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种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种子生活力监测及安全保存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傅伊倩 张宝海 +2 位作者 何伟明 韩向阳 刘庞源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5-120,F0002,共7页
蔬菜种质资源(种子)的安全保存是蔬菜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蔬菜育种的前提。本研究以7种特色蔬菜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在2种不同温度下贮藏种子活力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种子初始发芽率及经3年、12年保存后的生活力监测数据,预测种子的安全保... 蔬菜种质资源(种子)的安全保存是蔬菜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和蔬菜育种的前提。本研究以7种特色蔬菜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在2种不同温度下贮藏种子活力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种子初始发芽率及经3年、12年保存后的生活力监测数据,预测种子的安全保存期及寿命。结果表明,7种特色蔬菜种子经12年保存后生活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部分蔬菜在12年的保存过程中生活力变化不明显,仍处在较高生活力水平,能安全保存至少12年;而有些蔬菜已经处在急速老化的过程中,应及时繁种更新。通过种子生活力的监测数据,拟合出种子生活力变化曲线,并预测安全保存期,可为种质资源适时繁种更新安全贮存、合理安排种子发芽率监测间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蔬菜 种质资源保存 种子寿命 发芽率 保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在蔬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唐笑 王桂香 +4 位作者 刘凡 韩硕 宗梅 郭宁 段蒙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30,共14页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靶向敲除、替换以及插入目的基因来改变生物性状的新兴技术。作为精准和高效的基因工程方法,基因编辑技术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受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育种年限长等技术瓶颈,具有巨大的应...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靶向敲除、替换以及插入目的基因来改变生物性状的新兴技术。作为精准和高效的基因工程方法,基因编辑技术克服了传统育种技术受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育种年限长等技术瓶颈,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基因编辑技术在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等主要蔬菜作物基因功能和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在不同蔬菜作物中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难点和对策,从而为基因编辑技术在蔬菜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蔬菜育种 性状改良 CRISPR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介导的甘蓝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
3
作者 王江 刘永贵 +3 位作者 韩睿 钟雄辉 颉建明 康俊根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5,共9页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建立甘蓝VIGS基因沉默体系的报道较少。旨在甘蓝上建立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PDS)作为有效视觉指示...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建立甘蓝VIGS基因沉默体系的报道较少。旨在甘蓝上建立以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PDS)作为有效视觉指示基因、病毒载体PCVA/PCVB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以甘蓝、大白菜和萝卜为植物材料,通过构建PCVA-PDS载体,对甘蓝PDS进行沉默。通过构建PCVA/PCVB-PDS-GFP转化农杆菌,并采用注射法侵染甘蓝和烟草叶片下表皮细胞、真空负压侵染甘蓝幼苗,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在甘蓝中的适用性,并将该体系应用于另外2个具有代表性的十字花科作物—大白菜和萝卜。结果表明,载体PCVA/PCVB-PDS-GFP转化的农杆菌侵染甘蓝及烟草叶片细胞后,细胞膜可以观察到荧光出现;通过真空负压侵染甘蓝幼苗14 d后,新生叶片出现光漂白现象,并呈现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DS同源基因在试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2,1.7倍;侵染大白菜和萝卜幼苗后,观察到大白菜和萝卜的叶脉及部分叶片出现白化现象,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叶面卷曲。综上所述,通过对PDS基因沉默后甘蓝叶片出现光漂白现象,证明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在甘蓝植株中实现了有效的复制和传播,大白菜萝卜叶片出现白化也表明,VIGS系统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进一步扩展了该沉默系统的应用范围。甘蓝VIGS沉默体系的建立,为十字花科作物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光漂白 基因沉默 病毒介导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西瓜叶部新病害的病原菌(木贼镰刀菌)鉴定
4
作者 徐茂 史越 +2 位作者 张春红 宋顺华 耿丽华 《蔬菜》 2025年第3期39-44,共6页
2021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西瓜种植大棚发生一种新症状的叶部病害,与以往报道的叶部病害差异很大。为了明确西瓜叶部新症状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西瓜新发生病害的有效防控和发展机制研究提供科学支撑,采集典型发病西瓜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采... 2021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西瓜种植大棚发生一种新症状的叶部病害,与以往报道的叶部病害差异很大。为了明确西瓜叶部新症状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为西瓜新发生病害的有效防控和发展机制研究提供科学支撑,采集典型发病西瓜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了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在PDA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菌落,气生菌丝白色,且有淡褐色色素产生;25℃条件下平均生长速率为12.7 mm/d左右;在寄主上可产生大型分生孢子。rDNA-ITS序列和EF-1α序列分析法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SYXZB2021-6)DNA序列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同源性最高,达99.7%,且在系统发育树中2者聚在了一起。因此,确定了西瓜叶部症状新病害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叶部新症状病害 病原鉴定 木贼镰刀菌 形态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花椰菜品种鉴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晓玉 甘德芳 +2 位作者 杨琳 宋顺华 孟淑春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37,共8页
开展花椰菜品种鉴定可以有效防止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产生,同时也是花椰菜种质资源保存以及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技术在花椰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横向对比,以期为花椰菜品种鉴定、遗传... 开展花椰菜品种鉴定可以有效防止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产生,同时也是花椰菜种质资源保存以及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技术在花椰菜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横向对比,以期为花椰菜品种鉴定、遗传亲缘关系研究、良种繁育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品种鉴定 分子标记 SSR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果黄瓜新品种绿精灵2号的选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立功 刘士莉 +3 位作者 曾黎 王晶 郭乃笑 张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绿精灵2号是以自交系M117为母本,自交系09C1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黄瓜一代杂种。早熟,雌性节率接近100%,生长势旺盛,单性结实能力强;瓜长14~15 cm,横径2.8 cm左右,瓜色绿,无刺瘤,无瓜把,果面有光泽,清香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兼... 绿精灵2号是以自交系M117为母本,自交系09C1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水果黄瓜一代杂种。早熟,雌性节率接近100%,生长势旺盛,单性结实能力强;瓜长14~15 cm,横径2.8 cm左右,瓜色绿,无刺瘤,无瓜把,果面有光泽,清香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兼具低温弱光耐受性与耐热性,抗霜霉病、白粉病,高抗枯萎病,平均每667 m2产量6300 kg左右,适合全国大部分区域保护地周年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黄瓜 绿精灵2号 一代杂种 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真空渗透和CRISPR/Cas9系统获得非转基因菜薹突变体 被引量:2
7
作者 宗梅 韩硕 +3 位作者 郭宁 段蒙蒙 刘凡 王桂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获得非转基因菜薹突变体,实现CRISPR/Cas9体系在菜薹原位转化中的应用,为无选择标记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以‘49菜心’为试材,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为靶基因,采用真空渗透原位转化方法,转化菜薹2...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获得非转基因菜薹突变体,实现CRISPR/Cas9体系在菜薹原位转化中的应用,为无选择标记的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提供参考。以‘49菜心’为试材,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为靶基因,采用真空渗透原位转化方法,转化菜薹25株。结果表明,在2032株原位转化种子苗中鉴定出3株发生PDS基因编辑,其中1株有外源转化载体插入,PDS发生杂合编辑,表型与野生型一致。另外2株具有矮化和失绿表型,且基因组无外源载体片段插入,PDS发生不同类型的敲除突变。CRISPR/Cas9通过不依赖组织培养的原位转化可以在菜薹中实现基因编辑,并能直接获得无外源插入的非转基因编辑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无筛选标记 真空渗透转化 不依赖组织培养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抗黑腐病QTL定位
8
作者 乐祥庆 钟雄辉 +4 位作者 崔建 韩睿 宋旭朦 颉建明 康俊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7-175,共9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结球甘蓝抗黑腐病性状的遗传基础,选育优质抗病品种,以结球甘蓝高抗黑腐病1号生理小种材料4674为父本,高感材料4673为母本,杂交获得F_(1),F_(1)自交获得152个单株的F_(2)群体。采用苗期喷雾法对F_(2)群体进行接病,12~14 d... 为了进一步明确结球甘蓝抗黑腐病性状的遗传基础,选育优质抗病品种,以结球甘蓝高抗黑腐病1号生理小种材料4674为父本,高感材料4673为母本,杂交获得F_(1),F_(1)自交获得152个单株的F_(2)群体。采用苗期喷雾法对F_(2)群体进行接病,12~14 d后,按照甘蓝苗期鉴定方法对F_(2)群体进行表型鉴定。从404个分子标记中筛选得到175个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标记。随后,使用这175个分子标记对F_(2)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最后,结合抗病性表型鉴定数据和遗传图谱对甘蓝抗黑腐病性状的QTL进行标记定位。结果表明:有154对分子标记连锁到9条染色体上,其中包括110对InDel标记和44对SSR标记,覆盖长度714.29 cM,标记间平均图距4.64 cM。共定位到7个QTL位点,其中有3个为主效位点,分别是qBR-7-2、qBR-7-3和qBR-4-3,位于7号染色体的CG842110~CG842482及M29~M39标记间和4号染色体上的CD838151~BOE417,LOD值分别为5.75,3.20,3.47,可解释的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0%,9.2%,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黑腐病 F_(2)群体 遗传连锁图谱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