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水质标准中指示微生物的发展及现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蓉
李垒
霍晓芹
袁懋
金小伟
机构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
北京市 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环境监测 总站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3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364)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8年)。
文摘
饮用水病原微生物污染是公共卫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微生物监测在水质监测中的必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可。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通过检测指示微生物间接反映病原微生物的存在。通过调研国内外各组织、机构颁布的水质标准发现,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于指示微生物的选择有从总大肠菌群向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转变的趋势,而美国环保署、欧盟、世界卫生组织、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疗研究委员会等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证据,强调了大肠埃希氏菌(E.coli)、肠球菌(Enterococci)与粪便污染的相关性更强,可用于替代大肠菌群。建议我国在后续水质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进行增补修订时,参考国外经验,形成集成多种指示微生物与多种特定病原体的监测指标体系,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功能和民众健康。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指示微生物
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肠球菌
水质标准
Keywords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microbial indicator
coliforms
E.coli
Enterococci
water quality standard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环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研究方法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蓉
李娜
饶凯锋
马梅
王子健
机构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No.51290283)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2130713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14AA06A506)
文摘
人类和其他生物通过多重途径暴露于大量的环境污染物中。单一化合物由于其在环境中非常低的浓度使得人们忽视其可能的健康危害,然而,多种化合物在环境中同时存在,就意味着更加复杂的联合作用的可能性。Something from nothing现象引起了科学界对于环境混合物加和作用和潜在协同作用的关注,致使许多研究联合毒性的数学和生物模型的提出和应用。本文综述了这些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化学混合物研究和管理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混合物
联合作用
作用方式
模型预测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ixture
combined effects
mode of action
model prediction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题名 饮用水源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廖伟
杨蓉
徐建
闫政
金小伟
机构
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监测 总站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112,共9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30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7364)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文摘
微生物是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首要问题,水环境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推动饮用水源微生物快速检测和水质安全预警技术发展的保障。随着对水质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和准确预警新要求的提出,水环境中微生物在线检测和预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应用。笔者总结了水环境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重点讨论了饮用水源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根据各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用程度,将其归纳为常用快速检测技术、潜在适用快速检测技术和新型快速检测技术等类别,并详细阐述了一些应用较广的技术,以期为构建水质微生物污染早期预警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生物监测
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技术
饮用水源
Keywords
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
biosensors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drinking water source
分类号
X83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雌激素干扰物的联合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蓉
马梅
王子健
机构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7,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资助项目(18K01KLDWST)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Y-SSW-DQC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437006)。
文摘
生物体对雌激素高度敏感,环境中的雌激素干扰物可以在低浓度下干扰内源雌激素的正常功能,导致雌激素干扰物在数十年间都是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所有生物均暴露在复杂的环境污染物中,多种干扰物共同存在产生的混合物效应更应受到关注。为预测和评价环境雌激素干扰物的联合效应,许多研究从数学模型、信号通路分析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加以应用,本文综述了雌激素污染物混合作用联合毒性研究模型的发展和现存问题,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雌激素干扰物
混合物
联合作用
加和模型
作用机制
Keywords
estrogen disruptors
mixture
combined effects
additive model
mode of action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题名 碳氮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蓉
李垒
机构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
北京市 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1-20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01540)。
文摘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途径的重要方法.稳定同位素的丰度变化反映了自然界和生物体内混合、分馏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作为指标计算混合物的来源贡献,或研究造成分馏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代谢路径.从20世纪中期确立稳定同位素的基础原理,70年间该技术在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其中,水体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和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已有诸多研究涉及稳定同位素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溯源、水生态系统元素迁移转化、水生生物营养来源和营养关系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梳理常见的碳、氮、氧稳定同位素在水环境和水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污染物和食物来源分析已不局限于定性识别,基于数学模型的混合物组分定量评估方法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为开展水体脱氮强度和通量估算、水生生物营养级计算及食物网分析,精确测量^(18)O、^(15)N和^(13)C的富集程度以及通过试验和调研获取运算所需的基础参数都是关键步骤.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待完善之处,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前沿研究仍昭示了其整体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未来与计算科学的方法学进步相结合,将为水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分馏
多元混合模型
硝酸盐溯源
食性分析
营养级
Keywords
stable isotope
fractionation
multivariate mixed model
nitrate source identification
diet analysis
trophic level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