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与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窦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蔡万涛 邢春景 王荣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261-262,268,共3页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窦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例,重点介绍了参与式发展理念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区别于传统发展模式,参与作为重要手段在基地建设中的发展决策、外部干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利益分享、过程评价等领域实践应用...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窦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例,重点介绍了参与式发展理念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探索。区别于传统发展模式,参与作为重要手段在基地建设中的发展决策、外部干预、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利益分享、过程评价等领域实践应用,参与式发展注重将潜能变成自在自为这一过程,重视参与者自身变化,促进各领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 基地建设 实践应用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单倍体育种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琛 付修义 +6 位作者 陈传永 吴珊珊 张华生 张春原 陈绍江 赵久然 王元东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3,共8页
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商业化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亲本自交系的单倍体育种性能评价是提升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来源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17个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鉴别与加倍性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瑞德种质在单... 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商业化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亲本自交系的单倍体育种性能评价是提升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来源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17个自交系的单倍体诱导、鉴别与加倍性能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瑞德种质在单倍体诱导和鉴别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其平均单倍体诱导率和鉴别准确率分别可达12.23%~15.31%和95.27%~96.37%。不同自交系间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与平均单穗单倍体数差异显著,平均单倍体诱导率变异范围为9.68%~17.51%,平均单穗单倍体数变异范围为8.44~23.66粒。郑58和B73的单倍体化学加倍性能较高,郑58的DH生产效率高达74.36%,而B73的单倍体平均结实数最高,为53.80粒。综合单倍体诱导、鉴别和加倍性能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郑58、京1110、京724和JG296在单倍体育种性能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 Mo17、4F1和齐319则均处于较低水平。相关结果有助于单倍体育种流程设计,并为提升单倍体育种效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 诱导 鉴别 染色体加倍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京科857的选育及制种与栽培技术
3
作者 张如养 孙轩 +9 位作者 徐田军 徐瑞斌 赵育进 焦向杰 王继东 李爽 张勇 王荣焕 宋伟 赵久然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8期162-165,共4页
京科857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京B547为母本、自育系京93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稳产性强、综合抗性优、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易制种等优点。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 京科857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育系京B547为母本、自育系京93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稳产性强、综合抗性优、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易制种等优点。2024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京科85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制种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京科857 选育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耐密玉米新品种京科35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4
作者 张春原 边思文 +12 位作者 黄海 董昊霖 王一丽 彭研科 陈菲菲 王志浩 李笑辰 关丽亚 李哲 张亮 孙玉和 郭成恩 付修义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6期136-139,共4页
京科355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根据黄淮海地区高产耐密玉米的种植需求,以自选系京B547为母本、京MP13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等特点,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京科355的选... 京科355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根据黄淮海地区高产耐密玉米的种植需求,以自选系京B547为母本、京MP13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等特点,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京科35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京科355 选育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芦笋科技和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5
作者 尹俊玉 叶劲松 +2 位作者 赵卫星 李国栋 耿培军 《蔬菜》 2010年第10期1-2,共2页
2009年12月结束的第十二届国际芦笋大会决定:2013年将在中国召开第十三届国际芦笋大会。如何在第十三届国际芦笋大会上展示北京市的芦笋科技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将是北京市芦笋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北京市 芦笋 产业现状 科技 产业化发展 国际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6
作者 马艳红 王芳 +7 位作者 白丽霞 汤芳 岳庆春 王子榕 刘悦善 易红梅 刘国华 第红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117,共6页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 以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9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构建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0对SSR标记检测到等位基因数473个,平均值为11.8250个;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72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7205和1.6728,94个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之前有所提高。品种间的差异位点数均大于等于2个。早熟组和中晚熟组遗传距离最近,鲜食玉米在遗传上与其他玉米品种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2021年审定的玉米品种在其类型和杂优模式上都比较广泛,鲜食组表现出种质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DNA指纹构建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DIR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ZmDIR17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解析
7
作者 秦涛 王慧 +5 位作者 赵志雄 申龙斌 史亚兴 卢柏山 施标 郑洪建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15,共15页
DIR(Dirigent)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但其在玉米中的系统性鉴定尚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在玉米B73-V4参考基因组中鉴定到39个DIR基因家族成员,并系统解析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保守基序。... DIR(Dirigent)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但其在玉米中的系统性鉴定尚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在玉米B73-V4参考基因组中鉴定到39个DIR基因家族成员,并系统解析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保守基序。结果表明:77.0%(30个)的ZmDIR蛋白具有高稳定性,64.1%(25个)的ZmDIR蛋白具有疏水性。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11个ZmDIR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中,10个定位于内质网中,8个定位于细胞质中,只有5个定位于液泡中,说明玉米的DIR蛋白存在多样化的生物学功能。进化分析表明:ZmDIR基因可分为3个亚家族,其启动子区域包含多样化的逆境响应元件及系统发育相关响应元件。围绕ZmDIR17基因进行功能解析,发现其突变导致玉米籽粒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且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和总木脂素含量明显降低。蛋白互作网络与GO富集分析表明,ZmDIR17蛋白通过参与核糖体生物发生(互作Pescadillo同源蛋白)和苯丙烷代谢(调控木脂素合成)双重通路协调碳氮分配。本研究揭示了玉米DIR基因家族的系统特征,并初步探索了ZmDIR1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通过整合初级与次生代谢调控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可为玉米品质改良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DIR基因家族 ZmDIR17基因 籽粒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被引量:81
8
作者 丰光 刘志芳 +2 位作者 李妍妍 邢锦丰 黄长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33-2138,共6页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以玉米茎秆穿刺阻力为性状,研究控制玉米茎秆倒伏性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两个单交种的F2分离世代群体均呈双峰分布,BC1和BC2群体分离世代呈多峰分布,说明玉米茎秆耐穿刺性遗传为多基因数量性状控制,且符合1对加-显主基因+加-显-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即D模型);主基因遗传力为34.5%~45.7%,多基因遗传力41.6%~56.3%,两者在控制玉米茎秆耐穿刺遗传特性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抗倒伏性状的有效选择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秆 穿刺 抗倒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SSR标记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与变性PAGE银染检测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2
9
作者 易红梅 王凤格 +3 位作者 赵久然 王璐 郭景伦 原亚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67,共4页
以192份玉米品种为材料,用7对SSR引物对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和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两种SSR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SSR标记片段大小一致。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灵敏、高效,更适用于高... 以192份玉米品种为材料,用7对SSR引物对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和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两种SSR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SSR标记片段大小一致。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灵敏、高效,更适用于高通量材料的检测分析。对少量材料进行检测分析以及SSR标记的筛选时,使用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法更经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 毛细管电泳 银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粒种子DNA提取新方法及在玉米种质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郭景伦 赵久然 +5 位作者 孔艳芳 尉德铭 郭强 正斌 张超良 金德敏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7-38,共2页
本文主要对三米单粒种子DNA提取方法及在玉米自交系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适度快。提取的DNA分子量大.没有降解,质量好,完全可以满足RAPD分析的需要,这就为RAPD在玉米种质及纯度签定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 本文主要对三米单粒种子DNA提取方法及在玉米自交系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适度快。提取的DNA分子量大.没有降解,质量好,完全可以满足RAPD分析的需要,这就为RAPD在玉米种质及纯度签定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粒种子 DNA RAPD 种质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高频再生及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世玉 郑用琏 +2 位作者 刘亚 赵久然 张方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3-428,共6页
以玉米自交系CML295、CML304和18-599R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结合幼胚离体培养方法,探讨并优化了成熟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对其愈伤组织的形态和组织切片的研究结果显示,继代过程可产生良好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 以玉米自交系CML295、CML304和18-599R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结合幼胚离体培养方法,探讨并优化了成熟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方法。对其愈伤组织的形态和组织切片的研究结果显示,继代过程可产生良好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中分别获得68.6%、75.4%和84.8%的高频再生率,每愈伤组织块成苗数分别为2.45、2.43和2.75。利用基因枪法转化pCAMBIA1301质粒后的GUS瞬时表达效率分别为57.9%、62.5%和73.1%,转化pCAMBIA1303质粒后检测GFP的瞬时表达效率分别为23.3%、40%和45.5%。以上3种基因型成熟胚来源的愈伤组织转化率与其对应的幼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化率相似。这一技术体系为玉米的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成熟胚 胚性愈伤组织 再生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粉、淀粉和脱脂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陆大雷 王德成 +2 位作者 赵久然 王凤格 陆卫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4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糯玉米粉、淀粉(脱蛋白)和脱脂淀粉(脱蛋白脱脂)的理化特性。结果表现,脱蛋白或脱蛋白脱脂处理不改变材料的结晶类型,各材料均表现为典型的"A"型衍射图谱。理化特性在糯玉米粉、淀粉和脱脂... 以4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糯玉米粉、淀粉(脱蛋白)和脱脂淀粉(脱蛋白脱脂)的理化特性。结果表现,脱蛋白或脱蛋白脱脂处理不改变材料的结晶类型,各材料均表现为典型的"A"型衍射图谱。理化特性在糯玉米粉、淀粉和脱脂淀粉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晶度、膨胀势、回复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以糯玉米粉最高,脱脂淀粉最低;溶解度、峰值黏度和谷值黏度以淀粉最高,米粉最低;透光率以脱脂淀粉最高,米粉最低;但4个糯玉米品种的终值黏度变化趋势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粉 淀粉 脱脂淀粉 蛋白 脂肪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透射分析仪快速测定玉米子粒品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段民孝 郭景伦 +3 位作者 王元东 邢锦丰 滕海涛 赵久然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0,共4页
对425份玉米自交系和1125份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进行测定,并对粗脂肪、蛋白质、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和亲本的相关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不同材料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大,粗淀粉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小... 对425份玉米自交系和1125份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进行测定,并对粗脂肪、蛋白质、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和亲本的相关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不同材料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大,粗淀粉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小,自交系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 24%,12 17%和71 10%,杂交组合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 86%,9 93%,72 56%。458个杂交组合子粒的3种成分含量与亲本的相关性均较低,粗脂肪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表现较大的正向,蛋白质均表现为负向优势,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平均正向杂交优势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透射分析仪 玉米 子粒品质 品质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超高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3
14
作者 刘月娥 徐田军 +5 位作者 蔡万涛 吕天放 张勇 薛洪贺 王荣焕 赵久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61,共10页
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饲料保障都至关重要。在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未来我国粮食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产能提升主要依靠单产提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玉米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饲料保障都至关重要。在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未来我国粮食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产能提升主要依靠单产提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开展吨粮田建设,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玉米超高产是优良品种、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等最高水平的体现,本文全面综述了我国玉米超高产研究的政策支持、高产纪录现状、超高产田的分布及气象特点、高产创建的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从增加科研投入加强新品种选育、加强栽培技术集成进行示范推广、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玉米大面积高产创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超高产 政策 品种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物组合法在利用DNA指纹鉴定玉米自交系真伪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郭景伦 赵久然 +3 位作者 孔艳芳 尉德铭 卢柏山 王元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31,共5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 4 6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鉴定研究 ,结果表明 ,仅用A6 ,C6 ,D2 ,F10 ,H19,N19等 6个引物的指纹组合即可将这 4 6个自交系相互区分开来 ,不需要针对每个自交系筛选特异性标记 ,克服了利用特异性标记鉴定玉... 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我国 4 6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鉴定研究 ,结果表明 ,仅用A6 ,C6 ,D2 ,F10 ,H19,N19等 6个引物的指纹组合即可将这 4 6个自交系相互区分开来 ,不需要针对每个自交系筛选特异性标记 ,克服了利用特异性标记鉴定玉米自交系的局限性 ;研究出基于WINDOWS98操作平台的玉米DNA指纹数据库和指纹分析软件。并且该数据库和分析软件对自交系的数量和引物数量都是开放性的 ,如果要区分开m个自交系 ,最多只用n个引物即可 ,二者的关系是 :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物组合法 玉米 DNA指纹鉴定 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浸芽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段民孝 刘新香 +4 位作者 赵久然 张如养 王元东 邢锦丰 陈绍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3,共5页
试验采用28个育种材料的玉米单倍体籽粒,使用0.06%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幼芽上部和幼芽全部,研究秋水仙素对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中不同秋水仙素浸芽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成活率、授粉率和结实率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 试验采用28个育种材料的玉米单倍体籽粒,使用0.06%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幼芽上部和幼芽全部,研究秋水仙素对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中不同秋水仙素浸芽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成活率、授粉率和结实率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浸泡幼芽上部处理能够明显减轻药害,缩短缓苗时间,提高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果,成活率、授粉率和结实株率均是浸泡幼芽全部处理的1.5倍左右,而且浸泡幼芽上部处理的授粉率和结实率分别是对照的2倍和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秋水仙素 加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早熟耐密抗倒伏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的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段民孝 赵久然 +7 位作者 李云伏 王元东 邢锦丰 张华生 刘新香 刘春阁 张雪原 张春原 《农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实现中国粮食增产500亿kg,玉米作为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选育并应用优良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保证总产持续增加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玉米优异资源为基础,集成"高大严"、IPT、DH等多种育种方法,进行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 为实现中国粮食增产500亿kg,玉米作为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选育并应用优良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保证总产持续增加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玉米优异资源为基础,集成"高大严"、IPT、DH等多种育种方法,进行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研究。以自育优良自交系‘京MC01’为母本,‘京2416’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耐密植,抗倒伏,综合抗性好,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脱水快,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2003),2014年通过北京市审定(京审玉2014006),适宜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种植区种植。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简便,产量高,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中结合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带动总产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早熟 密植 抗倒伏 机械化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鉴定SC704玉米亲本及杂交种纯度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龙洲 赵久燃 +1 位作者 曲延英 王风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8-70,74,共4页
从30对SSR随机引物中筛选确定了能够清楚、稳定、准确的鉴别SC704亲本和杂交种的2对引物。用引物之一phi053对人为混杂有SC704亲本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准确无误。探讨并建立了一套应用分子标记SSR技术鉴定SC704玉米亲本及杂交种... 从30对SSR随机引物中筛选确定了能够清楚、稳定、准确的鉴别SC704亲本和杂交种的2对引物。用引物之一phi053对人为混杂有SC704亲本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结果准确无误。探讨并建立了一套应用分子标记SSR技术鉴定SC704玉米亲本及杂交种纯度的方法。与田间种植鉴定相比较,SSR技术用于检验玉米品种的纯度是可靠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技术 SC704玉米 亲本 杂交种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片光合生理与抗旱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白向历 孙世贤 +3 位作者 刘明 杨国航 张振平 齐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共5页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比值(Chla/b)、最大荧光(Fm)和PSⅡ光化学效率(...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比值(Chla/b)、最大荧光(Fm)和PSⅡ光化学效率(Fv/Fm)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基础荧光(Fo)增加;Pn和Chla/b比值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0 7**,p<0.01;r=0.880 4**,p<0.01),Fo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则呈显著负相关(r=-0.764 0*,p<0.05),Fm和Fv/Fm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则呈显著正相关(r=0.711 6*,p<0.05;r=0.772 3*,p<0.05)。因此,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b比值、Fo、Fm和Fv/Fm可以用来评定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孙军伟 孙世贤 +5 位作者 杨国航 齐华 邹种楠 张振平 白向历 刘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114-117,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以14个玉米杂交种(京科308、四单19、辽单565、吉单261、京科25、京单28、京科508、郑单958、京科516、DH3719、丹玉39、中丹808、农大108、京玉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苗期反复干旱对玉米株高、干物质积累、过氧化物酶活... 通过盆栽试验,以14个玉米杂交种(京科308、四单19、辽单565、吉单261、京科25、京单28、京科508、郑单958、京科516、DH3719、丹玉39、中丹808、农大108、京玉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苗期反复干旱对玉米株高、干物质积累、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的影响。分析表明,反复干旱胁迫下玉米各杂交种幼苗存活率与株高、干物质积累、POD含量呈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上述指标和幼苗反复干旱后存活率的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水平。鉴定玉米苗期抗旱性以幼苗反复干旱后存活率为主,结合其他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苗期 抗旱性 鉴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