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地下建筑顶板不同覆土厚度绿化的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宏彦 谢军飞 +1 位作者 舒健骅 李延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58,共5页
半地下建筑覆土绿化是中国大城市应对土地资源匮乏和城市绿化率低的特色举措之一。通过构建半地下建筑进行顶板绿化,开展不同覆土厚度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覆土后,绿化生态效益显著优于不覆土对照,且土层越厚,生态效益越好,其中1... 半地下建筑覆土绿化是中国大城市应对土地资源匮乏和城市绿化率低的特色举措之一。通过构建半地下建筑进行顶板绿化,开展不同覆土厚度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覆土后,绿化生态效益显著优于不覆土对照,且土层越厚,生态效益越好,其中1.5m覆土生态效益最佳;2)覆土厚度与建筑屋顶内外能量流动负相关,与土壤蓄水能力正相关,0.5m以上覆土厚度处理可将屋顶热量交换降低80%~90%,可蓄积90%以上的雨水;3)覆土0.5m以上即可达到夏季降温、冬季保暖的显著效果,相比不覆土对照,夏季室温可降低2~3℃,冬季室温可升高1~3℃。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地下空间覆土绿化土层厚度的确定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半地下建筑覆土绿化 覆土厚度 生态效益 蓄积雨水 室内温度 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土厚度对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郭利娜 姬鹏 +2 位作者 孙宏彦 石生伟 谢军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对解决城市建设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覆土厚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指标,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覆土厚度(0.5、1.0、1.5m)处理与地面对照下北京城市5种常见园林植物地上部及其...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对解决城市建设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覆土厚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指标,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覆土厚度(0.5、1.0、1.5m)处理与地面对照下北京城市5种常见园林植物地上部及其根系生长的多年监测与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1)与地面对照相比,0.5m覆土处理与1.0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速生树种洋白蜡的地上部生长;但各覆土处理未明显限制生长速率较慢的油松和紫薇的生长;而0.5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灌木类(大叶黄杨与金银木)的地上部生长。2)植物生长5年后,所有覆土处理中的植物根系均已到达种植池底部,且0.5m覆土处理的粗根分布密度明显高过其他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根系相互压迫与横向生长现象。乔木根系生长随着覆土年限的推移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覆土厚度 园林植物 地上部生长 根系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对间伐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祝顺万 刘利霞 +3 位作者 胡雪凡 代伟 王月容 李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为探究提高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抚育措施,通过对北京市京西林场对照区(Ⅰ)、弱度间伐(Ⅱ)、中度间伐(Ⅲ)和强度间伐(Ⅳ)4种间伐强度下的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林下植物群落调查和监测,分析其林下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间伐强度... 为探究提高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抚育措施,通过对北京市京西林场对照区(Ⅰ)、弱度间伐(Ⅱ)、中度间伐(Ⅲ)和强度间伐(Ⅳ)4种间伐强度下的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林下植物群落调查和监测,分析其林下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间伐强度下,林下灌木种类分别为5、7、7、6种,草本种类分别为11、11、10、12种,共有物种包括山楂叶悬钩子、榛、绣线菊、溲疏、野青茅、苔草和假还阳参;随着林分郁闭度减小,灌木和草本数量增加,中度抚育强度样地(Ⅲ)中灌木数量最多,强度间伐样地(Ⅳ)中草本数量最多;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喜光灌木如六道木、接骨木、连翘增多,凸显阳光对植被影响;不同抚育强度下灌木和草本植被重要值排序不同;灌木层中,绣线菊、牛叠肚在4种间伐强度样地中重要值均排前三,荆条仅在对照区(Ⅰ)中重要值排前三,连翘仅在强度间伐样地(Ⅳ)中重要值排前三,草本层中,野青茅在弱度、中度间伐强度均重要值排前三,尤其在强度间伐样地(Ⅳ)中,重要值达到37.16;物种多样性、群落相似性和林下物种多样性评估表明,不同抚育强度影响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高强度间伐有助于提高多样性,尤其是在草本层。研究结果为优化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抚育策略以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间伐强度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森林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与天目地黄种间杂种倍性及SSR分子标记鉴定研究
4
作者 宋利娜 杨一鹏 +4 位作者 赵世伟 衣彩洁 张华 李子敬 张华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1,共6页
为鉴定地黄与天目地黄的杂交后代(粉花地黄)染色体倍性及杂种真实性,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开展了染色体倍性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种真实性。结果表明,粉花地黄为四倍体,与母本地黄一致,父本天目地黄为二倍体。通过PCR技术从4... 为鉴定地黄与天目地黄的杂交后代(粉花地黄)染色体倍性及杂种真实性,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开展了染色体倍性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种真实性。结果表明,粉花地黄为四倍体,与母本地黄一致,父本天目地黄为二倍体。通过PCR技术从45对引物中筛选出11对SSR引物用于杂种真实性鉴定,11对引物共扩增出不同条带总数为45,多态性条带数为40,多态性比率达88.89%,除引物CPSSR_225外,从其余每对引物扩增出的图谱中可见,粉花地黄出现的基因峰值均与父本及母本的部分峰值相同,在某个位点中出现4个峰值,各自有2个分别与母本及父本一致。研究表明,粉花地黄为地黄与天目地黄的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天目地黄 种间杂交 流式细胞术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自然森林经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
5
作者 刘利霞 杜满义 +5 位作者 胡雪凡 金莹杉 赵云 吉晓奇 王震 刘武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为给北京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京西林场斋堂山4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对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及林下植被组成和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给北京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京西林场斋堂山4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对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及林下植被组成和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自然森林经营样地中,林木胸径分布曲线为近正态分布曲线,树高分布曲线为单峰偏右曲线,与对照相比,峰值向更高树高方向移动。中和大径木占比均较高,树高14~16 m林木占比均较高。近自然森林经营短时间内使林分总蓄积量下降,但促进中和大径木生长,提高中和大径木蓄积量占比。近自然森林经营样地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在科、属和种层面上均有一定程度上升,喜光植物重要值总体上升,耐荫植物重要值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森林经营 林分结构 林下植被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萱草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段连峰 李颖 +3 位作者 刘晓娜 董燕 于守超 李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0-739,共10页
萱草(Hemerocallis L.)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因其食药兼顾而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中国虽然是萱草属植物自然分布最广的国家,相关研究却落后于国外。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园艺品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园艺品种相对较少。... 萱草(Hemerocallis L.)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因其食药兼顾而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中国虽然是萱草属植物自然分布最广的国家,相关研究却落后于国外。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园艺品种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具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园艺品种相对较少。本文对国内萱草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花型、花香、花色、花期、抗寒、抗病等不同选育目标的角度,对国内外的新品种选育成果进行综述,重点突出了国内在花期、抗寒新品种的育种成果,同时对新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在萱草新品种选育研究中的问题和展望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萱草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属 种质资源 新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花混播景观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超 秦贺兰 梁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4期125-128,159,共5页
为了有效指导草花混播草的应用,为建设者、管理者提供评价草花混播应用效果的依据,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外观质量、生态质量和应用质量3个方面对草花混播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草花混播景观评价体系,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该体系可在草花混... 为了有效指导草花混播草的应用,为建设者、管理者提供评价草花混播应用效果的依据,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从外观质量、生态质量和应用质量3个方面对草花混播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草花混播景观评价体系,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该体系可在草花混播配方筛选时,对其进行应用评价,进而选出优良的草花混播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花混播 景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雪凡 金莹杉 +2 位作者 王月容 梁芳 秦贺兰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2期134-142,152,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北京市平原生态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旱柳、国槐和白蜡等代表性林分布设9个固定样地。在选取目标树后,每个林分类型分别采取干扰木采伐、群团状采伐以及带状间伐,采用优化后的大小比数、角... 为探讨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北京市平原生态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旱柳、国槐和白蜡等代表性林分布设9个固定样地。在选取目标树后,每个林分类型分别采取干扰木采伐、群团状采伐以及带状间伐,采用优化后的大小比数、角尺度和密集度3个常用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现状以及间伐对目标树及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利用3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不同间伐方式对北京市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CSSI结合了角尺度、密集度和优化后的大小比数,适用于北京平原生态林的空间结构评价。(2)以国槐、白蜡和旱柳为代表的平原生态林间伐前空间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大部分林木呈中庸状态,林分比较密集,白蜡和旱柳的空间结构优于国槐。(3)抚育间伐能显著优化平原生态林空间结构,尤其对于国槐等保留密度较高的林分优化作用明显。(4)对于不同树种来说,改善空间结构的最优间伐方式不尽相同,但对于目标树空间结构单元来说,针对目标树的干扰树采伐优化程度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生态林 空间结构 目标树经营 抚育间伐 空间结构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对4种委陵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9
作者 孙丽萍 宋利娜 +5 位作者 衣彩洁 赵正楠 张华丽 周燕 梁芳 张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6-98,160,共4页
以朝天委陵菜、多茎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腺毛委陵菜为试材,设置黑暗12 h,光照12 h,温度分别为15、20、25、30℃,同时设25℃全黑暗处理,比较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朝天委陵菜、腺毛委陵菜的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 以朝天委陵菜、多茎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腺毛委陵菜为试材,设置黑暗12 h,光照12 h,温度分别为15、20、25、30℃,同时设25℃全黑暗处理,比较不同温度和光照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朝天委陵菜、腺毛委陵菜的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5℃,多茎委陵菜的种子萌发适宜温度在25~30℃,蛇含委陵菜的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黑暗条件对朝天委陵菜、腺毛委陵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多茎委陵菜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委陵菜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膳食化——从膳食结构需求角度浅析核桃仁全利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梦婷 李俊 +5 位作者 郝艳宾 齐建勋 张赟齐 吴吉生 丁保淼 陈永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62-368,共7页
近年来,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核桃仁直接食用消耗量有限,同时生产核桃加工单品的比例相对较多,核桃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该文从膳食结构需求角度分析核桃仁全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核桃膳食化概念,即通过对核桃仁主要... 近年来,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核桃仁直接食用消耗量有限,同时生产核桃加工单品的比例相对较多,核桃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该文从膳食结构需求角度分析核桃仁全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核桃膳食化概念,即通过对核桃仁主要营养组分的有效分离和定向利用,实现核桃营养成分对不同人群膳食需求的有益补充,使核桃营养成分以多种产品形态促进人群膳食结构平衡。该文介绍了核桃膳食化的内涵、核桃膳食化在人群膳食结构中的潜在作用,并对核桃膳食化实现路径和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核桃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膳食结构 膳食化 技术方案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个矮牵牛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11
作者 张西西 李芳 +3 位作者 许超 徐菁 华莹 张春和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对81个矮牵牛自交系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矮牵牛幼叶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对81个矮牵牛自交系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结果】采用8对引物组合共... 【目的】对81个矮牵牛自交系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矮牵牛幼叶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对81个矮牵牛自交系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结果】采用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4 351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0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 044个多态性位点。81个矮牵牛自交系的相似性系数在0.2443~0.6233之间,平均值0.4338;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1.2236,平均多样性指数0.2422;遗传相似性系数较高的是4号和5号,达到0.6233,较低的是9号和92号,为0.2443。【结论】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1个矮牵牛自交系分为3个类群:91号、92号聚为Ⅰ类(小花型自交系);58号、73号和78号聚为第II类(中花型自交系);其余76个聚为第Ⅲ类(大花型自交系)。第Ⅲ类根据不同色系又可分为8个小类群,其中11个通过自然变异选育的自交系为D类,与其他类群的遗传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