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扁桃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艳 马荣才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2-555,共4页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49份扁桃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使用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每对引物扩增出136条带,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以及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不同。在相似系数小于0.68时,大多数栽培品种聚为一类,并...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国内外49份扁桃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使用3对选择性引物组合,每对引物扩增出136条带,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以及不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不同。在相似系数小于0.68时,大多数栽培品种聚为一类,并可将野生扁桃组、苦巴旦组、榆叶梅,以及桃、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分开。栽培品种中,同一种源区的大多数栽培品种能聚类在一起。我国的扁桃资源与国外的扁桃资源遗传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 AFLP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类化合物及其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杨东歌 张晓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9,共7页
茉莉酸类化合物包括茉莉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基本的植物激素,其结构上类似于后生动物的前列腺素,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茉莉酸类化合物信号通路包括茉莉酸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以及茉莉酸信... 茉莉酸类化合物包括茉莉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基本的植物激素,其结构上类似于后生动物的前列腺素,作为信号分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信号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茉莉酸类化合物信号通路包括茉莉酸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以及茉莉酸信号的转导,JAZ蛋白是茉莉酸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因子,JAZ蛋白的发现为茉莉酸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详细阐述铺平道路。简要介绍了茉莉酸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信号转导 SCFCOI1复合体 JA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去除花丝确定玉米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向龙 张中保 +1 位作者 张春 吴忠义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80-82,共3页
为研究不同玉米材料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对S173、S192等2个玉米材料在授粉后去除花丝统计结实粒数,确定其花粉管通道形成的时间段。结果表明,雌穗结实顺序为中部、下部、顶部,结实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2个材料结实均在授粉后15 h开始,之... 为研究不同玉米材料花粉管通道形成时间,对S173、S192等2个玉米材料在授粉后去除花丝统计结实粒数,确定其花粉管通道形成的时间段。结果表明,雌穗结实顺序为中部、下部、顶部,结实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2个材料结实均在授粉后15 h开始,之后在一定时间段内结实粒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但该趋势因温度不同而有差异;相同温度条件下,S192结实要早于S173,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材料温度越高结实越早,说明温度对不同材料结实起始时间有很大影响;通道形成时间段验证试验中,在满足温度条件下,通道形成时间段内转化所得阳性株率要高于非时间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通道 去除花丝 结实粒数 淀粉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玉米试管苗移栽影响因素及移栽技术要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向龙 张中保 +1 位作者 张春 吴忠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8期21-22,共2页
在海南省三亚地区,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规模化的转基因玉米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往往不高,这主要由其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引起的。该研究探讨了影响三亚地区转基因玉米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及移栽技术要点,为提高试管苗在三亚地区的移栽... 在海南省三亚地区,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规模化的转基因玉米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往往不高,这主要由其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引起的。该研究探讨了影响三亚地区转基因玉米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及移栽技术要点,为提高试管苗在三亚地区的移栽成活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玉米试管苗 移栽成活率 技术要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解决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艳辉 张晓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55,75,共7页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技术在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技术在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研究出了多项分子技术来消除转基因带来的潜在威胁,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外源基因清除技术",有望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力工具。综述了几种解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的方法及其最新进展,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优缺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安全性 解决方法 标记基因 目的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玉米胚乳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国燕 陈绪清 张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408-9409,共2页
[目的]筛选出玉米胚乳DNA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提取液,以高温和常温2种方法提取玉米胚乳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0.8%水平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检测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高温法所提玉米胚乳DNA浓度... [目的]筛选出玉米胚乳DNA提取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提取液,以高温和常温2种方法提取玉米胚乳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0.8%水平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检测法比较了2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高温法所提玉米胚乳DNA浓度和纯度均达到分子生物学要求,而常温法所提DNA的纯度未达到分子生物学的要求。电泳检测表明,高温法提取的DNA均未降解,DNA条带整齐度较好,而用常温法提取的DNA都出现了降解。PCR检测结果表明,用高温法提取的DNA作模板的PCR所得条带清晰,明亮,而用常温法提取的DNA作模板的PCR条带不清晰。最佳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的浓度确定为玉米籽粒重的6%~10%。[结论]高温法更适宜用作玉米胚乳DNA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乳 DNA提取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竹miR172a靶基因DlAP2的克隆及其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志民 娄永峰 +3 位作者 王丽丽 杨丽 赵韩生 陈东亮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5-251,共7页
为了解开花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的DlAP2基因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miR172a靶基因AP2同源序列cDNA全长,命名为DlAP2。结果表明,DlAP2基因cDNA全长为1729 bp,包含5′端非编码区81 bp、开放阅读框1464 bp、3′... 为了解开花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的DlAP2基因功能,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miR172a靶基因AP2同源序列cDNA全长,命名为DlAP2。结果表明,DlAP2基因cDNA全长为1729 bp,包含5′端非编码区81 bp、开放阅读框1464 bp、3′端非编码区160 bp和24个碱基的Poly A尾巴,在编码框靠近3′端130 bp处有1个高度匹配miR172a的结合位点(CTGCAGCATCATCAGGATTCT)。DlAP2编码487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两个AP2结构域,属于AP2/ERF家族AP2亚家族的AP2组,与来自其它单子叶植物的AP2蛋白均有较高同源性。RLM-5′ RACE分析表明,miR172a主要在靶序列的第11~12个碱基之间剪切靶基因DlAP2的miRNA。qRT-PCR结果表明,麻竹花芽中DlAP2基因的表达规律与miR172a表达变化正好相反,证明miR172a对DlAP2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AP2基因 miR172a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作物存在的问题及其安全性
8
作者 苏仁芳 张晓东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新品种是作物害虫防治的有效途径,抗虫基因中应用最广泛的是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论述了种植Bt基因作物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以及Bt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最新研究进展,以便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BT基因 作物 抗虫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