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菌剂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
作者 赵晓娟 姬媛媛 +1 位作者 孙玉红 周江鸿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4-6,共3页
微生物菌剂在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园林绿化养护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文对微生物菌剂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推... 微生物菌剂在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园林绿化养护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该文对微生物菌剂在园林绿化养护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微生物菌剂的合理使用,促进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园林绿化养护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演变及其对城市化的多尺度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慧霞 覃阳毅 +9 位作者 李祖政 韩丛海 丁庆伟 李芊垚 任巧慧 代伟 秦贺兰 陈洪菲 王建超 程小琴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09-2224,共16页
近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不同尺度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以及如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研究采用InVEST模型... 近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在不同尺度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以及如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研究采用InVEST模型量化了水源供给、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服务,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MOD17A3HGF分别量化了粮食供给和碳储存服务,并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夜间灯光指数(NTL)作为城市化指标。通过热点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和夜间灯光指数)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北京市生境质量和粮食供给服务呈下降趋势,而水源供给、碳储存和土壤保持服务总体呈增长趋势。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夜间灯光指数和人口密度也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水源供给和粮食供给的高值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碳储存、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服务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化指标的高值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3)在网格尺度上,随着夜间灯光指数、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粮食供给和生境质量服务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而碳储存和水源供给服务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县域尺度上,随着城市化指标的增加,粮食供给、生境质量、碳储存和土壤保持服务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水源供给则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明确了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强调了城市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关系间的尺度效应,为北京市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北京市 时空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结构与视觉形态性状的耦合关系——以北京市浅山区风景游憩林为例
3
作者 南晓凡 马冰倩 +4 位作者 薛永鑫 于淼 徐程扬 金莹杉 金桂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0,共11页
【目的】探索林分结构与视觉形态性状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形成机制,为提升风景游憩林质量的技术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浅山区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林分结构与... 【目的】探索林分结构与视觉形态性状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形成机制,为提升风景游憩林质量的技术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浅山区风景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林分结构与视觉形态对林内景观美景度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耦合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林分结构与视觉形态性状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1)各林分结构指标均对林内景观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并可提取出林木大小(I_(TS))与林分水平覆盖(I_(HC))两个主成分,其中林木大小指数对景观美景度产生正向的综合影响,林分水平覆盖指数对景观美景度值产生负向综合影响。(2)林分结构通过影响林木干冠形态、创造林下游憩空间、丰富林内景观多样性等方式影响视觉形态性状。其中,ITS与视觉形态性状之间呈现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而IHC则与视觉形态性状呈现相互拮抗作用。(3)林分结构性状与视觉形态性状之间高度耦合且相互协调,耦合度范围为0.81~0.99,耦合协调度范围为0.58~0.89。景观美景度呈现随耦合协调度的上升而上升的趋势,两者协调程度较高的风景游憩林视觉质量较优。【结论】林分结构性状和林内视觉形态性状均对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并且林分结构性状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视觉形态性状的变化。因此,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可显著提高景观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游憩林 林内景观 林分结构性状 视觉形态性状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秀萍 赵松婷 +2 位作者 李新宇 李嘉乐 王行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目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在维持生命支持和环境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地固碳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部分,量化评估城市绿地固碳能力,以探明城市绿地在助力“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 [目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在维持生命支持和环境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地固碳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部分,量化评估城市绿地固碳能力,以探明城市绿地在助力“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ASA模型,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和气象数据,对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分布格局、固碳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相比2014年增加了10.89%,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2014、2017、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年固碳总量分别为5.23×10^(4)tC、7.09×10^(4)tC、7.45×10^(4)tC,各年度公园绿地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分别为2.46 tC/hm^(2)、3.19 tC/hm^(2)、3.29 tC/hm^(2),2014-2020年有82.15%的公园绿地固碳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2014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以中等和中高等级为主,2017和2020年公园绿地固碳能力均转变为以中高和高等级为主,其中大型公园绿地斑块在提高固碳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空间分布来看,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呈现出边缘高、中间低的特征。公园绿地固碳能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年降雨量、斑块面积、相似邻近比例、斑块结合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气温、景观形状指数、平均周长面积比、平均斑块分维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014—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固碳能力明显提升;公园绿地斑块面积越大、聚合度指数越高、连通性越好、斑块形状越简单,固碳能力越高。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估城市绿地固碳能力、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CASA模型 固碳能力 时空变化特征 气象因素 景观格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枝红叶李在北京市的引种试验及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蓓蓓 张恒月 +3 位作者 佟倩 谢姣 李静 卢文锋 《种子科技》 2022年第12期10-12,共3页
文章分别从物候期、叶色稳定性、生长情况、抗逆性等角度,研究了引种的密枝红叶李在北京市的生态适应情况,同时进行了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密枝红叶李新叶呈紫红色(RHS色号N77A),老叶呈暗红或深红色,红叶期超过200 d;年生长发育规律正常... 文章分别从物候期、叶色稳定性、生长情况、抗逆性等角度,研究了引种的密枝红叶李在北京市的生态适应情况,同时进行了繁殖试验。结果表明,密枝红叶李新叶呈紫红色(RHS色号N77A),老叶呈暗红或深红色,红叶期超过200 d;年生长发育规律正常;在北京市可安全越冬越夏;可通过嫁接和扦插方式繁育,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扦插成活率达85%以上;适宜在北京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枝红叶李 区域试验 适应性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乡土植物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博 刘晖 +4 位作者 郝红飞 祝顺万 李进宇 苑超 孙振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03-108,128,共7页
为了解乡土植物在北京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情况,为北京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数码拍摄、实际测量等方法,对北京市典型的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进行乡土植物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群落中乡土植物隶属于13科22属23种;出现... 为了解乡土植物在北京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情况,为北京城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数码拍摄、实际测量等方法,对北京市典型的公园绿地和区域绿地进行乡土植物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群落中乡土植物隶属于13科22属23种;出现频度较高的乔木为栾树、国槐,灌木为金银木,藤本为蔷薇;在调查的群落中乡土树种数量占比最高值为40.0%,最低值为11.1%。可见,北京城市绿地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有较大差异,需要打造乡土植物应用成功案例,并大力推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乡土植物的种植搭配形式,提高公众对乡土树种的认知度,加大对乡土树种的研究力度及乡土树种苗木市场占有率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植物 应用现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维管植物系统发育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贺 赵志荣 +4 位作者 赵乾龙 王清春 李进宇 李明阳 谢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44,共10页
【目的】明确北京市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与其系统发育结构类型,为北京市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植物区系研究中引入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搜集整理北京市全域及各区植物名录、植物分布数据库和14个保护地... 【目的】明确北京市维管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与其系统发育结构类型,为北京市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植物区系研究中引入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搜集整理北京市全域及各区植物名录、植物分布数据库和14个保护地的本底调查资料,构建野生维管植物系统发育树。计算系统发育多样性,并统计类群丰富度,明确北京地区的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通过计算净相关指数探究北京市各区和多个保护地的植物系统发育结构。计算了各保护地两两之间的系统发育相似性指数,并基于物种组成相似性与系统发育组成相似性对14个保护地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北京市植物区系组成完整,包括了全球维管植物所有大分支类群。(2)具有较高海拔山地的区,如延庆、门头沟、密云、怀柔、房山,表现出较高的类群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3)各区和保护地的属、种类群多样性与其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相关,但其系统发育结构均为非随机型。其中怀柔、门头沟和密云三区具有离散的系统发育结构类型。(4)基于物种相似性与系统发育相似性的聚类分析均无法区分位于太行山系与燕山山系的保护地。(5)14个山地自然保护地中,小龙门、百花山、喇叭沟门、雾灵山等地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较高,其中雾灵山和喇叭沟门的系统发育结构为离散型。【结论】北京市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山地,其中延庆区、门头沟区、密云区的植物多样性最高。14个保护地中,小龙门、百花山具有最高的类群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值得重点关注。雾灵山和喇叭沟门系统发育结构较为发散,能够为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较高保护效益,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太行山系与燕山山系的植物区系在北京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系统发育多样性 维管植物 区系学 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秀萍 李新宇 +3 位作者 李延明 赵松婷 戴子云 段敏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321-8331,共11页
快速城市化直接导致生境日益破碎化,景观连通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环境不断恶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能够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基于2019年6... 快速城市化直接导致生境日益破碎化,景观连通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环境不断恶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能够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基于2019年6—8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解译提取的土地覆盖数据,应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方法识别提取了生态源地,通过构建生态阻力面和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识别了潜在生态廊道并应用重力模型对廊道系统进行了重要性分级,最后采用网络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网络进行评价和优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态网络优化对策。结果表明:研究区核心区面积为349.4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73%;生态源地16块,总面积85.15km^(2),占总面积的8.2%;潜在生态廊道120条、生态节点49个,其中一级生态廊道39条、二级生态廊道81条。在生态网络优化方面,新增4块生态源地、70条规划生态廊道和17个生态节点,规划建设20处“踏脚石”,识别修复72个主要生态断裂点。实施这些优化措施后,网络闭合(α)指数、点线率(β)指数、网络连接度(γ)指数均有所提高,表明生态网络连接度得到有效优化。研究区虽具备较丰富的绿地资源,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生态斑块破碎化、分布不均衡、连通性较差等生态问题,生态源地和廊道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永定河流域绿地以及东南部平原造林区,应重点加强研究区中北部的生态建设与修复。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对于该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其他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建设与优化修复、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景观连通性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大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生态保健功能
9
作者 王茜 古琳 +2 位作者 李天楚 王月容 韩丽莉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5,共13页
【目的】分析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生态保健因子的季节变化和差异,结合医学常用的小白鼠旷场试验,探究不同树种组成的游憩林生态保健功能差异,验证森林环境保健因子对小白鼠健康状态的影响,为保健型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 【目的】分析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生态保健因子的季节变化和差异,结合医学常用的小白鼠旷场试验,探究不同树种组成的游憩林生态保健功能差异,验证森林环境保健因子对小白鼠健康状态的影响,为保健型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森林公园内侧柏纯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银杏纯林和国槐纯林这5种典型游憩林为对象,于春、夏、秋、冬季对林内环境保健因子(气候舒适度、空气含氧量、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PM_(2.5)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观测和评价,在综合生态保健因子最优的夏季开展动物旷场试验,探究不同游憩林的生态保健效果。【结果】1)与广场(CK)相比,5种游憩林在四季均能明显提高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含氧量,降低PM_(2.5)浓度,且夏季的生态保健水平更高,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比侧柏纯林、银杏纯林和国槐纯林的生态保健功能整体上更优。2)动物旷场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与室内对照组小白鼠相比,在5种游憩林生活6天的小白鼠的运动总路程、中央格运动路程、中央格进入次数和中央格停留时间这些自发行为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粪便粒数显著减少(P<0.05);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对小白鼠的保健效果优于侧柏纯林、银杏纯林和国槐纯林。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白鼠自发行为和生理指标与游憩林内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含氧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空气PM_(2.5)浓度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北京西山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的生态保健因子季节变化特点总体表现为夏季优于春、秋、冬季,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优于侧柏纯林、银杏纯林和国槐纯林;动物旷场试验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组小白鼠的探索、认知能力和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林 生态保健因子 动物旷场实验 保健功能 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康养环境监测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秀萍 李新宇 +2 位作者 赵松婷 许蕊 李嘉乐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9-87,共9页
【目的】为查明城市森林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方法】以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公园内3种优势植物群落和公园周边1个空白对照进行实地监测,对人体舒适度、PM_(2.5)质量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等康养环境因子进行... 【目的】为查明城市森林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方法】以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公园内3种优势植物群落和公园周边1个空白对照进行实地监测,对人体舒适度、PM_(2.5)质量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等康养环境因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能够明显提高人体舒适度,在夏季最为显著,提高18.2%;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在春季14:00和夏季12:00之后是较为舒适等级,秋季全天是较为舒适和舒适等级,冬季全天为极不舒适;城市森林公园内人体舒适度季节排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城市森林公园对PM_(2.5)质量浓度有一定的消减作用,消减能力在夏季最大,消减率为9.25%,其次是秋季7.56%,全年平均消减率为7.00%;PM_(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季、夏季、秋季平均空气质量等级均为优,冬季为良,日变化呈现早晚高、白天低的特点,在10:00—16:00时间段较低,冬季16:00后容易出现污染天气状况。城市森林公园四季均可以提高空气负离子浓度,在秋季和夏季较高,分别提高25.7%和25.6%,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中夏季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为2级;日变化呈现波动性,在8:00—10:00最高,16:00最低。【结论】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内对于提高人体舒适度、提升空气负离子浓度和消减PM_(2.5)均具有积极作用,其中在夏季、秋季和上午时段最为显著,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公园 康养环境 人体舒适度 PM_(2.5) 空气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下沉广场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佳 许蕊 戴子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25,共4页
通过采集下沉广场的地表灰尘样品,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环境因素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相关风险。结果表明,北京10座下沉广场地表灰尘中Cd、Pb、Cr、Cu、Zn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 通过采集下沉广场的地表灰尘样品,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环境因素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相关风险。结果表明,北京10座下沉广场地表灰尘中Cd、Pb、Cr、Cu、Zn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7、45.30、84.88、52.41、167.47、24.03mg/kg,除Ni外,依次超过了北京土壤背景值的3.28、0.84、1.85、1.80、1.91倍。灰尘中的Pb、Cu、Zn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流密度对Cu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影响。下沉广场地表灰尘重金属引起的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研究结果为下沉广场的设计和养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下沉广场 灰尘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密云水库及周边区域鸟类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韩思雨 张德怀 +7 位作者 曹吉鑫 李进宇 苑超 张钰舒 张晓川 马俊丽 马壮 李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1,共8页
密云水库地处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通道,是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但目前有关密云水库鸟类多样性的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鸟类观测数据平台,开展密云水库鸟类多样性研究,旨在为我国鸟类资源... 密云水库地处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通道,是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生态意义,但目前有关密云水库鸟类多样性的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鸟类观测数据平台,开展密云水库鸟类多样性研究,旨在为我国鸟类资源的保护和监测提供基础资料.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们采用样点法对密云水库的鸟类组成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鸟类20目、65科、324种,占北京市鸟类物种总数的62.4%.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3种;旅鸟、留鸟、夏候鸟和冬候鸟分别占38.9%、13.6%、28.7%和16.4%.2020-2022年,密云水库的鸟类物种丰富度(P=0.591)、Shannon-Wiener指数(P=0.995)、Pielou指数(P=0.806)和Simpson指数(P=0.144)不存在显著差异,鸟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3 a间持续保持稳定状态.ShannonWiener指数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说明密云水库夏季食源丰富,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2021和2022年夏季的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说明鸟类群落结构在经历春季迁徙高峰后的夏季趋于稳定,各鸟类物种的数量占比展现出相对均衡的特点.Simpson指数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此时正值鸟类迁徙期,豆雁、达乌里寒鸦、赤麻鸭等冬候鸟的数量和相对丰度增加,从而提高了Simpson指数.密云水库鸟类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展鸟类栖息地修复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滩地,并持续开展生态修复研究和保护成效评估,为鸟类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通道 鸟类调查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 鸟类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轮学的北京上方山古侧柏定年分析
13
作者 时慧欣 王永格 +2 位作者 王英博 巢阳 丛日晨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177,共8页
以北京上方山1938—2022年古侧柏的38株树芯为试验材料,建立年轮宽度年表,结合试验区气象数据,探讨了侧柏树龄与自身因子、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侧柏树龄与胸径、降水、温度的古侧柏树龄测定数学关系式和侧柏树龄与胸径的树龄测定... 以北京上方山1938—2022年古侧柏的38株树芯为试验材料,建立年轮宽度年表,结合试验区气象数据,探讨了侧柏树龄与自身因子、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侧柏树龄与胸径、降水、温度的古侧柏树龄测定数学关系式和侧柏树龄与胸径的树龄测定单因子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测量各样品的树龄,各样品测量相对误差均小于单因子模型测量的对应样品树龄相对误差,因此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的精度高于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相比于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可为本区域古树树龄测定提供参考依据;2)用4株相同采样地侧柏样本对阶段法模型进行检验,最大误差为7%;3)用四季青、红螺寺、玉泉山、颐和园古侧柏样品检验侧柏的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和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四季青古侧柏样品用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和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进行测定,误差均在9%以内;红螺寺古侧柏样品用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测定树龄,相对误差在36%以内,用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进行测定,误差在13%以内,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测定树龄相对误差高于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玉泉山、颐和园古侧柏样本均表现出类似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 古侧柏 定年分析 树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小西山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群落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
14
作者 刘阳 金莹杉 +3 位作者 王敏增 刘畅 阎梦禹 李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07-111,共5页
为了解北京小西山典型立地的侧柏人工林不同天然更新主要树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依照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株高划分为3个更新等级,采用方差均值比(C_(0))、负二项指数(K)等7个聚集指数判定天然更新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为了解北京小西山典型立地的侧柏人工林不同天然更新主要树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依照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株高划分为3个更新等级,采用方差均值比(C_(0))、负二项指数(K)等7个聚集指数判定天然更新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格局规模,通过物种间联结指数(VR)、检验、联结系数(AC)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天然更新主要树种总体关联性和种间关联。结果表明:构树、蒙桑、栓皮栎、桑、君迁子、黄栌为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主要树种,其中构树、蒙桑为优势种,侧柏更新严重不良。构树和蒙桑幼苗幼树在5 m×5 m、5 m×10 m、10 m×10 m、10 m×20 m取样尺度下均呈聚集分布,5 m×5 m时聚集强度最高,3个更新等级的格局规模均为25 m^(2)。构树幼苗幼树随更新等级增高聚集强度增高,蒙桑除了10 m×20 m取样尺度下的Ⅲ级幼苗幼树是随机分布,其余均是聚集分布。综合VR值、AC和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侧柏人工林内天然更新主要树种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中阔叶先锋树种优势明显,构树、蒙桑聚集分布,主要树种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天然更新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山永定河:野生动物在北京森林变迁中的历史见证
15
作者 杜新元 袁启华 马秀红 《国土绿化》 2025年第3期48-53,共6页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北京将构建三条文化带,并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见证了北京城的诞生与发展,同时也是一条生命之河,孕育...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北京将构建三条文化带,并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见证了北京城的诞生与发展,同时也是一条生命之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在永定河的滋养下,山林间栖息着各种鸟兽,水中游弋着鱼贝,共同构成了西山永定河流域独特而和谐的生态系统。本文将穿越时空,探索西山永定河流域野生动物的演变历程,聚焦特殊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揭开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之谜。通过这一独特视角,让人们了解永定河畔野生动物的自然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森林变迁 生物多样性 西山永定河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碳汇核算和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陶晓 杨军 +2 位作者 骆翔宇 章语之 李新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的核算方法...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的核算方法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尺度、不同管理模式的城市绿地碳汇监测体系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绿地基线碳汇量、泄漏量等方面阐明了城市绿地碳汇项目减排量的计量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绿地碳汇评估的准确性,推动面向“碳中和”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碳汇 碳储量 碳排放 碳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雄性毛白杨组培幼化技术研究
17
作者 张劲 王永格 +6 位作者 彭玉信 李国雷 王茂良 张恒月 常笑超 郦金今 刘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5,26,共8页
【目的】毛白杨以无性繁殖为主,而无性繁殖材料往往存在老化现象,严重影响苗木质量,研究繁殖材料的幼化技术对于改善苗木质量,促进无性林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大兴区站上村的200年生雄性毛白杨为对象,取其根萌条为繁殖材料... 【目的】毛白杨以无性繁殖为主,而无性繁殖材料往往存在老化现象,严重影响苗木质量,研究繁殖材料的幼化技术对于改善苗木质量,促进无性林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北京大兴区站上村的200年生雄性毛白杨为对象,取其根萌条为繁殖材料,探索2种灭菌试剂处理条件下,不同灭菌时间对外植体成活与生长的影响,同时在MS培养基中设置不同激素组合研究其增殖的最佳效果,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最佳增殖培养基,通过继代培养研究此200年生成年雄性毛白杨的组培幼化技术。【结果】结果表明,0.1%氯化汞溶液的灭菌效果比10%次氯酸钠溶液效果好,最佳灭菌处理为0.1%氯化汞7 min,成活率为5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7 mg/L 6-BA+0.01 mg/L NAA,最高丛生芽分化系数为2.23,茎高生长量≥1 cm苗的数量比例为53.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生长周期由63 d(1代)降至44 d(4代),继代培养增殖系数由0.93(1代)提升至4.85(4代),茎高生长量≥3 cm苗的数量比也从2.23%(1代)显著增至62.34%(4代)。【结论】此200年生毛白杨繁殖材料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现象,母株的年龄可能影响其根萌条的幼化程度,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生长势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多次继代培养有较明显的幼化作用,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幼化效果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成熟树木 生理衰弱 幼化 雄性毛白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绿地节肢动物多样性与微环境因子关系
18
作者 王琦 任斌斌 +4 位作者 王月宾 邵金丽 李薇 王建红 温俊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0,共10页
为厘清节肢动物多样性与绿地微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而促进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利用截获器法采集了北京市三环内6个中小型公园的节肢动物种群,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究节肢动物及其天敌多样性与绿地微环境因... 为厘清节肢动物多样性与绿地微环境因子间关系,进而促进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利用截获器法采集了北京市三环内6个中小型公园的节肢动物种群,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究节肢动物及其天敌多样性与绿地微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节肢动物中蚜科为优势科,占总多度的52.12%;食蚜天敌昆虫中菜蚜茧蜂Semidalis rapae、广重粉蛉Diaeretiella aleyrodiformi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多度的27.73%和23.92%;天敌多度、丰度、香农-维纳指数在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花期植物面积、丰度和香农-维纳指数与节肢动物多度(P<0.001)、食蚜天敌昆虫丰度(P<0.001)及多度(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节肢动物香农-维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01),施药频次和施药剂量比与节肢动物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施药剂量比、花期植物面积、施药频次、花期植物均匀度、花期植物香农-维纳多样性和花期植物丰度是影响绿地节肢动物科多样性的主要微环境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花期植物面积、均匀度、香农-维纳多样性和丰度与节肢动物及食蚜天敌昆虫的多度显著正相关,与节肢动物多样性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节肢动物 天敌昆虫 生物多样性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地下建筑顶板不同覆土厚度绿化的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宏彦 谢军飞 +1 位作者 舒健骅 李延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58,共5页
半地下建筑覆土绿化是中国大城市应对土地资源匮乏和城市绿化率低的特色举措之一。通过构建半地下建筑进行顶板绿化,开展不同覆土厚度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覆土后,绿化生态效益显著优于不覆土对照,且土层越厚,生态效益越好,其中1... 半地下建筑覆土绿化是中国大城市应对土地资源匮乏和城市绿化率低的特色举措之一。通过构建半地下建筑进行顶板绿化,开展不同覆土厚度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1)覆土后,绿化生态效益显著优于不覆土对照,且土层越厚,生态效益越好,其中1.5m覆土生态效益最佳;2)覆土厚度与建筑屋顶内外能量流动负相关,与土壤蓄水能力正相关,0.5m以上覆土厚度处理可将屋顶热量交换降低80%~90%,可蓄积90%以上的雨水;3)覆土0.5m以上即可达到夏季降温、冬季保暖的显著效果,相比不覆土对照,夏季室温可降低2~3℃,冬季室温可升高1~3℃。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地下空间覆土绿化土层厚度的确定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半地下建筑覆土绿化 覆土厚度 生态效益 蓄积雨水 室内温度 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空间类型康养步道五感体验因子质量综合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芸浩 聂庆娟 +3 位作者 艾洪彦 孙玉竹 王茜 段文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身体亚健康、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崇尚绿色、向往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日益迫切。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春秋两季4种植物空间类型下康养步道内五感体验因子质量优劣,探究其对人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身体亚健康、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崇尚绿色、向往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日益迫切。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春秋两季4种植物空间类型下康养步道内五感体验因子质量优劣,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有效性,得出最适于康养的植物空间类型,以提高植物空间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效果,促进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在触觉因子方面,受温湿度影响,两季舒适度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而植物空间类型上均为垂直空间最好,开敞空间最差。在嗅觉因子方面,两季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为先降后升的趋势,而在两季各植物空间类型五感体验优劣排序中,嗅觉和视觉因子均为覆盖空间>半开敞空间>垂直空间>开敞空间。在听觉因子方面,两季声环境适宜性均为覆盖空间最好,开敞空间最差。在味觉因子方面,植物群落结构丰富且联觉感知最好的覆盖空间最优。综上,在森林康养步道中,五感体验最舒适的空间类型是覆盖空间,其次为半开敞空间,第三是垂直空间,最后为开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植物空间类型 康养步道 五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