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百年地质调查的传承与发展——《北京市区域地质志》修编 被引量:9
1
作者 吕金波 郑桂森 +3 位作者 李安宁 李伟 王继明 孙永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06-1917,共12页
北京是中国地质调查的"摇篮",1913年成立地质调查所。1916年开始北京西山地质调查,1920年出版第一部地质调查专著《北京西山地质志》,民国时期"燕山运动"的提出和"北京猿人"的发现为影响世界的地质调查... 北京是中国地质调查的"摇篮",1913年成立地质调查所。1916年开始北京西山地质调查,1920年出版第一部地质调查专著《北京西山地质志》,民国时期"燕山运动"的提出和"北京猿人"的发现为影响世界的地质调查成果。解放后,北京率先实现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全覆盖,1991年出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2013—2015年修编第二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为了突出北京的城市地质特色,增加"城市地质"篇章和"北京市基岩地质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今后,北京的地质调查将以天安门为中心部署展开,建立8个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实现从地质找矿为中心向地质环境调查为中心转变,从资源调查向多参数调查转变,从平面地质调查向三维地质调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志 城市地质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安门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新生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构建 被引量:19
2
作者 明镜 潘懋 +3 位作者 屈红刚 刘学清 郭高轩 吴自兴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地质问题,帮助研究人员对城市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决策,首次建立了北京市新生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由于原始资料精度的差别,将新生界模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构建:第四系建模采用基于网状含拓扑剖面的三维地质...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地质问题,帮助研究人员对城市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决策,首次建立了北京市新生界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由于原始资料精度的差别,将新生界模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构建:第四系建模采用基于网状含拓扑剖面的三维地质多体建模方法,利用拉伸策略改进了对多值问题的处理局限;新近系和古近系建模采用DEM垂向叠加的方法。模型的建立深化了地质研究者对北京市新生界地质情况的认识,为提高北京市的地下水开发效率、合理规划北京市的工程部署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新生界 三维结构模型 多值 三维地质建模 DEM垂向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原区土壤中硒的含量和分布 被引量:48
3
作者 郭莉 杨忠芳 +3 位作者 阮起和 胡省英 周亚男 冯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864,共6页
通过对北京平原土壤硒含量调查和研究,发现北京平原分布有高硒土壤,其特征为沿平原区西部山前断续出现,在北京市区零星分布。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04~5.26 mg/kg,平均值为0.20 mg/kg,深层土壤硒含量为0.043~0.22mg/kg,平均值为0.081 mg/... 通过对北京平原土壤硒含量调查和研究,发现北京平原分布有高硒土壤,其特征为沿平原区西部山前断续出现,在北京市区零星分布。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04~5.26 mg/kg,平均值为0.20 mg/kg,深层土壤硒含量为0.043~0.22mg/kg,平均值为0.081 mg/kg,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层土壤富集;各类岩石中以炭质页岩中含硒量最高,北京西部富硒炭质页岩的风化可能为平原区土壤硒的来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Se与有机质呈正相关性,有机质对表层土壤Se具有强烈的吸附与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土壤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前平原区第四系三维结构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蔡向民 郭高轩 +1 位作者 栾英波 梁亚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7-1057,共11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建筑物地基处理、垃圾安全处置等工作,越来越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特别是许多在第四纪沉积物基础上建设的大都市,都面临着地震、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建设空间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建筑物地基处理、垃圾安全处置等工作,越来越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特别是许多在第四纪沉积物基础上建设的大都市,都面临着地震、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建设空间不足、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威胁。北京市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著名的巨型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关系密切,为了预防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详细了解第四系的三维地质结构,提供地质体空间详实的展布资料。本文在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步骤和程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平原区三维立体地质结构数字模型。为在城市地区开展第四纪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新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沉积物 三维地质结构 冲洪积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地层和沉积地层特征对北京市南口-孙河断裂活动性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晓亮 张磊 +6 位作者 王志辉 白凌燕 蔡向民 张敬江 刘振华 张悦泽 倪敬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8-878,共11页
南口-孙河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也是渤海-张家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开展钻探和样品测试(古地磁和14C测年)分析工作,利用沉积相分析和磁性地层学技术方法建立钻孔沉积地层的磁极性年代序列,并对南口-孙河断裂北... 南口-孙河断裂是北京平原区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也是渤海-张家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开展钻探和样品测试(古地磁和14C测年)分析工作,利用沉积相分析和磁性地层学技术方法建立钻孔沉积地层的磁极性年代序列,并对南口-孙河断裂北段进行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南口-孙河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变化特征表现为早更新世早期(2.58~0.99 Ma)活动性由强转弱,在早更新世末期(0.99~0.78 Ma)再次转强;中更新世(0.78~0.126 Ma)活动性转弱;晚更新世至全新世(0.126 Ma至今)活动性再次加强。这一规律与北京西山隆升基本特征吻合,活动性总体表现"强-弱-加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孙河断裂 磁性地层 沉积相 活动速率 沉积速率 地质调查工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庞各庄幅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数据集
6
作者 李瑞杰 魏波 赵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0-99,共10页
北京庞各庄幅(J50E003010)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数据集依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燕山―太行山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实验测试(古地磁、^(14)C、微体古生物)等多种方法采集地质信息数据,形... 北京庞各庄幅(J50E003010)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数据集依托于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的"燕山―太行山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实验测试(古地磁、^(14)C、微体古生物)等多种方法采集地质信息数据,形成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25条地质调查路线数据(239个地质点),1个钻孔基本信息表(2眼钻孔)、2个钻孔古地磁极性柱状图,2个钻孔岩性柱状图,2个钻孔测井曲线图,1个钻孔微体鉴定结果,1个年龄数据表。该数据集可用于研究北京南部平原区浅表沉积物分布、组成,第四纪地质结构特征,建立区域地层格架,揭示古沉积环境等。可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对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和保障城市地质安全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庞各庄幅 1:50000 J50E003010 数据集 第四系 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下游上更新统洞穴堆积与地表沉积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袁铃声 曹伯勋 +1 位作者 田明中 李长安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本文把三福村和东岭子的上更新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三部分。上部:三福村剖面1—5层(东岭子2—3层),为姜黄色黄土,厚2.95~12.25m。产少量哺乳类及软体类化石,并测得黄土热发光年龄1.9万年,层位相当华北区马兰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本文把三福村和东岭子的上更新统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三部分。上部:三福村剖面1—5层(东岭子2—3层),为姜黄色黄土,厚2.95~12.25m。产少量哺乳类及软体类化石,并测得黄土热发光年龄1.9万年,层位相当华北区马兰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中部:三福村剖面6—10层(东岭子4—6层),由三层古土壤夹二层黄土组成,厚6.72~9m。在前者中测得热发光年龄为8.7—10.4万年,后者产北京斑鹿及大量啮齿类化石,其层位与华北区丁村组中上部相当,时代属于晚更新世中期。下部:三福村剖面11—12层(东岭子7—8层),为亚砂土及古土壤层,厚5.81~7m。其底部不整合于中更新统周口店组及东岭子石笋(铀系年龄10—35万年)之上。其层位相当于丁付组下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地层 洞穴堆积 地表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顺义ZK12-2钻孔剖面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赵勇 蔡向民 +5 位作者 王继明 吴怀春 白凌燕 张磊 何静 何付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4,共7页
对北京平原顺义凹陷内的ZK12-2钻孔岩芯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719m的岩芯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Brunhes)、贾拉米洛(Jaramillo)极性亚时、奥尔都维(Olduvai)极性亚时和高斯正极性时(Gauss)。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 对北京平原顺义凹陷内的ZK12-2钻孔岩芯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719m的岩芯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Brunhes)、贾拉米洛(Jaramillo)极性亚时、奥尔都维(Olduvai)极性亚时和高斯正极性时(Gauss)。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和测试的基础上,应用古地磁法、光释光法,结合岩芯特征,对ZK12-2钻孔剖面进行了详细地层划分,分别确定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分布深度及地质年代,将Q/N定位于706m处,Q1/Q2、Q2/Q3、Q3/Q4分别定位于170m、66.5m、10m处。本项研究结果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活动断裂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地层年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第四纪 顺义凹陷 北京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北西段综合物探剖面定位及其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磊 白凌燕 +5 位作者 蔡向民 王继明 王志辉 柳长峰 周秋荣 贺文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4-242,共9页
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浅层地震和氡气测量等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建立综合剖面,对北京南口—孙河断裂白浮—百善段做出精确定位。同时开展钻探工作,利用沉积相分析、磁性地层学等方法对钻孔地层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南口—孙河... 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浅层地震和氡气测量等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建立综合剖面,对北京南口—孙河断裂白浮—百善段做出精确定位。同时开展钻探工作,利用沉积相分析、磁性地层学等方法对钻孔地层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对南口—孙河断裂北西段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主断裂在该段位置的延伸情况与前人资料所提供的位置相比向北东方向偏移500~800 m;百善联合钻孔则得出该断裂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12 mm/a、0.58 mm/a、0.31 mm/a,活动性特征表现为由弱到强、再到弱的总体规律。由此可见,建立物探综合剖面并辅以钻孔,对于城市隐伏断裂的定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查明城市活动断层的位置并对其活动规律进行分析,继而采取防范和避让措施,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实际应用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裂 地球物理探测 综合剖面 活动速率 南口—孙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沙河凹陷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新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磊 张晓亮 +3 位作者 白凌燕 蔡向民 王继明 杨天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6-1084,共9页
北京地区在古近—新近纪时呈"两隆一凹"的构造格局。由于南口—孙河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的强烈活动,在上述格局上分化出新的第四纪凹陷盆地——沙河凹陷。本次工作在沙河凹陷内开展了钻孔ZK3的第四纪磁性地层研究,结合14C同位... 北京地区在古近—新近纪时呈"两隆一凹"的构造格局。由于南口—孙河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的强烈活动,在上述格局上分化出新的第四纪凹陷盆地——沙河凹陷。本次工作在沙河凹陷内开展了钻孔ZK3的第四纪磁性地层研究,结合14C同位素测年结果获得钻孔剖面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底板埋深分别为493.8 m、157.4m、87.7 m和7.2 m,建立了钻孔剖面的第四纪地层序列。通过计算ZK3钻孔剖面第四系沉积速率分别为0.19 mm/a、0.11 mm/a、0.70 mm/a和0.63 mm/a。对比分析控盆断裂南口—孙河断裂的活动规律及北京西山的隆升特点,第四纪以来,受到北京西山隆升的影响,控制沙河凹陷的同生断裂南口—孙河断裂强烈活动,并控制了沙河凹陷的演化形成。钻孔地层平均沉积速率所体现的变化规律与山体隆升速率及断裂活动速率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凹陷 磁性地层 南口-孙河断裂 活动性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寒武系滑塌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苏德辰 孙爱萍 +2 位作者 郑桂森 吕金波 郭荣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67-1075,共9页
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层序完整,剖面出露好,是中国地质学家研究寒武系的经典地区之一。前人对北京地区寒武系的研究集中于百花山北麓清水河—永定河流域的军庄、丁家滩、下苇甸、青白口至军饷之间的露头。作者等在北京房山地区百花山南... 北京西山地区的寒武系层序完整,剖面出露好,是中国地质学家研究寒武系的经典地区之一。前人对北京地区寒武系的研究集中于百花山北麓清水河—永定河流域的军庄、丁家滩、下苇甸、青白口至军饷之间的露头。作者等在北京房山地区百花山南麓进行地质考察中,在上寒武统崮山组下部的中薄层条带状灰岩和砾屑灰岩中发现了典型的滑塌变形层,变形主要表现为发育大量的小型层间微型断裂或褶皱,大部分断裂表现为小型的低角度逆冲性质,断裂面呈舒缓波状,平均倾角10°左右,微型断裂面上盘还可见更次级的微型褶曲或断层和布丁。滑塌变形层之下还发现了与古地震有成因关系的楔状构造和特殊的砾岩。结合前人在寒武系中已经发现的震积岩,初步认为,这种典型的滑塌变形的直接触发机制很可能是伴随着华北古板块在中寒武世末与晚寒武世之间的"翘翘板式运动"而发生的古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构造 生物丘 寒武系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北京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五环城区浅部沉积层的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被引量:28
12
作者 何静 何晗晗 +4 位作者 郑桂森 刘予 周圆心 肖景泽 王纯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三维地质结构的掌握成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前提,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也得以迅速发展。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展示地层空间分布形态,为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本次工作首次...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三维地质结构的掌握成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前提,三维地质模型的创建也得以迅速发展。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可以直观展示地层空间分布形态,为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本次工作首次完成了北京五环城区(750 km^2)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创建。建模工作基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数千工程钻孔,通过筛选、标准化钻孔数据,绘制相应标准化地层剖面(107条),创建了钻孔模型,以及北京五环城区地下50 m以浅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并完成精度验证。本次建模过程整理了大量工程钻孔数据,综合考虑了冲洪积扇发育区地层互层、相交、尖灭、透镜体等复杂的地质现象,具有代表性,可为类似地质建模工作提供借鉴。此外,北京城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直观展示了研究区浅部的地层分布与地层结构,为后续三维属性模型的创建提供了实体框架,亦为区内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松散沉积层 工程钻孔 交叉剖面 透镜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结构特征及活动特点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晓亮 张磊 +1 位作者 蔡向民 白凌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8-1265,共8页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横穿北京市城区的一条规模较大的隐伏深大活动断裂,是北京凹陷和西山隆起的分界构造。本次研究工作区选在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昌平未来科技城一带,对目标断裂先后开展了地震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以及槽探3种方...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横穿北京市城区的一条规模较大的隐伏深大活动断裂,是北京凹陷和西山隆起的分界构造。本次研究工作区选在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昌平未来科技城一带,对目标断裂先后开展了地震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以及槽探3种方法组合对其结构与活动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目标断裂的结构及其活动性。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由主断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断裂带内次级断层也较为发育。断裂带在基岩中表现为阶梯状断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内部,形成"Y"字形断层组合。该断裂在全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明显,物探解译结果的上断点以及探槽中的现象均已达到地表。由此可见,本次工作所采用的3种物探方法组合,对探测城市隐伏断裂并探究其活动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实际应用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庄—高丽营断裂 活动构造 地震勘探 高密度电法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活动性研究与灾害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磊 张晓亮 +3 位作者 白凌燕 杨天水 蔡向民 梁亚南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8-557,共10页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及钻探工程等综合方法,对穿越北京市重要创新产业基地的未来科技城内的隐伏黄庄—高丽营活动断裂进行了精细研究,揭示了其结构特征、第四纪活动性及其致灾机理。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总体上...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及钻探工程等综合方法,对穿越北京市重要创新产业基地的未来科技城内的隐伏黄庄—高丽营活动断裂进行了精细研究,揭示了其结构特征、第四纪活动性及其致灾机理。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总体上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特征、倾向南东、倾角70°~80°、基岩深度附近垂直断距较大,断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产状逐渐变陡,具有"铲式"断层的特点,局部表现为"Y"字形组合特征;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活动迹象明显。钻孔对比表明,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07mm/a、0.04 mm/a、0.23 mm/a、0.10 mm/a,其变化特点与北京西山隆升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吻合;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全新世以来表现为强烈蠕滑变形,沿断裂下盘诱发了线性分布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墙体路面开裂等地质灾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黄庄—高丽营断裂 活动速率 地质灾害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第四纪钟乳石剖面的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金波 赵树森 +2 位作者 李铁英 汪训一 李红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93-1002,共10页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为460Ma前形成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穴大形态从25Ma前的上新世开始形成,洞内钟乳石从0.37Ma前的中更新世开始形成。在中国岩溶洞穴中,北京石花...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为460Ma前形成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穴大形态从25Ma前的上新世开始形成,洞内钟乳石从0.37Ma前的中更新世开始形成。在中国岩溶洞穴中,北京石花洞的层数最多,洞穴钟乳石种类齐全,裂隙渗透水沉积的石盾多、体积大,滴水沉积的石笋叠置关系明显,池水沉积的月奶石发育好,全新世石笋微层理发育清晰。该洞的大形态反映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期次,可以同华北地文期和永定河阶地对比,洞内钟乳石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北京西山古环境的变化,可以建立第四纪剖面,与周口店洞穴群碎屑沉积物剖面进行对比。钙板的铀系年龄为334.99~366.74ka,可定名钙板组。粗犷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69~235ka,粗犷石笋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为130~518ka,为中更新世沉积,可定名云水洞组。杆状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4.9±2.1~100.3±11.1ka,为晚更新世沉积,可定名石花洞组。在全新世石笋中,微层与微层之间存在厚约1μm的条带状纹线,是划分微层层数的标志,具有微层理的石笋14C年龄为为0.58~2.50ka,AMS14C年龄为为130±100~670±130a,可定名守备支洞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钟乳石剖面 石笋微层理 石笋叠置关系 洞穴大形态 北京石花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职住空间重构及其通勤模式演化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赵晖 杨开忠 +1 位作者 魏海涛 赵文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39,共7页
在北京2004、2008年两次经普数据和2005年1%人口调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和展示了北京市近年来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分析了新格局下城市通勤交通组织的特征。主要结论有:(1)北京城市人... 在北京2004、2008年两次经普数据和2005年1%人口调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和展示了北京市近年来城市职住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分析了新格局下城市通勤交通组织的特征。主要结论有:(1)北京城市人口郊区化不断深化的同时,就业岗位出现分散化发展趋势,"主中心-次中心"的多就业中心棋盘式格局初步形成;(2)城市职住空间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就业中心与居住中心呈现"集聚且分立"的两极化发展态势。"中心-外围"式的向心通勤格局逐渐被区域性"网络化+放射型"的通勤格局所取代;(3)职住距离和通勤时间呈增长趋势,短距离和中长距离通勤的比例明显增加;(4)就业多中心格局的出现,有利于城市发展以大容量快速通勤客运为特征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土地的集约式开发、经济集聚型增长和高效运行的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空间 就业中心 通勤模式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顺义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天文旋回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磊 何付兵 +7 位作者 白凌燕 吴怀春 徐锡伟 蔡向民 王继明 孙永华 刘予 方同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4,共8页
采用多种物探、钻探技术对北京市顺义断裂带进行了试验探测研究,并通过天文旋回地层学、古地磁磁化率及年代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断裂带第四纪以来间歇性活动特征,得出~2.5、~2.3、~2.0、1.6~1.8、1.2~1.3、~0.5和~0.3 Ma等7个相对... 采用多种物探、钻探技术对北京市顺义断裂带进行了试验探测研究,并通过天文旋回地层学、古地磁磁化率及年代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断裂带第四纪以来间歇性活动特征,得出~2.5、~2.3、~2.0、1.6~1.8、1.2~1.3、~0.5和~0.3 Ma等7个相对活动强烈期和~0.9 Ma次活动强烈期,其余时段为相对平静期。整个第四纪较长时间内,早更新世早、中期(早于~1.1 Ma)活动强烈,活动方式以粘滑活动为主。而早更新世晚期以来(~1.1 Ma以来),活动速率明显减缓,活动方式转变为以蠕滑活动方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义断裂带 钻孔探测 天文旋回地层学 第四纪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微生长层与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谭明 刘东生 +5 位作者 秦小光 钟华 李铁英 赵树森 李红春 吕金波②鲁向阳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 在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中发现分辨率很高的微层韵律。通过绝对年代测定和降水记录校订,初步确定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和层厚变化响应降水变化的关系。通过对石笋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的分析,提出在季风气候条件下,由于石笋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水源氧同位素的变化,因而也反映了季风强弱的变化。碳同位素反映了土壤有机环境的变化。微层层厚与氧同位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微层 稳定同位素 季风 石花洞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探针技术研究北京密云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来自含铬尖晶石矿物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立兴 朱明玉 +1 位作者 方同明 李厚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0-608,共9页
似层状铬铁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分异成因,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中个别产在蛇绿岩中。本文选择北京放马峪似层状铬铁矿床中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中不同类型的含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岩浆早期的纯橄岩和辉橄岩中... 似层状铬铁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分异成因,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中个别产在蛇绿岩中。本文选择北京放马峪似层状铬铁矿床中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中不同类型的含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岩浆早期的纯橄岩和辉橄岩中的铬尖晶石富铬(Cr2O3平均43.32%),而岩浆晚期辉石的结晶消耗了大量Cr3+,由于氧逸度的升高,在辉石岩的单斜辉石中出溶贫铬的铬磁铁矿(Cr2O3平均10.32%)和富铝尖晶石(Cr2O3平均15.77%)。与世界上不同类型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认为放马峪铬铁矿床是产在阿拉斯加型岩体中的早期岩浆矿床,而与蛇绿岩无关。本文对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和成矿专属性的限定,为这类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铬、铜镍、铂族元素的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马峪 铬铁矿床 铬尖晶石 超镁铁岩 阿拉斯加型岩体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的岩溶地质特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吕金波 李铁英 +1 位作者 孙永华 车用太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石花洞洞层最多,钟乳石叠置关系明显,石笋中具有微层理,月奶石发育最好。这些特征为研究西山的新构造运动及古环境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奠定了首次利用钟乳石建立第四系剖面的基础。
关键词 北京 石花洞 岩溶地质特征 月奶石 钟乳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