则及文献,以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模型模拟、敏感点现场嗅探监... 目前中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中缺少恶臭感官评价因子,实际工作中,多规避或以常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调查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恶臭标准、导则及文献,以某垃圾填埋场为例,通过模型模拟、敏感点现场嗅探监测及厂界监测等多种工具得到臭气浓度、臭气强度、恶臭发生频率等评价因子,研究中国恶臭污染的感官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恶臭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垃圾填埋场恶臭管控措施较好,但当扩散条件较差时,厂界恶臭强度可达到4级(强烈的臭味);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厂界臭气浓度可达到1 000以上且恶臭发生频次较高;现场嗅探监测结果显示,距厂界1 km范围内2^#(西方向)、6^#(东北方向)监测点受该垃圾填埋场的恶臭影响较为严重;该垃圾填埋场周边不同方位上距恶臭源0.3~2.8 km范围内的敏感点受垃圾干扰相对较高,不同方位上距恶臭源1.8~4.0 km范围外的敏感点受垃圾干扰相对较低;针对厂界东侧3~4 km范围内某一居民区来说,其居住的居民可感知恶臭,但由于恶臭发生频率较低且强度相对不高,整体来说居民区受到该垃圾填埋场的恶臭干扰程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垃圾 填埋场 空气质量模型 超标概率 防护距离 嗅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氨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超 尚润东 +4 位作者 王嘉晖 欧阳选进 李晨晨 张晶 靳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53-56,共4页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氨氮或总氮的菌株。[方法]以北京市南宫堆肥厂的垃圾渗滤液为材料,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降解氨氮能力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种属的鉴定,且对该菌株降解氨氮最适...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氨氮或总氮的菌株。[方法]以北京市南宫堆肥厂的垃圾渗滤液为材料,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效降解氨氮能力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种属的鉴定,且对该菌株降解氨氮最适条件进行研究。[结果]通过鉴定发现该菌株属于弗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命名为弗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 H-1,简称H-1。该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最适的p H为7,最适的氨氮浓度为500 mg/L,最适的C/N为8∶1,最适的接种量为1%,最适的C源为红糖∶柠檬酸钠(4∶1)组合的复合C源,在最适的条件下,其对氨氮的降解率为82.5%。[结论]该菌株对处理含有高浓度氨氮的污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环保工作者开发污水中氨氮的高效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降解菌 渗滤液 筛选鉴定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bax气体分离膜制备及其用于沼气提纯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任晓灵 任吉中 刘欣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8,111,共8页
以聚醚共聚酰胺(Pebax)为分离层膜材料,采用浸渍涂覆法制备复合气体分离膜,考察了Pebax复合膜对CH4、CO2和H2S等纯气以及一系列浓度的CO2/CH4混合气的渗透分离性能,并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错流模型模拟分析Pebax气体分离膜用于沼气提纯... 以聚醚共聚酰胺(Pebax)为分离层膜材料,采用浸渍涂覆法制备复合气体分离膜,考察了Pebax复合膜对CH4、CO2和H2S等纯气以及一系列浓度的CO2/CH4混合气的渗透分离性能,并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错流模型模拟分析Pebax气体分离膜用于沼气提纯的技术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Pebax膜具有较高的CO2渗透通量和CO2/CH4分离系数.由于CO2的增塑作用,复合膜对CO2/CH4混合气的分离系数小于其理想分离系数;不同浓度混合气中CO2与CH4的渗透通量随原料气中CO2分压的增大而增大,而与原料气中CO2的浓度无关.Pebax单级膜分离的沼气提纯效果受切割比、压力比等操作条件以及原料气组成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设计两级Pebax膜分离工艺可将CH4富集到95%以上,同时回收90%的CH4,改进膜工艺参数可获得更高的提纯效果,证明Pebax复合气体分离膜用于沼气提纯CH4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共聚酰胺 复合气体分离膜 沼气提纯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催化剂对氯代芳烃和氮氧化物的协同处置研究
8
作者 刘豪杰 李倩倩 +6 位作者 芦会杰 苏贵金 侯梅芳 孙博华 吴明鸽 孟晶 史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6-1251,共16页
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是环境催化研究的前沿,氯代芳烃和氮氧化物(NO_(x))是生活垃圾焚烧等热工业过程中共存的典型污染物,目前商用催化剂能否实现二者的协同处置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5类商用SCR催化剂对氯苯(CB)和一氧化氮(NO)的协同... 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是环境催化研究的前沿,氯代芳烃和氮氧化物(NO_(x))是生活垃圾焚烧等热工业过程中共存的典型污染物,目前商用催化剂能否实现二者的协同处置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5类商用SCR催化剂对氯苯(CB)和一氧化氮(NO)的协同处置活性.结果表明,1^(#)催化剂在300℃下对CB和NO具有较好的降解活性,且在90 min的反应周期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是由于1^(#)催化剂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较高比例的表面吸附氧(O_(β))以及V^(5+).1^(#)催化剂对CB和NO的协同降解实验显示,在250℃和300℃下,NO的引入能够生成NO_(2),可促进CB的降解.300℃时CB的存在抑制了NO的转化,而当温度降到250℃时,CB对NO的转化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NO_(2)生成量相对较多,C—Cl键解离程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SCR反应的进行,导致NO的转化率较低;而温度降低时,CO_(2)选择性增强,可能会抑制NH3的过度氧化,同时NO_(2)生成量和C—Cl键的解离均变弱,进而使得SCR反应相对增强.利用热脱附/GC-MS联用系统全面分析了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发现CB和NO协同处置体系中间产物种类显著减少,经过脱氯、烷基化、氧化等一系列反应生成苯、甲苯、苯甲醛和苯酚等中间产物,最终矿化生成H_(2)O和CO_(2).可见NO的引入不仅能促进CB的深度氧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氯代副产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催化剂 氯代芳烃 氮氧化物 催化氧化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共聚酰胺复合膜制备及其在渗透汽化膜法脱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晓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64,共4页
以亲水性聚醚共聚酰胺PEBA为分离层膜材料,采用浸渍涂覆法制备了具有较薄致密皮层的PEBA复合膜,并对其渗透汽化膜法脱盐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操作条件下,PEBA复合膜可获得5.6~51.3 L/(m^(2)/h)的渗透液流量,盐截留率可达99%以上。随着原... 以亲水性聚醚共聚酰胺PEBA为分离层膜材料,采用浸渍涂覆法制备了具有较薄致密皮层的PEBA复合膜,并对其渗透汽化膜法脱盐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操作条件下,PEBA复合膜可获得5.6~51.3 L/(m^(2)/h)的渗透液流量,盐截留率可达99%以上。随着原料液氯化钠质量浓度(0~70 g/L)的增大,渗透液流量减小,氯化钠截留率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30~70℃),渗透液流量呈指数增大,渗透液流量和温度的关系满足阿伦尼乌斯方程,通过拟合计算得到纯水的表观活化能为26.8 kJ/mol,原料液中加入盐后,水的表观活化能略微升高,在27.5~29.8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聚醚共聚酰胺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液重金属测定不同消解方法比较研究
10
作者 尹朋建 芦会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89-96,共8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生活垃圾浓缩液中As、Cd、Cu、Pb、Sb、Ni、Cr、Co和Mn。消解是影响浓缩液重金属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以北京市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浓缩液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电热板消解、微波消解和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生活垃圾浓缩液中As、Cd、Cu、Pb、Sb、Ni、Cr、Co和Mn。消解是影响浓缩液重金属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以北京市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浓缩液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电热板消解、微波消解和水浴消解3种消解技术,同时针对每种消解技术都采用12种不同配比的消解试剂,对浓缩液样品中9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对浓缩液中的Cu、Cr和Pb,适合利用电热板消解法,最佳消解试剂分别为:3.0 mL王水、2.5 mL王水和1.5 mL HNO3+1.5 mL H2O2;针对浓缩液中的Mn、Ni和Cd,适合利用微波消解法,最佳消解试剂为2.5 mL王水;针对浓缩液中的Sb、As和Co,适合利用水浴消解法,最佳消解试剂为2.5 mL王水、3.0 mL王水和2.0 mL HNO3+1.0 mL H2O2。每种金属元素在最佳消解条件下,浓缩液中重金属含量为:As 427.8μg/L、Cd 4.25μg/L、Cu 365.8μg/L、Pb 50.4μg/L、Sb 136.9μg/L、Ni 1 845.4μg/L、Cr 645.3μg/L、Co 372.3μg/L和Mn 837.5μg/L。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元素线性相关系数都>0.999,加标回收率在98.0%~101.8%。以上分析结果为浓缩液重金属测定中消解技术及酸用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浓缩液 重金属 分析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有机生活垃圾堆肥过程恶臭排放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海青 祁光霞 +3 位作者 刘欣艳 任连海 赵月龙 孙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8-875,共8页
为研究有机生活垃圾在夏季堆肥过程的恶臭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堆肥厂职业暴露人员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水平,以北方某有机生活垃圾堆肥厂为研究对象,利用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 MS)技术对恶臭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堆肥过程中的恶臭物质... 为研究有机生活垃圾在夏季堆肥过程的恶臭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堆肥厂职业暴露人员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水平,以北方某有机生活垃圾堆肥厂为研究对象,利用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 MS)技术对恶臭气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堆肥过程中的恶臭物质以含氧有机物为主,其次是芳香烃,这两类物质分别占总恶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63.46%±2.65%和15.56%±0.67%.②各单元的主要恶臭贡献物质种类存在差异,卸料单元和粉碎单元主要为乙酸和甲硫醚,占这两个单元总异味活度值的83.07%和85.44%;发酵单元和腐熟单元恶臭贡献的主要物质是乙酸、乙醛、甲硫醚、α-蒎烯、二甲二硫醚、柠檬烯、b-蒎烯和乙醇,占两个单元总异味活度值的96.60%和92.51%.③从人群健康风险来看,腐熟单元HI(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最高(13.54),其次是发酵单元(7.95)和粉碎单元(5.36),卸料单元最低(4.94),而苯是主要的致癌风险物〔LCR(终生致癌风险)>10^-4〕.研究显示,有机生活垃圾堆肥厂在夏季产生的恶臭污染物对人群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应加强堆肥过程中恶臭污染物的控制,另外加强对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防护以及对恶臭物质的有效处理以减少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堆肥 恶臭 产生特征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活立木材积提取算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妮娜 王佳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148,共6页
传统的立木材积主要依靠胸径尺、测高器等工具对标准样地进行调查,效率慢、精度低。提出一种利用地基激光雷达立木材积提取算法:首先对样木进行扫描,获取点云数据,在数据处理软件中手工提取单木的点云数据,进而应用改进Hough变换方法,... 传统的立木材积主要依靠胸径尺、测高器等工具对标准样地进行调查,效率慢、精度低。提出一种利用地基激光雷达立木材积提取算法:首先对样木进行扫描,获取点云数据,在数据处理软件中手工提取单木的点云数据,进而应用改进Hough变换方法,对树干某高度处点云数据作切片处理,投影后转为栅格图像,利用Hough变换方法提取拟合圆,然后将该拟合圆的直径视为该处树干直径,通过提取不同高度处树干直径,以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树干材积。本研究以56棵山杨树为例,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提取材积与全站仪提取材积做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平均相对误差为5.86%,说明两种方法精度十分接近,两种方法之间相关系数R为0.998,决定系数为0.996,所建立的一元线性模型的回归系数标准误差为0.022,模型回归系数较好,说明两种方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基激光雷达提取材积可以作为立木材积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激光雷达 点云数据 立木材积 改进HOUGH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转运站环境空气中恶臭成分分析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芦会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111-3119,共9页
为研究垃圾转运站环境空气中恶臭成分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本文以北京市某一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为例,通过采集不同季节的环境空气样品,分别采用动态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 为研究垃圾转运站环境空气中恶臭成分组成特征,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本文以北京市某一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为例,通过采集不同季节的环境空气样品,分别采用动态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冷阱富集-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在所采集的环境空气样品中,恶臭物质的浓度范围是383.6—2676.4μg·m^(-3).检测到的恶臭物质共有41种,可分为8类:芳香烃、烷烃、烯烃、硫化物、羰基类、醇类、酯类、挥发性脂肪酸.从检出频次及检出浓度分析,芳香烃中主要的恶臭物质为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烷烃中主要的恶臭物质为2-甲基丁烷、丙烷和戊烷;烯烃中主要的恶臭物质为柠檬烯;硫化物中主要的恶臭物质为硫化氢和二甲二硫醚;醇类主要是乙醇;酯类主要是乙酸乙酯;羰基类中主要的恶臭物质为丁醛和2-丁酮;挥发性脂肪酸中主要的恶臭物质为乙酸和丙酸.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恶臭物质的总浓度和理论臭气浓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两者在夏季的数值分别为2273.8μg·m^(-3)和132.1,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主要是由于温度是影响恶臭物质产生的关键因素.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恶臭物质进行打分,排在前10位的恶臭物质是:硫化氢、丁醛、二甲二硫醚、乙酸、丙酸、甲苯、苯乙烯、间/对-二甲苯、柠檬烯和乙酸丁酯,可将这10种恶臭物质作为该垃圾转运站环境空气中的典型恶臭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转运站 环境空气 恶臭 成分分析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过程有机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海青 刘欣艳 +2 位作者 孙宇 蔡晓博 李剑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159,共6页
为研究生活垃圾焚烧厂新鲜渗滤液经过好氧-厌氧-MBR系统-纳滤(NF)-反渗透(RO)不同工艺阶段处理后有机物去除效果以及组分变化特征,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结果表明:整个处理过程COD、BOD、TOC去除... 为研究生活垃圾焚烧厂新鲜渗滤液经过好氧-厌氧-MBR系统-纳滤(NF)-反渗透(RO)不同工艺阶段处理后有机物去除效果以及组分变化特征,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结果表明:整个处理过程COD、BOD、TOC去除率达到99%以上,其中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去除率低于90%。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结构复杂难生物降解,主要通过膜深度处理去除;厌氧和好氧处理过程主要去除易降解的蛋白类物质,而富里酸物质和腐殖酸物质经过MBR膜、纳滤、反渗透深度处理去除。渗滤液处理各工艺单元对不同组分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不同,需对处理渗滤液有机物机理进一步了解。该研究为指导选择合理、有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三维荧光 气质联用 有机物 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厂恶臭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海青 刘欣艳 +2 位作者 孙宇 赵月龙 李剑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58-1162,共5页
以北京某典型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同工艺流程中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共有60种恶臭污染物检出,不同工艺流程中的恶臭污染物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垃圾料坑((128.20±3.63)mg/m 3)>... 以北京某典型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同工艺流程中的恶臭污染物浓度,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共有60种恶臭污染物检出,不同工艺流程中的恶臭污染物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垃圾料坑((128.20±3.63)mg/m 3)>渗滤液池((58.50±3.45)mg/m 3)>卸料区((45.70±1.34)mg/m 3)>炉渣堆放处((22.63±1.38)mg/m 3)>烟气净化系统((9.33±0.88)mg/m 3)。(2)有13种恶臭污染物阈稀释倍数大于5,其在不同工艺流程中的理论臭气浓度排列顺序与恶臭污染物总浓度一致。(3)卸料区和渗滤液池的非致癌风险危害指数大于1,可能存在非致癌风险,主要非致癌风险物是苯和二甲苯。卸料区、炉渣堆放处和渗滤液池的终生致癌风险大于10-4,存在较大致癌风险,主要致癌风险物是苯和乙苯。建议该垃圾焚烧厂加强对恶臭污染的控制和处理,做好对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厂 恶臭污染物 理论臭气浓度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SDB1-2的筛选及其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超 尚润东 +4 位作者 刘宇璇 杨国庆 李璐 施磊 靳永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为了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渗滤液中氨氮或TN的菌株。【方法】在高浓度的初始氨氮浓度条件下从北京市南宫堆肥厂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氨氮的菌株SDB1-2,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RNA分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肺炎克... 【目的】为了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渗滤液中氨氮或TN的菌株。【方法】在高浓度的初始氨氮浓度条件下从北京市南宫堆肥厂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氨氮的菌株SDB1-2,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rRNA分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Citrobacter freundii,简称SDB1-2。【结果】经研究发现,其能降解初始氨氮浓度高达2 000mg/L的人造废水。在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的条件下,该菌株对北京市某综合垃圾处理厂渗滤液中氨氮,TN和COD均能实现一定程度的降解,对同一批垃圾渗滤液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后,同等条件下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1.15%、35.03%、57.45%。【结论】为环保工作者开发垃圾渗滤液处理生化工艺中氨氮、TN或COD的高效去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氨氮 化学需氧量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