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油松一元与二元材积模型研建
1
作者 杨洋 王斌 +4 位作者 冯仲科 郁壮 王珊 付贺宁 王智超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油松材积估算模型,验证无损测量方法在立木材积测算中的适用性,为提升森林资源调查效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北京市859株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持式测树超站仪通过摄影测量法获取树高数据,配合围尺... 【目的】构建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油松材积估算模型,验证无损测量方法在立木材积测算中的适用性,为提升森林资源调查效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北京市859株油松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持式测树超站仪通过摄影测量法获取树高数据,配合围尺测定胸径和地径,构建二元材积模型(含胸径和树高因子)、一元胸径材积模型及一元地径材积模型,并系统评价模型精度(R^(2)、SEE、TRE、ASE、MPE、MPSE)。通过伐倒11株样本树实测树高,运用圆台法获取真实材积,对比分析摄影测量树高值与实测树高、模型估算材积与伐倒实测材积的偏差。【结果】所建二元材积模型决定系数最高(R^(2)=0.9590),预估精度最优(SEE=0.0518),总相对误差TRE为-1.24%,平均系统误差ASE为2.53%;一元胸径与地径模型R^(2)分别达0.9401和0.9152。模型验证表明:摄影测量树高与伐倒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21 m,材积估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值低于3.5%。所有模型MPSE指标均小于21%,满足林业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MPSE≤30%)。【结论】基于摄影测量技术构建的油松材积模型具有较高可靠性,其无损测量方式可有效替代传统伐倒测定法,特别适用于城市森林资源监测与保护性调查,为精准测算单木蓄积量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积模型 无损测量 油松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恒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4期4-6,共3页
通过实地调查北京市古树名木,分析北京市古树物种组成、生长势、胸围及保护现状。结果表明,调查古树41865棵,共计33科55属72种,其中,侧柏占比最高,为30.66%;100≤胸围<200cm的古树名木占59.29%。北京古树资源物种丰富、分布集中,但... 通过实地调查北京市古树名木,分析北京市古树物种组成、生长势、胸围及保护现状。结果表明,调查古树41865棵,共计33科55属72种,其中,侧柏占比最高,为30.66%;100≤胸围<200cm的古树名木占59.29%。北京古树资源物种丰富、分布集中,但健康状况一般,应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古树历史文化内涵,为区域生态、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古树名木 资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栎类资源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3
作者 周彩玲 《山西林业》 2024年第2期18-19,共2页
介绍了北京地区栎类树种种类优势,并从栎类优势树种、分布、起源、树种结构、龄组等,介绍了栎林资源现状,分析了影响栎林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栎类森林资源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北京市 栎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班尺度的北京市密云区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维伟 杨雪清 +5 位作者 张一鸣 冯昕 王博 杜建华 陈锋 刘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目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是实现科学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小班尺度开展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可为林火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森林可燃... 【目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是实现科学林火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基于小班尺度开展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可为林火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密云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森林可燃物数据、气象数据、重要火源点等数据,构建密云区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根据评价体系中最终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小班的危险性指数,依据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为高、中高、中低、低4个等级;采用全域和局域莫兰指数判断各小班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分布特征。【结果】(1)基于小班尺度综合4类因子构建体系,权重分布比例合理,可较好地开展火灾危险性评价;(2)研究区内高等级、中高等级、中低等级、低等级危险性的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12.75%,19.01%,41.70%,26.54%。其中,高等级危险性小班以灌木林、侧柏林、油松林为主,小班面积占比分别为38.40%、25.76%、24.13%;(3)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分布在研究区范围的东部以及中南部区域,从乡镇尺度分析,呈片状分布于巨各庄镇、高岭镇和新城子镇;(4)小班危险性的全域莫兰指数为0.2413(大于0),说明密云区各小班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即小班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征,采用局域莫兰指数分析发现火灾危险性等级为高-高聚集型小班的面积达34637.77 hm^(2),占密云区面积的15.56%。【结论】(1)构建的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价体系中,野外火源所占权重最大,是影响森林火灾危险性的主要因素;(2)高等级危险性小班区域灌木林占比较高,且聚集分布特征明显,根据权重结果,建议增强对野外火源和重点人群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制定可燃物清理的标准和要求,定期在农林交错地区和火源点周围进行可燃物清理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区 森林火灾 小班尺度 危险性评价 空间分布 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资源利用效率生长季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李钦渊 周泽园 +6 位作者 李廷山 于海群 赵洪贤 刘新月 高瑶 刘鹏 查天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0,共12页
【目的】探究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光能、水分利用效率的生长季内季节变异特征、受生物物理因子的影响以及不同资源利用效率间的权衡关系,为预测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响应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 【目的】探究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光能、水分利用效率的生长季内季节变异特征、受生物物理因子的影响以及不同资源利用效率间的权衡关系,为预测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响应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生长季内的碳、水通量和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物理因子进行连续原位监测,分析生态系统碳、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异及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资源利用效率间的权衡关系。【结果】1)生长季内碳利用效率6月较低、10月较高,波动在0.14~0.97;光能利用效率8月份高、10月较低,波动在0.15~2.19 g·MJ^(−1);水分利用效率6月较低、10月较高,波动在0.74~8.00 g·kg^(−1)。2)碳利用效率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光能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温度通过影响生态系统呼吸间接影响碳利用效率,表现为负效应(P<0.05);散射辐射通过影响总初级生产力间接影响光能利用效率,表现为正效应(P<0.05);饱和水汽压差通过影响蒸散发间接影响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负效应(P<0.05)。3)碳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P<0.01),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主要发生在碳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低时。【结论】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生长季中期下降,光能利用效率在生长季中期达到最大值。土壤温度升高会降低生态系统碳利用效率,土壤含水量和散射辐射增加均会提高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土壤含水量和饱和水汽压差增加会限制水分利用效率。生态系统资源利用效率间存在权衡关系,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伴随着较低的碳和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强调水分条件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资源利用效率间权衡关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季节变异 权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生物多样性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恒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该文通过2021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猪、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整体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②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 该文通过2021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猪、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整体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②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较高;③建议减少人类的干扰,杜绝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从而打造良好的城市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陵林场管理处 生物多样性 兽类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一鸣 《林业勘查设计》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以2020年北京市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为基础,补充收集2021年造林绿化、森林采伐、森林疑似变化图斑、占用征收林地、森林灾害以及工程建设和其它规划调整等资料,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地块判读分析结果和现场调查核实方法,对因改... 以2020年北京市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为基础,补充收集2021年造林绿化、森林采伐、森林疑似变化图斑、占用征收林地、森林灾害以及工程建设和其它规划调整等资料,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地块判读分析结果和现场调查核实方法,对因改变土地用途增加和减少的森林地块以及森林范围内地类发生变化的森林地块,逐块调查核实,上图入库检查并更新森林地块的权属、森林类别、林种、工程类别等信息,形成北京市全市及各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采用遥感判读区划与实地核实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尽快发现相关涉林案件并加大查处、督办整改力度,坚决遏制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持北京市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准确性、时效性,为规范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森林督查等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 遥感影像 “一张图” 森林督查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8
作者 张恒 张一鸣 +3 位作者 孙海宁 李杰 郑峻鹏 张攀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4期88-90,共3页
通过对比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北京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二类调查数据,从有林地面积的变化、活立木林木蓄积增长、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有待提高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十... 通过对比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北京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二类调查数据,从有林地面积的变化、活立木林木蓄积增长、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有待提高及经营管理能力有待加强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十三陵林场有林地面积逐渐增多,活立木蓄积呈上升趋势,纯林比例逐渐降低,森林质量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面积 蓄积量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东北部山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权衡关系
9
作者 郭文俊 李鑫豪 +8 位作者 田赟 孙艳丽 房新民 代远萌 陈文婧 李廷山 刘鹏 贾昕 查天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80,共11页
【目的】探究北京东北部山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及其性状组合,以系统分析该区域内优势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差异,为阐明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东北部山区19个典型木本植物群落中的20种... 【目的】探究北京东北部山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及其性状组合,以系统分析该区域内优势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差异,为阐明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东北部山区19个典型木本植物群落中的20种优势木本植物,通过野外调查和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分析灌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3种生活型木本植物的12个典型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系,分析各生活型间木本植物的权衡策略。【结果】1)针叶乔木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显著小于落叶阔叶乔木和灌木,叶厚(LT)、叶碳含量(LCC)、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显著大于落叶阔叶乔木和灌木,表明针叶乔木叶片的构建成本和氮、磷利用效率较高。2)20种优势木本植物的SLA与叶干物质含量(LDMC)呈负相关关系,LNC与LPC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叶片在生长繁殖和增强防御能力间呈权衡关系,且氮、磷元素协同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在相似生境中对氮、磷元素的需求不随生活型产生特异性变化。3)LT与LDMC在落叶阔叶乔木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针叶乔木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灌木间不相关。这主要是因为落叶阔叶乔木较厚的叶片通常需要较大的LDMC提供物理结构支撑;而针叶乔木的针形叶虽然较厚,但其叶片中营养物质含量较少且气孔开放程度和水分散发量偏低,导致其LDMC较低。4)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置换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在化学性状轴和结构性状轴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前两轴解释率为63.84%。这表明灌木倾向于高LNC、LPC,低LCC的性状组合,针叶乔木倾向于低LNC、LPC与高LCC的性状组合,而落叶阔叶乔木则沿着更大LA、LDMC以及更小LT的方向变化。【结论】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部分叶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灌木和落叶阔叶乔木叶片倾向于“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针叶乔木叶片倾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植物资源获取-适应策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生活型 叶经济谱 权衡策略 木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喇叭沟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
10
作者 马茹月 王瑞福 +6 位作者 李鑫豪 高永龙 苏同 魏晓帅 田赟 刘鹏 查天山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4-86,共13页
【目的】量化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探究净碳交换在日和季节尺度上对环境的响应,为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构建和精准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怀柔区喇叭沟门典型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 【目的】量化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探究净碳交换在日和季节尺度上对环境的响应,为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构建和精准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怀柔区喇叭沟门典型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法测定该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和相关环境因子,基于小波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日和季节尺度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与环境因子的时滞关系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北京喇叭沟门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2022年生态系统总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量和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分别为1330、930和-400 g·m^(-2)a^(-1)。2)在日尺度上,生态系统呼吸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空气温度,时滞时间为2.82 h,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影响,且与光合有效辐射同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主要通过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影响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3)在季节尺度上,光合有效辐射是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时滞时间为14.2天,虽然降雨量是影响生态系统呼吸量和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子,但由于生态系统呼吸量和生态系统总生产力对降雨量响应的一致性,相互抵消后使得降雨量对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因深山易受云雾遮挡,相较空气温度,白桦-山杨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在日和季节尺度上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更敏感,但其响应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碳交换 碳汇 环境因子 落叶阔叶林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平原造林工程碳汇能力及碳汇价值研究--以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于海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以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面积1290.76 hm^(2))为研究对象,对2012—2031年研究区域内碳汇量进行研究,从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和城市森林碳汇效益评估层面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合理设置项目计入期、深入开展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城市绿化... 以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面积1290.76 hm^(2))为研究对象,对2012—2031年研究区域内碳汇量进行研究,从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和城市森林碳汇效益评估层面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合理设置项目计入期、深入开展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城市绿化树种生长和固碳模型研究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以20年为计入期,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造林工程项目净碳汇量为409635.92吨,平均吸收固定二氧化碳15.87 t·a^(-1)·hm^(-2),碳汇经济价值为0.13亿~0.65亿元,合每亩每年产生碳汇价值503.7~2518.569元(1亩=1/15hm^(2))。造林后第29~31年间,碳汇能力达到最高值16.02 t·a^(-1)·hm^(-2)。在19个树种组中,毛白杨组、国槐组和松树组的净碳汇量之和占总净碳汇量的8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碳汇计量 动态预测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森林火灾蔓延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博 杨雪清 +3 位作者 蒋春颖 赖光辉 陈锋 刘晓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3-821,共9页
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是指林火蔓延及其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的可能性,可以明确林火容易蔓延且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的区域。科学评估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可以为森林火灾精准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 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是指林火蔓延及其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的可能性,可以明确林火容易蔓延且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的区域。科学评估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可以为森林火灾精准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以北京山区(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为研究对象,基于“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风险评估框架,开展北京山区多尺度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评估。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加权综合评价法和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多尺度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指数。通过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等级,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指数的空间关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物暴露度的综合权重达到0.5123,是影响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的主要因素。(2)北京山区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区域在小班、乡镇、区级尺度上分别占比3.82%、13.30%、17.95%。(3)北京山区小班尺度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指数空间异质性显著,表现出集聚分布的规律,高-高集聚型小班16641个。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山区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高风险小班以侧柏、油松、灌木林为主,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建筑物密集区、森林-城镇交界域的森林可燃物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山区 森林火灾蔓延风险(建筑物) 暴露度 脆弱性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京西林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可视域分析及合理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天罡 杨洋 +3 位作者 咸锋 李虹 苑秋月 陈东泽 《森林防火》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火灾预警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能实现对森林的全天候实时监控,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京西林场已建视频监控点13个,防火监控覆盖率76.79%。本文通过ArcGIS技术和林场DEM模型,对拟新建防火监控点... 视频监控系统在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火灾预警系统的应用发展迅速,能实现对森林的全天候实时监控,遏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京西林场已建视频监控点13个,防火监控覆盖率76.79%。本文通过ArcGIS技术和林场DEM模型,对拟新建防火监控点合理布局进行分析,提出拟新建8个防火视频监控点,与原有监测点拟合后总可视域22905.18 hm^(2),林场范围辖区区域内总可视面积增加至8508.34 hm^(2),监测覆盖率可达9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视频 监控 可视域 高程模型 合理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八达岭林场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军 王立平 +6 位作者 高永龙 姚永刚 隗骥超 李卫兵 田赟 刘鹏 查天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2,共9页
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应用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数字生态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人工林生态系统(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和天然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04、2009、2014... 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是应用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数字生态和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人工林生态系统(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和天然灌木林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04、2009、2014年)和八达岭林场碳通量实时监测为基础数据源,通过野外调查及典型样方观测,开展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旨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森林经营建议.结果表明:1)2004−2014年八达岭林场针叶林和灌木林面积增长率分别为40.48%和3.32%,而阔叶林和混交林分别减少46.33%和3.57%,林场仍以混交林(703 hm^(2))和灌木林(1182 hm^(2))为主.2)2004−2014年阔叶林中椴树逐渐成为主要树种,2014年涵养水源量较2009年提高了1.55倍.油松作为混交林的优势树种,其涵养水源实物量2014年较2004年提高了67%.灌木林在2014年出现了较大幅度增加,涵养水源实物量较2004年提高了1倍左右,其价值量也相应增加.固碳、释氧、提供负氧离子、滞尘和吸收污染物等调节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均表现为混交林最高,针叶林次之,阔叶林最低(P>0.05);各林分服务功能价值量与功能实物量变化趋势相同,灌木林固土和保肥功能优于其余3种林分,混交林和针叶林营养物质累积量和生物多样性优于阔叶林.3)2004−2014年保育土壤(92.91%)、生物多样性保护(4.33%)及涵养水源功能(2.33%)对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率大于固碳释氧(0.37%)、森林防护(0.04%)和净化大气环境(0.02%)功能,其中混交林和针叶林对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贡献大于阔叶林和灌木林.由此可见,林分类型和林分面积是影响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强弱的主要决定因素.八达岭人工林经营应持续保持保育土壤功能,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下,应注重固碳增汇功能,建议将现有林分多调整为混交林和灌木林,营造“异龄、复层”的理想人工林生态系统,逐渐提高北京八达岭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固碳增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密云油松林下灌木小叶鼠李叶片资源利用效率季节变异及环境调控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洪贤 苏同 +7 位作者 王瑞福 孙艳丽 高永龙 隗骥超 李鑫豪 田赟 贾昕 查天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小叶鼠李叶片的光、氮、水资源利用效率(RUEs)在较长时间尺度(季节)上的变化特征,分析环境变化对RUEs季节动态的影响、叶片功能性状与RUEs的关系以及不同RUEs间的权衡关系。【方法】2021年6—10月,在北京密云山区,以当地林... 【目的】探究小叶鼠李叶片的光、氮、水资源利用效率(RUEs)在较长时间尺度(季节)上的变化特征,分析环境变化对RUEs季节动态的影响、叶片功能性状与RUEs的关系以及不同RUEs间的权衡关系。【方法】2021年6—10月,在北京密云山区,以当地林下优势灌木小叶鼠李为研究对象,对其光合参数和环境因子进行连续原位观测,使用LI-68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小叶鼠李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同时测量其叶片功能性状,结合观测的环境因子数据,分析小叶鼠李叶片内禀水分利用效率(WUEi)、氮利用效率(NUE)和光利用效率(LUE)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RUEs间的权衡关系。【结果】1)小叶鼠李在生长期内WUEi、NUE、LUE的最大值分别为107.3μmol·mol^(-1)、18.35μmol·g^(-1)s^(-1)、0.087 mol·mol^(-1),其季节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91%、39.12%、12.6%。2)在生长季中期,土壤相对可利用含水量充足的湿润条件下(REW>0.4),小叶鼠李具有较大的NUE和较小的WUEi,NUE与WUEi的变化趋势相反(P<0.05),与LUE变化趋势相同(P<0.05)。3)WUEi与比叶质量(LMA)正相关(P<0.05),与蒸腾速率(T_(r))负相关(P<0.05);而NUE与LMA和叶厚度(LT)负相关(P<0.05),与蒸腾速率(T_(r))正相关(P<0.05);空气温度(T_(a))、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散射辐射(R_(dif))增加均会促进增加叶片LUE(P<0.05)。【结论】在土壤湿润、光照条件受限的条件下,林下优势灌木小叶鼠李叶片的WUEi、NUE均与土壤含水量解耦,与比叶质量和蒸腾速率关系密切;辐射强度和空气温度增加均会提高叶片的光、氮利用效率,且散射辐射增加也能提高林下灌木的光合能力。小叶鼠李叶片不同RUEs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在生长季内不会同时出现最大化的WUEi和NUE,在土壤湿润、光照减少的条件下,NUE与LUE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生长季中期波动变化,生长季末期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资源利用效率 光响应曲线 林下灌木 小叶鼠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资源状况及经营策略 被引量:9
16
作者 韦艳葵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8,共9页
北京市平原地区是首都核心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平原地区的森林对于居民的健康和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资源发展经历了恢复期、徘徊期、稳步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从平原森林面积、蓄积... 北京市平原地区是首都核心功能与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平原地区的森林对于居民的健康和首都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北京市平原地区森林资源发展经历了恢复期、徘徊期、稳步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从平原森林面积、蓄积、林种、龄组、树种组成等方面,分析了平原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了2009—2019年平原森林面积、蓄积、森林覆盖率和树种组成的变化趋势,得出平原生态格局基本形成,“林带多、片林少”的资源结构得到改变,生态空间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森林景观丰富度增加等结论;从新版城市总规要求、市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和新时期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平原地区森林经营面临的形势和要求。通过分析探讨,对北京平原地区森林经营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平原 森林资源 经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森林经营探讨——以门头沟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永龙 苑秋月 +7 位作者 杨景林 孙艳丽 王菁黎 刘倩 杨春欣 马俊丽 张连金 王月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0期92-95,共4页
为提高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状况和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首都绿色生态屏障作用,以门头沟区为例,基于北京市第9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通过对实地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等方法与手段,系统分析与评价了门头沟区森林资源现状、资源变化及目... 为提高北京山区森林健康状况和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首都绿色生态屏障作用,以门头沟区为例,基于北京市第9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通过对实地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现场调查等方法与手段,系统分析与评价了门头沟区森林资源现状、资源变化及目前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功能定位、森林资源结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状况等特点,提出了森林经营分类、生态修复、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多功能利用4方面山区森林经营措施、建议与对策,为森林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森林 生态屏障 区域功能 生态修复 森林保护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永龙 赖光辉 +4 位作者 王月容 王欢 张一鸣 史少维 张连金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是了解区域和全球森林碳循环动态的重要资源。建立森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780个样地的碳储量数据,采...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是了解区域和全球森林碳循环动态的重要资源。建立森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双碳”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780个样地的碳储量数据,采用非线性加权回归方法,建立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基于可变参数模型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碳储量生长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的绝对值低于5.00%,总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1.00%以内;2)拐点年龄和数量成熟年龄分别为30 a和53 a,对应的碳储量的最大连年生长量和最大平均生长量分别为1.19 t/hm^(2)和0.94 t/hm^(2);3)年均降水量(MAP)对油松人工林的碳储量生长过程和固碳能力有影响,且不同年均降水量等级和不同变化范围的年均降水量对碳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碳储量随年均降水量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且年均降水量每降低100 mm,油松人工林的年均碳生长量下降约3.64%。因此,充分挖掘和发挥油松人工林固碳潜力,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不同年均降水量等级下,碳储量随林龄变化的规律是确定油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周期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生长 可变参数模型 气候因子 油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落叶阔叶林群落内木本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永龙 孙艳丽 +1 位作者 徐铭泽 刘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1,共12页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性状组合,适应冠层垂直梯度的资源再分配,生境的细微环境差异将会促进群落共存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种间变异 乔木 灌木 落叶阔叶林 物种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
20
作者 谢静 张峰 +7 位作者 周泽圆 于海群 韩艺 杨春欣 蒋薇 刘进祖 刘博恩 刘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7,共6页
【目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尚不明确,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助于量化城市人工林碳、水通量的平衡关系。【方法】应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结合微气象观... 【目的】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尚不明确,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助于量化城市人工林碳、水通量的平衡关系。【方法】应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结合微气象观测系统,获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环境因子数据,运用统计和模拟方法,分析人工林碳、水通量在季节尺度的平衡关系以及在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碳吸收与水分损失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研究期2012—2014年降水少,均发生季节性土壤干旱情况,年降水量低于过去60年均值,且逐年降低,2014年降水总量仅271 mm。WUE年均值为2.2~2.9 g·kg^(-1),2012年最小(2.2 g·kg^(-1))、2013年最大(2.9 g·kg^(-1))。生长季WUE主要受植被指数(NDVI)、净辐射(Rn)、气温(Ta)、土壤水分含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影响。在季节尺度,调控WUE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所不同,春季NDVI的影响最大(P<0.05),可解释春季WUE变异的48%;夏季Rn和Ta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夏季WUE变异的52%和57%;秋季SWC和VPD的影响较强(P<0.05),可分别解释秋季WUE变异的44%和54%。在生长季,WUE和Ta呈线性负相关(P<0.01),WUE与VPD和R_n呈非线性负相关(对数曲线关系),WUE与SWC呈线性正相关(P<0.01);然而在极端干旱月份,如2014年5、6和8月,WUE与SWC呈负相关(P<0.01),WUE降至最低。2012和2013年7月均出现连续无雨的干旱期,WUE达最低值3.7 g·kg^(-1)。相较而言,在生长季的连续降水期,随着SWC增加,WUE达最大值10.3 g·kg^(-1)。【结论】干旱、半干旱环境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是相互耦合的,季节性干旱和炎热降低碳吸收量和水分损失量,导致WUE降低。生长季的干旱期,在Ta较高的环境下,随着SWC降低,WUE降至最低。在生长季不同气温条件影响下,人工林可利用的土壤有效水与干旱特性(干旱强度和持续时间)相结合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季节变化,从而导致人工林WUE应对干旱事件的年际响应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碳、水通量 干旱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