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郊区老年肿瘤患者跨区住院率与住院资源供需匹配研究
1
作者 侯亚冰 郝一炜 +4 位作者 陈吟 李昂 董爱然 刘晓宇 郭默宁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市郊区老年肿瘤患者跨区住院率与住院资源供需匹配现状,为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引导郊区老年肿瘤患者就医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和交通距离矫正的老年肿瘤患者跨区住院率模型,确定合理跨区住院率;采用C...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市郊区老年肿瘤患者跨区住院率与住院资源供需匹配现状,为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引导郊区老年肿瘤患者就医行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和交通距离矫正的老年肿瘤患者跨区住院率模型,确定合理跨区住院率;采用CRITIC法构建十郊区肿瘤住院资源供给综合指数;基于标化合理跨区住院率与肿瘤住院资源供给综合指数联合绘制四象限图,对十郊区各临床专科的医疗资源供需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1年肿瘤专科老年患者跨区住院率较高的有延庆区、怀柔区、顺义区、密云区、房山区,其中延庆区、怀柔区等远郊区肿瘤患者跨区住院上升趋势较明显;怀柔区、延庆等远郊区资源综合指数低于十郊区平均水平,跨区住院率高于十郊区平均水平。结论 北京市郊区老年肿瘤患者跨区住院率总体上升,尤其是远郊区资源供给不足。建议各郊区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就医渠道,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流动;另一方面充分通过对口支援、技术协作、人才培养等途径提高患者净流出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肿瘤患者 跨区住院 就医行为 住院资源供给与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崔成森 柳伟 +1 位作者 路凤 何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4,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为北京市开展医疗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Malmquist模型对北京市不同级别医院效率进行分析。结果:静态效率分析显示,一、二级医院的资源投入有待增加,三级医院资源配置效率...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为北京市开展医疗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Malmquist模型对北京市不同级别医院效率进行分析。结果:静态效率分析显示,一、二级医院的资源投入有待增加,三级医院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好。投影值结果显示,当前郊区的一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资源产出需进一步增加,而城区应进一步增加二级医院产出并减少三级医院的诊疗负担。动态效率分析显示,2011—2020年各级别医院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状态,但在2019—2020年显著下降。结论:2010—2020年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总量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不断优化。未来应进一步协调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医疗资源配置的关系,重点优化医疗资源疏解承载地区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资源配置 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远郊区老年人跨区住院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刘晓宇 郝一炜 +5 位作者 陈吟 李昂 董爱然 侯亚冰 姚润徽 郭默宁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2,257,共6页
目的 分析北京市老年患者跨区住院影响因素,为未来资源配置、专科建设寻找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2019年远郊区老年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从患者基本情况、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和疾病情况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逻辑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研究老年患者... 目的 分析北京市老年患者跨区住院影响因素,为未来资源配置、专科建设寻找数据支撑。方法 利用2019年远郊区老年患者病案首页数据,从患者基本情况、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和疾病情况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逻辑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回归研究老年患者跨区住院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2018年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2019年有效样本数为317013例,其中跨区住院96397例,占比30.4%,2018年有效样本数为282349例,其中跨区住院85574例,占比30.3%,患者基本情况、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和疾病情况均对远郊区老年患者跨区住院有显著影响(P<0.001),且三级医院与病组类型交互项以及疾病难度与病组类型的交互项均显著(P<0.001)。结论 一是提高远郊区资源利用效率,在充分考虑需求特殊性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就近解决长期护理和常发病治疗问题;二是远郊区医疗机构“疑难病”诊治能力、外科手术与非手术操作水平有限是导致老年患者跨区住院的重要因素;三是需佐以微观层面调查数据、资源可及性及其他反映医疗机构能力的数据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跨区住院 逐步回归 逻辑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昂 郭默宁 +2 位作者 谭鹏 路凤 王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3-848,共6页
背景医务工作具有挑战性高、任务重和压力大的特点。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型认为,如果组织环境造成了ERI,会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医务人员调查是2018年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的良好工作感受和工作状态是居民服... 背景医务工作具有挑战性高、任务重和压力大的特点。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型认为,如果组织环境造成了ERI,会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医务人员调查是2018年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人员的良好工作感受和工作状态是居民服务利用和健康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提高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是新医改的重要目标。目的探讨北京市医务人员ERI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为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对北京市4156名医务人员的抽样调查结果。根据医务人员的ERI量表和工作压力量表得分,构建工作压力结构方程预测模型,使用偏最小平方法估计相关参数,分析ERI与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参与付出回报比(ERI指数)计算的有效记录为4098条,根据ERI指数计算结果,1333名(32.53%)医务人员处于付出与回报平衡状态,2765名(67.47%)医务人员处于付出与回报失衡状态。北京市医务人员46.00%的工作压力可通过ERI模型进行解释。内在付出、外在付出、工作回报对工作压力均具有直接影响(P<0.001),其中内在付出的总效应为0.409(95%CI=0.373~0.443),外在付出的总效应为0.583(95%CI为0.559~0.606),工作回报的总效应为-0.199(95%CI=-0.227~-0.171)。另外,内在付出是外在付出和工作回报对工作压力影响的中介因子(P<0.001)。结论研究结果支持ERI是北京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重要来源的研究假设。鉴于内在付出对工作压力影响最大,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针对性地改善相关管理制度,解决ERI问题,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工作压力 付出-回报失衡 结构方程模型 偏最小平方法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北京市儿科出院患者流动就医情况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聂瀚林 石学峰 +2 位作者 董兆敏 臧白 路凤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2,共8页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儿科出院患者流动就医情况,为合理规划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出院患者的数量、来源和流向等情况进行描述比较和可视化分析。测算跨区就诊率和负荷占比来反...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儿科出院患者流动就医情况,为合理规划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出院患者的数量、来源和流向等情况进行描述比较和可视化分析。测算跨区就诊率和负荷占比来反映流出地的病人流出率和流入地的医疗服务供给压力。结果:北京市二级及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出院患者中外省患者占比为53.34%;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是最主要来源省份,五省(自治区)累计占比为68.02%。外省儿科患者主要流向西城区、三甲医院、儿童医院,与北京市本市患者主要流向一致。16个行政区之间存在儿科患者交互流动现象。2020—2022年,房山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和延庆区的儿科患者年平均跨区就诊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在考虑外省患者后,各行政区的负荷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西城区呈现高倍增长。结论:北京市的外省儿科患者和本市跨区就诊患者的流动性均比较大,且在就诊选择上均具有很高的目标性和集中性。建议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功能疏解工作方案,按人群、按需求合理分流儿科病人,引导儿科病人合理流动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就医 儿科 出院患者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住院率的交通便捷性混杂因素校正——以北京市十郊区老年患者跨区住院率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郝一炜 陈吟 +5 位作者 李昂 董爱然 侯亚冰 刘晓宇 姚润徽 郭默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882,共4页
目的跨区住院率是评价大病不出区政策落实效果的最直观指标,但是患者跨区住院行为受到居住地与区外医院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计算跨区住院率时应对该混杂因素进行排除,本文开发了对跨区住院率交通距离校正的方法并基于实证案例对其校正... 目的跨区住院率是评价大病不出区政策落实效果的最直观指标,但是患者跨区住院行为受到居住地与区外医院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计算跨区住院率时应对该混杂因素进行排除,本文开发了对跨区住院率交通距离校正的方法并基于实证案例对其校正效果进行验证。方法利用Python调取百度地图API计算样本中38604个“特定街道乡镇-特定医院”组合的交通距离,利用交通距离分别对近郊区和远郊区界定合理跨区距离,基于测算的街道乡镇人口数据得到合理跨区住院校正系数。结果基于2016—2021年北京市十郊区老年患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校正前后跨区住院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近郊区校正后跨区住院率下降幅度相对更为明显。结论本文开发的跨区住院率交通距离校正方法能够有效地排除交通便捷性带来的混杂,提升跨区住院率作为政策评价工具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住院 就医流向 交通便捷性 老年患者 就医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划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吟 郝一炜 +5 位作者 刘晓宇 姚润徽 李昂 侯亚冰 董爱然 郭默宁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的疑难和常见疾病范围划分,为绩效评价和分级诊疗推进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CN-DRG分组方案对2022年3188340份病案首页数据分为738组并以病组为单位进行k中心点聚类。模拟4个聚类模型并通过... 目的探索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的疑难和常见疾病范围划分,为绩效评价和分级诊疗推进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CN-DRG分组方案对2022年3188340份病案首页数据分为738组并以病组为单位进行k中心点聚类。模拟4个聚类模型并通过指标对模型解释力度确定最优模型后,划分常见病和疑难病的RW截点。结果经过模型测算确定纳入最优聚类模型的指标为平均住院日、进入重症监护室比例、呼吸机使用比例和例均费用四个指标。内科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病的RW截点为0.97;外科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病的RW截点为2.13。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资源消耗、疾病治疗界定了疑难病和常见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范围。研究结果为医院功能定位落实、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等提供高诊治难度疾病测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权重 诊治难度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K中心点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住院患者跨区就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雪 高摘星 +2 位作者 路凤 杜怡菲 刘庭芳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住院患者跨区就医的影响因素,为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提供建议。方法:使用北京市2013-2022年出院患者调查表和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数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影响因... 目的: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住院患者跨区就医的影响因素,为北京市医疗资源配置、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提供建议。方法:使用北京市2013-2022年出院患者调查表和医疗卫生机构年报表数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住院患者就医流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比较跨区住院与区内住院患者的差异。结果:2013-2022年北京市居民住院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2022年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中,男性、年龄越小、医保类型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疾病复杂程度为无合并症或并发症、住院天数越长、住院费用越高,以及选择非综合医院或声誉更好的医院的住院患者更有可能选择跨区住院。结论:年龄、性别、医保支付方式、疾病复杂程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医疗机构声誉显著影响北京市住院患者是否选择跨区就医,建议医疗机构着力提升区域专科服务能力,加强区域医疗合作,关注儿童与老年住院患者,并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就医 北京 医疗资源配置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付费是否会导致住院医疗服务向门诊转移——基于PSM-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吟 王香真 +3 位作者 于世昊 刘晓宇 隗和澎 郭默宁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8,共7页
目的:评估北京地区实施DRG付费改革后医疗服务利用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0月参与DRG付费的15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将数据分为改革前(2021年4—10月)和改革后(2022年4—10月),以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目的:评估北京地区实施DRG付费改革后医疗服务利用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10月参与DRG付费的15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将数据分为改革前(2021年4—10月)和改革后(2022年4—10月),以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病人作为付费组,其他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改革前后平均住院日、住院例均费用、再门诊率是否存在变化。结果:15家三级综合医院改革后平均住院日和次均住院费用呈下降趋势,入院前30天内再门诊率和出院后30天内再门诊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实施DRG付费后未出现将住院医疗服务需求转移到门诊的情况,但改革带来的长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政策评估 DRG付费方式 再门诊率 倾向性评分匹配—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至2018年北京地区1型糖尿病发病率性别差异及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畅 郭默宁 +2 位作者 袁颖超 郑建鹏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分析2013年至2018年北京地区常住人口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方法2013年至2018年,北京市16个区153个中心(常住人口每年约2012万)共有新发T1DM患者4275例。采用泊松回归、Joinpoint等方法计算T1DM的年发... 目的分析2013年至2018年北京地区常住人口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方法2013年至2018年,北京市16个区153个中心(常住人口每年约2012万)共有新发T1DM患者4275例。采用泊松回归、Joinpoint等方法计算T1DM的年发病率,各年龄组、性别的年发病率,评估T1DM发病率趋势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使用灰色预测模型1,1[Gray Model 1,1,GM(1,1)],按性别预测未来10年T1DM的发病率。结果2013—2018年这6年内北京地区常住人口中T1DM的年发病率从3.10/(10万)[95%CI:3.10(2.90,3.30)]增加到3.60/(10万)[95%CI:3.60(3.56,3.86)]。男性和女性T1DM的发病率均增加,但女性增加的幅度更大[男性年发病率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3.96%,女性APC:4.4%(P<0.05)]。性别是影响T1DM发病率的危险因素。按这一趋势到2024年,北京T1DM年发病率男性将增加到4.96/(10万),女性将增加到5.10/(10万)。结论北京市的T1DM发病率相对较低,男性和女性的T1DM发病率均迅速增加,女性发病率升高更明显,迫切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及进一步的监测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可能的风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1型糖尿病 发病率 预测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北京地区住院患者流动就诊情况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路凤 聂瀚林 +4 位作者 董兆敏 臧白 王天奇 高摘星 郭默宁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70,共7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住院患者流动就诊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住院患者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2013—2019年与2020—2022年外地患者占比和跨区就诊率的差异。结果:2013—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住院患者流动就诊的变化趋势与规律,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住院患者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比较2013—2019年与2020—2022年外地患者占比和跨区就诊率的差异。结果:2013—2022年北京地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共2 872.5万人次,其中跨省来京和本地跨区就诊患者分别占24.0%与36.1%;外地患者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地区,市内跨区患者由郊区向中心城区流入现象较明显。流入患者最多的区为西城区,三级甲等医院是流入患者最主要的选择。与2013—2019年相比,2020—2022年跨省来京住院患者占比显著下降,而市内跨区就诊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北京市住院患者流动性较大且具有高度集中性,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就诊 住院患者 数据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改革效果及其对医院不同科室影响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振宇 路凤 +1 位作者 何平 朱大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分析2022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改革效果及其对不同科室的影响,为DRG实施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二级、三级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共纳入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的住... 目的分析2022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改革效果及其对不同科室的影响,为DRG实施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二级、三级医院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共纳入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住院患者的住院病案记录1603989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应用医院月度汇总数据分析2022年DRG改革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30 d再入院患者比例、60 d再入院患者比例和经门诊入院患者比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内科、外科、妇产科和肿瘤科的月度汇总数据进一步分析DRG改革对不同科室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非DRG医院,DRG改革使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下降约9.79%,平均住院日下降约5.35%,而对再入院风险和经门诊入院患者比例无显著影响;DRG改革降低了内科、外科和妇产科的次均住院费用,降低了内科和外科的平均住院日,对所选4个科室的再入院风险和经门诊入院患者比例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北京市DRG改革降低了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但应注意对医疗行为的持续监督,同时发挥其他支付方式在弥补DRG缺陷方面的作用;DRG改革对不同科室的影响存在差异,需制订适当的支持性政策以维持其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医保支付方式 住院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借助DRG推进医疗管理变革的阶段及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宾 李伟荣 郭默宁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3,96,共3页
随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医院要对现行的医疗服务流程或管理方式进行调整。经前期经验总结,其分为4个阶段,即数据分析阶段、成本核算阶段、绩效激励阶段、学科统筹阶段,合理的安排这4个阶段的工作,可... 随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医院要对现行的医疗服务流程或管理方式进行调整。经前期经验总结,其分为4个阶段,即数据分析阶段、成本核算阶段、绩效激励阶段、学科统筹阶段,合理的安排这4个阶段的工作,可以避免因DRG控费而局限临床发展,使DRG真正成为促进临床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医疗管理 收付费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信用就医模式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琚文胜 薛万国 +4 位作者 李静 白玲 张梦琪 闫懿 任莉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43,共3页
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倡导先诊疗后付费,部分地区率先开展了基于信用的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信用就医模式应用情况调查,总结目前信用就医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其推行的政策机制及实施建议... 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倡导先诊疗后付费,部分地区率先开展了基于信用的先诊疗后付费就医模式。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信用就医模式应用情况调查,总结目前信用就医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其推行的政策机制及实施建议,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健康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诊疗后付费 信用就医 就医模式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