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黏附分子含量及其对病变程度判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胡微 富丽娟 +3 位作者 胡江乔 梁鹏 皮林 李贵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2947-2950,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黏附分子含量检测及其对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113例冠心病患者及107例健康人被纳入研究,根据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轻度组患者40例,中度组患者52例,重度组患者21例。...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黏附分子含量检测及其对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113例冠心病患者及107例健康人被纳入研究,根据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轻度组患者40例,中度组患者52例,重度组患者21例。检测所有入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及黏附分子含量,进一步分析炎性因子、黏附分子含量在判断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白介素-35(IL-35)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清E-选择素(E-selectin)、单核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CRP、TNF-α、YKL-40、E-selectin、ICAM-1、VCAM-1、sICAM-1水平低于中度组及重度组,IL-35水平高于中度组及重度组(P<0.05),且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RP、TNF-α、YKL-40、E-selectin、ICAM-1、VCAM-1、sICAM-1水平上升,IL-35水平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黏附分子含量发生显著改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直接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炎性因子 黏附分子 病变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心室颤动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微 张明明 +1 位作者 范亚娟 皮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209-210,共2页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合并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报告1例VA出现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患者应用地尔硫卓后出现交界区逸搏心律,调整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尼可地尔,建议ICD起搏器,控制冠脉痉挛发作,结合既往文献对VA合并严重...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合并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报告1例VA出现心室颤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患者应用地尔硫卓后出现交界区逸搏心律,调整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尼可地尔,建议ICD起搏器,控制冠脉痉挛发作,结合既往文献对VA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的药物及ICD植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心室颤动 房室传导阻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I和脑利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于靖 任文林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6期427-429,4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心绞痛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心绞痛患者283例,对照组64例。入院时测定血浆cTnI、BNP,并根据性别、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绞痛类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Braunwald危...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心绞痛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脑利钠肽(BN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心绞痛患者283例,对照组64例。入院时测定血浆cTnI、BNP,并根据性别、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绞痛类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Braunwald危险分级进行分组分析。结果男性UAP组、BraunwaldⅡ级组、BraunwaldⅢ级组cTnI[分别为(0.113±0.102)ng/L、(0.131±0.111)ng/L、(0.133±0.118)ng/L]明显高于女性对应各组[分别为(0.065±0.047)ng/L、(0.063±0.037)ng/L(、0.076±0.070)ng/L],而且在男性中,UAP组cTnI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0.056±0.014)ng/L]组和对照组[(0.050±0.002)ng/L],BraunwaldⅢ级组和BraunwaldⅡ级组cTnI明显高于BraunwaldⅠ级组[(0.072±0.055)ng/L];女性各组BNP均明显高于男性对应各组,而且在女性中,UAP组BNP[(92.00±32.72)ng/L]明显高于SAP组[(43.21±14.20)ng/L]和对照组[(37.86±9.27)ng/L],BraunwaldⅢ级组和BraunwaldⅡ级组BNP[(115.20±44.73)ng/L、(89.04±13.92)ng/L]明显高于BraunwaldⅠ级组[(73.98±17.65)ng/L],BraunwaldⅢ级组BNP明显高于BraunwaldⅡ级组。结论心绞痛患者BNP和cTnI的表达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者cTnI水平与心绞痛的类型及其危险层次明显相关;女性患者BNP水平与心绞痛的类型及其危险层次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心绞痛 心肌肌钙蛋白I 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高血压1级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蕾 皮林 +1 位作者 张明明 范亚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的家庭心脏康复模式”对高血压1级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高血压1级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各50例。一般治疗组患者仅给予高... 目的探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的家庭心脏康复模式”对高血压1级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高血压1级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各50例。一般治疗组患者仅给予高血压健康宣教;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血管医生指导下的家庭心脏康复模式”进行运动康复训练。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肌酐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5);左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房内径也显著降低(均为P<0.05);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显著增加(均为P<0.05);无氧阈时摄氧量、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时千克摄氧量、最大千克摄氧量、无氧阈时代谢当量、最大代谢当量、无氧阈时氧脉搏和最大氧脉搏水平也显著增加(均为P<0.05)。结论“心血管医生指导下的家庭心脏康复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1级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高血压 心肺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期肥胖症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为丰 华琦 +1 位作者 刘朝晖 李瑞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期肥胖症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北京市193名(386人次)学生,每一观察对象在儿童期(7~12岁)和9年后其青少年期(16—21岁)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血清总胆固...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少年期肥胖症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北京市193名(386人次)学生,每一观察对象在儿童期(7~12岁)和9年后其青少年期(16—21岁)测量身高、体质量,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儿童和青少年期男孩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孩(儿童期:16.3%比11.9%,15.2%比10.9%;青少年期:23.9%比7.9%,8.7%比3.0%,均为P〈0.05),儿童期总的肥胖率高于青少年期(12.9%比5.7%,P〈0.05),青少年期的超重率略高于儿童期(15.5%比14.0%,P〉0.05)。儿童期肥胖组的平均TG水平较体质量正常组高[(1.22±0.84)mmol/L比(0.82±0.54)mmol/L,P〈0.01];青少年期肥胖组平均TC和LDL—C水平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均为P〈0.05);儿童期肥胖组在青少年期时平均TC和LDL—C水平高于体质量正常组(均为P〈0.01)。结论儿童和青少年期肥胖症是影响血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肥胖症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晓敏 李莉 +3 位作者 严晔华 陈晓燕 刘翠平 宋丽芬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含量,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对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进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8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含量,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对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进行测定,根据血浆UⅡ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UⅡ组和高UⅡ组,分析UⅡ与cfPWV及crPWV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血浆U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0.55±0.22)mg/L比(0.30±0.09)mg/L,P=0.010]。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水平与cfPWV呈正相关(r=0.396,P=0.006),与crPWV呈正相关(r=0.228,P=0.037)。结论UⅡ可以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指标;血浆UⅡ水平可能主要影响主动脉弹性,而对外周动脉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脉搏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