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骏驰 舒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5-729,共5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部分病人药物疗效欠佳,需要进一步外科治疗。目前周围神经减压术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逐渐被接受,并得以推广。神经电刺激类手术作为一...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部分病人药物疗效欠佳,需要进一步外科治疗。目前周围神经减压术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逐渐被接受,并得以推广。神经电刺激类手术作为一项神经调控技术,不仅能控制PDPN病人的疼痛,还可改善患肢血供,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PDPN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进行探讨,介绍周围神经减压术、神经电刺激术和肢体血运重建手术的原理及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PDPN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调控 周围神经减压术 神经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麻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京生 田肇隆 +4 位作者 葛明非 刘清海 马凯 魏立民 王克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麻醉状态 小儿脑瘫 CEREBRAL 肌肉收缩反应 治疗效果 痉挛性脑瘫 肌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改良Hoehn-Yahr分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马凯 李勇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改良Hoehn-Yahr分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临床诊断现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凯 李勇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对 94 4例门诊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患者的既往诊断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误诊原因。 94 4例患者在病后 <0 .5年确诊者占 35.1% ,在病后 0 .5~ <1.0年内确诊者为 2 6 .3% ,在病后 1.0~ <2 .0年内确诊者为17.6 % ,在病... 对 94 4例门诊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患者的既往诊断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误诊原因。 94 4例患者在病后 <0 .5年确诊者占 35.1% ,在病后 0 .5~ <1.0年内确诊者为 2 6 .3% ,在病后 1.0~ <2 .0年内确诊者为17.6 % ,在病后 2 .0~ <3.0年内确诊者为 8.5% ,在患病≥ 3.0年后确诊者为 12 .5%。发病年龄 <4 0岁的患者规定为早发型帕金森病 ( young onsetParkinsondisease,YOPD) ,发病年龄≥ 4 0岁者规定为普通型PD。震颤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为 ( 1.7± 1.9)年 ,普通型PD确诊时间为 ( 1.4± 1.7)年 ,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僵直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为 ( 2 .6± 2 .4 )年 ,普通型PD为 ( 1.6± 1.8)年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诊断 现状 分析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附66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石长青 李勇杰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5期264-269,共6页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探讨手术靶点与适应证的选择原则。方法对669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与脑深部电刺激术,单靶点分别选择苍白球腹后部(314例)、丘脑腹外侧核(48例)及丘脑底核(48例);多靶点则...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探讨手术靶点与适应证的选择原则。方法对669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与脑深部电刺激术,单靶点分别选择苍白球腹后部(314例)、丘脑腹外侧核(48例)及丘脑底核(48例);多靶点则为单靶点的结合(259例)。手术后采用UPDR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结果 与手术前UPDRS评分相比:(1)丘脑底核切开术对“关”时相疗效最佳(P<0.05);(2)丘脑腹外侧核对震颤有效,改善率达97%,丘脑底核对僵直和运动迟缓有效,改善率分别为85%和57%;(3)多靶点手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有显著疗效(P<0.01);(4)手术后丘脑底核切开组左旋多巴用量减少45%(P<0.05);(5)手术后总复发率为1.79%(12/669),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39%(l6/669)。结论 外科手术对帕金森病有肯定而持久的疗效,手术前明确诊断及适应证、靶点选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手术后仍须继续药物治疗。丘脑底核可能是最具潜力的治疗性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临床分析 帕金森病 立体定位技术 微电极 苍白球 丘脑核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凯 李勇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对门诊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将青年型帕金森病与普通帕金森病进行比较,总结其临床特点。由专科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44例门诊病人中,青年型帕金森病组(n=86)与普通... 对门诊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将青年型帕金森病与普通帕金森病进行比较,总结其临床特点。由专科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44例门诊病人中,青年型帕金森病组(n=86)与普通帕金森病组(n=858)比较,临床类型、家族史未见明显差异,改良H-Y分级在“关”状态未见明显差异,在“开”状态存在显著性差异。2组病人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未见显著性差异。提示:青年型帕金森病组服药效果较好,药物不良反应2组间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青年型 治疗 临床特点 左旋多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