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油松一元与二元材积模型研建
1
作者 杨洋 王斌 +4 位作者 冯仲科 郁壮 王珊 付贺宁 王智超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油松材积估算模型,验证无损测量方法在立木材积测算中的适用性,为提升森林资源调查效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北京市859株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持式测树超站仪通过摄影测量法获取树高数据,配合围尺... 【目的】构建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油松材积估算模型,验证无损测量方法在立木材积测算中的适用性,为提升森林资源调查效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北京市859株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持式测树超站仪通过摄影测量法获取树高数据,配合围尺测定胸径和地径,构建二元材积模型(含胸径和树高因子)、一元胸径材积模型及一元地径材积模型,并系统评价模型精度(R^(2)、SEE、TRE、ASE、MPE、MPSE)。通过伐倒11株样本树实测树高,运用圆台法获取真实材积,对比分析摄影测量树高值与实测树高、模型估算材积与伐倒实测材积的偏差。【结果】所建二元材积模型决定系数最高(R^(2)=0.9590),预估精度最优(SEE=0.0518),总相对误差TRE为-1.24%,平均系统误差ASE为2.53%;一元胸径与地径模型R^(2)分别达0.9401和0.9152。模型验证表明:摄影测量树高与伐倒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21 m,材积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值低于3.5%。所有模型MPSE指标均小于21%,满足林业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MPSE≤30%)。【结论】基于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油松材积模型具有较高可靠性,其无损测量方式可有效替代传统伐倒测定法,特别适用于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与保护性调查,为精准测算单木蓄积量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积模型 无损测量 油松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栎类资源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
作者 周彩玲 《山西林业》 2024年第2期18-19,共2页
介绍了北京地区栎类树种种类优势,并从栎类优势树种、分布、起源、树种结构、龄组等,介绍了栎林资源现状,分析了影响栎林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栎类森林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北京市 栎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班尺度的北京市密云区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维伟 杨雪清 +5 位作者 张一鸣 冯昕 王博 杜建华 陈锋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目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是实现科学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小班尺度开展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可为林火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森林可燃... 【目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是实现科学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小班尺度开展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可为林火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森林可燃物数据、气象数据、重要火源点等数据,构建密云区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体系中最终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小班的危险性指数,依据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为高、中高、中低、低4个等级;采用全域和局域莫兰指数判断各小班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分布特征。【结果】(1)基于小班尺度综合4类因子构建体系,权重分布比例合理,可较好地开展火灾危险性评价;(2)研究区内高等级、中高等级、中低等级、低等级危险性的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12.75%,19.01%,41.70%,26.54%。其中,高等级危险性小班以灌木林、侧柏林、油松林为主,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38.40%、25.76%、24.13%;(3)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分布在研究区范围的东部以及中南部区域,从乡镇尺度分析,呈片状分布于巨各庄镇、高岭镇和新城子镇;(4)小班危险性的全域莫兰指数为0.2413(大于0),说明密云区各小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小班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征,采用局域莫兰指数分析发现火灾危险性等级为高-高聚集型小班的面积达34637.77 hm^(2),占密云区面积的15.56%。【结论】(1)构建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中,野外火源所占权重最大,是影响森林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因素;(2)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区域灌木林占比较高,且聚集分布特征明显,根据权重结果,建议增强对野外火源和重点人群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制定可燃物清理的标准和要求,定期在农林交错地区和火源点周围进行可燃物清理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区 森林火灾 小班尺度 危险性评价 空间分布 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生物多样性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恒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该文通过2021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猪、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整体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②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 该文通过2021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猪、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整体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②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较高;③建议减少人类的干扰,杜绝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从而打造良好的城市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陵林场管理处 生物多样性 兽类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平原造林工程碳汇能力及碳汇价值研究--以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于海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以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面积1290.76 hm^(2))为研究对象,对2012—2031年研究区域内碳汇量进行研究,从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和城市森林碳汇效益评估层面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合理设置项目计入期、深入开展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城市绿化... 以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面积1290.76 hm^(2))为研究对象,对2012—2031年研究区域内碳汇量进行研究,从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和城市森林碳汇效益评估层面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合理设置项目计入期、深入开展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城市绿化树种生长和固碳模型研究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以20年为计入期,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造林工程项目净碳汇量为409635.92吨,平均吸收固定二氧化碳15.87 t·a^(-1)·hm^(-2),碳汇经济价值为0.13亿~0.65亿元,合每亩每年产生碳汇价值503.7~2518.569元(1亩=1/15hm^(2))。造林后第29~31年间,碳汇能力达到最高值16.02 t·a^(-1)·hm^(-2)。在19个树种组中,毛白杨组、国槐组和松树组的净碳汇量之和占总净碳汇量的8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碳汇计量 动态预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恒 张一鸣 +3 位作者 孙海宁 李杰 郑峻鹏 张攀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88-90,共3页
通过对比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北京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二类调查数据,从有林地面积的变化、活立木林木蓄积增长、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有待提高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十... 通过对比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北京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二类调查数据,从有林地面积的变化、活立木林木蓄积增长、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有待提高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十三陵林场有林地面积逐渐增多,活立木蓄积呈上升趋势,纯林比例逐渐降低,森林质量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面积 蓄积量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喇叭沟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
7
作者 马茹月 王瑞福 +6 位作者 李鑫豪 高永龙 苏同 魏晓帅 田赟 刘鹏 查天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4-86,共13页
【目的】量化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探究净碳交换在日和季节尺度上对环境的响应,为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构建和精准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怀柔区喇叭沟门典型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 【目的】量化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探究净碳交换在日和季节尺度上对环境的响应,为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构建和精准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怀柔区喇叭沟门典型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法测定该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和相关环境因子,基于小波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日和季节尺度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与环境因子的时滞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北京喇叭沟门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2022年生态系统总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量和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分别为1330、930和-400 g·m^(-2)a^(-1)。2)在日尺度上,生态系统呼吸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空气温度,时滞时间为2.82 h,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且与光合有效辐射同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主要通过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影响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3)在季节尺度上,光合有效辐射是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时滞时间为14.2天,虽然降雨量是影响生态系统呼吸量和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子,但由于生态系统呼吸量和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对降雨量响应的一致性,相互抵消后使得降雨量对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因深山易受云雾遮挡,相较空气温度,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在日和季节尺度上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更敏感,但其响应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交换 碳汇 环境因子 落叶阔叶林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京西林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可视域分析及合理布局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天罡 杨洋 +3 位作者 咸锋 李虹 苑秋月 陈东泽 《森林防火》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火灾预警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能实现对森林的全天候实时监控,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京西林场已建视频监控点13个,防火监控覆盖率76.79%。本文通过ArcGIS技术和林场DEM模型,对拟新建防火监控点... 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火灾预警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能实现对森林的全天候实时监控,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京西林场已建视频监控点13个,防火监控覆盖率76.79%。本文通过ArcGIS技术和林场DEM模型,对拟新建防火监控点合理布局进行分析,提出拟新建8个防火视频监控点,与原有监测点拟合后总可视域22905.18 hm^(2),林场范围辖区区域内总可视面积增加至8508.34 hm^(2),监测覆盖率可达9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视频 监控 可视域 高程模型 合理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赛事的林业碳中和实践——以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造林项目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峰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碳中和”的大型赛事,北京市向北京冬奥组委捐赠冬奥碳中和造林项目所产生的53万t经核证的碳汇量,抵消了冬奥会的部分碳排放,支撑了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分析总结了基于林业碳汇的大型赛事碳中和的操作步骤...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碳中和”的大型赛事,北京市向北京冬奥组委捐赠冬奥碳中和造林项目所产生的53万t经核证的碳汇量,抵消了冬奥会的部分碳排放,支撑了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分析总结了基于林业碳汇的大型赛事碳中和的操作步骤,介绍了项目执行的过程与经验,分析了项目操作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大型赛事开展林业碳中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大型赛事 碳中和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北部山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权衡关系
10
作者 郭文俊 李鑫豪 +8 位作者 田赟 孙艳丽 房新民 代远萌 陈文婧 李廷山 刘鹏 贾昕 查天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80,共11页
【目的】探究北京东北部山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及其性状组合,以系统分析该区域内优势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差异,为阐明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东北部山区19个典型木本植物群落中的20种... 【目的】探究北京东北部山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及其性状组合,以系统分析该区域内优势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差异,为阐明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东北部山区19个典型木本植物群落中的20种优势木本植物,通过野外调查和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分析灌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3种生活型木本植物的12个典型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系,分析各生活型间木本植物的权衡策略。【结果】1)针叶乔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显著小于落叶阔叶乔木和灌木,叶厚(LT)、叶碳含量(LCC)、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显著大于落叶阔叶乔木和灌木,表明针叶乔木叶片的构建成本和氮、磷利用效率较高。2)20种优势木本植物的SLA与叶干物质含量(LDMC)呈负相关关系,LNC与LPC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叶片在生长繁殖和增强防御能力间呈权衡关系,且氮、磷元素协同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在相似生境中对氮、磷元素的需求不随生活型产生特异性变化。3)LT与LDMC在落叶阔叶乔木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针叶乔木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灌木间不相关。这主要是因为落叶阔叶乔木较厚的叶片通常需要较大的LDMC提供物理结构支撑;而针叶乔木的针形叶虽然较厚,但其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较少且气孔开放程度和水分散发量偏低,导致其LDMC较低。4)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在化学性状轴和结构性状轴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前两轴解释率为63.84%。这表明灌木倾向于高LNC、LPC,低LCC的性状组合,针叶乔木倾向于低LNC、LPC与高LCC的性状组合,而落叶阔叶乔木则沿着更大LA、LDMC以及更小LT的方向变化。【结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部分叶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灌木和落叶阔叶乔木叶片倾向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针叶乔木叶片倾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植物资源获取-适应策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生活型 叶经济谱 权衡策略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森林火灾蔓延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博 杨雪清 +3 位作者 蒋春颖 赖光辉 陈锋 刘晓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3-821,共9页
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是指林火蔓延及其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的可能性,可以明确林火容易蔓延且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的区域。科学评估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可以为森林火灾精准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 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是指林火蔓延及其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的可能性,可以明确林火容易蔓延且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的区域。科学评估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可以为森林火灾精准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以北京山区(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为研究对象,基于“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风险评估框架,开展北京山区多尺度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综合评价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多尺度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指数。通过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等级,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指数的空间关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物暴露度的综合权重达到0.5123,是影响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的主要因素。(2)北京山区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区域在小班、乡镇、区级尺度上分别占比3.82%、13.30%、17.95%。(3)北京山区小班尺度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指数空间异质性显著,表现出集聚分布的规律,高-高集聚型小班16641个。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山区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高风险小班以侧柏、油松、灌木林为主,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建筑物密集区、森林-城镇交界域的森林可燃物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 暴露度 脆弱性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永龙 赖光辉 +4 位作者 王月容 王欢 张一鸣 史少维 张连金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是了解区域和全球森林碳循环动态的重要资源。建立森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780个样地的碳储量数据,采...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是了解区域和全球森林碳循环动态的重要资源。建立森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780个样地的碳储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加权回归方法,建立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基于可变参数模型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的绝对值低于5.00%,总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1.00%以内;2)拐点年龄和数量成熟年龄分别为30 a和53 a,对应的碳储量的最大连年生长量和最大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19 t/hm^(2)和0.94 t/hm^(2);3)年均降水量(MAP)对油松人工林的碳储量生长过程和固碳能力有影响,且不同年均降水量等级和不同变化范围的年均降水量对碳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碳储量随年均降水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且年均降水量每降低100 mm,油松人工林的年均碳生长量下降约3.64%。因此,充分挖掘和发挥油松人工林固碳潜力,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不同年均降水量等级下,碳储量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是确定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周期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生长 可变参数模型 气候因子 油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13
作者 谢静 张峰 +7 位作者 周泽圆 于海群 韩艺 杨春欣 蒋薇 刘进祖 刘博恩 刘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7,共6页
【目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尚不明确,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助于量化城市人工林碳、水通量的平衡关系。【方法】应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结合微气象观... 【目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尚不明确,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助于量化城市人工林碳、水通量的平衡关系。【方法】应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结合微气象观测系统,获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统计和模拟方法,分析人工林碳、水通量在季节尺度的平衡关系以及在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研究期2012—2014年降水少,均发生季节性土壤干旱情况,年降水量低于过去60年均值,且逐年降低,2014年降水总量仅271 mm。WUE年均值为2.2~2.9 g·kg^(-1),2012年最小(2.2 g·kg^(-1))、2013年最大(2.9 g·kg^(-1))。生长季WUE主要受植被指数(NDVI)、净辐射(Rn)、气温(Ta)、土壤水分含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在季节尺度,调控WUE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所不同,春季NDVI的影响最大(P<0.05),可解释春季WUE变异的48%;夏季Rn和Ta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夏季WUE变异的52%和57%;秋季SWC和VPD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秋季WUE变异的44%和54%。在生长季,WUE和Ta呈线性负相关(P<0.01),WUE与VPD和R_n呈非线性负相关(对数曲线关系),WUE与SWC呈线性正相关(P<0.01);然而在极端干旱月份,如2014年5、6和8月,WUE与SWC呈负相关(P<0.01),WUE降至最低。2012和2013年7月均出现连续无雨的干旱期,WUE达最低值3.7 g·kg^(-1)。相较而言,在生长季的连续降水期,随着SWC增加,WUE达最大值10.3 g·kg^(-1)。【结论】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是相互耦合的,季节性干旱和炎热降低碳吸收量和水分损失量,导致WUE降低。生长季的干旱期,在Ta较高的环境下,随着SWC降低,WUE降至最低。在生长季不同气温条件影响下,人工林可利用的土壤有效水与干旱特性(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相结合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人工林WUE应对干旱事件的年际响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碳、水通量 干旱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资源状况及经营策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韦艳葵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8,共9页
北京市平原地区是首都核心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平原地区的森林对于居民的健康和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资源发展经历了恢复期、徘徊期、稳步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从平原森林面积、蓄积... 北京市平原地区是首都核心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平原地区的森林对于居民的健康和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资源发展经历了恢复期、徘徊期、稳步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从平原森林面积、蓄积、林种、龄组、树种组成等方面,分析了平原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了2009—2019年平原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和树种组成的变化趋势,得出平原生态格局基本形成,“林带多、片林少”的资源结构得到改变,生态空间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森林景观丰富度增加等结论;从新版城市总规要求、市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和新时期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平原地区森林经营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通过分析探讨,对北京平原地区森林经营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平原 森林资源 经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影像的北京松山森林物候模拟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润东 田文东 +5 位作者 于海群 李鑫豪 靳川 刘鹏 查天山 田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7,共9页
【目的】探究温带落叶阔叶林物候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高植被固碳模型和区域碳固定模拟的准确性。【方法】以北京松山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数字相机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相对绿度指数(Gc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 【目的】探究温带落叶阔叶林物候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高植被固碳模型和区域碳固定模拟的准确性。【方法】以北京松山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数字相机时间序列数据提取相对绿度指数(Gcc),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将Gcc和SRS-NDVI测量仪测定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通量数据拟合估算出的物候指标作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观测期间,Gcc与空气温度(T_(a))、土壤温度(T_(s))、土壤体积含水量(SWC)、光合有效辐射(PAR)、饱和水气压差(VPD)和降雨量(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6、0.29、0.45、0.65和0.25。Gcc、NDVI、GPP提取的生长季开始时间(SOS)分别为第129、116、110天,生长季结束时间(EOS)分别为第277、277、283天,生长季长度(LOS)分别为148、162、173天。【结论】植被生长主要受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气压差影响,降雨对相对绿度指数具有“触发”作用。与通量数据提取的物候指标对比,数字相机和SRS-NDVI测量仪能够敏感捕捉到植被生长动态变化,数字相机对生长末期的捕捉精度高于生长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物候 数字相机 相对绿度指数 归一化植被指数 生态系统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有效性决定人工林水分利用效率应对极端干旱的响应机制
16
作者 谢静 蒋薇 +9 位作者 刘进祖 张峰 周泽圆 于海群 韩艺 杨欣宇 高俊虹 杨春欣 康瑶瑶 邢晓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67,共6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工林可利用有效水区域性短缺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为阐明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_(ue))应对土壤周期性干旱及极端干旱事件的季节和年际响应机制,利用涡度协方差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将碳、水通量及微气象数据...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工林可利用有效水区域性短缺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为阐明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_(ue))应对土壤周期性干旱及极端干旱事件的季节和年际响应机制,利用涡度协方差技术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将碳、水通量及微气象数据,在日、季节、年度和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进行统计分析,阐明典型人工林W_(ue)应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3 a(2012—2014)降水少,该人工林的土壤都很干旱,生态系统蒸发效率逐年增加。2014年尤为严重,该年的蒸发效率为1.6;2)该生态系统碳通量(总生产力,G_(ep))和水通量(蒸发散,E_t)变量紧密耦合,且呈线性相关;3) G_(ep)和E_t在夏季达到最大,单日最大值都出现在2012年,分别是14.4 g/(m^(2)·d)和10.2 mm/d;碳、水耦合指标(即W_(ue))的年度变化范围是2.2~2.9 g/kg;4) W_(ue)在秋季达到最大,雨天数值要高于无雨天,每日最大值出现在07:00—08:00,最大值可达8.2 g/kg;5)在调节并提高W_(ue)数值方面,当年春季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要比夏季或秋季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作用更显着。研究期降水少、土壤干旱,结合高温的环境条件,导致植被关闭气孔达到最小水平,从而导致G_(ep)减少程度大于E_t,最终W_(ue)数值减少。在不同气温条件下,人工林可获得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决定着W_(ue)应对气候变化的季节和年际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土壤干旱 土壤水分有效性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不同径级油松种内竞争与叶功能性状
17
作者 温馨 王天罡 程小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300-10308,共9页
为探究不同径级油松的种内竞争与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以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将样地中油松按5cm的间隔进行径级划分,并在每个径级中选取3株油松进行叶片取样。测定了不同径级油松的种内竞争强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 为探究不同径级油松的种内竞争与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以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将样地中油松按5cm的间隔进行径级划分,并在每个径级中选取3株油松进行叶片取样。测定了不同径级油松的种内竞争强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及其叶氮磷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径级间油松的种内竞争与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油松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油松的种内竞争在不同径级间差异明显,种内竞争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小。(2)油松的胸径与竞争指数二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P<0.01)。竞争指数随着对象木胸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对象木胸径达到20cm以上时,竞争指数进一步减小并维持在较低水平。(3)面对不同的种内竞争强度,不同径级油松的叶功能性状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策略,小径级油松倾向于资源获取型策略,而大径级油松则倾向于资源保守型策略。(4)油松1年生叶与多年生叶的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与叶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叶干物质含量与叶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1年生叶中比叶面积与叶氮含量在呈负相关性,而多年生叶中呈极显著负相关性;1年生叶中叶磷含量与比叶面积、叶氮含量无相关性,叶氮含量与叶氮磷比呈正相关性,而多年生叶呈负相关性、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无相关性。表明1年生叶与多年生叶叶功能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制约关系。因此在油松人工林管理中,应当充分考虑油松的种内竞争和不同径级的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为油松人工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竞争 竞争指数 胸径 叶功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庆冬奥赛区外围森林火灾应急情景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博 常宁 +5 位作者 吴春水 赖光辉 韩自强 陈锋 刘晓东 白夜 《森林防火》 2022年第2期7-12,共6页
为提高森林大火巨灾应对能力,利用情景构建理论,研究延庆冬奥赛区外围森林火灾应急管理模式。揭示森林火灾演化机理,构建延庆冬奥赛区外围森林火灾情景,梳理情景应急任务并评估情景应急能力,提出应急准备建议。研究表明:1凍林火灾的演... 为提高森林大火巨灾应对能力,利用情景构建理论,研究延庆冬奥赛区外围森林火灾应急管理模式。揭示森林火灾演化机理,构建延庆冬奥赛区外围森林火灾情景,梳理情景应急任务并评估情景应急能力,提出应急准备建议。研究表明:1凍林火灾的演化过程包括事故发生前和事故处置过程中两类典型的时间窗,分别表现为冒烟和火势蔓延在可控范围内;2)延庆冬奥赛区外围森林大火巨灾防控缺失能力包括信息报送、舆情引导、协同配合、林火阻隔、先进装备、复燃监测等竹方面;3)情景应急准备建议包括加强巡护、舆情引导、协同演练、林火阻隔、基础设施、联防联控等竹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庆冬奥赛区 森林火灾 应急管理 情景构建 缺失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本与牧区气候的感知与适应——基于青藏高原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牧民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史湘莹 赵翔 +2 位作者 陈熙尔 朱子云 徐晋涛 《中国园林》 2025年第10期33-40,共8页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牧民生计。近年来,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和建设在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7—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318份牧民入户调查数据,分...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牧民生计。近年来,中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和建设在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17—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周边社区318份牧民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特征及其适应行为,结果表明:1)自然资本在草地资源、多元生计选择等方面整体促进牧民适应;2)牧民普遍观察到冬季气温升高、降水格局不均、雪线上升等现象,与气象监测数据一致;3)草场补贴较高的牧民及女性牧民更倾向于采取适应措施,生计多样化(如自然体验服务等)已成为关键适应策略。研究提出国家公园应支持社区管理和恢复草场、引导可持续生计发展及多方协作加强自然资本,从而提升牧民应对气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青藏高原 国家公园 自然资本 气候变化 牧区 感知与适应 草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