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交通环境提升研究——以法源寺核心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严巧兵 张蕊 齐泽阳 《交通工程》 2020年第2期29-36,共8页
随着大城市机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区的环境与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配合城市设计其共性问题依旧显著,个性问题也不容忽视.以法源寺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为例,现状区域路网、停车、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老旧街区的通病,然而作为文保单... 随着大城市机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区的环境与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配合城市设计其共性问题依旧显著,个性问题也不容忽视.以法源寺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为例,现状区域路网、停车、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老旧街区的通病,然而作为文保单位,胡同拓展性差、文保景观设计要求高等个性突出,给交通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响应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落实法源寺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切实提升区域居民的交通出行生活,结合城市中心区改造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从交通微循环、步行系统、非机动车停车及机动车停车规划4方面展开交通环境提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交通微循环 步行系统 停车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静 周浪雅 +1 位作者 张蕊 冯焕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3-58,共6页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其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直接影响其组织及优化的侧重点及相应策略。在阐述不同对外客运枢纽乘客年龄构成、来源地特征、职业构成等个体属性,出行目的、出行停留时间等出行特征,以及对外客运...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其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直接影响其组织及优化的侧重点及相应策略。在阐述不同对外客运枢纽乘客年龄构成、来源地特征、职业构成等个体属性,出行目的、出行停留时间等出行特征,以及对外客运枢纽服务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从集疏系统结构特征、时空特征、衔接特征?3?个方面对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以北京市为例,提出缩短枢纽集疏距离与时间、优化集疏系统衔接设计、选择发展策略的侧重点等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对外客运枢纽 客流特征 集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汤优 张蕊 +1 位作者 杨静 刘侃 《交通工程》 2017年第2期53-57,64,共6页
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 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龄儿童2006年、2011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呈现出明显的机动化需求,其中非积极方式通学出行的比例持续增长,积极方式(Active School Travel,简称AST)比例下降,就近入学政策对通学出行总体有积极的影响.结合通学出行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校车、网约车多样化接送服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园周边AST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龄儿童通学出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通学出行 出行特征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出行特征及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以北京市短期旅居流动人口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侃 张蕊 +1 位作者 杨静 李春艳 《城市交通》 2018年第3期87-92,110,共7页
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在北京市交通出行者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短期旅居流动人口(在京时间小于1个月)由于居住时间短、活动集中、目的性强等特点,出行行为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其出行规律及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对于解析和把握城市整体交通特... 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在北京市交通出行者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短期旅居流动人口(在京时间小于1个月)由于居住时间短、活动集中、目的性强等特点,出行行为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其出行规律及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对于解析和把握城市整体交通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北京市2014年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中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以在京时间一个月以内、居住在各星级酒店和小旅馆等地的短期旅居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出行特征与出行方式选择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多项Logistic模型构建相应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结论显示居住地类别、公交IC卡持有情况、出行距离、出行费用、出行时耗等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出行决策影响显著;引导流动人口向绿色出行方式转移需要在流动人口的重要集散地合理配置公交设施、提供公交IC卡便捷的购卡和退卡服务、提高公共自行车使用的便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短期旅居流动人口 出行特征 出行方式 多项Logistic模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型路面性能预测模型在北京市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兆洋 梁凌子 +2 位作者 高玉梅 赵雅芳 徐世法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8-15,共8页
为了提高指数型路面性能衰变预测模型精度稳定性,调查统计北京市交通量及环境条件相近的京承高速与六环高速公路路龄2~9年的路面性能数据,基于2~4年的路面性能数据线性回归获得PCI、RQI、RDI、SRI与PQI 5种路面性能数据的预测模型,即京... 为了提高指数型路面性能衰变预测模型精度稳定性,调查统计北京市交通量及环境条件相近的京承高速与六环高速公路路龄2~9年的路面性能数据,基于2~4年的路面性能数据线性回归获得PCI、RQI、RDI、SRI与PQI 5种路面性能数据的预测模型,即京承模型及六环模型,将路面性能数据以50%的权重系数加权平均,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获得组合模型,并对短期预测(路龄5~6年)及长期预测(路龄7~9年)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单一数据回归得到的京承模型及六环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及适用性,短期及长期预测精度均达90%以上,为指数型路面性能衰变预测模型在北京市高速公路道路养护规划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 路面性能 预测模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旅居流动人口出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润泽 张蕊 +1 位作者 齐泽阳 李春艳 《交通工程》 2017年第4期20-25,40,共7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流动人口呈现数量多、组成复杂的趋势,其出行特征值得关注.本文依据第5次北京交通综合调查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根据流动人口在京时间特征差异,将在京时间6个月以内的旅居...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流动迁移最为活跃的时期,流动人口呈现数量多、组成复杂的趋势,其出行特征值得关注.本文依据第5次北京交通综合调查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根据流动人口在京时间特征差异,将在京时间6个月以内的旅居流动人口划分为短期来京差旅型流动人口和长期在京居留型流动人口2类,据此研究旅居流动人口出行特征.研究发现短期来京差旅型流动人口存在选择舒适型出行方式概率较高、出行链复杂程度高、活动效率较低等特征;长期在京居留型流动人口来京目的多为务工,其出行早晚高峰特征明显且与道路高峰重叠,与常住人口出行特征相似度较高.结合北京市交通供给现状及首都发展定位,针对出租车服务、公交服务、共享单车等提出管理策略及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在京时间 出行特征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透封层最佳施工工艺参数研究
7
作者 季节 赵子健 +3 位作者 郑文华 王玉果 董志磊 李伟 《市政技术》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为确定透封层最佳施工工艺参数,提高透封层与基层层间的粘结性能,选择透层油洒布量、封层沥青用量、碎石覆盖率和透封层洒布时机4个因素,基于响应面法设计了28组组合,制备了基层-透封层-面层复合试件,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夹具进行直接剪... 为确定透封层最佳施工工艺参数,提高透封层与基层层间的粘结性能,选择透层油洒布量、封层沥青用量、碎石覆盖率和透封层洒布时机4个因素,基于响应面法设计了28组组合,制备了基层-透封层-面层复合试件,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夹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以最大层间剪切力评价层间粘结性能,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模型,分析透封层施工工艺参数各因素与层间粘结性能的关系,从而确定透封层最佳施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显著性排序为透封层洒布时机>透层油洒布量>封层沥青用量>碎石覆盖率,透层油洒布量与透封层洒布时机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推荐透封层洒布时机的优先级顺序为T1-F2、T0-F1、T3-F4、T7-F8;当透封层洒布时机为T1-F2时,透层油洒布量和封层沥青用量对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最小,且层间粘结效果较好。确定透封层最佳施工工艺参数组合为:透层油洒布量0.92 L/m^(2),封层沥青用量1.38 kg/m^(2),碎石覆盖率63%,透封层洒布时机T1-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粘结性能 透封层 施工工艺参数 响应面法 最大层间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京承高速沥青路面性能衰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于保华 高玉梅 +3 位作者 杨婉怡 卢兆洋 胡继侠 邓志坤 《山东交通科技》 2021年第5期1-2,9,共3页
通过线性回归的方式,基于北京市京承高速公路2011—2018年典型路段的路用性能指标的观测数据建立了五种路面性能评价指标(PCI、RQI、RDI、SRI与PQI)的衰变预测模型,并验证了精度,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达到了90%以上。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 性能指标 预测模型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措施研究——以北京胡同为例
9
作者 林建新 戴冀峰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35-42,共8页
自行车交通是大城市旧城区出行的重要方式,优化改善自行车的行驶空间有助于发挥旧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微循环作用.为研究自行车行驶空间问题,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自行车使用问卷调查,利用交叉分类法分析自行车出行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旧... 自行车交通是大城市旧城区出行的重要方式,优化改善自行车的行驶空间有助于发挥旧城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微循环作用.为研究自行车行驶空间问题,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自行车使用问卷调查,利用交叉分类法分析自行车出行环境影响因素;总结了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环境症结,提出了旧城区的分层、分级的自行车行驶空间优化原则和胡同交通组织方案,并以北京市东城区胡同为例,提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和优化措施.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旧城区自行车行驶空间改善方法和措施,能够配合街巷整治,以优化区域交通出行机构,打造舒适、便捷、友好、安全的自行车交通出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区 胡同 自行车 空间设计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道路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晓 徐世法 +1 位作者 索智 薛晓飞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3-36,47,共5页
低影响开发(LID)是采用源头控制理念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一种雨水管理方法,它代表着雨水处理的最新理念,对路面径流污染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针对雨水处理及减少路面径流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包括双层透水路面在内的3种典型透水路面结构,以... 低影响开发(LID)是采用源头控制理念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一种雨水管理方法,它代表着雨水处理的最新理念,对路面径流污染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针对雨水处理及减少路面径流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包括双层透水路面在内的3种典型透水路面结构,以提高降雨时路面排水能力,减少路面雨水径流,评价了该路面的径流污染净化效果及其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径流污染 双层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净化效果评价 耐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自行车道路路段服务水平研究——以CBD地区为例
11
作者 林建新 戴冀峰 +1 位作者 杨倩 袁广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倡导绿色出行的背景下,自行车因具有节能环保、灵活、方便等特点,被公认为是绿色出行的最优方式之一.我国目前自行车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导则,缺少基于道路的铺装条件、机动车停车干扰等影响因素的自行车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和方法.本... 倡导绿色出行的背景下,自行车因具有节能环保、灵活、方便等特点,被公认为是绿色出行的最优方式之一.我国目前自行车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导则,缺少基于道路的铺装条件、机动车停车干扰等影响因素的自行车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模型和方法.本研究基于自行车兼容性指数(BCI)模型,结合路段机非混行现状,考虑违章停车导致自行车道有效宽度折减,提出道路自行车服务水平评价模型,通过330组数据标定模型,并验证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最后,选取北京市CBD地区进行路段自行车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提出改善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该区域自行车道路服务水平提升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道路 服务水平 敏感性分析 CBD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需求的集中式充电站分级选址鲁棒优化研究
12
作者 林建新 张栋 +1 位作者 刘依妮 王子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5,共10页
以集中式充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描述不同用地性质下异质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考虑运营商和用户双方利益,构建以建设运营成本、充电成本和寻站成本最优为目标,充电距离和充电需求等约束协同的鲁棒优化模型,并通过Bertsimas... 以集中式充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面体不确定集描述不同用地性质下异质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考虑运营商和用户双方利益,构建以建设运营成本、充电成本和寻站成本最优为目标,充电距离和充电需求等约束协同的鲁棒优化模型,并通过Bertsimas和Sim鲁棒对等转换,将半无限优化模型转换成易于求解的0~1整数规划问题。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首先,集中式充电站选址不确定水平因素发生变化时,系统成本呈现阶梯式上升,并且建设运营成本对系统成本影响最为显著;其次,充电需求变化幅度越小,模型鲁棒性越高,集中充电设施选址适应度越高,充电站建设运营商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选择不同参数组合,实现在异质需求下集中式充电站充电需求与社会总成本的平衡,获得充电站选址的科学方案;最后,对比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充电站设置方案验证模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集中式充电站 鲁棒优化 异质性 不确定需求 用地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冉 戴冀峰 +1 位作者 林建新 杨倩 《交通工程》 2017年第2期1-5,26,共6页
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采用车辆调度的方法解决站点车辆和车桩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问题,但对调度数量和路径选择的不合理往往导致调度效率偏低,以及调度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库存理论与车辆路径规划理论建立了库存-路径模型,通过求解... 目前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采用车辆调度的方法解决站点车辆和车桩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问题,但对调度数量和路径选择的不合理往往导致调度效率偏低,以及调度资源的浪费.本文结合库存理论与车辆路径规划理论建立了库存-路径模型,通过求解站点车辆的库存上、下限,得到站点最大调度车辆数,并结合调度路径,提供调度量与路径的多种组合方案.随后利用遗传算法求解,以调度成本最小为目标,确定最终调度方案.模型直接引入站点存量限制,减少约束条件,并以实时借还数据为基础,实现了站点车辆的动态调度,提高调度效率,减少调度成本,缓解设备数量和需求数量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系统 库存理论 调度路径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复合型通道行人仿真建模及设施布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明航 张蕊 +1 位作者 费硕 侯先磊 《交通工程》 2023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复合型通道内行人走行流线复杂,冲突形式多样,对通道内行人走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对提升复合型通道内走行安全性、走行舒适度和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服务设施对行人影响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行人决策阶段和接受服务阶段2个阶段,传统的... 复合型通道内行人走行流线复杂,冲突形式多样,对通道内行人走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对提升复合型通道内走行安全性、走行舒适度和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类服务设施对行人影响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行人决策阶段和接受服务阶段2个阶段,传统的社会力模型对服务设施之间的差异表达和行人决策阶段、接受服务阶段行为差异的表达存在不足,本文在对站域服务设施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引入决策迟豫力、粘滞力改进社会力模型.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对不同服务设施对行人流影响进行分析,获得通道内不同种类服务设施布设的方案和建议,为该类通道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仿真 社会力模型 复合型通道 黏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示踪法在沥青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综述
15
作者 任万艳 杨晨 +1 位作者 许鹰 王佳妮 《市政技术》 2024年第8期262-270,共9页
荧光示踪法因能够通过荧光示踪剂标记沥青,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直观地观测到沥青的微观结构,从而广泛应用于沥青材料研究中。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4类示踪剂的特点及其应用的主要领域;在此基础上,重点概述了荧光示踪法的原理及在... 荧光示踪法因能够通过荧光示踪剂标记沥青,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直观地观测到沥青的微观结构,从而广泛应用于沥青材料研究中。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4类示踪剂的特点及其应用的主要领域;在此基础上,重点概述了荧光示踪法的原理及在沥青材料研究中常用的荧光示踪剂;接着总结了当下沥青荧光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最后综述了荧光示踪法在新-旧沥青融合、沥青改性机理等方向的应用并提出了新型荧光示踪剂使用设想。该研究成果可为荧光示踪法在精确量化分析沥青微观性能方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示踪法 荧光示踪剂 荧光显微图像 制备工艺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油基生物沥青流变特性及水稳定性研究
16
作者 邱川 施青文 +2 位作者 胡鹏坤 张然 季节 《市政技术》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研究蓖麻油基生物沥青(castor oil-based bio-asphalt,COBA)的性能,选择3种不同生物油掺量(5%、10%、15%)的蓖麻油基生物沥青及70号基质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以及... 为研究蓖麻油基生物沥青(castor oil-based bio-asphalt,COBA)的性能,选择3种不同生物油掺量(5%、10%、15%)的蓖麻油基生物沥青及70号基质沥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弯曲梁流变(BBR)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以及接触角水分敏感性试验等宏观试验对蓖麻油基生物沥青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与水稳定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蓖麻油基生物沥青的高温抗变形与抗车辙性能降低,流变性能提高;而低温条件下,蓖麻油基生物沥青的延展性与低温抗裂性能增强;并且生物沥青中的酸性化合物与硅质集料作用生成的羧酸等在聚集体界面累积并结晶,而在遇水后水解,黏附性削弱。均表现为生物油掺量越大,生物沥青性能变化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蓖麻油基生物沥青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弯曲梁流变试验 接触角水分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透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世法 陈绍坤 +1 位作者 王晓晓 许鹰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为将透水沥青混合料(OGFC)旧料再生还原为OGFC,从而充分利用旧料中的优质集料和高粘沥青,该文对含20%OGFC旧料的再生OGFC-13(ROGFC-13)进行了性能评价和性能改善措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OGFC-13相比,ROGFC-13动稳定度、马歇尔稳定度... 为将透水沥青混合料(OGFC)旧料再生还原为OGFC,从而充分利用旧料中的优质集料和高粘沥青,该文对含20%OGFC旧料的再生OGFC-13(ROGFC-13)进行了性能评价和性能改善措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OGFC-13相比,ROGFC-13动稳定度、马歇尔稳定度等都有所提高,但抗水损害性能和低温性能较差;通过在ROGFC中添加0.3%的木质素纤维,解决了ROGFC沥青析漏损失增长过快的问题,提高了油石比,从而改善了ROGFC的抗水损害性能和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透水沥青混合料OGFC 性能评价 性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部结构型式高架桥的横桥向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焦驰宇 龙佩恒 +1 位作者 杨建国 李世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4,共6页
为寻求合理的抗震结构型式,以某城市高架桥(上部结构为简支小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柱单承台、双柱单承台、双柱双承台3种下部结构型式,在相同的墩柱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轴压比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Pus... 为寻求合理的抗震结构型式,以某城市高架桥(上部结构为简支小箱梁)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柱单承台、双柱单承台、双柱双承台3种下部结构型式,在相同的墩柱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体积配箍率、轴压比下,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Pushover方法研究3种结构的地震破坏过程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单柱单承台结构的墩底进入塑性状态,双柱单承台和双柱双承台结构的墩顶和墩底均进入塑性状态;双柱单承台的承载力较大,双柱双承台结构的承载力较小;单柱单承台结构的延性能力最高,双柱单承台结构的延性能力最低。因此,在抗震选型中应综合考虑双柱单承台结构的承载力优势和单柱单承台结构的延性能力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 下部结构 有限元法 屈服状态 破坏状态 结构内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货运网络规模及货物周转量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之红 袁振洲 许旺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7,43,共7页
通过30年来全国范围综合货运网络基础数据的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和5种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的相关关系函数,并以此确定了综合货运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里程规模.结合当前常规数据结构,建立不同运输方式所... 通过30年来全国范围综合货运网络基础数据的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和5种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的相关关系函数,并以此确定了综合货运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里程规模.结合当前常规数据结构,建立不同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合理比例的多目标货物周转量比例计算模型(CCTV Model),并基于运输效率、运输效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确定了合理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结果表明,模型利用国内的常规数据结构能够较好的预测综合货运周转量比例,并应用于未来综合货运结构的预测和分析,不同目标值决定了不同的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货运网络规模 货物周转量 运输比例分担 货物周转量计算模型 综合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方法的行人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静 张蕊 +1 位作者 刘荣强 冯焕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7,84,共8页
离散元方法是分析和求解复杂离散颗粒系统问题的一种高效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提高目前行人动力学模型中的求解效率,细致刻画行人运动中的力学关系具有优势.本文利用颗粒接触理论中的软球模型描述行人的接触及挤压行为,以现有社会力模... 离散元方法是分析和求解复杂离散颗粒系统问题的一种高效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于提高目前行人动力学模型中的求解效率,细致刻画行人运动中的力学关系具有优势.本文利用颗粒接触理论中的软球模型描述行人的接触及挤压行为,以现有社会力模型中的主观运动力作为外部输入,构建了基于颗粒流理论的行人运动模型,并在离散元EDEM仿真平台上实现.通过对不同密度条件下行人运动行为及平均速度的仿真及统计,对比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比不同仿真平台的计算速度,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行人流在不同密度下的行为符合现场观测,模拟所得行人平均速度数据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所建模型具有较高计算效率.因此,基于颗粒流理论的离散元方法能够实现对行人运动的模拟,且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行人动力学仿真 离散元方法 行人运动 颗粒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