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通州区地热流体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及其地热学意义 被引量:18
1
作者 袁利娟 张进平 +2 位作者 何云成 孔祥军 高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5-1555,M0002,共12页
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蓟县系岩溶热储中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组分、2H、18O、3H、14C、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论述了区域内地热系统中水的补给径流循环特征和地温分布特征。研究区内蓟县系热储中地热水的出水温度分布在35~91℃范围内,补给来源... 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蓟县系岩溶热储中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组分、2H、18O、3H、14C、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论述了区域内地热系统中水的补给径流循环特征和地温分布特征。研究区内蓟县系热储中地热水的出水温度分布在35~91℃范围内,补给来源为北京市西北部或北部山区大气降水,平均补给高程为1510 m。热储中地热水年龄和热储温度均呈现出明显的构造控制特点。通州区西部,大兴迭隆起构造单元内,热水年龄从西北(18 ka)向东南(27 ka)增加,运移速度约1.5 m/a,热储温度从57.4℃增至86.5℃。东南部的夏垫断裂是一个导水导热断裂,其上地热水年龄减小至8.4 ka,同时热储温度增至107.8℃。地热水中锶含量和锶同位素值均沿着地下水的径流方向增加,揭示了两个过程的叠加影响:蓟县系碳酸盐岩中锶的溶解与87Rb的衰减,后者呈现出明显的时间累积效应,在研究区东南部体现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通州区 地热水 水化学 锶同位素 热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延庆地热田成因模式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利娟 孔祥军 +5 位作者 高剑 沈鹏飞 何云成 冯浩 李文 郝伟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3-941,共9页
通过对地热流体水化学、同位素以及热储岩石热物性测试,分析了延庆地热田大地热流特征、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年龄、循环深度以及热储温度等,从源、通、储和盖四方面系统总结了地热田成因。结果显示:延庆地热田属于由正常大地热流加热的... 通过对地热流体水化学、同位素以及热储岩石热物性测试,分析了延庆地热田大地热流特征、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年龄、循环深度以及热储温度等,从源、通、储和盖四方面系统总结了地热田成因。结果显示:延庆地热田属于由正常大地热流加热的非火山型地热系统,热田内大地热流值为75.6m W/m^2,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于延庆西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热田内三个主要热储中的地热流体年龄和循环深度存在一定区别。燕山期花岗岩、白垩系砂岩和蓟县系白云岩热储中地热水年龄分别为15~21ka、28ka、48ka。花岗岩和砂岩热储中地热流体循环深度约2500m。白云岩热储中流体循环深度为2900~3600m,热储温度分布范围为80.5~98.3℃,平均热储温度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庆地热田 成因模式 大地热流 流体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西北部大地热流与深部地温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3
作者 雷晓东 胡圣标 +3 位作者 李娟 姜光政 杨全合 李巧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735-3748,共14页
北京平原区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其西北部分布着小汤山地热田和京西北地热田,两大地热田以南口—孙河断裂带为界.地热田及其外围地区基础的地热地质研究工作较少.为给地热学研究和地热资源精细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 北京平原区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其西北部分布着小汤山地热田和京西北地热田,两大地热田以南口—孙河断裂带为界.地热田及其外围地区基础的地热地质研究工作较少.为给地热学研究和地热资源精细勘探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前人23眼钻孔的温度测量数据以及近期完成的548件热导率和100件放射性生热率实测数据,研究了区域大地热流和0~4km深部地温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1.31~94.89℃·km^(-1),平均值为31.79℃·km^(-1);岩石热导率为0.895~5.111 W·(m·K)^(-1),放射性生热率为0.257~2.305μW·m^(-3),大地热流为48.1~99.1mW·m^(-2),平均值为68.3mW·m^(-2),热流的分布受基底形态和断裂构造控制.研究区东部南口—孙河断裂带两侧小汤山和郑各庄地区为高热流异常区,中部马池口地区也存在局部高热流异常区.(2)在南口—孙河断裂带的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差异明显,体现出区域现今地温场不只受控于该活动断裂,更是多期次构造事件复合叠加的结果.(3)南口—孙河断裂带南侧存在两处有意义的较高地温异常区,分别为郑各庄异常区和马池口异常区,其中马池口异常区是未来地热开发利用有一定潜力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地温梯度 热导率 生热率 南口—孙河断裂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天竺地热田东坝凹陷南部地区地下热水富集的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宗明 张进平 +2 位作者 王新娟 刘凯 刘颖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2-842,共11页
以北京地区地热流体中温度和矿物质含量较高的东坝凹陷南部地区作为实例,在完整的地热钻孔及相关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断裂构造、热储层、热储盖层、地温场、流体水化学特性和富水性等地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造成该区地热流... 以北京地区地热流体中温度和矿物质含量较高的东坝凹陷南部地区作为实例,在完整的地热钻孔及相关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断裂构造、热储层、热储盖层、地温场、流体水化学特性和富水性等地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造成该区地热流体中温度、矿物质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受太阳宫断裂北段、良乡—前门断裂和楼梓庄断裂的切割作用,东坝凹陷南部地区热储层下落近千米,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黑箱子"区域。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导致东坝凹陷南部地区接受东南城区地热田侧向补给较少,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还原环境;太阳宫断裂北段存在深部的热源通道,地层深部的高温热流顺断裂上涌在东坝凹陷南部地区的热储层富集,因此该区地热流体表现出温度高、矿物质含量高、富水性差的特征,该研究对我国今后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地热流体 热储层 盖层 地温梯度 东坝凹陷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垂直地埋管区地温场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爱华 佟红兵 冉伟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5-170,共6页
为研究地埋管换热区地温垂向深度及平面展布特征,在室外分别布设了U型垂直地埋管和深度不等的观测孔,在典型深度安装了地温传感器,利用2期采暖及间歇期地温数据分析了地层背景温度、换热区及观测区地温变化。垂向上,在地埋管换热区内,... 为研究地埋管换热区地温垂向深度及平面展布特征,在室外分别布设了U型垂直地埋管和深度不等的观测孔,在典型深度安装了地温传感器,利用2期采暖及间歇期地温数据分析了地层背景温度、换热区及观测区地温变化。垂向上,在地埋管换热区内,恒温带以上地温受气温与埋管换热的综合影响;变温带地层各深度地温降幅与埋深呈正相关,最大换热深度120 m处降幅达5℃,原始地温是不同岩性地层温度降幅中较之岩土导热性及赋水性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平面上,距地埋管5 m内的地温经取热后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埋管换热监测区温降幅度约0.6℃,最大降幅并不固定于某一深度;距埋管距离越小,地温开始降低的时间越早,降低程度越大,且越难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埋管 地温场 换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谷积山背斜地热系统成因模式及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15
6
作者 柯柏林 林天懿 +4 位作者 李文 杨淼 刘庆 刘爱华 赵连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78-1385,共8页
北京西山隆起区没有天然温泉出露。近年来,在谷积山背斜相继钻井发现了40~49℃的地下热水,但对地热系统成因尚无研究。运用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热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岩溶裂隙水,热水为HCO3-Ca·M... 北京西山隆起区没有天然温泉出露。近年来,在谷积山背斜相继钻井发现了40~49℃的地下热水,但对地热系统成因尚无研究。运用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热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岩溶裂隙水,热水为HCO3-Ca·Mg型,为中-弱碱性、微硬度、氟水型淡热矿水,初步称为北京西山谷积山地热田。构建了地热系统成因模式,分析热源为谷积山背斜深部隐伏的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产生的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为隆起山地碳酸盐岩层状热储的地热系统类型,不同于一般隆起山地导热断裂对流地热系统类型。结合西山地区广泛发育的穹窿型构造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特征,初步预测西山下苇甸穹窿等穹窿型构造具有形成地热系统的地热地质条件,有潜力成为地热资源的富集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系统 热穹窿 成因模式 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 北京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南口—孙河断裂带水热系统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雷晓东 胡圣标 +5 位作者 杨全合 姜光政 李娟 李晨 张超 高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8-1850,共13页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清洁的替代能源.与活动断裂带相关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是中低温地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高精度重力测量、微动测深及钻孔温度测量等数据,从热源、通道、储层和盖层四个方面探讨了南...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资源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清洁的替代能源.与活动断裂带相关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是中低温地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高精度重力测量、微动测深及钻孔温度测量等数据,从热源、通道、储层和盖层四个方面探讨了南口—孙河断裂带水热系统特征.低重力异常揭示的燕山期花岗二长岩、闪长岩岩体范围为23.8 km^2和14.3 km^2,放射性测井数据计算得到其生热率均值为3.14μW·m^(-3),侏罗系火山岩生热率均值为1.65μW·m^(-3),隐伏岩体和火山岩均难以构成地热系统的附加热源.重力异常显示南口—孙河断裂带宽度约500~800 m,断裂带切割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层.钻井温度曲线显示断裂带内水热活动强烈,说明该断裂带是导水、导热的重要通道.断裂带南西侧马池口一带第四系松散层与侏罗系火山岩形成了热储盖层,微动测深显示火山岩最大厚度约1500 m.综上源、通、储、盖四个要素分析,该地热系统为热传导一对流复合型,来自京西北山区的大气降水经远距离径流深循环吸收地层热量后沿南口—孙河断裂上移到达裂隙发育的白云岩地层中形成热水.总之,沿南口—孙河断裂带具备了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可达到规模开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微动测深 温度曲线 水热系统 南口-孙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区域成矿规律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方同明 高学泉 +8 位作者 刘林生 刘旭东 李莉 程新彬 何付兵 张晓亮 董静 林天懿 郭高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9,共14页
2013~2019年开展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北京卷"项目是全面总结北京地区现代地质矿产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矿产勘查与研究成果,旨在全面反映北京市矿产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本文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 2013~2019年开展的"中国矿产地质志·北京卷"项目是全面总结北京地区现代地质矿产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矿产勘查与研究成果,旨在全面反映北京市矿产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本文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结。系统收集了北京市铁、金、煤、石灰岩等各类矿产资料,划分了矿种矿床类型,重点对铁、金、煤、石灰岩等矿种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在全国Ⅰ-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特点,提出北京市区域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划分了怀柔北金萤石成矿区、八达岭金铜钼铅锌成矿区、京西煤石灰岩成矿区、密云-怀柔铁金成矿区、密云-平谷金石灰岩成矿区5个Ⅴ级成矿区,总结了不同区带各矿种规律特征。从矿产时空演化、岩浆岩控矿、构造控矿角度进行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提升了北京地区矿产地质研究水平,填补了北京区域成矿规律多矿种综合性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类型 成矿区带 成矿规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清俊 刘雨鑫 +3 位作者 冯辉 孙小华 孟美杉 曹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对采自北京地区中元古界下马岭组的页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主量元素Al2O3、Ca O和Na2O含量明显偏低,K2O和Mn O含量稍微偏低,Si O2、Ti O2及Fe2O3T含量同上地壳基本一致。微量元素及其比值特征显示源岩为混合源岩。稀土... 对采自北京地区中元古界下马岭组的页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主量元素Al2O3、Ca O和Na2O含量明显偏低,K2O和Mn O含量稍微偏低,Si O2、Ti O2及Fe2O3T含量同上地壳基本一致。微量元素及其比值特征显示源岩为混合源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明显负异常、铈弱负异常,各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一致,显示了沉积物具有同源性。源岩为来自于内蒙古隆起的花岗岩类、闪长岩类及基性岩的混合。微量元素比值及铈弱负异常的特征表明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为覆水较深的还原环境沉积,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中元古界 下马岭组 页岩 地球化学特征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李文 孔祥军 +5 位作者 袁利娟 高剑 沈鹏飞 冯浩 郝伟俊 何云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2-26,共5页
地热资源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本文在介绍我国地热资源类型、高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规律、我国地热资源在实际可开发利用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地热资源开发... 地热资源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本文在介绍我国地热资源类型、高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规律、我国地热资源在实际可开发利用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建议我国加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地热行业整体发展;加大针对地热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地热资源可持续的发展;鼓励地热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相关的技术水平,加速针对中低温地热资源和干热岩方向的研究;拓宽地热资源多领域的应用,建立地热资源的阶梯利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桂星 覃小群 +2 位作者 崔亚莉 陈爽 黄奇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7,共8页
在我国西南岩溶峰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的强烈发育使含水层空间结构具有高度非均质性,加之表层岩溶带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含水层高度概化的水文模型难以定量刻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文章在开源的SWAT(土壤和水评估工具)... 在我国西南岩溶峰林地区,碳酸盐岩岩溶的强烈发育使含水层空间结构具有高度非均质性,加之表层岩溶带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含水层高度概化的水文模型难以定量刻画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文章在开源的SWAT(土壤和水评估工具)模型基础上,通过改进土壤水及地下水模块,刻画水分经表层岩溶带以慢速流和快速流的方式进入含水层的过程,分别以活塞式推进方式及以捷径式入流方式进入浅层含水层,构建了适应于岩溶地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桂林市漓江流域为例,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叉分布的流域建立水文模型,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与原模型径流模拟相比,本文构建的模型较好体现了表层岩溶带的调蓄作用,改善了各水文站枯水期模拟较差的情况(其中潮田站纳什系数由0.78提高到0.92,决定系数由0.85提高到0.92,比改进前有明显提高);改进后的模型能适用于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分布不均的岩溶流域水分循环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分布式水文模型 岩溶地区 表层岩溶带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迭断陷内蓟县系热储层温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利娟 杨峰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为了掌握北京市典型地区热储层的温度分布特征,为北京地区地热地质研究工作补充数据,搜集了地热开发工作开展较早的北京城区内37口地热井的位置、井深、出水温度、水化学等数据,利用Na-KMg图解法评价了地热水的水-岩平衡状态,通过阳离子... 为了掌握北京市典型地区热储层的温度分布特征,为北京地区地热地质研究工作补充数据,搜集了地热开发工作开展较早的北京城区内37口地热井的位置、井深、出水温度、水化学等数据,利用Na-KMg图解法评价了地热水的水-岩平衡状态,通过阳离子和SiO_2地温计估算了热储温度,分析了北京迭断陷内蓟县系热储层温度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7个样品中的35个样品均未达到水-岩平衡,而地热水中SiO_2的溶解受控于石英。2)蓟县系1 000~4 000m深度范围内热储温度分布在65.6~110.0℃范围内,且在垂向上表现出受储层内部地质沉积差异控制的特点:1 000~2 000m,蓟县系沉积特征变化大,热储温度在垂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2 000m以下,储层温度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地温梯度约为3.1℃/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迭断陷 蓟县系热储层 地温计 储层温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通州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89-1194,共6页
在收集整理大量地热井温度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北京通州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划分了地热异常区,并进一步估算了1000~3000 m埋深处的地层温度。研究表明,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34~3.12℃/100 m,平均值为1.88℃/100 m。大地热流值分... 在收集整理大量地热井温度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北京通州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划分了地热异常区,并进一步估算了1000~3000 m埋深处的地层温度。研究表明,研究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34~3.12℃/100 m,平均值为1.88℃/100 m。大地热流值分布范围为47.1~75.9 mW/m^(2),平均值为63.2 mW/m^(2),其热流状态较好。在垂向上,研究区1000 m埋深处整体温度均超30℃,2000 m时高温异常区温度超60℃,3000 m时高温异常区温度超80℃。根据深部地层温度估算,在研究区的南部及东南部具有2处高温异常区,地温场分布形态与区域内主要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主要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岩石性质为地温场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通州地区 现今地温场 地温梯度 地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导热型低温相变材料蓄热电暖器蓄放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群力 张文婧 +3 位作者 杨兆晟 王刚 饶阳 王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39-143,共5页
使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与石蜡研制出复合型相变蓄能材料,利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作为高导热材料与结构支撑材料;通过物性参数遴选、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搭建高导热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蓄热电暖器实验台;研究不同蓄放热运行工况下该装置的... 使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与石蜡研制出复合型相变蓄能材料,利用膨胀石墨、碳纤维作为高导热材料与结构支撑材料;通过物性参数遴选、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搭建高导热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蓄热电暖器实验台;研究不同蓄放热运行工况下该装置的蓄放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与日间主动式放热工况相比,日间被动式放热工况放热速率衰减较慢,被动式放热工况的最低放热速率比主动式放热工况最低放热速率高 24. 7%。该装置可以利用主/被动放热方式调节蓄放热速率,满足不同房间的供热需求。在夜间蓄热、日间放热的运行工况下,该相变蓄热电暖器所在房间温度波动较小,具有较好热舒适性。该蓄热电暖器蓄热效率达 67%,能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蓄热,实现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蓄热 电采暖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块运动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振添 魏东平 +1 位作者 韩鹏 刘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5-798,938,共14页
利用收集到的各种来源共计7 959组的地震各向异性观测数据和21 750组应力场数据,结合板块绝对运动模型计算给出的各板块的运动规律,分别统计分析了板块运动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并对板块运动对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特征产生... 利用收集到的各种来源共计7 959组的地震各向异性观测数据和21 750组应力场数据,结合板块绝对运动模型计算给出的各板块的运动规律,分别统计分析了板块运动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并对板块运动对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特征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阿拉伯、加勒比、胡安德富卡、北美、纳兹卡、太平洋和南美板块上地震各向异性与板块运动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欧亚、印度和菲律宾板块上二者的相关性则相对较差.讨论分析发现,板块运动拖动软流圈流动、橄榄岩晶格优选方位、化石各向异性和地幔流动或岩石圈流动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影响着地震各向异性与板块运动的一致性.而板块基底拖曳力、洋脊推力、浮力作用和碰撞及俯冲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制约了板块运动与应力场的相关性,使得非洲、可可斯、欧亚、胡安德富卡、北美、纳兹卡、菲律宾和南美板块上二者的相关性较好,其它板块上其相关性则较差.对于俯冲带地区,由于俯冲机制的复杂性和软流圈、岩石圈地幔流动方向的不确定性,其板块运动与地震各向异性及应力场的相关性图像表现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的俯冲带构造进行近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各向异性 应力场 板块运动 相关性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活动区特征源汇体系及古地理重建:以塔里木块体北缘记录“泛非”事件的碎屑锆石分析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忠 高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440,共17页
完整认识盆山沉积系统,这是古地理重建研究的必然趋势,其中从构造稳定区到构造活动区的特征源汇体系解析是重要环节。塔里木块体北缘活动区存在与"泛非"造山事件有关的岩浆和变质记录,但与这一特征构造—热事件有关的碎屑沉积记录以... 完整认识盆山沉积系统,这是古地理重建研究的必然趋势,其中从构造稳定区到构造活动区的特征源汇体系解析是重要环节。塔里木块体北缘活动区存在与"泛非"造山事件有关的岩浆和变质记录,但与这一特征构造—热事件有关的碎屑沉积记录以往在塔里木块体北缘及邻区却鲜有报道。主要针对塔里木块体北缘泥盆纪—石炭纪砂岩样品,文中开展了碎屑锆石原位地质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下石炭统野云沟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以新元古代中—晚期为主体,与"泛非"造山事件的持续时间较为一致,且此类沉积记录在该地区也是首次大量发现。相应的碎屑锆石的εHf(t)值几乎全为负值,是古老陆壳熔融的产物。而野云沟组之下和之上的砂岩碎屑锆石均无"泛非"造山事件的明显信息。研究认为,泥盆纪南天山洋向南俯冲,导致塔里木块体北缘发育岛弧体系;至早石炭世维宪早期南天山洋盆闭合,相关块体拼贴—碰撞作用致使该区构造古地理转变,与"泛非"造山作用有关的结晶基底隆升和剥露,并成为野云沟组主要物源。晚石炭世随海平面上升和沉积超覆,塔里木块体北缘与"泛非"造山事件有关的结晶基底剥露终止。综合对比区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数据发现,研究区其他显生宙地层中(除上奥统桑塔木组外)均未记录到明显的与"泛非"造山事件物源相关的碎屑沉积,可能说明现存的塔里木块体受"泛非"造山构造—热事件影响的范围有限,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基底岩石的剥露主要出现在早石炭世以及晚奥陶世。这些信息的揭示对于认识塔里木块体北部古生代古地貌、碎屑源汇体系与构造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区 构造古地理 塔里木块体 古生代 碎屑物源 “泛非”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应用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新明 刘大军 +2 位作者 柴尔慧 朱继东 孙友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9-662,669,共5页
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是利用双缸双作用水泵的高压能力将低压空气和泡沫液二次增压至水泵的额定压力,并混合产生泡沫。采用BWZ-1200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在北京地区深度为1000 m以下的地热井钻探中,成功地克服了地热井钻进中井内漏... 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是利用双缸双作用水泵的高压能力将低压空气和泡沫液二次增压至水泵的额定压力,并混合产生泡沫。采用BWZ-1200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在北京地区深度为1000 m以下的地热井钻探中,成功地克服了地热井钻进中井内漏失和洗井的难题;在极度缺水的宁夏南部地区水井钻探中,采用BWZ-1100双作用水泵泡沫增压装置解决了水井孔内严重漏失和施工用水的难题。该装置可代替价格昂贵的高压空压机实现气举反循环钻探,应用于深地热井、深水井和油气井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水泵 增压 地热井 水井 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MODFLOW耦合模型在地下水量均衡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琳琳 崔亚莉 +2 位作者 梁桂星 梁灵君 王晓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6-183,共8页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半松散耦合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北京市苏密怀地区为典型地区,以长时间序列SWAT模型获取的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和山区对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作为传递变量,分别代替MODFLOW模型中降雨入渗补给量和山前侧向补给量的研究思路,...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半松散耦合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北京市苏密怀地区为典型地区,以长时间序列SWAT模型获取的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和山区对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作为传递变量,分别代替MODFLOW模型中降雨入渗补给量和山前侧向补给量的研究思路,建立半松散式SWAT-MODFLOW耦合模型,利用地下水位校验耦合模型并对苏密怀地区地下水水量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地下水模型的精度,耦合模型较传统算法计算得到的降雨入渗补给量减少了0.54亿m3/a,反映出当下垫面条件发生变化和包气带厚度增加时,含水层的降水补给量减少。本研究为水资源的准确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密怀地区 SWAT模型 MODFLOW模型 半松散耦合模型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采出程度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鹏飞 金萍 +1 位作者 范晓东 郭汉卿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69,共5页
针对致密储层基质块衰竭开采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了岩心尺度对单个因素影响的敏感度。结果显示:(1)在岩心长度较短时,原油最终采出程度随原油黏度、岩心渗透率等因素的变化不明显。(2)对渗透率相同的岩心而言,岩心长度越大,原油... 针对致密储层基质块衰竭开采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比较了岩心尺度对单个因素影响的敏感度。结果显示:(1)在岩心长度较短时,原油最终采出程度随原油黏度、岩心渗透率等因素的变化不明显。(2)对渗透率相同的岩心而言,岩心长度越大,原油最终采出程度越低,说明随着岩心长度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的差异发挥了作用,原油黏度、岩心渗透率等因素对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越来越大。(3)针对长岩心,将不同变量组合起来进行正交试验分析,通过极差分析法得出了长岩心采出程度的影响因素排序为:压力>长度>渗透率>时间>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正交试验 岩心尺度 启动压力梯度 衰竭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有地勘单位“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的取向与要点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博 李文 +1 位作者 孟琪 王菲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8,22,共6页
“十四五”时期是国有地勘单位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历史转折期,编制好五年发展规划对促进行业及队伍的发展改革意义重大。当前,地勘单位改革取向未明确、转型升级未完成、行业体制未成熟等客观因素增添了规划编制的难度。本文对未来五年地... “十四五”时期是国有地勘单位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历史转折期,编制好五年发展规划对促进行业及队伍的发展改革意义重大。当前,地勘单位改革取向未明确、转型升级未完成、行业体制未成熟等客观因素增添了规划编制的难度。本文对未来五年地勘单位发展规划的编制取向和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要做好当前地勘单位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事业单位旧体制影响的评价工作,精准把握来自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在规划编写的立论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尤其是在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尚不明确的前提下,要做到以高科技为引领、以高效率为驱动、以高价值为追求、以高质量为宗旨,着重做好经营规模测算、潜在成本测算、投资规模测算,紧紧围绕担当本地区资源和环境保障的使命来构思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策划好地质勘查、生态建设、工程建设、矿业开发、地勘延伸五大板块,并从政策、体制、项目、科技、人力、文化六个方面做好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勘单位 “十四五”时期 改革 发展规划 五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