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式PCR检测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殷继明 李卓 +3 位作者 刘芳 刘道洁 郝娃 牛京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的不同转归类型患者血清728份,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HBV DNA阳性者276例,其中自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8%(14/243),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阳性率为42.6%(113/265),慢性肝炎患者HBV阳性率为67.7%(149/220)。慢性肝炎组HBV DNA检出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各基因型在不同组分布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基因型总检出率以C型为主,占76.8%,B型占21·7%,同时检出B型和C型为1.5%,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感染结局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2
作者 谢放 林尊慧 +7 位作者 靳海英 郭向华 黄雁翔 殷继明 严艳 郝娃 牛京勤 李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 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翊 汪得胜 +5 位作者 李卓 辛咏梅 殷继明 张斌 丁惠国 李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肝癌患者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健康献血人员92例。针对XRCC1基因的10号外显子设计引物,PCR产物利用MspⅠ限制性酶切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分成XRCC1 ... 目的探讨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肝癌患者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健康献血人员92例。针对XRCC1基因的10号外显子设计引物,PCR产物利用MspⅠ限制性酶切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分成XRCC1 399Arg/Arg,399Arg/Gln,399Gln/Gln三种,分析XRCC1多态性与肝癌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肝癌患者中XRCC1 399Arg/Arg 32例(64.0%),Arg/Gln 14例(28.0%),Gln/Gln 4例(8.0%);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rg/Arg 30例(49.2%),Arg/Gln 23例(37.7%),Gln/Gln 8例(13.1%);健康人群Arg/Arg 46例(50.0%),Arg/Gln 41例(44.5%),Gln/Gln 5例(5.5%)。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XRCC1399Gln基因(基因型Arg/Gln和Gln/Gln)并不增加患肝癌的风险性(OR=0.563,95%CI:0.277-1.141,P=0.109);以肝炎肝硬化为对照组,XRCC1 399Gln基因同样与患肝癌的易感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OR=0.544,95%CI:0.253-1.170,P=0.118)。结论XRCC1基因密码子39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民族原发肝癌危险性无统计学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l 基因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变程度与血清TNF-α水平、TNF-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忠辉 李卓 +1 位作者 于红卫 孟庆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汉族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病变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TNF-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857C/T,-308G/A,-238G/A)的关系。方法以102例汉族慢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异... 目的研究汉族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病变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TNF-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857C/T,-308G/A,-238G/A)的关系。方法以102例汉族慢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6)〕分为轻度(44例)、中度(34例)和重度(24例),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水平,PCR-RFLP检测TNF-α-857C/T、-308G/A、-238G/A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病变程度和血清TNF-α水平、基因多态性三者的关系。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轻度组低于中、重度组(P=0.012,P=0.001),而重度与中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轻度组TNF-α-857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重度组(P=0.004),轻、中、重度组TNF-α-308G/A,轻、中重度TNF-α-238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P=0.93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随病情的加重有升高的趋势,慢丙肝轻度组TNF-α-857T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重度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A启动子-88的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雁翔 陈新月 +2 位作者 李卓 刘林华 陈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抗黏液蛋白A(MxA)启动子-8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干扰素(IFN)疗效的关系。方法26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αIFN治疗12个月。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宿主的抗病毒蛋白MxA启动子-88... 目的探讨抗黏液蛋白A(MxA)启动子-8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干扰素(IFN)疗效的关系。方法26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αIFN治疗12个月。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宿主的抗病毒蛋白MxA启动子-88位点的SNP,并比较SNP与IFN疗效的关系。结果262例患者中,IFN持久应答(SR)50例(19.1%),非持久应答(NSR)212例(80.9%)。MxA启动子-88位点GT基因型频率在SR组为50.0%,与NSR组的1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xA启动子-88位点为GT杂合基因型的CHB患者对IFN治疗反应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MXA 干扰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HBV共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雁翔 陈新月 +5 位作者 林尊慧 靳海英 马丽娜 谢放 郭向华 时红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HCV/HBV共感染者、56例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及60例单独HBV慢性感染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其中HCV/HBV共感染者及单独HCV慢性感染...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HCV/HBV共感染者、56例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及60例单独HBV慢性感染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其中HCV/HBV共感染者及单独HCV慢性感染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3.04%与单独HC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48.2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6.207,95%CI:1.655-23.28,χ2=8.562,P=0.003)。单独HBV慢性感染者取得SVR者(45.00%)与HCV/HBV共感染者取得SVR者(13.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5.455,95%CI:1.463-20.332,χ2=7.357,P=0.007)。结论HCV/HBV共感染比单独HCV或单独HBV慢性感染更难治,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BV共感染有疗效,但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共感染 干扰素Α 利巴韦林 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肝 慢性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中IL-6及IFN-γ水平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时红波 李秀惠 +3 位作者 谢立 闫丽 辛咏梅 贺立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及IFN-γ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明显高于HBV或HCV单纯感染患者(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HBV和HCV重叠感染急性期患者仅IFN-γ水平升高(P<0.01),慢性期患者仅IL-6水平升高(P<0.01);而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及IFN-γ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的水平与ALT、TBil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发病和转归与IL-6及IFN-γ分泌的异常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白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在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明珠 官月平 +3 位作者 赖仙红 谢立 侯涛 王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13-1915,共3页
采用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超顺磁性聚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氨解反应在微球表面修饰了氨基并偶联了丙肝抗体,通过硅烷化反应在载玻片上修饰了氨基并偶联了丙肝抗体。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生物显微镜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对合成的... 采用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超顺磁性聚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氨解反应在微球表面修饰了氨基并偶联了丙肝抗体,通过硅烷化反应在载玻片上修饰了氨基并偶联了丙肝抗体。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生物显微镜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对合成的磁性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尺寸均一,单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4μ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7.181A.m2/kg,微球表面氨基浓度为0.433mmol/g,具有超顺磁性。通过微球表面的抗体和载玻片上的抗体与丙肝抗原的免疫反应检测丙肝病毒,阴、阳性得到了很好的区分,达到了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甲酯微球 免疫检测 悬浮-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