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G基站场景下的高压直流远供关键技术与经济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京华 孟祥飞 陈亚爱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与4G通讯相比,5G通讯采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和高频通讯等关键技术使性能大幅提升,但也使5G单个基站功耗增加,站点数倍增,因此供电需求发生变化。目前有就近供电及高压直流远供两类供电形式可满足新的供电需求。针对高压直流远供,... 与4G通讯相比,5G通讯采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和高频通讯等关键技术使性能大幅提升,但也使5G单个基站功耗增加,站点数倍增,因此供电需求发生变化。目前有就近供电及高压直流远供两类供电形式可满足新的供电需求。针对高压直流远供,梳理了供电架构与关键技术,并综合考量削峰填谷经济模式运行投资成本、5G基站业务负荷忙闲时段、峰谷分时电价,提出一种可行的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在高压直流远供方案已投资建设的基础上,投资成本小,并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差获得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站用电成本高的现状。最后对5G基站供电的发展进行展望,为研究或设计其供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基站 高压直流远供 关键技术 经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电源并联方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小卫 苏星宇 +1 位作者 周京华 孟祥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62,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100%消纳和氢气全绿制取的重要途经。作为衔接可再生能源发电母线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中间环节,单个制氢电源功率等级低,不能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大功率制氢,因此需采用制氢电源的模块化并联方法,但模块化并联时存在模块间不均流问题。针对多个制氢电源并联时的不均流问题,提出基于三相交错并联LLC结构的制氢电源并联方案。首先,推导了多个制氢电源并联等效电路,从阻抗角度入手,得到模块间谐振参数差异是不均流的主要原因。然后,利用虚拟阻抗调整等效阻抗,从而实现模块间均流。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一台两个6 kW模块化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并联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解水制氢 制氢电源并联方案 谐振参数差异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网三电平储能变流器优化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京华 李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37-3147,共11页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导致微电网惯量低、抗干扰能力弱、电压波动性强。储能变流器作为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稳定的重要设备,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微电网储能变流器控制优化技术的发展,文章首先在三电平储能...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导致微电网惯量低、抗干扰能力弱、电压波动性强。储能变流器作为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支撑电网电压和频率稳定的重要设备,在微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微电网储能变流器控制优化技术的发展,文章首先在三电平储能变流器拓扑方面,聚焦储能变流器自身非线性因素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归纳总结输出波形非线性的产生机理及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弱电网下跟网型储能变流器的失稳机理,梳理增强稳定性的优化策略;同时,整理了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控制目标及架构,分析总结储能变流器的稳定性问题及控制优化策略;最后,对相关技术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微电网三电平储能变流器优化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储能变流器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优化控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亚爱 刘劲东 +1 位作者 周京华 张新强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5-1098,共4页
为了稳定高渗透率下光伏电站的电网,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光伏电站并网规定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在分析并网规则中低电压穿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大功率光伏电站的并网结构,讨论了目前基于控制算法和增加硬件等方法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 为了稳定高渗透率下光伏电站的电网,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光伏电站并网规定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在分析并网规则中低电压穿越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大功率光伏电站的并网结构,讨论了目前基于控制算法和增加硬件等方法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为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并网结构 低电压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光储微电网经济优化调度
5
作者 张贵辰 田磊 周京华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8,共9页
针对传统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在求解并网模式下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时存在种群分布不均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对传统灰狼优化算法进行改进。首先,在传统灰狼优化算法基础上引入Tent混沌映射进行种群多样性初始... 针对传统灰狼优化(gre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在求解并网模式下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时存在种群分布不均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对传统灰狼优化算法进行改进。首先,在传统灰狼优化算法基础上引入Tent混沌映射进行种群多样性初始化,克服随机初始化导致的搜索空间覆盖不均的问题;其次,结合余弦函数在[0,π/2]的函数变化特点,提出基于余弦函数的非线性收敛因子调节策略,采用具有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能力的平衡算法提升寻优精度。针对储能系统频繁充放电导致寿命衰减的问题,通过量化储能系统频繁充放电造成的寿命损耗成本,建立计及光伏维护成本、电网交互成本及储能寿命损耗折算成本的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利用改进灰狼优化算法求解优化调度模型,并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定时充放电策略和常规能量分配方案,所提方法在晴天和阴天场景下均展现出更优的经济性,验证了所提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并网模式下交流微电网灵活经济运行,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微电网系统提供了兼顾经济性与实用性的优化调度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微电网 优化调度 收敛因子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能源发电的电解水制氢直流电源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京华 孟祥飞 +1 位作者 陈亚爱 张贵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9-397,共9页
利用新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氢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以匹配电解水制氢工作特性的制氢电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电流、温度与电解槽端口电压、能量效率、制氢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制氢电源需具... 利用新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是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氢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以匹配电解水制氢工作特性的制氢电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电流、温度与电解槽端口电压、能量效率、制氢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制氢电源需具备输出低电流纹波、输出大电流、宽范围电压输出的特性。为满足新能源电解制氢系统需求,提出一种基于Y型三相交错并联LLC拓扑结构的制氢电源方案,该方案谐振腔三相交错并联输出,满足电解槽大电流低纹波工作特性,并采用脉冲频率控制实现谐振软开关,提高变换效率。最后,搭建仿真模型和6 kW模块化实验样机,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电解水制氢 质子交换膜 三相交错并联LLC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 kW高频高压变压器的绝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泽庭 李敬文 樊生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7,共5页
以60 k W电子束焊机用高频高压变压器建立模型,通过比较3种绕制方法对电场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oft在静电场条件下对C型法和Z型法的场强和电位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C型法的场强分布比Z型法的场强分布更均匀,变压器绕... 以60 k W电子束焊机用高频高压变压器建立模型,通过比较3种绕制方法对电场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oft在静电场条件下对C型法和Z型法的场强和电位分布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C型法的场强分布比Z型法的场强分布更均匀,变压器绕组两端的端电势最高,所以在进行绝缘处理时要尤其注意绕组两侧的绝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高压变压器 绕线方法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研究综述 被引量:9
8
作者 翁志鹏 周京华 +1 位作者 李津 詹政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827-5839,共13页
推动节能减排,助力“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需要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然而大量电动汽车无序充放电行为给配电网安全和充电站运营商接纳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缓解负荷压力,亟待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进行引导。首... 推动节能减排,助力“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需要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然而大量电动汽车无序充放电行为给配电网安全和充电站运营商接纳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缓解负荷压力,亟待对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进行引导。首先从配电网、充电站运营商、电动汽车用户3个层面归纳了影响有序充放电水平的因素;其次从配电网层面对提升有序充放电水平的方法进行了阐述;随后从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充放电引导方面论述了充电站运营商层面提升有序充放电水平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响应意愿和响应能力2个角度表征用户对有序充放电行为的响应程度;最后对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电动汽车 有序充放电 充放电调度 用户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L型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参数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立永 杜凯 +1 位作者 常奥宇 刘硕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65,共9页
为了降低并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和并网电流质量,提出一种L+LCL型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集成一个低开关频率的逆变单元和一个高开关频率的整流单元,低频单元负责向电网传递电能,高频单元采用前馈补偿的方式产生消谐电流,无需... 为了降低并网逆变器的开关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和并网电流质量,提出一种L+LCL型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集成一个低开关频率的逆变单元和一个高开关频率的整流单元,低频单元负责向电网传递电能,高频单元采用前馈补偿的方式产生消谐电流,无需提取高频电流谐波分量。高频单元侧滤波器采用LCL结构,具有更小体积的同时降低输出电流中的高频开关谐波,提高并网电流质量。介绍了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给出系统的参数设计方法,利用样机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并网逆变器在保证并网电流质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和动态响应,并验证了这种双频并网逆变器的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脉宽调制 损耗 开关频率 电流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调制并联型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立永 常奥宇 刘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为提高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效率和并网电流质量,提出一种混合调制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该逆变器的功率单元和消谐单元并联于电网的两侧,并具有各自的母线,这种结构可实现拓扑结构解耦,降低控制系统的实现难度。功率单元工作在逆变模式,采... 为提高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效率和并网电流质量,提出一种混合调制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该逆变器的功率单元和消谐单元并联于电网的两侧,并具有各自的母线,这种结构可实现拓扑结构解耦,降低控制系统的实现难度。功率单元工作在逆变模式,采用低开关频率,将交流电能输送到电网。消谐单元工作在整流模式,采用高开关频率,产生消谐电流以抑制并网电流的谐波。为进一步减小开关损耗,功率单元使用单极性调制方法。为提高消谐性能和便于控制,消谐单元使用双极性调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调制双频单相并网逆变器能利用谐波对消原理消除并网电流谐波,可有效降低逆变器的功率器件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脉宽调制 损耗 开关频率 电流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杨 张家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0-1099,共10页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采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的控制参数多、整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无差拍预测算法对网侧电流进行控制,以减少控制器参数,消除数字控制时延。考虑到...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采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的控制参数多、整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无差拍预测算法对网侧电流进行控制,以减少控制器参数,消除数字控制时延。考虑到算法中电压电流检测量众多,故采用输入电压观测器以降低检测成本,减小采样误差的影响。变换器采用后级单重移相的调制方法来协调配合无差拍预测算法,其中参考输入电流指令与移相角为双射函数关系,简单易实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网侧电流正弦,功率因数接近于1;直流侧电压稳定,电流纹波率小于1%;直流电流在参考值突变时,跟踪快速且无超调、无振荡;同时,在变换器功率正向传输、反向传输以及正反向切换过程中,采用所提控制策略相比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电流动态调节时间分别缩短了69%、85%、67%。由此证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保证变换器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并且相比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切换过程中动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预测控制 控制器参数 无差拍预测算法 功率因数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矩阵变换器-双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权重因数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杨 吕宁 魏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554-7565,共12页
间接矩阵变换器-双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结构复杂,传统模型预测电压控制中权重因数整定困难。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评估的权重因数整定方法,通过对物理量纲、双电机、网侧与电机侧统合将权重因数数量减少至1个,并引入层次分析评估法来... 间接矩阵变换器-双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结构复杂,传统模型预测电压控制中权重因数整定困难。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评估的权重因数整定方法,通过对物理量纲、双电机、网侧与电机侧统合将权重因数数量减少至1个,并引入层次分析评估法来实时调整权重因数以满足各种工况的要求,使系统在宽运行范围、多功率流模态下均具有良好的网侧电能质量与电机调速性能。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保证在多种工况下网侧功率因数接近1,网侧电流正弦,电机定子电流畸变小、电机动态调速性能良好。而且,相比于传统的简化模型预测电压控制方法,该文所提出的方法权重因数整定简单易实现,网侧电流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矩阵变换器 异步电机 多电机传动 模型预测控制 权重因数整定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链AC-DC矩阵变换器的变控制频率软开关调制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杨 魏铮 +1 位作者 刘璟琳 鲁乔初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6,共9页
针对高频链AC-DC矩阵变换器的高效率要求,提出了一种变控制频率软开关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在基于零矢量嵌入的分段同步控制策略基础上,以单控制周期平均功率不变为原则,通过改变控制周期长度,并调整一个控制周期内的电压矢量排布,优化... 针对高频链AC-DC矩阵变换器的高效率要求,提出了一种变控制频率软开关调制策略。该调制策略在基于零矢量嵌入的分段同步控制策略基础上,以单控制周期平均功率不变为原则,通过改变控制周期长度,并调整一个控制周期内的电压矢量排布,优化脉冲宽度,使变换器在换流时全部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开通成为可能。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证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变控制频率调制策略,变换器在整流和逆变模式下,均可实现网侧电流三相平衡正弦,功率因数达到0.981,输出电压纹波小,最高效率达到96.9%,实现了高性能、高效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变换器 高效率 软开关 移相控制 控制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优化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被引量:77
14
作者 张晓光 张亮 侯本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800-4809,共10页
为了减少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的计算量并消除转矩与磁链之间的权重系数,优化MPTC方法,提出一种改进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利用转矩与磁链无差拍预测控制原理在线计算下一周期预施加的参考电压矢... 为了减少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odel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MPTC)的计算量并消除转矩与磁链之间的权重系数,优化MPTC方法,提出一种改进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利用转矩与磁链无差拍预测控制原理在线计算下一周期预施加的参考电压矢量,根据参考电压所处扇区进一步确定待选电压矢量,无需对所有电压矢量作用下的系统行为进行预测,将传统方法的8次预测减小到2次,显著减小计算量;在其基础上,构建电压误差代价函数取代传统转矩与磁链误差代价函数,选取与参考电压误差最小的矢量作为最优电压矢量,消除了MPTC的权重系数,进一步简化系统结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MPTC方法能够显著降低传统算法计算量,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权重系数 基于电压的价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北数据港柔性变电站DC/AC变流器关键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京华 张荣 +3 位作者 陈亚爱 张新雷 宇文博 吴杰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134,共7页
柔性直流输电是实现新能源并网和直流电网的极具潜力的输电方式。文中在张北数据港设计构造了一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用DC/AC变流器。所设计的变流器采用多变流器并联+z型接地变压器结构。为抑制离网下由于负荷特性而造成的输出电压不平... 柔性直流输电是实现新能源并网和直流电网的极具潜力的输电方式。文中在张北数据港设计构造了一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用DC/AC变流器。所设计的变流器采用多变流器并联+z型接地变压器结构。为抑制离网下由于负荷特性而造成的输出电压不平衡与输出电压畸变问题,分别提出了变流器输出电压不平衡控制策略与输出电压谐波抑制策略,以保证设备的供电质量。为保证设备的不间断供电并提高设备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一种主动限流控制策略,在设备离网供电模式下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进行主动限流。最后,搭建了2.5MW DC/AC变流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目前,该装置已应用于张北数据港柔性变电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电压控制 谐波电压抑制 模糊控制 主动限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多电平贯通式同相供电装置拓扑与控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京华 闫天乐 +1 位作者 章小卫 陈亚爱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53,共12页
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单相工频牵引供电系统,负序和电分相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贯通式多电平同相供电装置通过三相-单相对称变换,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针对目前多电平同相供电技术的发展,本文分类归纳了适用于同相供电装置的多电平全电力... 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单相工频牵引供电系统,负序和电分相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贯通式多电平同相供电装置通过三相-单相对称变换,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针对目前多电平同相供电技术的发展,本文分类归纳了适用于同相供电装置的多电平全电力电子变换拓扑,总结了同相供电装置的控制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多电平同相供电装置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最后结合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的背景,提出新能源混合多端同相供电系统构想,为同相供电装置的深入研究与牵引网架构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牵引供电系统 同相供电 多电平拓扑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梅杨 黄伟超 刘子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99-2506,共8页
针对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提出一种控制策略,即前级矩阵变换电路和后级全桥电路的调制策略以及矩阵变换器双向开关的换流方法。其中,前级矩阵变换电路的调制基于双线电压调制思路,对扇区进行重新划分,调整和优化开关状态选择,... 针对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提出一种控制策略,即前级矩阵变换电路和后级全桥电路的调制策略以及矩阵变换器双向开关的换流方法。其中,前级矩阵变换电路的调制基于双线电压调制思路,对扇区进行重新划分,调整和优化开关状态选择,以满足简化换流需求,后级全桥电路根据前级矩阵变换电路的调制策略,配合前级调节脉冲宽度进行协调控制,双向开关换流采用基于交流电压相对大小的两步换流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整流和逆变模式下,矩阵式隔离型双向AC-DC变换器均能保证网侧电流正弦,功率因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电流可以保持恒定。由此证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实现变换器能量双向变换,且输入输出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变换器 矩阵变换器 控制策略 隔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的软开关复合调制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梅杨 鲁乔初 黄伟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74-2483,共10页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文中提出一种软开关复合调制策略,其中,前级3-1矩阵式变换电路采用对称双线电压调制法,以提高电压传输比;后级全桥电路采用互补控制,简单易实现;前后级电路之间进行移相控制。通过协调安排前后级脉冲宽...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文中提出一种软开关复合调制策略,其中,前级3-1矩阵式变换电路采用对称双线电压调制法,以提高电压传输比;后级全桥电路采用互补控制,简单易实现;前后级电路之间进行移相控制。通过协调安排前后级脉冲宽度分布,使得矩阵变换器中的双向开关在采用简单的两步换流时,可保证全部开关器件实现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换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网侧电流三相平衡正弦,相电流谐波畸变率小于3%,功率因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和电流为稳定直流,电压电流纹波小,变换器中的双向开关和普通开关器件均能实现ZVS换流。在宽负载范围(10%~100%)内效率均保持在94.5%以上,最高效率可达97.74%。因此,采用提出的调制策略可实现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功率的稳定传输,在保证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开关器件的零电压换流,具有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变换器 矩阵变换器 零电压开关 移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孤岛型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方法 被引量:47
19
作者 周京华 翁志鹏 宋晓通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6-174,共9页
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孤岛型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的2个重要参照,但不能同时最优。为协调二者矛盾,提出了一种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孤岛型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方法。该方法针对概率类、频率及持续时间类指标,从容量及功率角度进行了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孤岛型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的2个重要参照,但不能同时最优。为协调二者矛盾,提出了一种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孤岛型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方法。该方法针对概率类、频率及持续时间类指标,从容量及功率角度进行了可靠性评估与经济性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负荷点接入光储微电网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一定储能配置方案下,光伏容量的增加可优化概率类指标,但频率及持续时间类指标变化并非单调;合理的储能配置能进一步优化概率类指标,降低或平抑系统平均停电次数指标对微电网的冲击;在负荷水平较低处安装微电网可实现可靠性与总成本的最优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储能 容量配置 概率类指标 可靠性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矩阵变换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优化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梅杨 王梁 黄伟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884-2893,共10页
在间接矩阵变换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时,由于开关状态有限,且控制频率固定,使得每个采样周期内的变换器输出电压矢量幅值受限,因此在电机中低速区域运行时,有限个输出电压矢量均与目标参考差异较大,从而导致网侧电... 在间接矩阵变换器-异步电机调速系统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时,由于开关状态有限,且控制频率固定,使得每个采样周期内的变换器输出电压矢量幅值受限,因此在电机中低速区域运行时,有限个输出电压矢量均与目标参考差异较大,从而导致网侧电流和电机定子电流波形有大量谐波,进而引起电机转矩和磁链波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优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以网侧电流和电机磁链矢量为控制目标,在矩阵变换器的逆变级电路中插入变占空比的零矢量开关状态,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开关状态作用时间约束及品质优化函数的单调性,求取最优占空比及相应的开关状态组合,从而提高矩阵变换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输入输出性能。同时,零矢量的插入可实现整流级电路中双向开关的零电流换相,以保证矩阵变换器的安全可靠运行。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矩阵变换器良好的网侧电能质量和电机优良的动静态性能,且比起传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的网侧电流和电机电流谐波明显降低,尤其是在电机中低速运行工况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矩阵变换器 模型预测控制 零电流换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