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细菌群落分析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微生物污染溯源
1
作者 王永康 李兆欣 +4 位作者 高赛 毕可跃 李垒 张杰 李久义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4,共9页
快速准确锁定饮用水源地微生物污染来源,对于源头控制和污染治理至关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为研究区域,利用高通量测序以及基于细菌群落分析的微生物溯源技术,系统比较了环境样本与不同潜在污染源样本(包括北京段上游、沉积物、鸟... 快速准确锁定饮用水源地微生物污染来源,对于源头控制和污染治理至关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为研究区域,利用高通量测序以及基于细菌群落分析的微生物溯源技术,系统比较了环境样本与不同潜在污染源样本(包括北京段上游、沉积物、鸟粪、牛粪、羊粪)的细菌群落,进而预测了北京段水体中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样本具有最高的微生物多样性水平,所有样本中广泛存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溯源结果显示:主要微生物污染源为北京段上游水体(平均为80.12%)和北京段水体沉积物(平均为30.02%)。部分样本中检测出鸟粪及牛粪污染,但未检出羊粪污染。因此,在重点关注上游来水水质以及管道中沉积物淤积情况的同时,需加强对北京段水体沉积物中大肠杆菌群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北京段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浮游植物时空变化与水质指标关系
2
作者 高赛 毕可跃 +4 位作者 张海鹏 王永康 李垒 马骁 李兆欣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分析了浮游植物门类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同时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对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硅藻门种类检出55种,占比最多,达到44.3...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分析了浮游植物门类变化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同时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对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硅藻门种类检出55种,占比最多,达到44.35%;大宁调压池的浮游植物密度可超过1000万个/L;蓝藻门对生物密度贡献较高,硅藻门对生物量贡献较高。同时,属于硅藻门和绿藻门的优势种占比较高,并在不同采样时期,优势种不尽相同。氮磷营养盐升高能够促进硅藻门和蓝藻门的生长,绿藻门对水温的响应明显。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效应,主要是来自内源输入,水中浮游植物的淤积腐化过程是其主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北京段 浮游植物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溶解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明渠区域淤积过程分析
3
作者 高赛 毕可跃 +3 位作者 李垒 张文智 王永康 李兆欣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0,I0005,I0006,共8页
通过现场实测,获取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团城湖明渠区域沉积速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沉积速率差异明显,平均沉积速率介于0.001~0.012 m^(3)/(m^(2)·d);共检测出74种着生藻类,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49种,占比... 通过现场实测,获取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团城湖明渠区域沉积速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沉积速率差异明显,平均沉积速率介于0.001~0.012 m^(3)/(m^(2)·d);共检测出74种着生藻类,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49种,占比达到66.2%;藻类密度中位数最高达到85万个/cm^(2),生物量中位数为900~950μg/cm^(2)。团城湖明渠为着生藻类的生长与沉积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区域淤积现象主要由硅藻门的藻泥混合物沉积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沉积速率 着生藻类 环境因子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PCCP管道分段水压及加大流量联合调试 被引量:2
4
作者 普薇如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6-117,120,共3页
为了测试管道及各附属建筑物在加大流量(60 m^(3)/s)工况下的承压能力,以及满足南水北调北京段总体验收要求,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PCCP管道进行分段水压试验及加大流量联合调试。试验从2020年5月18日至5月31日共历时13 d,先采用注... 为了测试管道及各附属建筑物在加大流量(60 m^(3)/s)工况下的承压能力,以及满足南水北调北京段总体验收要求,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北京段PCCP管道进行分段水压试验及加大流量联合调试。试验从2020年5月18日至5月31日共历时13 d,先采用注水法分4段进行水压试验,然后左、右线联合调试达到加大流量60 m^(3)/s,并持续运行10 h,试验期间,工程运行平稳无异常,泵站和PCCP管道各项监测数据正常,性能指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试验严格按照调试流程和设计要求完成了各项任务,结果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P管道 分段水压 加大流量 水压试验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聚氨酯混凝土掺量对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徐世法 张子谦 +3 位作者 毋虹亮 郭倩芸 马昊天 韩昊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2-1171,共10页
为了研究废旧聚氨酯混凝土(RPC)的再生技术,本文提出了RPC室内模拟制备方法,并以聚氨酯为胶结料配制了七种RPC掺量的聚氨酯再生混合料(PRM),研究了聚氨酯与RPC界面的黏结性能和RPC掺量对PRM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建立了PRM路用性能... 为了研究废旧聚氨酯混凝土(RPC)的再生技术,本文提出了RPC室内模拟制备方法,并以聚氨酯为胶结料配制了七种RPC掺量的聚氨酯再生混合料(PRM),研究了聚氨酯与RPC界面的黏结性能和RPC掺量对PRM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建立了PRM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随RPC掺量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PC满足规范中对集料的相关技术要求,其洛杉矶磨耗损失、软石含量、砂当量与棱角性高于石灰岩,压碎值与表观密度低于石灰岩。聚氨酯与RPC界面的黏结性能优越,随着RPC掺量的增加,PRM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呈下降趋势;相同RPC掺量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老化时间的增加,PRM的劈裂强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随着RPC掺量的增加,PRM的劈裂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老化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氨酯混凝土 聚氨酯再生混合料 黏结性能 性能影响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