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邢佩 房小怡 +6 位作者 张宁 程宸 王昕瑶 刘勇洪 杜吴鹏 杨若子 党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8,共11页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 介绍了城市近地面高分辨率快速风场模型的构建,以中尺度模式结果作为背景驱动场,5m分辨率建筑物资料作为模型数据输入,通过区块处理、分区函数插值和质量守恒约束,实现了在较短时间(2~3 h)内获得可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10 m左右)的近地面风场。基于该模型对北京四环内主城区(20 km×19 km)在8个典型时刻的10 m分辨率风场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如下:(1)在风速方面,模拟值与观测值相比往往会偏大些,夏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90%以上,冬季4个时刻模拟的准确率在60%以上;在风向方面,8个时刻的准确率均在40%以上。(2)基于该风场模型模拟得到的高分辨率风场能够反映出北京主城区风的山谷风日变化特征;明显的风速大值区往往对应着粗糙度较小的下垫面,而一些密集高层建筑区域始终是流场凌乱的风速小值区。(3)以东二环某一区块为例,该高分辨率风场模型还可对重点街区的精细化风场特征进行展示,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流场因建筑物分布产生的分流、汇合、局部环流,以及尾流。综上所述,该城市风场模型为实现短时间内获得覆盖城市尺度的高分辨率近地面风场提供了有效途径。掌握城市尺度的精细化风环境特征,有助于识别亟需改善或限制开发的关键区域,辅助城市通风廊道的合理构建和实施,从而达到优化城市内部通风性能、缓解城市热岛、增加风环境舒适度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模型 高分辨率 下垫面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一次强飑线系统演变的双偏振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邢峰华 黄彦彬 +2 位作者 李光伟 敖杰 李思腾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2-750,共9页
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长生命史飑线系统导致海南岛中北部地区遭受大风、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影响。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及双偏振雷达等探测数据对该次飑线天气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飑线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 2020年4月22日发生在海南岛的一次长生命史飑线系统导致海南岛中北部地区遭受大风、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影响。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及双偏振雷达等探测数据对该次飑线天气系统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飑线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带西北边缘地区,地面受准静止锋控制,冷空气强度偏弱,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配合地面辐合线及合适的热力条件提供较好的环境触发因素。在飑线成形至后续发展演变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始终保持较强盛状态(大片云体超过55 dBZ);在飑线初始阶段(16:20—16:43),云系内部的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出现大片区域超过5 dB(垂直方向伸展至8~9 km);在飑线影响过程中海口站和文昌站上空的ZDR均在降水前期达到最大值,随后伴随降水的逐渐增大而进入减弱阶段,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基本与降水强度的变化呈现同升同降趋势。此外,地闪频数在降水前期15~20 min内有明显跃升趋势,并且较ZDR提前6~12 min左右达到最大值,比KDP提前24~48分钟左右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系统 海南岛 上升气流 双偏振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