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包装柔性版印刷产业现状与碳排放研究
1
作者 莫黎昕 胡海翔 +5 位作者 安粒 张立峥 辛智青 刘蓝天 邢贯栋 李路海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199,共9页
柔性版印刷具有绿色环保、高速生产、可与多种印刷工艺组合等优点,在欧美各国的包装印刷市场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绿色发展以及“双碳”战略的提出,柔性版印刷在环保、碳减排等方面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本研究通... 柔性版印刷具有绿色环保、高速生产、可与多种印刷工艺组合等优点,在欧美各国的包装印刷市场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绿色发展以及“双碳”战略的提出,柔性版印刷在环保、碳减排等方面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际走访等方式,调研了中国包装柔性版印刷产业的发展现状,获取了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包装印刷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数据;通过设定边界条件,计算了印刷品功能单位碳排放量。研究发现:在本次调研中,水性柔性版印刷产品碳排放最低,其次是溶剂型柔性版印刷产品,溶剂凹版印刷产品碳排放相对较高。因此,应提倡包装印刷企业加大柔性版印刷技术与水性油墨的应用力度,助力我国包装印刷行业早日达成碳中和与绿色环保生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印刷 柔性版印刷 凹版印刷 碳排放 “双碳”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印刷工艺对电致发光器件墨层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马睿 贾伟艺 +4 位作者 李洪娟 王婷 孙可凡 王亚涛 孙志成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共8页
无机交流电致发光(ACEL)器件是一种由交流电驱动的低能耗发光器件,因其发光均匀、制备简单及可柔性弯曲,在智能发光、柔性显示及可穿戴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掺铜硫化锌(ZnS:Cu)为发光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改变工艺... 无机交流电致发光(ACEL)器件是一种由交流电驱动的低能耗发光器件,因其发光均匀、制备简单及可柔性弯曲,在智能发光、柔性显示及可穿戴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掺铜硫化锌(ZnS:Cu)为发光层,采用丝网印刷工艺,改变工艺参数,制备得到底部发光结构(BES)的无机交流电致发光器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发光光谱、CIE色坐标和亮度-电压曲线等对发光层的结构、厚度以及在不同印刷条件下的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通过调整丝网印刷工艺可以改变墨层厚度,进而调控器件的发光亮度。其中丝网目数和油墨黏度是改变墨层厚度的主要因素,而刮刀角度和刮刀速度对墨层的影响微小。在本研究中,器件的发光性能随墨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发光墨层厚度达到74.0993μm时,器件获得最佳的发光性能,发光亮度为90.34cd/m2。该研究对制备具有良好印刷适性及发光性能的交流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有力地助推印刷显示器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致发光 丝网印刷 底部发光结构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导电材料在柔性印刷电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维娟 王芳冬 +4 位作者 耿明天 郭洋 刘宇康 李路海 莫黎昕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4,共14页
印刷电子技术起源于可溶液化的有机电子材料,而无机纳米导电材料的兴起推动了印刷电子的快速发展。无机纳米导电材料包括金属、碳材料等导体,以及硅、锗、金属氧化物等半导体。本文概述了无机纳米导电材料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发展历程,综... 印刷电子技术起源于可溶液化的有机电子材料,而无机纳米导电材料的兴起推动了印刷电子的快速发展。无机纳米导电材料包括金属、碳材料等导体,以及硅、锗、金属氧化物等半导体。本文概述了无机纳米导电材料在印刷电子领域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无机纳米导体材料的性质和油墨化技术,包括可印刷纳米金属材料、碳材料、液态金属以及MXene,并介绍其在柔性与印刷电子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可印刷无机纳米导电材料存在的问题及其在柔性与印刷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导电材料 印刷电子 导电油墨 碳纳米材料 MX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Xene空气电极的印刷柔性锌空电池及其应用研究
4
作者 马维娟 胡海翔 +3 位作者 瞿锐 胡堃 李路海 莫黎昕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2-49,共8页
目的探究承印材料和添加单层或少层Mxene(SLMxene)对柔性锌空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氧气含量环境下的表现。方法利用丝网印刷在不同承印基材上制备柔性锌空电池,研究承印材料对柔性锌空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到了在PE防水膜上... 目的探究承印材料和添加单层或少层Mxene(SLMxene)对柔性锌空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氧气含量环境下的表现。方法利用丝网印刷在不同承印基材上制备柔性锌空电池,研究承印材料对柔性锌空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得到了在PE防水膜上印刷的柔性锌空电池放电性能最佳,初始开路电压最高,达到5.5V。在此基础上,探究SLMXene的质量分数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利用HCl与HF混合溶液对Ti_(3)AlC_(2)进行刻蚀,并剥离得到SLMXene,将SLMXene加入空气电极油墨中,发现SLMXene添加量超过2%时,柔性锌空电池的放电电压保持平稳,放电电压不再改变,并且在弯折时电池的放电电压保持平稳;弯折200次后,电池的放电电压保持96%以上。结论改变柔性锌空电池所处环境中的氧气含量时,其放电电压表现出与氧气含量呈正相关的特性,表明其在氧气智能包装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锌空电池 柔性电子 MXene 氧气传感 智能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在柔性与印刷电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祥有 赵静 +3 位作者 潘雅琴 唐国栋 李路海 莫黎昕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54,共14页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或碳氮)化物MXene自2011年首次报道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出色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可设计的表面官能团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储能、传感、电磁屏蔽等多个领域。同时,MXene具备的优良导电性、亲水性、机械柔性及丰富可...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或碳氮)化物MXene自2011年首次报道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出色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可设计的表面官能团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储能、传感、电磁屏蔽等多个领域。同时,MXene具备的优良导电性、亲水性、机械柔性及丰富可调的表面化学特性,使其日益受到柔性与印刷电子领域的关注。本文从MXene的制备、物理与化学特性及其在储能、传感、电磁屏蔽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综述了MXene在柔性与印刷电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二维材料 柔性与印刷电子 柔性储能 柔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丝网印刷电子影响因素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世朴 李艳 张彦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3-250,共8页
目的为了分析网版参数、印刷工艺和油墨粘度对丝网印刷过程的影响情况及影响程度。方法以印品线宽、线厚和印刷粗糙度为评价指标,根据精细丝网的印刷过程,采用静态描述法建立油墨向网孔中填墨、油墨从网孔向承印物转移以及油墨在承印物... 目的为了分析网版参数、印刷工艺和油墨粘度对丝网印刷过程的影响情况及影响程度。方法以印品线宽、线厚和印刷粗糙度为评价指标,根据精细丝网的印刷过程,采用静态描述法建立油墨向网孔中填墨、油墨从网孔向承印物转移以及油墨在承印物上的流平铺展的物理模型;采用实验方法探究网版参数、印刷工艺和油墨粘度对丝网印刷过程的影响;建立相同印刷条件下,各个影响因子对应的线宽数值,线宽越小,其影响程度就越大的描述模型,以对影响因子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最小网点直径与网版目数、线径的数学模型,获知网版的选择与最小网点直径有关,最小网点直径越小,所选网版就越好;在一定范围内,刮刀角度越小,刮刀压力越大,刮刀速度越大,其印品质量就越好,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影响其印品质量;离网间距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在刮刀角度为60°,刮刀速度为0.08 m/s下的离网间距最佳为2mm;纳米银导电油墨粘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不是同步变化,若追求低厚度和小粗糙度印品,则选择低粘度油墨;若追求低线宽,则选择高粘度油墨。结论精细丝网印刷质量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网版参数>刮刀压力>离网间距>油墨粘度>刮刀角度>刮刀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丝网 印刷电子 柔性电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硅胶基材的可拉伸导电油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谭彩凤 王永生 +9 位作者 张清芳 任铮 恩溪弄 刘儒平 刘婕妤 陈艳 李葆 李路海 陈寅杰 辛智青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0-236,共7页
印刷电子正逐渐从柔性电子向可拉伸电子方向发展,开发平面的可拉伸导体对可拉伸电子具有重要的意义。快速制备柔软的但有一定强度的可拉伸导体的方法是将导电材料与弹性聚合物复合形成导电油墨并印刷在弹性基材上。基于硅胶的弹性基材... 印刷电子正逐渐从柔性电子向可拉伸电子方向发展,开发平面的可拉伸导体对可拉伸电子具有重要的意义。快速制备柔软的但有一定强度的可拉伸导体的方法是将导电材料与弹性聚合物复合形成导电油墨并印刷在弹性基材上。基于硅胶的弹性基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弹性接近皮肤,被用于表皮电子器件、智能软体机器人、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鉴于硅胶表面非极性的特性,为实现印刷的墨层与硅胶表面之间高的粘附牢度,对印刷油墨提出较高要求。本文重点介绍了两类用于硅胶基材的可拉伸导电油墨且将其进行对比,并分析了印刷后图案的后处理方式对拉伸性的影响。指出采用非极性连结料并选择相容性好的导电组分制备导电油墨是硅胶基材上印刷可拉伸电极的关键;复合不同导电组分、在墨层中引入多孔结构、氙灯烧结有利于提升硅胶基可拉伸电子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拉伸导体 印刷技术 硅胶基材 导电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十四烷蓄冷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马璇 方健 孙志成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蓄冷微胶囊被广泛应用于冷链包装领域,能够有效实现温度调节和能量储存。本研究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正十四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壁材制备得到蓄冷相变微胶囊。通过研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乳化剂对芯材乳化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芯壁... 蓄冷微胶囊被广泛应用于冷链包装领域,能够有效实现温度调节和能量储存。本研究采用原位聚合法,以正十四烷为芯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壁材制备得到蓄冷相变微胶囊。通过研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乳化剂对芯材乳化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芯壁比对微胶囊形貌、封装率和热稳定性的作用,从而确定最佳的微胶囊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当水溶液中乳化剂浓度为1%(质量分数),且选用由分子量2300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制成的钠盐时,芯材呈现出最优乳化状态。微胶囊的封装率与芯壁比密切相关,随着芯壁比递增,微胶囊粒径逐渐减小,封装率则逐步提高,同时热稳定性有所下降。当芯壁比为1.3∶1时,所得的微胶囊在形貌和热稳定性方面表现最佳,其封装率达到86.4%,平均粒径约为54μm,熔融焓为203.31J/g。将微胶囊添加至聚乙烯醇制备复合膜后,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记录显示,该复合膜中含60%(质量分数)微胶囊时,其蓄冷时长可达普通膜的5倍,这对冷链包装材料的拓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四烷 蓄冷 微胶囊 高封装率 冷链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版印刷金属网栅光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修 王瑜 +3 位作者 徐艳芳 冉军 莫黎昕 李路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95-3299,共5页
为满足日渐增加的电磁屏蔽要求,设计了一种透明基材上柔版印刷电磁屏蔽用金属网栅,研究了影响金属网栅透光率与电磁屏蔽特性的主要因素。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计算并分析金属网栅结构参数(线宽、周期、占空比)等对透明导电金属网栅... 为满足日渐增加的电磁屏蔽要求,设计了一种透明基材上柔版印刷电磁屏蔽用金属网栅,研究了影响金属网栅透光率与电磁屏蔽特性的主要因素。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计算并分析金属网栅结构参数(线宽、周期、占空比)等对透明导电金属网栅透光率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接下来利用柔版印刷方式制备周期为300、400μm线宽为20、30、40μm的金属网栅,测试了在7、10、13 GHz3个频点处电磁屏蔽效能以及300~1000 nm波段的紫外-可见透过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网栅在紫外-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在70%~80%之间,且随周期/线宽增大而分别增大/减小,电磁屏蔽效能最高达到了15 dB以上。结果显示,网栅的光电特性是矛盾的,线宽与周期越小电磁屏蔽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金属网栅 电磁屏蔽 透明导电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印刷电路低温烧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路海 刘媛琪 +7 位作者 韩璐 曹梅娟 高波 莫黎昕 曹秀华 黄俊 沈跃桐 吴桢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共12页
纳米银导电油墨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金属系导电油墨。由于织物、纸张、塑料等柔性电路基底耐热性差,印刷电路的低温烧结(<200℃)乃至室温烧结,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结合文献报道及课题组工作,本文讨论了纳米银及其制备技术;分析对比了几... 纳米银导电油墨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金属系导电油墨。由于织物、纸张、塑料等柔性电路基底耐热性差,印刷电路的低温烧结(<200℃)乃至室温烧结,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结合文献报道及课题组工作,本文讨论了纳米银及其制备技术;分析对比了几种低温烧结技术,重点考察了化学烧结。相对其他烧结技术,化学烧结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高效节能,通过配体交换法可得到电阻率为1.21×10^(-7)Ω·m的纳米银印刷电路;光子烧结时间短,效率高,但价格昂贵;电烧结选择性强,受制于电热转换;微波烧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但耗时长,且烧结效果与纳米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等离子体烧结要求真空条件,设备复杂,烧结时间长。总体上,选择具体印刷电路的低温烧结方式,要综合考虑导电油墨、印刷电路和基材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低温烧结 保护剂 化学烧结 印刷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晏子强 王永生 +5 位作者 谭彩凤 呼玉丹 余媛 高文静 陈寅杰 辛智青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共10页
目的综述电子封装中用于代替锡铅焊料的导电胶的研究进展,对导电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导电胶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导电胶的组成、导电机理、类型入手,重点介绍导电胶应用时的关键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并总结近几年在提高导电性、... 目的综述电子封装中用于代替锡铅焊料的导电胶的研究进展,对导电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导电胶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导电胶的组成、导电机理、类型入手,重点介绍导电胶应用时的关键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并总结近几年在提高导电性、稳定性及降低固化温度、成本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对导电胶中基体树脂进行改性并选择合适的导电填料(形状、组成),可改善导电胶的固化条件,并提高导电胶的导电性能、黏结性能、耐久性,满足苛刻应用环境下对器件连接高可靠性的要求。结论相比传统铅锡焊料焊接的方式,导电胶具有绿色环保、连接温度低、分辨率高等特点。因此导电胶适用于电子封装与智能包装领域。目前导电胶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提高导电性、黏结强度以及黏结稳定性。但是在面对固化时间长、耐湿热性弱、成本较高等缺点时,仍需不断优化组成,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胶 基体树脂 导电机理 体积电阻率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印刷电子工艺参数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野 李艳 +1 位作者 袁英才 刘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0-259,共10页
目的研究丝网印刷过程中刮胶角度、刮胶速度、离网间距、刮胶压力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规律,为丝网印刷电子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现有丝网印刷试验台,对4个印刷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丝网印刷过程中刮胶角度、刮胶速度、离网间距、刮胶压力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规律,为丝网印刷电子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现有丝网印刷试验台,对4个印刷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影响因素主次判断。结果离网间距对印刷电子中导电线条宽度和导电线条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刮胶压力、刮胶角度和刮胶速度在确定范围内对导电线条表面粗糙度和宽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经由正交试验分析出丝网印刷的最优工艺条件为C3A1D1B3。结论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正交试验的合理性;在丝网印刷电子印制过程中,正确选用合理的离网间距是获得高品质印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 印刷质量 工艺参数 正交试验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版超弹性现象对线条微观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振宇 袁英才 +3 位作者 李艳 乔俊伟 王鑫 樊添豪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探究柔性版和贴版胶带在印刷过程中的超弹性现象对线条变形影响,本研究运用超弹性理论与压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柔性版和贴版胶带的超弹性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压印滚筒挤压印版滚筒时柔性版上的线条宽度变化。对多种柔性版材... 为了探究柔性版和贴版胶带在印刷过程中的超弹性现象对线条变形影响,本研究运用超弹性理论与压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柔性版和贴版胶带的超弹性模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压印滚筒挤压印版滚筒时柔性版上的线条宽度变化。对多种柔性版材和贴版胶带进行压缩实验,发现压力与变形量呈非线性增长,存在明显的超弹性现象。在柔性版线条压缩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对比柔性版和贴版胶带超弹性模型与线性模型对线宽变形量的影响,发现超弹性模型的线宽变形量大于线性模型。在柔性版印刷过程中,在考虑材料超弹性现象的条件下,选用较大弹性模量的柔性版和较小弹性模量的贴版胶带,能有效地减小柔性版上线条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版印刷 超弹性 线条微观变形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基导电油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旭 曹梅娟 +1 位作者 李莎莎 李路海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5,共11页
聚吡咯(PPy)因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导电性高、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PPy和导电炭黑(CB)为导电浆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Py基导电油墨。通过调整树脂连结料含量、导电浆料配比及烧结温度等因素,对油墨的黏度、附着... 聚吡咯(PPy)因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导电性高、环保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PPy和导电炭黑(CB)为导电浆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Py基导电油墨。通过调整树脂连结料含量、导电浆料配比及烧结温度等因素,对油墨的黏度、附着性和导电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PPy基导电油墨具备良好的分散均匀性、附着性和导电性,且满足丝印油墨的性能要求。导电浆料配比影响印品的线阻和表面电阻。印品的表面电阻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100℃时电阻值最小。同时,PPy基导电油墨在多种基材上具有优良的印刷适性。这些结果表明PPy基导电油墨在柔性导电线路、传感材料和静电屏蔽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Y 原位聚合 导电油墨 导电性 印刷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ZnO/Ag薄膜发光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修 徐艳芳 +2 位作者 辛智青 李亚玲 李路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2,共4页
为了提高氧化锌光致发光强度,以磁控溅射氧化锌/银复合薄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氧化锌薄膜的光学性质。实验中首先在硅衬底上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氧化锌/银复合薄膜,作为对比,同时沉积了一层氧化锌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 为了提高氧化锌光致发光强度,以磁控溅射氧化锌/银复合薄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氧化锌薄膜的光学性质。实验中首先在硅衬底上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氧化锌/银复合薄膜,作为对比,同时沉积了一层氧化锌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的形貌及成份进行表征,并且在室温下测试样品在300~8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样品为均匀分布的氧化锌纳米薄膜,纯氧化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显示有波长位于378nm左右的紫光、470nm左右的蓝色发光峰存在,加入银薄膜后,氧化锌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的光致发光光谱强度均有所增强,而且紫外光峰位出现了红移。实验结果结合样品吸收谱对光致发光机理的分析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光谱 表面等离激元 氧化锌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章结构对微接触印刷制备导电网格的影响
16
作者 辛智青 李修 +4 位作者 姬磊 李泽涛 项飞翔 刘世丽 李路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3-718,共6页
为了在PET基底上制备精细的透明网格状导电图案,本工作利用微接触印刷高精度的优势,分别采用线条结构和网格结构的印章转印银纳米粒子导电油墨,分析了其转印过程,并讨论了印章结构对网格图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线条结构的印章可... 为了在PET基底上制备精细的透明网格状导电图案,本工作利用微接触印刷高精度的优势,分别采用线条结构和网格结构的印章转印银纳米粒子导电油墨,分析了其转印过程,并讨论了印章结构对网格图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线条结构的印章可真实还原印章设计尺寸,避免了线条的扩展,有利于提高网格图案的透光率;同时,在交叉处墨层较厚可提高导电性。而采用网格结构印章可一次转移快速获得网格图案,但由于印章网格上相邻线条之间液桥的形成会使图案线宽增加,降低其透光率;采用间距较大的印章可使液桥断裂,得到边缘光滑的网格图案,但间距增大导致单位面积导电路径减少,降低其导电性。总之,采用线条结构印章有利于获得性能较好的网格图案,但两次转移过程相对复杂,需用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接触印刷 网格图案 导电油墨 银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17
作者 方一 侯延冰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8-24,共17页
聚合物太阳电池作为第三代新型太阳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目前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材料开发与器件制备已成为有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在简要介绍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背景... 聚合物太阳电池作为第三代新型太阳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可制成柔性器件等优点。目前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材料开发与器件制备已成为有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在简要介绍聚合物太阳电池研究背景、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的基础上,从给体、受体材料合成,器件结构优化,活性层形貌控制与金属纳米颗粒增强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聚合物太阳电池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印刷电子工艺在聚合物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中的作用,最后展望了聚合物太阳电池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电池 器件结构 形貌控制 金属纳米颗粒 印刷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膨胀微胶囊的表面功能化及印刷应用
18
作者 孙志成 李芙蓉 焦守政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3,共6页
热膨胀微胶囊(Thermally expandable microcapsules,TEMs)具有受热体积增大的特点,由于其壁材表面通常为绝缘性的热塑性树脂,难以满足导电、导热、磁性、阻燃等多功能化的需求。因此,通过对微胶囊的表面进行结构改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 热膨胀微胶囊(Thermally expandable microcapsules,TEMs)具有受热体积增大的特点,由于其壁材表面通常为绝缘性的热塑性树脂,难以满足导电、导热、磁性、阻燃等多功能化的需求。因此,通过对微胶囊的表面进行结构改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聚苯胺(PANI)和离子液体-氧化石墨烯(ILs-GO)杂化复合材料对TEMs的表面进行结构修饰,在微胶囊的壁材表面附着多层改性功能层,并将其应用于发泡油墨和印刷产品。重点研究了苯胺单体与ILs-GO在微胶囊表面的聚合机制,证实离子液体可成功负载到氧化石墨烯体系,分析了复合功能层在微胶囊表面的包覆过程。最后,将功能化的微胶囊进行配方设计得到发泡油墨,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将油墨转移至不同的柔性基材上得到兼具三维效果和多功能特性的印刷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微胶囊 聚苯胺 功能化 发泡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物理发泡油墨的丝网印刷效果及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姝颖 孙志成 +3 位作者 李路海 张梦宇 朱文佳 李东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考察物理发泡微球的油墨化及印刷效果。方法将热膨胀型微胶囊按一定比例配制得到物理发泡油墨,采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将发泡油墨转移至无纺布、铜版纸、铝箔纸这3种承印基材上。通过扫描电镜、厚度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发泡前后样... 目的考察物理发泡微球的油墨化及印刷效果。方法将热膨胀型微胶囊按一定比例配制得到物理发泡油墨,采用丝网印刷的工艺,将发泡油墨转移至无纺布、铜版纸、铝箔纸这3种承印基材上。通过扫描电镜、厚度计和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发泡前后样品的形貌、厚度和色度变化。对印品发泡高度与承印基材之间的关系、发泡高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油墨发泡前后的色彩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印刷在无纺布的发泡体的高度较大,且套印2次后发泡体的厚度具有显著的变化。微球的最大发泡温度为150℃左右。青色油墨发泡前后的色差为14.49,发泡后的印品饱和度增加、明度值增加、色相基本不变。结论微球发泡油墨可以在柔性基材上获得浮雕式的立体油墨图案和高饱和度的色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型微胶囊 发泡油墨 丝网印刷 印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拉伸导体的印刷制备概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美佳 顾灵雅 +1 位作者 刘江浩 辛智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122-19127,共6页
可穿戴电子器件可应用于电子皮肤、人体运动监测、医疗健康行业中,是当前印刷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可穿戴电子应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器件的突兀性。可拉伸导体是实现可穿戴电子器件突兀性最小化的关键技术。根据制备方法,可拉... 可穿戴电子器件可应用于电子皮肤、人体运动监测、医疗健康行业中,是当前印刷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可穿戴电子应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器件的突兀性。可拉伸导体是实现可穿戴电子器件突兀性最小化的关键技术。根据制备方法,可拉伸导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利用本质上可拉伸的功能材料实现可拉伸,获得抵抗应变的可靠电导,即将导电填料与弹性聚合物混合或嵌入到弹性基质上获得,可提高导电网络的机械稳定性,且导电组分难以从基质上脱落。这种方法制备的导体拉伸性有限(通常低于30%形变,如果大于40%形变电阻增加2倍以上),或者由于大量绝缘弹性聚合物的存在使本身导电性较差。另一种是通过巧妙的结构将具有不同作用的元件组合成一个整体,获得抵抗应变的可靠电导,包括通过可变形的导线将各个微电子结构连接起来形成岛桥结构,或者设计成开放网格式的结构利用面内转动实现可拉伸。这种方法不是本质上可拉伸,而是依靠结构改变来承受大的应变,但结构设计制造过程复杂,并且在拉伸之后不能完全恢复原始形貌,限制了其导电功能和机械拉伸稳定性。因此,基于内在完全可拉伸元件的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发展受到极大关注。为了制备具有二维平面结构、本质上可拉伸的导体,使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拉伸稳定性,往往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如采用真空沉积、光刻等方法制备含有金属网的弹性膜。然而,这些制备工艺属于减法过程,工艺复杂、成本高、无法规模化,难以用于大面积电子中。印刷作为一种快速图案化技术,通过印刷可溶液化的弹性复合导电油墨,可以实现以较低成本制备平面图案化、本质上可拉伸的导体。因此,开发与印刷设备、工艺兼容的弹性复合导电油墨成为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弹性复合导电油墨的类型与制备及可拉伸导体图案的印刷技术,分析当前可拉伸导体应用的限制,为突破其在可穿戴传感器中的应用限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拉伸导体 印刷技术 导电性 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