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浅山郊野公园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析
1
作者 贾瑞燕 田小甫 +1 位作者 崔丹 贾玉昆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30-33,共4页
浅山郊野公园项目作为北京市政府推动的一项重要生态建设项目,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然而,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薄弱、水土保持设计不完善,加上浅山郊野公园独特的地形地貌... 浅山郊野公园项目作为北京市政府推动的一项重要生态建设项目,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然而,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意识薄弱、水土保持设计不完善,加上浅山郊野公园独特的地形地貌特点等,导致浅山郊野公园在建设期和运行期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发挥。通过分析北京市浅山区自然环境概况,以及浅山郊野公园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的水土流失特点,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生态治理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地形改造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防洪排水系统工程、集雨及节水灌溉工程、硬化铺装生态工程、植被绿化工程、临时防护工程七大工程为骨架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 郊野公园 浅山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采对北京市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地区地下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新娟 李鹏 +3 位作者 刘久荣 李志萍 孙颖 李世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0-477,共8页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游地区作为北京市最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给区,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多年连续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99—2013年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45 m;应急水源地地区地下水硬度年均上升2.6%,密云十里堡地区地下水...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游地区作为北京市最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给区,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多年连续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99—2013年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45 m;应急水源地地区地下水硬度年均上升2.6%,密云十里堡地区地下水硬度和硝酸盐氮超标。通过分析潮白河冲洪积扇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认为:超量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是引起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地下水超量开采和地表水污染,并利用南水北调的水进京之机回灌和停采以涵养地下水,是恢复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量开采 水位下降 补径排条件 水质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新娟 谢振华 +2 位作者 李世君 崔亚莉 邵景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5-210,共6页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演化规律。沿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取样15组(D、^18O、T、^14C及全分析),对所取水样进行D、^18O、T、^14C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运用地下水^14C和T含量在垂向和...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演化规律。沿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取样15组(D、^18O、T、^14C及全分析),对所取水样进行D、^18O、T、^14C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运用地下水^14C和T含量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变化的结果,验证了地下水的流向并计算了地下水的流速变化范围为5.02-62.63m/a,从山前至平原浅层地下水径流速度逐渐变小,反映了地下水水平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地下水交替逐渐变差;浅层孔隙水以垂向交替为主,深层孔隙水以水平径流为主。对地下水D、^18O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同位素方法 ^14C年龄 永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北京地铁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车公庄西站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田小甫 张硕 +2 位作者 贾雷 郑小燕 孙爱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6362-6368,共7页
随着北京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地质情况、地面建筑及地铁结构的资料的合理利用和整合成为地铁建设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其强大的实时建模功能及展示功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利用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 随着北京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地质情况、地面建筑及地铁结构的资料的合理利用和整合成为地铁建设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其强大的实时建模功能及展示功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利用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验室开发的小场景建模系统(Creatar Project Explorer)对在建的北京地铁六号线车公庄西站工程进行了地质体、地铁结构及地面建筑物的建模,并进行了三种模型的联合展示,展示的结果表明,小场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地面建筑、地铁结构及地层的空间关系,方便建设人员对地铁信息、结构信息实现高效的管理。这些研究成果也为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小场景三维建模系统 地铁建设 车公庄西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通州区龙旺庄隐伏灰岩水源地勘查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吕晓俭 李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21,共5页
鉴于平原区深埋岩溶裂隙水勘查比较复杂,通过地面物探,采用瞬变电磁法圈定富水带;通过探采结合勘察的方法,在大兴隆起带上通过龙旺庄地区的上叠式小背斜构造部位找到了一处中型优质地下水源地;通过历时一年的开采性抽水试验,采用... 鉴于平原区深埋岩溶裂隙水勘查比较复杂,通过地面物探,采用瞬变电磁法圈定富水带;通过探采结合勘察的方法,在大兴隆起带上通过龙旺庄地区的上叠式小背斜构造部位找到了一处中型优质地下水源地;通过历时一年的开采性抽水试验,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资源计算与评价,在北京市平原区寻找隐伏灰岩水是一次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新突破,对今后平原区深埋基岩找水、勘查与评价都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裂隙 瞬变电磁 相关分析法 灰岩 水源地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蓄试验及数值模拟的北京市西郊地下水库人工补给效果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刘记来 刘超 +3 位作者 黄天明 王素芬 杜春龙 季明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7,共5页
地下水库人工补给的效果评估对于水资源调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回灌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北京市西郊地下水水库永定河河道入渗能力。结果表明在调蓄水源为3.30×108m3时,永定河河道入渗补给量为2.39×108m3,河道入渗率高达7... 地下水库人工补给的效果评估对于水资源调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回灌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北京市西郊地下水水库永定河河道入渗能力。结果表明在调蓄水源为3.30×108m3时,永定河河道入渗补给量为2.39×108m3,河道入渗率高达72.5%,调蓄能力强。三家店水库弃水后河道入渗影响范围为188km2,对地下水补给效果明显。可见永定河河道是比较理想的人工调蓄场所,使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京输水后水资源在丰水年地下水人工补给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调蓄试验 西郊地区 地下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电厂王都庄水源地资源计算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晓俭 魏连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平谷电厂王都庄水源地先后经历了普查、详查及勘探阶段。资源计算与评价建立在多项长系列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多种方法相互验证。在利用多年地下水动态、溢出量测流以及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地下水资源计算上具有特色。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源地 水资源 地下水文分析法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高精度数据处理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曹炳强 刘智强 +3 位作者 简程航 鲁泽宇 张双成 罗强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125-129,138,共6页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最主要、影响面积最广泛且日趋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地面沉降速率较大,累计沉降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多个沉降中心,沉降发育程度高的地区面积逐步增大。北京市早在2002年就开始建设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最主要、影响面积最广泛且日趋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近年来地面沉降速率较大,累计沉降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多个沉降中心,沉降发育程度高的地区面积逐步增大。北京市早在2002年就开始建设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的监测系统,但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些监测点周边环境受到影响,势必会对监测成果精度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个问题,简要介绍了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着重介绍了GNSS在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网的构成以及沉降监测数据处理方案。对北京市2020年的GNS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显示基于GNSS得到的监测成果整体是可靠的,能够反映出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的区域及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京地面沉降 数据处理 精度分析 沉降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降水回灌法改善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地质环境和施工条件 被引量:14
9
作者 侯景岩 魏连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8-41,共4页
介绍了北京地铁“复一八线”工程施工中,采用了降排水与回灌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既保证了地铁施工安全无水作业,又保护了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因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地表建筑物稳定性的威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介绍了北京地铁“复一八线”工程施工中,采用了降排水与回灌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既保证了地铁施工安全无水作业,又保护了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因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地表建筑物稳定性的威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回灌 工程地质环境 施工条件 地下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南城近郊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52
10
作者 邹胜章 张金炳 +3 位作者 李洁 林健 田建宇 陈鸿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北京市西南城近郊是本市高硬度水主要分布区 ,也是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区 ,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已成为影响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区内 14个长期观测孔 11a来水质资料的统计分析 ,从统计学和水化学角度分析了本区浅层... 北京市西南城近郊是本市高硬度水主要分布区 ,也是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区 ,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已成为影响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区内 14个长期观测孔 11a来水质资料的统计分析 ,从统计学和水化学角度分析了本区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和机理。结果说明 ,盐污染主要是硬度升高和硝酸盐污染 ,而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显示出污染源、污染途径及污染机理的复杂性。最主要的污染原因有 :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 ,污灌 ,砂石坑垃圾回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地下水 盐污染 污染机理 硝酸盐 污染源 水文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 被引量:48
11
作者 董殿伟 林沛 +6 位作者 晏婴 刘久荣 叶超 郑跃军 万利勤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9,共10页
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 文章在北京市地下水水位监测现状基础上,分潜水和承压水对北京平原地下水监测网的监测密度和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采用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的方法进行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优化,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依据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评价监测优化结果。并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的定量标准优化了地下水水位监测频率。优化后,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400眼,其中利用原有监测孔300眼,新设计监测孔100眼,手工监测频率由原来的每月6次优化为每月1次,专项高频率监测可以由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实现。文中还对地下水自动监测仪(DIVER)的监测结果和手工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的维护、管理措施和信息发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监测密度 观测频率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人为影响和水-岩作用指示性指标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程东会 陈鸿汉 +3 位作者 何江涛 林健 杨德贵 蔚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2,共6页
城市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和天然水岩相互作用双重影响,特别是人为输入物质使地下水的化学成份与天然水化学场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中的K++Na+、Ca2+、Mg2+、HCO3-、Cl-、SO42-、NO3-等常规组分利用方差对比分... 城市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和天然水岩相互作用双重影响,特别是人为输入物质使地下水的化学成份与天然水化学场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中的K++Na+、Ca2+、Mg2+、HCO3-、Cl-、SO42-、NO3-等常规组分利用方差对比分析法和比例系数法进行了物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NO3-和Cl-主要源于人为输入,而HCO3-则主要源于水-岩相互作用,并根据来源将这七种组分分为四类:NO3-和Cl-主要为人为输入指示性指标,SO42-和K++Na+为次要人为输入指示性指标,HCO3-为主要水-岩作用指示性指标,Ca2+和Mg2+为次要水-岩作用指示性指标。最后利用Cl-浓度的变化对研究区人为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指示性指标 方差对比分析 比例系数法 北京城近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网优化设计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磊 王翊虹 +6 位作者 林健 叶超 董殿伟 郑跃军 万利勤 李文鹏 周仰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应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平原区进行了易污性评价并获得易污性分区图。叠加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地下水价值分区图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图生成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编制了地下水污... 文章分析了北京地下水水质监测和水质变化的历史和现状。应用DRASTIC评价方法对平原区进行了易污性评价并获得易污性分区图。叠加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地下水价值分区图和地下水源保护区图生成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编制了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合并地下水保护紧迫性分区图和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获得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以地下水污染分区图指导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的设计,调整地下水水质监测孔的密度。优化后的北京平原共有监测孔538眼(组),其中分层监测井136眼(组),新设计监测孔343眼。结合地区地下水水质年内变化规律调整监测频率。建议浅层极易污染区每年丰枯期各取1次样,其它地区每年枯水期取1次样。承压水每2年在枯水期取1次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 易污性评价 污染源 风险性评价 监测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地热田某地热井热水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久荣 潘小平 +4 位作者 杨亚军 王小玲 柳志国 张立和 郑克棪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8-321,共4页
地热的开采会引起热储压力的降低 ,从而引起热流场的改变。热储压力的降低可能导致温度较低的地下水的流入 ,也可能导致深部更高温度热流体的补充 ,从而引起地热流体化学特征的变化。地热流体中一些组分的浓度依赖于热流体温度的高低。... 地热的开采会引起热储压力的降低 ,从而引起热流场的改变。热储压力的降低可能导致温度较低的地下水的流入 ,也可能导致深部更高温度热流体的补充 ,从而引起地热流体化学特征的变化。地热流体中一些组分的浓度依赖于热流体温度的高低。不同温度的水发生混合会破坏地热系统的化学平衡 ,从而改变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因此 ,地热流体的化学监测可以提供许多有关地热系统变化的宝贵信息。由于长期开采 ,北京城区地热田的压力明显下降 ,并引起了地热水化学成分的细微变化。根据 1984年以来一眼地热井的地热水化学监测资料 ,研究了地热水的化学成分、地球化学温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地热活动的总体强度和水 /岩平衡矿物中的示温矿物的变化趋势 ,说明地热的开采既引起了地热田水补给的加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化学成分 地热温标 地热活动 水/岩平衡 热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永定河流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研究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锋 李延河 林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氢氧同位素方法对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地下水状况及补给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系统采集了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品的基础上,分析测试样品的δD、δ18O、T。通过分析研究成果资料,初步判断出本区地下水的状况及补给运移规律:... 利用氢氧同位素方法对北京地区永定河流域地下水状况及补给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在系统采集了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品的基础上,分析测试样品的δD、δ18O、T。通过分析研究成果资料,初步判断出本区地下水的状况及补给运移规律:浅层地下水主要以近10a左右的"新水"为主,而且其主要补给方式是地表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中深层地下水普遍混有"新水",且新水比例有增大趋势;深层地下水基本以50a以上"老水"为主,但局部已混有"新水"。本区地下水的状况反映出浅层水补给深层水的越流现象普遍,这会引起深层地下水水质下降。由此可见,本区地下水水资源由于人工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地下水 水质 永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兴区第四系高氟地下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世君 王新娟 +2 位作者 周俊 汤新梅 王兆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7-414,共8页
北京市大兴区供水以地下水为主,研究该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对指导区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是必要的。在野外调查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测试了北京大兴区地下水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高氟水分布区地层岩性... 北京市大兴区供水以地下水为主,研究该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对指导区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是必要的。在野外调查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测试了北京大兴区地下水氟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高氟水分布区地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浅层高氟水主要分布在大兴区的南部及东南部,超标区面积为258.57 km2;深层高氟水主要分布在中部,超标区面积为20.91 km2。建议对浅层高氟地下水加大止水深度,统一并严格设计饮用水井结构;对深层氟超标水,避免饮用或采取降氟措施后再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氟水 分布规律 第四系 北京大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郊地区大口井人工回灌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新娟 谢振华 +1 位作者 周训 邵景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2,84,共4页
在深入分析北京城近郊区地下含水层及其岩性的基础上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检验。重点进行了西郊地区大口井回灌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回灌3个月可以导致地下水位上升7m,水位... 在深入分析北京城近郊区地下含水层及其岩性的基础上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检验。重点进行了西郊地区大口井回灌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回灌3个月可以导致地下水位上升7m,水位影响范围达7~11km,北京西郊地区是建设地下水库的良好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回灌 大口井 地下水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北天堂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对地下水的污染 被引量:52
18
作者 王翊虹 赵勇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5-47,63,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由于城市垃圾填埋而引起的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以北京南部北天堂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状况为例进行调查 ,对其进行污染综合评价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几种条件下的地下运移情况及补救效果 ,对污染控制进行了模拟。
关键词 北京 城市垃圾填埋 地下水 垃圾填埋场 预测模型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开采引起水质变化的机理——以北京怀柔应急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楠 周俊 +1 位作者 李世君 潘懋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3期15-18,24,共5页
为探究北京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引起水质变化的机理,依据实测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对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开发利用地下水对水质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水质变... 为探究北京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开采引起水质变化的机理,依据实测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对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开发利用地下水对水质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水质变化:①补给水源入渗途径变长,淋滤作用时间增加;②潜水越流补给承压水。基于以上结论,根据水位、水质直接关系式预测2012—2014年怀柔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水质情况,建议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进京后对怀柔应急水源地采取必要的停采、回灌措施,以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水质变化 供水保障 怀柔应急水源地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示踪试验及动态数据的北京小汤山地区地热资源量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亚军 丁桂伶 +5 位作者 徐巍 李海京 鲁鹤 王雨石 张俊华 王翊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6-200,共5页
北京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用户众多。为科学合理评价地热资源潜力,更好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结合实际开采利用情况,充分考虑了回灌的影响,并以小汤山热田详细勘察资料和长序列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示踪试验和数值计算方... 北京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用户众多。为科学合理评价地热资源潜力,更好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结合实际开采利用情况,充分考虑了回灌的影响,并以小汤山热田详细勘察资料和长序列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示踪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典型地热井要保持100 a温度不下降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热流体资源量为340 m^3/h;结合地热流体温度监测数据,发现年均净开采量与年均水位下降成对数相关性,且在保持地热流体温度不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下,年均水位下降2.0 m,可以保障的最少年均可开采量为365.1×104m^3。结合小汤山热田多年的开发利用资料和经验,提出合理科学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必须坚持“以热定采,以灌定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示踪实验 动态监测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