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静 周浪雅 +1 位作者 张蕊 冯焕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3-58,共6页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其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直接影响其组织及优化的侧重点及相应策略。在阐述不同对外客运枢纽乘客年龄构成、来源地特征、职业构成等个体属性,出行目的、出行停留时间等出行特征,以及对外客运...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其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直接影响其组织及优化的侧重点及相应策略。在阐述不同对外客运枢纽乘客年龄构成、来源地特征、职业构成等个体属性,出行目的、出行停留时间等出行特征,以及对外客运枢纽服务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从集疏系统结构特征、时空特征、衔接特征?3?个方面对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以北京市为例,提出缩短枢纽集疏距离与时间、优化集疏系统衔接设计、选择发展策略的侧重点等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对外客运枢纽 客流特征 集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紫外老化沥青扩散行为研究
2
作者 王佳妮 潘阳光 +2 位作者 薛忠军 徐立廷 任万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15,共8页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砜基吸收峰强度,表面微观形貌及荧光显微图像。结果表明:表层老化沥青存在由表及里的扩散,各官能团与组分沿浓度梯度扩散,羰基和亚砜基含量变化率可较好地反映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与暗黑温度、暗黑时长正相关,其中,暗黑温度对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沥青 扩散行为 红外光谱 组分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需求的集中式充电站分级选址鲁棒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建新 张栋 +1 位作者 刘依妮 王子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5,共10页
以集中式充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描述不同用地性质下异质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考虑运营商和用户双方利益,构建以建设运营成本、充电成本和寻站成本最优为目标,充电距离和充电需求等约束协同的鲁棒优化模型,并通过Bertsimas... 以集中式充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描述不同用地性质下异质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考虑运营商和用户双方利益,构建以建设运营成本、充电成本和寻站成本最优为目标,充电距离和充电需求等约束协同的鲁棒优化模型,并通过Bertsimas和Sim鲁棒对等转换,将半无限优化模型转换成易于求解的0~1整数规划问题。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首先,集中式充电站选址不确定水平因素发生变化时,系统成本呈现阶梯式上升,并且建设运营成本对系统成本影响最为显著;其次,充电需求变化幅度越小,模型鲁棒性越高,集中充电设施选址适应度越高,充电站建设运营商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选择不同参数组合,实现在异质需求下集中式充电站充电需求与社会总成本的平衡,获得充电站选址的科学方案;最后,对比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充电站设置方案验证模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集中式充电站 鲁棒优化 异质性 不确定需求 用地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微观结构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珊珊 杨媛 +4 位作者 徐增淼 张扬 李响 杨柯楠 湛伟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83-2392,共10页
通过EDS、SEM、NMR等试验方法,从微观形貌、水化产物、元素分布、孔隙特征等多角度对多模态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分析,定性与定量地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微观结构随沥灰比(A/C)和龄期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A/C增大,CA砂浆由以水... 通过EDS、SEM、NMR等试验方法,从微观形貌、水化产物、元素分布、孔隙特征等多角度对多模态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分析,定性与定量地研究了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微观结构随沥灰比(A/C)和龄期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A/C增大,CA砂浆由以水泥水化产物为连续相、沥青为分散相的空间结构,转变为以沥青为连续相、水泥水化产物为分散相的疏松多孔空间结构。水泥颗粒和水化产物被沥青裹覆,严重影响了孔隙结构的发育,总孔隙率、最可几孔径逐渐增大,凝胶孔、过渡孔数量减少,大孔数量增多。随着龄期增加,水泥水化产物增多,原本较大的孔隙被分隔为较小孔隙,总孔隙率降低,大孔及毛细孔数量减少,凝胶孔及过渡孔增多,孔隙结构逐渐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沥灰比 养护龄期 微观形貌 孔隙结构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再生沥青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索智 季节 +2 位作者 满琦 徐世法 孙立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62-1065,共4页
为了解决矿物油再生技术再生率低、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采用处理过的"地沟油"代替矿物油制备植物油基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并通过试验测试了老化沥青再生前后各项性能指标,确定了植物油沥青再生剂的最佳掺量,为再生沥青路... 为了解决矿物油再生技术再生率低、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采用处理过的"地沟油"代替矿物油制备植物油基再生剂对老化沥青进行再生,并通过试验测试了老化沥青再生前后各项性能指标,确定了植物油沥青再生剂的最佳掺量,为再生沥青路面材料设计提供依据.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油基再生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老化沥青的黏度,也有利于改善沥青的低温性能,同时有效解决"地沟油"科学利用问题,并显著降低废旧沥青再生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再生 沥青 最佳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部结构型式高架桥的横桥向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焦驰宇 龙佩恒 +1 位作者 杨建国 李世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4,共6页
为寻求合理的抗震结构型式,以某城市高架桥(上部结构为简支小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柱单承台、双柱单承台、双柱双承台3种下部结构型式,在相同的墩柱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轴压比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Pus... 为寻求合理的抗震结构型式,以某城市高架桥(上部结构为简支小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柱单承台、双柱单承台、双柱双承台3种下部结构型式,在相同的墩柱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轴压比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Pushover方法研究3种结构的地震破坏过程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单柱单承台结构的墩底进入塑性状态,双柱单承台和双柱双承台结构的墩顶和墩底均进入塑性状态;双柱单承台的承载力较大,双柱双承台结构的承载力较小;单柱单承台结构的延性能力最高,双柱单承台结构的延性能力最低。因此,在抗震选型中应综合考虑双柱单承台结构的承载力优势和单柱单承台结构的延性能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 下部结构 有限元法 屈服状态 破坏状态 结构内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货运网络规模及货物周转量算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之红 袁振洲 许旺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7,43,共7页
通过30年来全国范围综合货运网络基础数据的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和5种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的相关关系函数,并以此确定了综合货运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里程规模.结合当前常规数据结构,建立不同运输方式所... 通过30年来全国范围综合货运网络基础数据的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和5种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的相关关系函数,并以此确定了综合货运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里程规模.结合当前常规数据结构,建立不同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合理比例的多目标货物周转量比例计算模型(CCTV Model),并基于运输效率、运输效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确定了合理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结果表明,模型利用国内的常规数据结构能够较好的预测综合货运周转量比例,并应用于未来综合货运结构的预测和分析,不同目标值决定了不同的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货运网络规模 货物周转量 运输比例分担 货物周转量计算模型 综合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方法的行人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静 张蕊 +1 位作者 刘荣强 冯焕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7,84,共8页
离散元方法是分析和求解复杂离散颗粒系统问题的一种高效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提高目前行人动力学模型中的求解效率,细致刻画行人运动中的力学关系具有优势.本文利用颗粒接触理论中的软球模型描述行人的接触及挤压行为,以现有社会力模... 离散元方法是分析和求解复杂离散颗粒系统问题的一种高效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提高目前行人动力学模型中的求解效率,细致刻画行人运动中的力学关系具有优势.本文利用颗粒接触理论中的软球模型描述行人的接触及挤压行为,以现有社会力模型中的主观运动力作为外部输入,构建了基于颗粒流理论的行人运动模型,并在离散元EDEM仿真平台上实现.通过对不同密度条件下行人运动行为及平均速度的仿真及统计,对比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比不同仿真平台的计算速度,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行人流在不同密度下的行为符合现场观测,模拟所得行人平均速度数据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具有较高计算效率.因此,基于颗粒流理论的离散元方法能够实现对行人运动的模拟,且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动力学仿真 离散元方法 行人运动 颗粒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台-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焦驰宇 鲁子明 +2 位作者 龙佩恒 刘陆宇 候苏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31,共9页
首先对国内历次重要地震中桥台震害特点和破坏机理进行综述,随后针对国内外学者对桥梁中常见的桥台-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从桥台抗震的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以及结合试验研究所开展的参数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总结... 首先对国内历次重要地震中桥台震害特点和破坏机理进行综述,随后针对国内外学者对桥梁中常见的桥台-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从桥台抗震的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以及结合试验研究所开展的参数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总结各种数值分析模型和试验研究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阐述国内外对桥台抗震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并对未来桥台抗震的研究重点提供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台 抗震 有限元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灰比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珊珊 李响 +4 位作者 张扬 刘鹏飞 王志华 李刘欢 赵耀东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72-3482,共11页
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作为无砟轨道结构的缓冲层,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疲劳破坏。本研究基于单轴压缩试验和疲劳试验探究了应力比与沥灰比(A/C)对CA砂浆疲劳寿命的影响,构建了包含应力比(0.6~0.8)与A/C(0.4~0.7)的CA砂浆疲劳寿... 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作为无砟轨道结构的缓冲层,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发生疲劳破坏。本研究基于单轴压缩试验和疲劳试验探究了应力比与沥灰比(A/C)对CA砂浆疲劳寿命的影响,构建了包含应力比(0.6~0.8)与A/C(0.4~0.7)的CA砂浆疲劳寿命预测方程,并阐明了方程的物理意义,最后从微观的角度揭示了CA砂浆的疲劳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随着A/C增大,CA砂浆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速度减慢,沥青逐步替代水泥水化产物成为连续相,CA砂浆性能接近沥青胶砂,韧性增强;在相同应力比对应的疲劳荷载作用下,CA砂浆的疲劳寿命随A/C增大而逐渐增大;以应力比与A/C为参数构建的疲劳方程可较好地预测CA砂浆的疲劳寿命,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6.9%。研究成果可为后期预测CA砂浆疲劳寿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 疲劳寿命 沥灰比 应力比 微观形貌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佳妮 纪曼曼 +2 位作者 薛忠军 柳浩 张家荣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5-392,共8页
为探究自然环境中昼夜交替对沥青老化的影响,设计了间歇式紫外光老化试验,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间歇式紫外光老化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持续式紫外光老化相比,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对沥青流变... 为探究自然环境中昼夜交替对沥青老化的影响,设计了间歇式紫外光老化试验,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间歇式紫外光老化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持续式紫外光老化相比,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对沥青流变性能影响更显著,经间歇式紫外光老化后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劣化更严重,中温条件下流动性更差,温度敏感性更低;相同深度下,沥青蜂状结构数量和蜂状结构总面积更少,老化物质在沥青内部扩散更充分,老化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 间歇式 紫外光老化 流变性能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校准的不同支承方式曲线桥抗震性能对比
12
作者 焦驰宇 周家鑫 +1 位作者 李杨杰 何沛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6,共8页
优化支承方式是减小变墩高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重要方法。该文以曲率半径50 m的4×20m(4个跨长20m的桥跨)混凝土曲线梁桥为原型,建立基于振动台试验校准的曲线桥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墩梁连接方式的曲线桥抗震性能。以过渡墩与... 优化支承方式是减小变墩高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重要方法。该文以曲率半径50 m的4×20m(4个跨长20m的桥跨)混凝土曲线梁桥为原型,建立基于振动台试验校准的曲线桥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墩梁连接方式的曲线桥抗震性能。以过渡墩与主梁采用单向滑动支承的四跨变墩高曲线桥为例,对比三个中间墩的不同支承形式可发现:在该文讨论范围内,高墩与中墩设置单向滑动支座、矮墩设置固定支座的混合结构体系,较之于全墩均采用固定支座的传统体系,其受力性能略显优异;从内力分布特征分析来看,混合体系下全桥内力呈现向设置固定支座墩柱的墩底集中的趋势,但与全固定支座体系相比,该混合体系的中间墩的墩底内力峰值显著降低,同时墩顶位移量亦得到一定控制。研究成果揭示了变墩高曲线桥桥墩刚度分布与地震响应分配的关系,为桥梁抗震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 振动台实验 有限元分析 支座体系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墩高形式下曲线桥偏心支承墩柱地震易损性分析
13
作者 焦驰宇 王琛琛 +2 位作者 刘洋 方蓉 肖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受地形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变墩高曲线桥被广泛采用。由于不同墩高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桥梁非规则性,往往导致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曲线桥桥墩呈现压弯剪扭多种耦合受力。文中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为工程背景,基于非线性有... 受地形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变墩高曲线桥被广泛采用。由于不同墩高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桥梁非规则性,往往导致墩柱偏心支承小半径曲线桥桥墩呈现压弯剪扭多种耦合受力。文中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为工程背景,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集中铰-纤维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分析渐变型和凹岛型2种变墩高布置形式下墩柱偏心支承曲线桥的桥墩地震易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半径偏心变墩高曲线桥中,中间墩发生扭转损伤的概率较高;当墩柱发生扭转损伤时,凹岛型下桥墩各破坏等级的超越概率大于渐变型,从而将产生更严重的扭转破坏,在抗震设计中应避免选择该布置形式或提升中间墩的抗震能力。文中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 墩柱偏心支承 变墩高布置形式 压弯剪扭耦合作用 地震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在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14
作者 杨静 张红亮 +1 位作者 张蕊 冯焕东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67,共4页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集疏系统工作的顺畅与否对于枢纽乃至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对外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重点研究轨道交通方式在枢纽集疏系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作为综合枢纽集疏系统的骨干,仍有上升及改善的空间;衔接方式、步行距离等衔接设计因素,收入水平、户籍所在地等乘客特征,显著影响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通过优化票证服务及指引服务巩固现有主体客群,利用提高时效性及舒适性的措施争取目标客群,推广轨道交通车站与对外枢纽的一体化设计与统一管理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对集疏系统客流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对外综合交通枢纽 集疏系统 乘客特征 衔接设计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视觉行为的综合客运枢纽导向信息评价指标研究
15
作者 林建新 张智旋 +2 位作者 林峰 曹馨月 崔航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0,67,共8页
综合客运枢纽存在因导向信息网络无序,难以描述旅客与导向信息交互行为、旅客寻路感受,引发的导向信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研究梳理和总结分层理念下枢纽设施、信息的层级关系,设计寻路实验解析了分层概念的信息参数,揭示了分层信息网络... 综合客运枢纽存在因导向信息网络无序,难以描述旅客与导向信息交互行为、旅客寻路感受,引发的导向信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研究梳理和总结分层理念下枢纽设施、信息的层级关系,设计寻路实验解析了分层概念的信息参数,揭示了分层信息网络下旅客寻路与导向信息的交互机理,提出并构建了旅客与信息交互的分层视觉行为指标,实现了复杂建筑结构的导向信息评价。相比既有的可视性指标,分层视觉行为指标明确了导向信息分层机制,量化了信息对旅客视觉行为的作用参数,将研究对象由设施细化为信息,并且新指标对案例评价结果整体分数提高7%。研究表明考虑导向信息网络层级的分层视觉行为指标对导向信息反馈能力、旅客获取目标信息感受解释性更强。基于分层视觉行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为综合客运枢纽流线设计及导向信息设置提供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信息 寻路 视觉行为 可视性指标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应变组合下的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任小遇 郭倩芸 +2 位作者 梁恒健 姜维 徐世法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846,共8页
目的 研究在单级应变与双级应变组合的不同加载方式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及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为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综合考虑车辆荷载的大小,选定A(200×10^(-6))、B(400×10^... 目的 研究在单级应变与双级应变组合的不同加载方式下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劲度模量及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为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综合考虑车辆荷载的大小,选定A(200×10^(-6))、B(400×10^(-6))、C(600×10^(-6))三个应变水平,以单级应变为试验对照组,以A-B和C-A为双级应变组合,对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单级及双级应变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由此对比分析混合料疲劳寿命与劲度模量随应变量及应变组合不同而变化的规律。结果 在单级应变作用下,试件劲度模量先急剧下降,然后缓慢衰减,且应变越大劲度模量衰减越快;在应变水平由低到高的双级应变A-B组合作用下,由A应变转入B应变加载后,劲度模量瞬间增大了35%,之后先急剧降低再进入平缓阶段,且疲劳寿命在A、B单级应变加载之间;而在应变水平在由高到低的C-A加载组合中,由C应变转入A应变加载后,劲度模量瞬时衰减11%,之后先急剧降低再进入平缓阶段,且疲劳寿命要长于在应变中值水平B单级应变加载下的。结论 从低应变到高应变的加载过程中,恢复了试件的劲度模量,延缓了沥青混合料的破坏过程,进行A-B应变加载模式的试件疲劳寿命要多于由C-A应变的加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沥青混合料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组合应变 疲劳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站域复合型通道行人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曦 张蕊 +1 位作者 费硕 杨明航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52-2560,共9页
连接地铁车站和商业设施的过渡型通道一般设计为复合型通道,以通行功能为主,兼具服务功能,通道两侧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影响难以量化分析和仿真建模。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粘滞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人步行减速或改变轨迹方向,通过对服... 连接地铁车站和商业设施的过渡型通道一般设计为复合型通道,以通行功能为主,兼具服务功能,通道两侧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影响难以量化分析和仿真建模。服务设施对行人交通的粘滞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人步行减速或改变轨迹方向,通过对服务设施的横向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将通道划分不同区域,引入粘滞力描述服务设施对通道交通的影响,据此改进社会力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对相同设施布局、相同设计流量下不同行人组成的复合型通道宽度设置进行研究,获得不同类型行人占比条件下的通道宽度建议值,为该类通道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仿真 社会力模型 复合型通道 粘滞作用 粘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支座损伤的城市立交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荣桂 焦驰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7,共6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以三跨连续箱梁桥为典型城市立交桥的分析型地震易损性模型。以规范反应谱作为目标谱,生成10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恒载轴力下墩柱的弯矩曲率全曲线,计算获得墩柱的不同损伤状态和不同损伤指标。...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以三跨连续箱梁桥为典型城市立交桥的分析型地震易损性模型。以规范反应谱作为目标谱,生成10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恒载轴力下墩柱的弯矩曲率全曲线,计算获得墩柱的不同损伤状态和不同损伤指标。结合背景工程中的摆柱支座、固定支座和拉杆支座的结构形式,确定结构损伤指标。利用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地震强度下的超越损伤概率,生成地震易损性曲线。最后对墩柱和支座的损伤规律进行比较,掌握桥梁在地震中的损伤破坏规律,为城市立交桥的抗震设计及抗震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易损性 有限元模型 支座损伤指标 超越损伤概率 地震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伴群行人仿真的通道设置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伊婷 张蕊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77-2484,共8页
轨道交通枢纽通道作为枢纽内各空间的连接器,承担着过渡以及缓冲作用。同伴群行人的存在,对行人流交通及其仿真产生了重要影响。补充行人交通相关研究对同伴群体行人交通出行影响的考虑,分析轨道交通枢纽通道内同伴行人特性,改进Moussai... 轨道交通枢纽通道作为枢纽内各空间的连接器,承担着过渡以及缓冲作用。同伴群行人的存在,对行人流交通及其仿真产生了重要影响。补充行人交通相关研究对同伴群体行人交通出行影响的考虑,分析轨道交通枢纽通道内同伴行人特性,改进Moussaid同伴社会力模型,建立微观仿真模型,通过Python语言对AnyLogic仿真平台二次开发。以北京某地铁站为例,充分考虑同伴群行人的影响,得到一定流量与同伴比例下最优的通道宽度范围为3.5~4 m,为合理规划及设施设置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枢纽 通道 行人微观仿真 同伴群行人 Moussaid同伴社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集散能力仿真及评估
20
作者 杨静 何星辰 +2 位作者 杨陶源 代盛旭 张红亮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4,共8页
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设施设计,研究车站服务设施对客流集散的影响,基于随机服务理论描绘车站客流集散过程,并利用设施服务强度、设施协调度和设施服务水平等级对集散情况进行评估。以轨道交通车站内各类服务设施为建模对象,考虑... 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服务设施设计,研究车站服务设施对客流集散的影响,基于随机服务理论描绘车站客流集散过程,并利用设施服务强度、设施协调度和设施服务水平等级对集散情况进行评估。以轨道交通车站内各类服务设施为建模对象,考虑设施服务及客流到达规律,基于随机服务理论,分别构建服务型设施、通过型设施、集散型设施随机服务模型,并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车站客流集散随机服务网络模型,通过行人跟随实验获得的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模型还可通过更改到达和服务分布、服务台等参数,实现对不同车站的仿真,无需重新建模,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车站 随机服务网络 客流仿真 Simulink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