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板间入路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赵云华 何玉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26-4931,共6页
为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不同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86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术中黄韧带的不同处理方... 为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不同黄韧带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3月—2019年3月,行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86例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术中黄韧带的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5)和改良组(n=31)。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差异、病程、手术的时程、术中的出血、住院的时间和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常规门诊复查随访。手术结果的评价采用数字评定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改良Macnab标准。数据的处理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9.0,mean±SD表示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组间的对比,比较手术前后多次测量NRS评分采用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形式描述,组间对比应用精确概率法或χ_(2)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的随访时间和等级分组资料。结果表明:疼痛评分:两组患者术后均明显下降(组内总体方差值F_(within)=197.477,P=0.001),两组之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组间总体方差值F_(interg)=1.701,P=0.203),时间因素对于两组结果的影响并没有不同(交互效应值F_(inter)=2.231,P=0.108)。术后6个月,改良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6,P=0.046)。两组患者术后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并没有明显不同(术后结果的分布情况U=782.000,P=0.308)。可见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采用改良的黄韧带处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会延长手术时间或者增加手术出血量,在去除突出椎间盘的同时,能够保留相关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符合微创的核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微创性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2
作者 任龙喜 何玉宝 +2 位作者 郭函 韩正锋 郭保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颈椎专家门诊就诊的颈部疼痛患者121例,男性56例,女性65例,年龄17~79岁,平均51.2±17.7岁。对所有患者的颈痛程度进行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 目的:探讨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颈椎专家门诊就诊的颈部疼痛患者121例,男性56例,女性65例,年龄17~79岁,平均51.2±17.7岁。对所有患者的颈痛程度进行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根据中立位颈椎X线侧位片的颈椎曲度(颈椎角)分为4组,即前凸组、曲度变直组、反屈组和S型组,比较各组之间颈痛程度,并对颈痛程度与颈椎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1患者中颈椎前凸37例,曲度变直26例,反屈31例,S型27例,其NRS评分分别为4.81±1.90分,5.63±3.64分,5.15±2.47分,6.81±4.65分,颈椎曲度变直组和曲度S型组患者的颈痛程度NRS评分与颈椎前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颈痛程度与颈椎角成弱负相关(r=-0.218,P=0.039)。结论:颈部疼痛程度与颈椎曲度有关,颈痛程度与颈椎角成弱负相关,在治疗颈椎疾患时应注意对颈椎曲度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疼痛 颈椎曲度 颈椎角 数字分级法评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其颈椎生理曲度及活动范围的中远期随访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磊 王伟 +1 位作者 张永兴 任龙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生理曲度、活动范围的中远期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生理曲度、活动范围的中远期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联合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岁。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2~C7 Cobb角)及活动范围(ROM)。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5~8年,平均7年。JOA评分术前为7~13分,平均9.5分;末次随访时为9~17分,平均14.0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改善率为52%。C5椎管/椎体比率术前为0.56~0.8,平均0.67;末次随访时为0.86~1.42,平均1.21,与术前比较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P<0.05)。术前C2~C7 Cobb角中立位为0°~16°,平均7.8°;末次随访时为4°~16°,平均8.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过伸位31°(24°~38°),过屈位-2.7°(-11°~0°)。术后颈椎前凸无明显减少,所有随访患者无一例出现后凸畸形。但术后颈椎活动范围较术前减少,平均ROM为28°,与术前(4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过伸位26°(21°~29°),与术前(2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过屈位7°(5.5°~19°),与术前(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植的棘突与掀起的椎板骨性融合,回植的C2棘突附着点及椎板的门轴侧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再次关门情况,椎管形态维持良好。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维持生理曲度具有良好效果,但颈椎活动范围有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韧带复合体 伸肌附着点 单开门 椎板成形术 生理曲度 活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龙喜 梁喜斌 +3 位作者 张彤童 韩正锋 郭函 张向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5月,应用PLDD治疗且获得3年及3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22~80岁,平均52岁。激光汽化...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5月,应用PLDD治疗且获得3年及3年以上随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22~80岁,平均52岁。激光汽化总能量500~800J/椎间盘,平均644.8J/椎间盘。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应用JOA法评定疗效,同时应用NRS法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各主要症状(腰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进行评分。另外,将患者按年龄分为≤55岁组和〉55岁组,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随访8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6.0~88.5个月,平均60.1个月,按JOA疗效评定方法,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6年的JOA优良率分别为55.17%、77.01%、81.61%、81.61%、85.06%、87-35%、85.71%、85.10%、84.21%,术后不同时期优良率与术后1个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各主要症状NRS评分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以上.年龄≤55岁和〉55岁组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良好,术后3-6年以上疗效稳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激光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任龙喜 郭保逢 +2 位作者 韩正锋 张彤童 白秋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35例颈性眩晕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59.1岁。均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35例颈性眩晕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59.1岁。均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的评估。结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4~66个月,平均41.8个月。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总体疗效依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为71.43%,总体有效率为85.71%。>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75.0%和68.4%,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85.71%和61.90%,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创伤小,安全性高,中期疗效较满意,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颈性眩晕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病初步报告 被引量:23
6
作者 任龙喜 白秋铁 +5 位作者 张敏 王岩松 赵魏 王吉英 孙树霞 刘德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1.064nm)治疗系统治疗1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6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5例,神经根型+脊髓型1例。总热量控制在...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1.064nm)治疗系统治疗1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6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5例,神经根型+脊髓型1例。总热量控制在250~500焦耳。结果:平均随访8.5个月,以“PLDD治疗颈椎病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结论:PLDD治疗颈椎病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治疗 颈椎病 YAG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伟 任龙喜 +2 位作者 张彤童 韩正锋 王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羊颈椎标本24具,分成三组,每组8具。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结构;B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C组...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羊颈椎标本24具,分成三组,每组8具。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结构;B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C组,在A组基础上行传统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行生物力学试验,测试项目包括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标本变直时A、B两组位移无差异,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明显减小(P<0.05);在变直时A、B两组加载力无差异,C组则较A、B两组明显变小(P<0.05)。拉伸试验在变直时B组与A组比较加载力明显变小(P<0.05),C组与A组相比显著变小(P<0.01),同时C组与B组比较也明显变小(P<0.05);10N位移B、C两组与A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压缩试验中在前方加压10N时B组与A组比较位移明显变大(P<0.05),C组显著大于A组(P<0.01),同时C组亦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在对抗导致颈椎变直和前屈的应力方面,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的单开门手术标本明显优于破坏了其完整性的传统单开门手术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 颈椎板成形术 颈后方韧带复合体 生物力学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龙喜 尹建 +3 位作者 白秋铁 张彤童 焦守国 韩正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获得2年连续随访者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37~74...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获得2年连续随访者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37~74岁,平均52.7岁,其中单节段手术者7例,双节段手术者12例,3节段手术者5例。采用JOA20分法对术后1、3、6、12、24个月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3、6、12、24个月的JOA评分优良率(改善率≥50%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5.8%、50%、58.3%、70.8%、66.7%,各时间点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LD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在术后2年内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伸肌附着点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伟 任龙喜 高成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4年10月应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 目的:观察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4年10月应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疾患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53~68岁,平均58.5岁。脊髓型颈椎病(CSM)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7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2~C7角)、活动范围(ROM)。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8.6分,中立位C2~C7角平均8.6°,ROM平均43.5°。术后平均随访2.5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2.5分,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率46.4%;中立位C2~C7角平均9.4°,与手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OM平均33.8°,与手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重建颈伸肌群附着点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术后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韧带复合体 伸肌附着点 单开门 椎板成形术 生理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810-9815,共6页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研究不同类型LDH行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分组,分别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责任突出节段、Pfirrmann分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ELD手术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孔和远外侧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明显(P<0.05),中央型术后复发率(11.5%)最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VAS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1),各组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组OD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央型相比,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术后1周ODI评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半年时,三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ODI评分均没有明显不同。可见PELD治疗不同类型的LDH,并发症少,缓解疼痛及远期功能恢复效果肯定。椎间孔和远外侧型LDH患者要警惕PELD术中神经损伤情况,而中央型LDH患者要重视PELD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龙喜 焦守国 +4 位作者 白秋铁 韩正锋 张彤童 徐执扬 尹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26-829,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9月~2006年3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1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治疗,其中男28例,...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9月~2006年3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1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治疗,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5.4岁;45岁以上者25例,小于45岁者23例。于术前和术后1、3、6、12、24及36个月应用JOA29分法评分,术后评分改善率在50%以上为优良。结果:48例患者随访24个月,22例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1、3、6、12、24个月48例患者和术后36个月22例患者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56.25%、81.25%、81.25%、79.17%、87.50%和86.36%,其中>45岁组分别为56.00%、80.00%、76.00%、80.00%、84.00%和77.78%%,<45岁组分别为56.52%、82.61%、86.96%、78.26%、91.30%和92.31%,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0.05),而术后3、6、12、24及36个月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治疗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术后前3个月改善较为明显,此后逐渐稳定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激光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洁颖 任龙喜 陈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值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髋部骨折98例,50岁以上8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2例,股骨颈骨折占44例,粗隆间骨折41例。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共分为2组:T<-2.0(骨折组),T>...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髋部骨折患者的髋部骨密度值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抽取髋部骨折98例,50岁以上8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52例,股骨颈骨折占44例,粗隆间骨折41例。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共分为2组:T<-2.0(骨折组),T>-2.0(骨折组),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骨折组按1∶1配对,以T<-2.0(非骨折组),T>-2.0(非骨折组)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上非暴力髋部骨折患者,T>-2.0(骨折组)和T>-2.0(非骨折组)做对照研究,骨折组的骨密度值要低于非骨折组,对骨折风险预测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对照研究,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年龄50岁以下的患者为1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均为年轻的受暴力致伤的患者,骨密度值检测对骨折风险评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非暴力髋部骨折,低BMD与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呈指数级相关。(2)骨折危险性的评估没有明确的BMD阈值。(3)骨折患者与非骨折患者BMD有相互重叠。(4)女性自50岁左右髋部骨折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5)小于50岁的较年轻患者BMD和骨折危险性的相关性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髋部骨折 相关性 预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与半导体激光对山羊髓核组织生物热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龙喜 尹建 +2 位作者 焦守国 韩正峰 张彤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5-739,共5页
目的:比较波长1064nm的Nd:YAG激光和波长980nm的半导体激光对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生物热效应。方法:选取新鲜山羊完整脊柱80具,将其L6/7节段制作成脊柱功能单位标本80个,分为波长1064nm的Nd:YAG激光椎间盘照射组(A组)和波长980nm的半导体... 目的:比较波长1064nm的Nd:YAG激光和波长980nm的半导体激光对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生物热效应。方法:选取新鲜山羊完整脊柱80具,将其L6/7节段制作成脊柱功能单位标本80个,分为波长1064nm的Nd:YAG激光椎间盘照射组(A组)和波长980nm的半导体激光椎间盘照射组(B组),每组40个标本,再按激光最终照射能量的不同各分为200J、400J、600J、800J、1000J5个亚组,每个亚组8个标本。观察照射前后标本的质量差和照射过程中椎间盘周边的温度变化情况,操作结束后水平切开椎间盘观察汽化腔形态,测量汽化腔的长、宽轴。结果:两组照射后标本的质量减少量随照射能量的增大而增加;在相同能量下,B组激光照射后标本的质量减少量大于A组,在能量分别为200J、400J时比较P<0.05,能量为600J、800J、1000J时比较P<0.01。照射过程中椎间盘前缘、后缘、椎间孔内侧壁的温度升高值随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升高,当以同一能量进行照射时,B组激光照射过程中椎间盘周边的温度升高值高于A组激光相同位点处的温度升高值(P<0.01)。A组激光照射后肉眼观察汽化腔大致呈圆形或卵圆形,B组激光照射后的汽化腔形态接近于椭圆形,相同能量照射时B组激光的汽化腔长轴大于A组(P<0.01);能量为200J、400J时A组激光汽化腔的宽轴均大于B组(分别为P<0.05,P<0.01),能量为600~1000J时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波长980nm的半导体激光对山羊椎间盘髓核组织的消融能力优于波长1064nm的Nd:YAG激光,但Nd:YAG激光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椎间盘 生物热效应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山羊腰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龙喜 焦守国 +5 位作者 尹建 张童彤 王海奎 曲光 史可强 许仁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正常山羊腰椎间盘髓核汽化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新鲜山羊腰椎标本40具,截取L1~L6节段,剔除肌肉组织,两端用牙托粉固定。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8个标本。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对...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正常山羊腰椎间盘髓核汽化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新鲜山羊腰椎标本40具,截取L1~L6节段,剔除肌肉组织,两端用牙托粉固定。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8个标本。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对椎间盘进行处理;B组L3/4(单节段组),C组L3/4和L4/5(相邻双节段组),D组L2/3和L4/5(间隔双节段组),E组L2/3、L3/4和L4/5(3节段组)椎间盘分别行激光汽化,每个椎间盘总能量为500J。所有标本处理后在生物力学测定仪上测定轴向拉伸、轴向加压、前方加压、后方加压、左侧加压及右侧加压试验,分别记录负荷加载力为20N、40N、60N、80N和100N时标本的位移。结果:在不同负荷下,各组标本在相同加载方式的位移量均随负荷增大而增加;在相同负荷相同加载方式时,A组与B、C、D、E组标本位移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标本位移量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汽化3个节段及3个节段以内的椎间盘组织对山羊腰椎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山羊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术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玉宝 陈蕾 +2 位作者 徐执扬 王洁颖 刘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4-1809,共6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术(LTEB)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2019年4月期间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LTEB组(n=33)和对照组(n=45)。LTEB组采用L...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术(LTEB)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2019年4月期间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LTEB组(n=33)和对照组(n=45)。LTEB组采用LTEB治疗方案,而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针灸、理疗等综合保守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症状、体格检查、病程、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预约门诊复查随访3~24月,治疗前、出院后2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数字评定法(NR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LTEB手术时间25.7±7.5 min。术后5例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感,均在24~72 h内自行恢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NR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01)。尽管术后2周LTEB组治疗后腰痛比对照组明显缓解(t=2.224,P=0.034),但是总体上两组治疗后腰痛对比和NRS评分随着时间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LTEB治疗后下肢疼痛缓解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01),并随着时间变化LTEB治疗后下肢疼痛和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LTEB是一种有效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微创方法,短期随访中,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脊椎穿刺 硬膜外注射 硬膜外镇痛 微创性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任龙喜 张彤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1-393,共3页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颈椎病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PLDD laser DISC 术后恢复 微创技术 骨科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中热效应与温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喜斌 任龙喜 申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64,共3页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一种比较成熟、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1986年Choy等首次应用Nd:YAG激光行腰椎PLDD并获得成功。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颈、胸、腰椎间盘疾患的治疗...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一种比较成熟、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1986年Choy等首次应用Nd:YAG激光行腰椎PLDD并获得成功。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颈、胸、腰椎间盘疾患的治疗,其经皮减压成功率为63%~89%。对于PLDD,热效应对髓核及其周围组织的影响在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PLDD中的热效应与温度关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热效应 温度 ND:YAG激光 PLDD 腰椎间盘 微创方法 周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DD治疗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龙喜 张彤童 +2 位作者 白秋铁 徐执扬 韩正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02年~2006年应用PLDD治疗16例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及优良率,随访观察治...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02年~2006年应用PLDD治疗16例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及优良率,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5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3、6、12个月时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8.54%、34.82%、41.09%和47.57%,优良率分别为31.3%、37.5%、37.5%和56.0%。随访24个月者11例,改善率为46.56%,优良率为54.4%。结论:PLDD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有一定疗效,对拒绝开放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龙喜 王渊 +1 位作者 王伟 韩正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27-631,共5页
目的:比较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生物力学的差异。方法:新鲜山羊颈椎标本24具,随机分成3组,每组8具。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后方项韧带、伸肌等伸颈结构,切除前方结构;B组,在A组基础上行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 目的:比较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后生物力学的差异。方法:新鲜山羊颈椎标本24具,随机分成3组,每组8具。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后方项韧带、伸肌等伸颈结构,切除前方结构;B组,在A组基础上行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C组,在A组基础上行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行生物力学实验,测试项目包括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标本变直时的位移、加载力,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伸试验中各拉伸负荷下与变直时的位移,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压缩试验中,A、B、C三组间位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抗颈椎变直和前屈的应力方面,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间无明显差别,都最大限度保留了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板成形术 颈后方韧带复合体 生物力学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伟 任龙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韧带复合体 椎管减压 减压治疗 隧道式 后方 后路复位固定 脊柱节段 胸腰椎爆裂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