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城区地块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以北京外城为例
1
作者 郑祎 戎卿文 戴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8,共10页
以北京外城为研究案例,以1949年的建成区边缘为界限划分内外圈层结构。通过对历史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一个新型纵向空间数据库以及基于地块“功能—结构—形态”的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识别多变量图类型。对地块类型和特征变化... 以北京外城为研究案例,以1949年的建成区边缘为界限划分内外圈层结构。通过对历史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一个新型纵向空间数据库以及基于地块“功能—结构—形态”的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识别多变量图类型。对地块类型和特征变化的统计分析表明:单个地块面积在0.1~0.5 hm^(2)的均匀地块组合,其空间特征的数值最优;在小尺度地块逐渐合并为大体量粗放型地块的过程中,地块平衡度的数值变化与空间形态和结构的相关数值变化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地块功能逐渐从均质分布到混杂生长、空间结构从单核到圈层、城市更新重点从边缘空间转向遗产中心的演化过程和趋势,以及历史事件与城市政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规划思想与社会文化对历史城区空间的驱动机制,为指导历史城区未来的保护和发展、促进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历史城区空间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计量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地块功能 历史城区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建筑室内历史环境价值评估体系的研究--以北京教堂建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爱莉 翁泽华 +1 位作者 杨欣蕾 杨昌鸣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16,共5页
价值评估体系是近现代建筑室内历史环境进行保护和更新实践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真正合理有效的保护只有在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的指导下才行。本文应用因子分析价值评估方法,构建了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近现代... 价值评估体系是近现代建筑室内历史环境进行保护和更新实践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真正合理有效的保护只有在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的指导下才行。本文应用因子分析价值评估方法,构建了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北京近现代教堂室内历史环境价值评估中,采用因子分析法客观地对所选评估对象进行价值评估计算,根据价值评估结果将室内历史环境分为四类保护级别,为近现代建筑遗产室内环境保护更新策略和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建筑 室内历史环境 价值评估体系 因子分析法 北京教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近距离侧穿建筑遗产的施工技术分析及保护措施加固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谦 杨昌鸣 +2 位作者 陆继广 徐英晋 王启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11339-11346,共8页
为严格控制地表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小施工对不可复制建筑遗产的影响,结合郑州地铁3号线近距离侧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七纪念塔的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建立隧道-土体-建筑遗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盾构施工前... 为严格控制地表沉降,最大限度地减小施工对不可复制建筑遗产的影响,结合郑州地铁3号线近距离侧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七纪念塔的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建立隧道-土体-建筑遗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盾构施工前二七纪念塔周边加固效果、施工技术参数优化、施工现场实测值与数值计算值对比分析;验证了排桩加固效果、施工技术参数选取的合理性、数值计算和监测数据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适宜的加固措施和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保证盾构近距离侧穿建筑遗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建筑遗产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辨析的我国历史地段的内涵及分类探析
4
作者 戴俭 卢钖钖 +2 位作者 戎卿文 鞠德东 王巍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3,53,共8页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与对比,最后根据内容解读与对比,对我国历史地段的保护层次与内涵、内容分类及分级进行思考与探索。文章建议将我国“历史地段”概念调整为“历史(文化)地段”以及对应的英文翻译,勾勒了2个等级10种分类的历史文化地段内容框架,以期对未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历史地段概念的判定与保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保护 概念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抬梁式空间木结构古建筑有限元建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士东 王志涛 +1 位作者 郭小东 马东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1-761,共11页
基于空间抬梁式木结构古建筑拟静力试验结果,以榫卯缝隙、摩擦系数及屋顶存在与否为变量,构建六组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这些变量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特性;结构滞回曲线为... 基于空间抬梁式木结构古建筑拟静力试验结果,以榫卯缝隙、摩擦系数及屋顶存在与否为变量,构建六组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这些变量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特性;结构滞回曲线为反“S”形,具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与木结构的实际耗能特征相符;在受力性能方面,燕尾榫节点之间的缝隙会降低结构的承载力;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提出的两种屋顶简化方法使结构的承载力分别增加20%和60%.通过对比明确了抬梁式空间木结构数值模拟中影响其精度的关键因素,为后续木结构数值模型的建立与修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榫卯节点 屋顶 数值模拟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木构件残损特征及其内部空洞的应力波无损检测 被引量:12
6
作者 戴俭 常丽红 +1 位作者 钱威 李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4,共9页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古建筑木构件内部残损状况,在大量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木构件残损特征和主要残损部位,采用FAKOPP应力波对榆木试件采取逆向试验,研究在不同形状、大小的空洞下应力波对空洞面积、空洞形状、波速衰减的数字采集情况.研...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古建筑木构件内部残损状况,在大量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木构件残损特征和主要残损部位,采用FAKOPP应力波对榆木试件采取逆向试验,研究在不同形状、大小的空洞下应力波对空洞面积、空洞形状、波速衰减的数字采集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空洞的不断扩大,检测面积与实际面积之间的误差值逐渐减小,最小误差可达4%,此外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FAKOPP应力波对空洞形状的识别较弱,当空洞位置为中部时,将二维平面检测图与反映V_a、V_b、V_c、V_d、V_e波速线形图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对内部孔洞形状的判定以及空洞面积的参考.其中以V_c路径的波速最为稳定,当空洞达到截面面积1/2时,对比完整试件其波速衰减最高可达51.16%.研究成果有利于古建筑进行预防性保护以及将检测方法由定性转为量化分析,为实际工程的修缮加固方案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件 残损特征 应力波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ley值的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无损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常丽红 戴俭 钱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6-892,共7页
为了准确地获取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状况,采用应力波和阻抗仪2种无损检测方法,对古建筑常用树种榆木和杨木试件在不同缺陷类型、不同内部缺陷面积下进行试验,并基于Shapley值对其内部缺陷进行组合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波能快速获取... 为了准确地获取古建筑木构件内部缺陷状况,采用应力波和阻抗仪2种无损检测方法,对古建筑常用树种榆木和杨木试件在不同缺陷类型、不同内部缺陷面积下进行试验,并基于Shapley值对其内部缺陷进行组合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波能快速获取检测截面的二维图形,内部缺陷较小时误差率较大,当内部缺陷面积大于整个检测截面的1/4时应力波检测误差值逐渐减小.阻抗仪对单路径下的内部缺陷能够准确判断缺陷位置及缺陷类型.当木构件内部缺陷较小时阻抗仪检测结果较精确,内部缺陷面积扩大后阻抗仪检测误差变大.应用Shapley值方法,通过分配2种无损检测总误差来确定组合预测模型中应力波和阻抗仪的权重,构建组合预测模型,组合预测误差值均小于10cm2,检测精度高于单一的检测结果,可以为古建筑木构件工程的修缮和加固方案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件 无损检测 SHAPLEY值 组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施工影响下邻近建筑遗产安全风险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谦 杨昌鸣 陆继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9615-9621,共7页
建筑遗产风险评估是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应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建筑遗产造成的影响,快速、准确地对建筑遗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很有必要。应用物元理论方法研究了地铁施工影响下的建筑遗产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建筑遗产风险评估是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应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建筑遗产造成的影响,快速、准确地对建筑遗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很有必要。应用物元理论方法研究了地铁施工影响下的建筑遗产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工程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客观实际,可同时用于安全风险排序和安全风险评估,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高效可靠。可见物元理论应用于安全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同时为同类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物元模型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构数据环境下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费智涛 郭小东 王志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0-709,共10页
为在多尺度、多层级展示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提供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环境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管理的工具,采用概念推演、实证研究方法,基于灾害风险表达和“数据-服务-应用”的多层次框架,提出包含多维度模型、要素转换模式和数... 为在多尺度、多层级展示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提供一种多源异构数据环境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管理的工具,采用概念推演、实证研究方法,基于灾害风险表达和“数据-服务-应用”的多层次框架,提出包含多维度模型、要素转换模式和数据集成量化规则的不可移动文物灾害风险图构建方法。其中,多维度模型关联了尺度、粒度和风险要素(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3个维度,要素转换模式给出了空间尺度变换、粒度缩放的方法,数据集成量化规则包括直接量化、组合量化及空间映射3种风险指标量化方式。以山西省、孝义市2个不同空间尺度为例,构建了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图,可以直观展示风险程度与空间分布及其专题评估结果,为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灾害风险图 风险图构建方法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的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郭小东 付体彪 徐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0-785,共6页
为了评价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性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的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评估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灵水村114号院南房的安全性,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各指标子因素的权重,再采用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进行... 为了评价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性等级,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的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评估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了灵水村114号院南房的安全性,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确定各指标子因素的权重,再采用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按灰色聚类系数最大值原则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等级及隶属度.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得到的木结构古建筑安全性等级与检测结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法 层次分析法 木结构古建筑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板隐蔽式加固古建筑木梁的抗弯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兆阳 钱威 +1 位作者 程丽婷 戴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为研究FRP板隐蔽式加固古建筑截面削弱型木梁的抗弯力学性能,设计了3组18根木梁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比较了新构件替换残损构件与残损构件FRP板隐蔽式加固2种方式的加固效果,以及FRP板材的类型、厚度、加固长度对加固木梁抗弯性能的影响... 为研究FRP板隐蔽式加固古建筑截面削弱型木梁的抗弯力学性能,设计了3组18根木梁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比较了新构件替换残损构件与残损构件FRP板隐蔽式加固2种方式的加固效果,以及FRP板材的类型、厚度、加固长度对加固木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固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抗弯刚度较模拟残损梁均显著提升;最优加固木梁的抗弯性能与健康梁相当.相同厚度的CFRP板加固木梁的抗弯性能优于GFRP板加固木梁; FRP板的厚度、加固长度与加固木梁的抗弯性能提高幅度成正比.在加固试件中木材、碳板胶以及FRP板的协同工作性能方面,GFRP板优于CFRP板.加固木梁截面应变沿梁截面高度方向的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提出了FRP板加固木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板隐蔽式加固 松木木梁 抗弯承载力 抗弯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灵水村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丽红 钱威 +1 位作者 苟天来 毕宇珠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推进京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为创建村落地域特色及科学性保护提供方法。【方法】查阅文献和实地探勘,利用规划制图软件绘制图纸分析灵水村的院落格局及建筑形制。【结果】归纳村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绘制单体建筑立面图及... 【目的】推进京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为创建村落地域特色及科学性保护提供方法。【方法】查阅文献和实地探勘,利用规划制图软件绘制图纸分析灵水村的院落格局及建筑形制。【结果】归纳村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绘制单体建筑立面图及典型院落空间构成的平面图,对院落格局、建筑等进行形态和形制分析。【结论】从文保档案的建立、院落形态的保护以及科学性的修缮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此同时结合周边的旅游资源整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院落 建筑 京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槛窗木构架抗震性能及损伤等级评价
13
作者 郇君虹 郭小东 +1 位作者 马东辉 管忠正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7,共9页
为了研究木结构古建筑带内部填充木框架的抗震性能和价值损伤规律,选取清式木结构古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槛窗木构架为研究对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的试验模型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分析了槛窗木构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 为了研究木结构古建筑带内部填充木框架的抗震性能和价值损伤规律,选取清式木结构古建筑中广泛应用的槛窗木构架为研究对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的试验模型进行低周往复试验,分析了槛窗木构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槛窗木构架滞回曲线有明显的“捏缩效应”,随着加载位移的增大和加载循环次数的增多,这种效应就越明显;试验过程中墙体首先发生破坏,而后随着加载的进行,墙体逐渐加剧破坏,木构件出现拔榫、棂条劈裂等破坏。墙体对木构架的刚度影响较大。结合槛窗木构架可能存在的价值点,提出基于价值的损伤评价指标,为古建筑的修复、加固和价值损伤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槛窗木构架 低周往复试验 损伤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钻针速率对木材微钻阻力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鑫 戴俭 +1 位作者 钱威 常丽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66-1070,共5页
为了解决微钻阻力检测设备由于不同参数设置而造成的检测数据无法比较的问题,基于IML木材微钻阻力仪可调节设置不同钻针旋转速率和前进速率的特性,试验设置5档旋转速率和5档前进速率,并交叉搭配组合,形成25种情况的参数条件设置.探讨了... 为了解决微钻阻力检测设备由于不同参数设置而造成的检测数据无法比较的问题,基于IML木材微钻阻力仪可调节设置不同钻针旋转速率和前进速率的特性,试验设置5档旋转速率和5档前进速率,并交叉搭配组合,形成25种情况的参数条件设置.探讨了在不同参数设置情况下,木材微钻旋转阻力和前进阻力的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了钻针旋转速率和前进速率对微钻阻力值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相关变化系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条件下微钻旋转阻力和前进阻力的比值范围相对固定;旋转阻力和前进阻力与钻针的旋转速率成反比关系,与钻针的前进速率成正比关系,且其各自的变化系数相对一致;微钻阻力检测中,旋转阻力能更为直接精确地反映钻针速率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钻阻力 旋转速率 前进速率 木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屋顶结构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江 杨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九层楼是敦煌莫高窟最具标志性的传统建筑,与其它窟檐建筑相比,它的尺度规模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超越同类。九层楼的屋顶结构具有河西建筑中脊步高耸、椽扣挂椽、弧腹角梁的一般特征,同时,在使用木桁架支撑、尖锐翼角、形似盔顶等方面又... 九层楼是敦煌莫高窟最具标志性的传统建筑,与其它窟檐建筑相比,它的尺度规模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超越同类。九层楼的屋顶结构具有河西建筑中脊步高耸、椽扣挂椽、弧腹角梁的一般特征,同时,在使用木桁架支撑、尖锐翼角、形似盔顶等方面又独具特色。通过对这些建造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从支撑方式、椽望做法和屋面形式等突出展现莫高窟九层楼屋顶结构的建造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九层楼 屋顶结构 支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檐歇山顶叠加暗廊转经道形制的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殿堂研究
16
作者 李江 杨菁 +1 位作者 刘源 李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60,共12页
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关键过渡地带的河湟地区,是汉、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重要场所。西藏地区于吐蕃时期所形成的暗廊转经道和中原地区于宋金时期所发展出的重檐歇山顶,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构类型在河湟地区相互叠加组合,产生了一种独... 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关键过渡地带的河湟地区,是汉、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重要场所。西藏地区于吐蕃时期所形成的暗廊转经道和中原地区于宋金时期所发展出的重檐歇山顶,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构类型在河湟地区相互叠加组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类型,在结构形制、营造做法等方面体现出汉、藏传统建筑相互嫁接、彼此借鉴的鲜明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异彩纷呈的营造形式。处于河湟地区这一藏传佛教向外传播起始阶段的汉藏结合式佛殿类型,填补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地域建筑研究的关键中间过渡环节,并有力见证了多元民族建筑文化共同推进中国传统建筑的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藏传佛教殿堂 重檐歇山顶 暗廊转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政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汪坚强 郑善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4,78,共7页
运用公共政策学原理,探讨控规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对现行控规公共政策属性的缺失及原因分析,提出从"工程技术"向"公共政策"转型、加强制度建设是控规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实现控规这一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公正、公平... 运用公共政策学原理,探讨控规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对现行控规公共政策属性的缺失及原因分析,提出从"工程技术"向"公共政策"转型、加强制度建设是控规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实现控规这一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公正、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和保障公共利益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要基于公共政策,从思想理念、编制主体、体系构成、运作程序四个方面进行控规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利益协调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数据线收纳产品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爱莉 杨欣蕾 杨昌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0-195,共6页
目的 以数据线收纳产品为研究对象,从用户感性需求角度出发,探索感性工学在数据线收纳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理论知识,从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收集用户对数据线收纳产品的感性词汇,分别筛选并确定各层面的... 目的 以数据线收纳产品为研究对象,从用户感性需求角度出发,探索感性工学在数据线收纳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基于用户感性需求的理论知识,从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收集用户对数据线收纳产品的感性词汇,分别筛选并确定各层面的感性词汇,随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样本,运用语义差异(SD法)量表问卷建立感性意象空间,量化用户对产品的感性需求,收集问卷数据,并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用户感性意象偏好。结论 通过收集用户感性需求,并通过因子分析法的定量分析,得出用户关注度较高的3个感性词汇,即分别代表了用户在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上的感性偏好,再结合样本解析用户感性意象与产品要素的关联,归纳总结出数据线收纳产品在感知、认知、情感3个层面的设计要点,最后基于设计要点进行产品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工学 用户需求 数据线收纳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落叶松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程丽婷 戴俭 彭乐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15050-15058,共9页
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含水率下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木材含水率未达到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急剧下降;在木材含水率大于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 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含水率下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木材含水率未达到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急剧下降;在木材含水率大于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下降幅度较小。以木材含水率为单一变量,以木材纤维饱和点(30%)为分界点,建立含水率与落叶松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理论公式。用实测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表明:材性检测指标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趋势一致,用应力波测量仪和微钻阻力仪测定的波阻模量值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最接近。同时,推导的理论公式可以作为现场测定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纤维饱和点 材性检测 应力波传播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