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叶芳
张莉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7-1582,共6页
目的:探讨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血液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并需要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共1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输血指征(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低于70 ...
目的:探讨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血液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并需要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共1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输血指征(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低于70 g/L)。所有患者在化疗休息期间和检测期间均未服用免疫调节药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及输注后1月内的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输注红细胞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10 d内,在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CD3^+CD8^+均升高(P<0.05);5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10-30 d内CD3^+CD8^+增加,CD3^+CD4^+、Th/Ts下降(P<0.05)。AML、ALL、MDS、MM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的T细胞亚群值有不同的变化。结论: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影响。输注红细胞初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可略增强或不变,随着免疫应答进行,抑制细胞占优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红细胞
恶性血液病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叶芳
马东升
+1 位作者
王洁
乔振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的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采用WHO标准回顾性分析MDS转化为AML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因素,分析转化为AML患者近期的治疗反应。结果:1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的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采用WHO标准回顾性分析MDS转化为AML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因素,分析转化为AML患者近期的治疗反应。结果:153例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L 26例(17%),中位转化时间4(1-29)个月,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 L),以AM L-M2、AM L-M4、AM L-M5、AM L-M6为主。转成的AM 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2例出现髓外浸润;26例转成的AM L中18例(69.2%)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同转化为AML前的核型相比,9例异常核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核型或原有核型消失)。个体化治疗转成AM L的患者总有效率达80%,能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结论:中高危M DS易进展为AM L,多种因素参与M DS转化为AM L;转成的AM 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且预后较差,去甲基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童春
叶芳
+4 位作者
李宁宁
王欢
舒亚南
王玲
张立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5-185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危MDS患者30例,均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治疗。根据患者使用地西他滨剂量不同,分为10 d [6 mg/(m^(2)·d)×10 d,15例]和5 d...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危MDS患者30例,均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治疗。根据患者使用地西他滨剂量不同,分为10 d [6 mg/(m^(2)·d)×10 d,15例]和5 d方案组[15 mg/(m^(2)·d)×5 d,15例],比较两组患者地西他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至2020年5月,10 d方案组获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进展2例;完全缓解率为66.67%,总反应率为86.67%,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心衰,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重症感染。5 d方案组获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3例,完全缓解率为73.33%,总反应率为80.00%,死亡5例,2例死于心衰,3例死于重症感染。两组疗效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方案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均值均高于5 d方案组。10 d方案组发生肺炎11例,菌血症2例,皮肤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5d方案组肺炎13例,菌血症5例,皮肤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3例。10 d方案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5 d方案组有7例出现明显恶心、食欲减退,经抑酸护胃、止吐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监测肝肾功能及心功能,10d方案组1例出现肝功能损伤,2例出现心功能不全;5 d方案组4例出现肝功能损伤,7例发生心功能不全。结论:10 d方案组和5 d方案组疗效相当,但10 d方案组骨髓抑制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5 d方案组少,安全性更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去甲基化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叶芳
张莉萍
机构
清华大学附属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7-1582,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血液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恶性血液病并需要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共1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输血指征(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低于70 g/L)。所有患者在化疗休息期间和检测期间均未服用免疫调节药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患者在输注红细胞前及输注后1月内的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输注红细胞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10 d内,在外周血中的CD3^+、CD3^+CD4^+和CD3^+CD8^+均升高(P<0.05);5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10-30 d内CD3^+CD8^+增加,CD3^+CD4^+、Th/Ts下降(P<0.05)。AML、ALL、MDS、MM患者输注红细胞后的T细胞亚群值有不同的变化。结论: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影响。输注红细胞初期,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可略增强或不变,随着免疫应答进行,抑制细胞占优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关键词
输注红细胞
恶性血液病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Keywords
transfusion of red blood cell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T lymphocyte subset
cell-mediated immunity
分类号
R457.1 [医药卫生—治疗学]
R73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2
2
作者
叶芳
马东升
王洁
乔振华
机构
清华大学附属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血液科
山西医
科
大学第二
医院
血液
科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207,共6页
基金
山西省归国留学基金([2009]9号106)
山西省国际合作项目(2012081044-1)
+1 种基金
山西省人事厅回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晋财社[2011]172号)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50313012-5)
文摘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的生物学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采用WHO标准回顾性分析MDS转化为AML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因素,分析转化为AML患者近期的治疗反应。结果:153例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L 26例(17%),中位转化时间4(1-29)个月,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 L),以AM L-M2、AM L-M4、AM L-M5、AM L-M6为主。转成的AM L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2例出现髓外浸润;26例转成的AM L中18例(69.2%)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同转化为AML前的核型相比,9例异常核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新的核型或原有核型消失)。个体化治疗转成AM L的患者总有效率达80%,能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结论:中高危M DS易进展为AM L,多种因素参与M DS转化为AM L;转成的AM 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且预后较差,去甲基化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反应
Keywor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response to treatment
分类号
R551.3 [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10
3
作者
童春
叶芳
李宁宁
王欢
舒亚南
王玲
张立男
机构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5-1850,共6页
基金
北京市朝阳区科技项目(CYSF1812)
北京市科委项目(Z191100006619054)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50313012-5)。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高危MDS患者30例,均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治疗。根据患者使用地西他滨剂量不同,分为10 d [6 mg/(m^(2)·d)×10 d,15例]和5 d方案组[15 mg/(m^(2)·d)×5 d,15例],比较两组患者地西他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至2020年5月,10 d方案组获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进展2例;完全缓解率为66.67%,总反应率为86.67%,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心衰,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重症感染。5 d方案组获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3例,完全缓解率为73.33%,总反应率为80.00%,死亡5例,2例死于心衰,3例死于重症感染。两组疗效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方案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均值均高于5 d方案组。10 d方案组发生肺炎11例,菌血症2例,皮肤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5d方案组肺炎13例,菌血症5例,皮肤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3例。10 d方案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5 d方案组有7例出现明显恶心、食欲减退,经抑酸护胃、止吐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监测肝肾功能及心功能,10d方案组1例出现肝功能损伤,2例出现心功能不全;5 d方案组4例出现肝功能损伤,7例发生心功能不全。结论:10 d方案组和5 d方案组疗效相当,但10 d方案组骨髓抑制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5 d方案组少,安全性更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去甲基化
疗效
不良反应
Keywor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decitabine
demethylation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
分类号
R551.3 [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输注红细胞对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叶芳
张莉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叶芳
马东升
王洁
乔振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童春
叶芳
李宁宁
王欢
舒亚南
王玲
张立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