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璐瑶 南海林 +1 位作者 曲疆奇 张清靖 《河北渔业》 2025年第6期72-74,共3页
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方法,能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中氮、磷含量超标的问题,具有开发前景。此技术以菌藻共生系统为核心,通过固定化技术实现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本文综述了常见养殖尾水处理方法、菌藻共生体系、... 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方法,能有效处理养殖尾水中氮、磷含量超标的问题,具有开发前景。此技术以菌藻共生系统为核心,通过固定化技术实现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本文综述了常见养殖尾水处理方法、菌藻共生体系、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菌藻共生固定化技术研究方向及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 固定化技术 养殖尾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工艺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南海林 曲疆奇 +1 位作者 王璐瑶 张清靖 《河北渔业》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是一种由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系统,在尾水处理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一的MBR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需求,与其他工艺结合是强化MBR可行的方式,因此出现了...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是一种由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系统,在尾水处理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一的MBR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需求,与其他工艺结合是强化MBR可行的方式,因此出现了许多新型的MBR。本文针对水产养殖MBR的发展历程、组合工艺、相关重要参数以及膜污染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对未来MBR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的研究方向及重点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水产养殖尾水 组合工艺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育种及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巍 宋海亮 +3 位作者 朱华 董颖 东天 胡红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5,共13页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统称。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鲟鱼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鲟鱼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雌核发育、性逆转诱导、基因编辑、家系选育、基因组...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统称。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鲟鱼新品种选育研究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综述了鲟鱼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雌核发育、性逆转诱导、基因编辑、家系选育、基因组选择和细胞水平育种,讨论了各技术的应用现状,在育种上相关研究和取得的重要突破,并结合我们育种实践积累的经验,展望鲟鱼育种和种业的未来发展,为未来的鲟鱼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育种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海洋 张蓉 +3 位作者 孙浩伟 包帅 田祚宁 曹永春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1期34-39,共6页
简述了乳酸菌可分为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属和乳球菌属等,其通过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增加抗氧化酶水平和调节微生物群来发挥抗氧化作用;介绍了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随着我国绿色水产养殖的发... 简述了乳酸菌可分为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属和乳球菌属等,其通过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增加抗氧化酶水平和调节微生物群来发挥抗氧化作用;介绍了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随着我国绿色水产养殖的发展,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乳酸菌的有效性、特异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应筛选特异性功能菌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增强乳酸菌产品的功能,有针对性地使用乳酸菌产品,建立可持续、稳定、安全的水产养殖微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抗氧化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鳞作为多功能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白景文 刘丽丽 朱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6-10,18,共6页
鱼鳞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生物复合材料,主要由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组成。鱼鳞和以鱼鳞为主要基质的生物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多活性基团、分级结构、高韧性等性能,在生物填料、重金属离子吸附、医疗卫生和电... 鱼鳞是一种天然可再生的生物复合材料,主要由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组成。鱼鳞和以鱼鳞为主要基质的生物复合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多活性基团、分级结构、高韧性等性能,在生物填料、重金属离子吸附、医疗卫生和电子领域显示出诸多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将鱼鳞转化为功能材料,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实现鱼鳞的商业价值。介绍了鱼鳞的结构以及以鱼鳞为主要基质的衍生功能材料,列举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鱼鳞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胶原蛋白 生物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摇激励下养殖工船养殖舱自清洗能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德军 李德振 +6 位作者 黄亨达 陶毅 祖复志 吴彦飞 桂福坤 翁歆之 曲晓玉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针对养殖舱内鱼类产生的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易堆积,造成水体污染,影响鱼类品质的问题,该研究利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模拟工船横摇运动,研究了在不同横摇激励(横摇幅值Θ和周期T)和进水管射流角度α下(进水管射流方向与所紧贴斜壁之间... 针对养殖舱内鱼类产生的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易堆积,造成水体污染,影响鱼类品质的问题,该研究利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模拟工船横摇运动,研究了在不同横摇激励(横摇幅值Θ和周期T)和进水管射流角度α下(进水管射流方向与所紧贴斜壁之间的锐角),养殖舱自清洗能力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从污物汇集和流场分布特性两方面对自清洗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污物汇集方面,养殖舱的集污时间受到横摇幅值和周期的联合调控,整体随横摇周期的增加而增加,随横摇幅值的增加后减少,当横摇周期为8 s、幅值为1°时,横摇工况对养殖舱自清洗性能的影响最小;当横摇周期为4 s、幅值为2°时,影响最大,且集污时间较影响最小工况缩短约70.6%;在不同射流角度下,集污时间随射流角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α=45°时集污时间最短,此时养殖舱集污性能最优。在流场特性方面,横摇周期和幅值的变化均会明显改变养殖舱内流场。整体随横摇周期的减小和幅值的增大,舱内流场高流速区和中心漩涡面积增加,水体平均流速也逐渐增大,对应表现为集污时间的减少和集污率的提高;当α=45°时,流场分布最均匀,集污能力最强。虽然横摇周期的减小和幅值的增大会提升自清洗能力,但也会导致过快的水体流速,在实际生产时应结合鱼类的游泳能力差异选择合适的海域,并选择合适的进水管射流角度,从而提高养殖工船的适渔性。研究结果可为养殖工船在横摇激励下的自清洗能力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对促进深远海养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工船 进水方式 横摇工况 流场分布 污物汇集 循环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尔马林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受精卵和仔稚幼鱼的毒性及淀粉卵甲藻病的防治效果
7
作者 宋立民 罗鑫 +4 位作者 徐林通 王宇 孙金辉 史东杰 姜巨峰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防治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的淀粉卵甲藻病,研究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对眼斑双锯鱼受精卵、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毒性和防治淀粉卵甲藻病的效果。在海水晶配制的盐度28~32海水和水温27~30℃下,将附有受精卵的人工鱼巢用福... 为防治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的淀粉卵甲藻病,研究不同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对眼斑双锯鱼受精卵、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毒性和防治淀粉卵甲藻病的效果。在海水晶配制的盐度28~32海水和水温27~30℃下,将附有受精卵的人工鱼巢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0 min后,移至养殖缸中,再用0 mg/L、100.0 mg/L、200.0 mg/L、300.0 mg/L和400.0 mg/L的福尔马林溶液药浴10 min。将破膜后第6 d的仔鱼和患淀粉卵甲藻病体长0.8~1.0 cm的幼鱼在养殖缸中,分别暴露在不同的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急性毒性试验(0 mg/L、19.9 mg/L、31.6 mg/L、50.0 mg/L、79.3 mg/L、125.6 mg/L、199.1 mg/L和315.5 mg/L)和预防试验(0 mg/L、19.9 mg/L、31.6 mg/L、50.0 mg/L、79.3 mg/L和125.6 mg/L)。结果显示:在受精卵转移过程中,宜采用200.0 mg/L的福尔马林浸泡处理10 min;对仔稚鱼的24 h LC_(50)和48 h LC_(50)分别为66.2 mg/L和62.5 mg/L,静水养殖水体中宜采用16.7 mg/L福尔马林的安全浓度处理;在后期幼苗的循环水养殖中,可定期使用浓度为80.0 mg/L的福尔马林药浴4~6 h,以预防淀粉卵甲藻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卵甲藻 眼斑双锯鱼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饲料驯化与健康养殖技术
8
作者 崔冉 张婷钰 张欣 《科学养鱼》 2025年第7期42-43,共2页
鳜鱼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投喂活鱼或冰鲜幼杂鱼,有着成本居高不下、病害频繁暴发、药物残留隐患以及环境污染等难题,严重制约了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饲料驯化、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一、鳜鱼养殖现状1.养殖... 鳜鱼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投喂活鱼或冰鲜幼杂鱼,有着成本居高不下、病害频繁暴发、药物残留隐患以及环境污染等难题,严重制约了鳜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饲料驯化、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一、鳜鱼养殖现状1.养殖环境与设施鳜鱼生性胆小,对强光较为敏感,偏好安静的环境,养殖时最好配备遮阳网,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鳜鱼对水质要求颇高,喜爱清爽的水环境,用于养殖的水源必须稳定、水流充足且无污染。鳜鱼生存对水体溶解氧要求严苛,通常每升水体溶氧达到6毫克/升以上,才能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环境 健康养殖 养殖现状 饲料驯化 鳜鱼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技术背景下的渔业科技项目创新管理初探
9
作者 高亮 武占会 黄杰 《中国水产》 2025年第7期62-64,共3页
在渔业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弊端凸显,难以满足行业创新需求。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兴起,为渔业科技项目管理带来新机遇。本文深入剖析AI技术在渔业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优势、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渔业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弊端凸显,难以满足行业创新需求。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兴起,为渔业科技项目管理带来新机遇。本文深入剖析AI技术在渔业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优势、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渔业科技项目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渔业科技持续创新与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管理 AI技术 项目管理 智能化转型 渔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浮床池塘水体核心微生物种类及氮循环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曲疆奇 张清靖 +4 位作者 俞文钰 刘盼 杨慕 贾成霞 朱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3,共12页
为探索生态浮床池塘水体微生物对氮循环的贡献及其潜在驱动机制,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联合解析有无生态浮床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氮循环功能差异。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无浮床水体相比,浮床水体中... 为探索生态浮床池塘水体微生物对氮循环的贡献及其潜在驱动机制,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联合解析有无生态浮床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氮循环功能差异。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无浮床水体相比,浮床水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生物占主要优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浮床水体中C39、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栖湖菌属(Limnohabitans)、多核杆菌属(Polynucleobacter)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试验期间,浮床水体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Chao丰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甲基杆菌、热单胞菌(Caldimonas)和伯克氏菌(Bulkholderia)是浮床水体脱氮过程中关键核心微生物组。氮循环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铺设生态浮床后,浮床水体氮代谢活动能力显著增强(P<0.05),以固氮(nifH、nifD、nifK)、反硝化(narG、napA、nirS、norB和nosZ)和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nrfA、nrfH)为主的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显著提高(P<0.05)。核心微生物组促进了水体生物固氮、反硝化和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提升了养殖池塘水体氮循环的能力,显著降低了池塘水体中总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P<0.05)。研究表明,生态浮床核心微生物组介导的固氮和反硝化作用是实现池塘水体氮素转化和迁移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养殖池塘水体氮循环,有利于养殖池塘生态环境保护和含氮污染物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塘 生态浮床 水体微生物 氮循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芽孢萌发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天宇 吕风至 +5 位作者 桂萌 吴晓蒙 赵靓 王永涛 饶雷 廖小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0-251,共12页
在营养缺乏条件下,芽孢杆菌(Bacillus)(以下简称杆菌)和梭菌(Clostridium)形成的处于代谢休眠态的芽孢对各种极端环境具有极强的抗逆性。由于细菌芽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不可避免会进入食品加工链,一旦条件合适便会通过萌发恢复营... 在营养缺乏条件下,芽孢杆菌(Bacillus)(以下简称杆菌)和梭菌(Clostridium)形成的处于代谢休眠态的芽孢对各种极端环境具有极强的抗逆性。由于细菌芽孢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不可避免会进入食品加工链,一旦条件合适便会通过萌发恢复营养生长,导致食品腐败。由于萌发后芽孢抗性消失,因此采用先诱导芽孢萌发后杀灭的策略能温和杀灭芽孢,从而保证食品品质。对于不同属的芽孢,深入了解其萌发过程、信号传导机制以及影响萌发的因素,有利于高效精准诱导芽孢萌发,提高杀灭效果,对食品中芽孢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艰难梭菌(C.difficile)为例,从萌发受体激活与信号传导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杆菌和梭菌芽孢的萌发机制。此外,还对不同种类芽孢的萌发因子以及萌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本综述深入探讨杆菌和梭菌芽孢的萌发机制,为高效精准诱导芽孢萌发、提高杀灭效果,从而有效控制食品中的芽孢、保证食品品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芽孢 梭菌芽孢 萌发机制 萌发因子 萌发受体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循环水养殖池塘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曲疆奇 张清靖 +3 位作者 吴彦飞 俞文钰 赵萌 朱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1-651,共11页
为探究生态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特征,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检测分析了生态循环水养殖池塘ARGs的赋存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群落和环境变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试验共检测出21类109... 为探究生态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特征,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检测分析了生态循环水养殖池塘ARGs的赋存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群落和环境变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试验共检测出21类1092种亚型ARGs,池塘底泥是ARGs的主要储存库。池塘中抗性基因macB、tetA(58)和nov相对丰度最高,多药类和主动外排泵是最主要的ARGs类型和耐药机制。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5)。优势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中的多种菌属与不同类型ARGs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表明ARGs在这些菌属间具有水平转移的趋势,微生物为ARGs在系统中的持久存在和向水体扩散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是影响养殖池塘ARGs分布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确定了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塘ARGs可能的背景值,并提供了生态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具有较高ARGs传播风险的定量信息,为进一步优化升级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降低ARGs污染和保护养殖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水系统 池塘养殖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微生物群落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俞文钰 郝桐锋 +2 位作者 南海林 张树林 张清靖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56-158,164,共4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综述了4种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在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方式,重点阐述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及其机制,... 为了更好地解决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综述了4种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在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方式,重点阐述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及其机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水生植物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重金属污染 污染治理 根系分泌物 根际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声探测技术在我国渔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郝桐锋 曲疆奇 +3 位作者 俞文钰 南海林 张树林 张清靖 《河北渔业》 2023年第3期29-34,43,共7页
回声探测技术评估鱼类资源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渔业资源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对生态环境友好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回声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原理,并总结了近年来回声探测技术在我国渔业方面的研究现状,强调了目标... 回声探测技术评估鱼类资源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渔业资源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对生态环境友好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概述了回声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原理,并总结了近年来回声探测技术在我国渔业方面的研究现状,强调了目标强度研究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回声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探测 渔业资源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者对长额象鼻溞形态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15
作者 曾平平 李毅超 +3 位作者 于国欣 张清靖 曲疆奇 刘青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2,共8页
为探究在捕食者诱导下长额象鼻溞的表型形态及种群密度变化,使用近邻剑水蚤作为捕食者,长额象鼻溞作为被捕食者,设滤液组(信息素)和接触组(物理刺激)2个处理组,分析不同处理对长额象鼻溞种群数量、个体大小、钩角型占比及各形态特征的... 为探究在捕食者诱导下长额象鼻溞的表型形态及种群密度变化,使用近邻剑水蚤作为捕食者,长额象鼻溞作为被捕食者,设滤液组(信息素)和接触组(物理刺激)2个处理组,分析不同处理对长额象鼻溞种群数量、个体大小、钩角型占比及各形态特征的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长额象鼻溞的种群密度在接触组中略微降低(P>0.05),但在滤液组显著上升(P<0.05),较对照组增加了25.06%。2种处理下长额象鼻溞的形态均有一定变化,但近邻剑水蚤物理刺激更易使长额象鼻溞发生表型形态改变。接触组中小个体(体长300~<400μm)和大个体(体长≥400μm)等级的长额象鼻溞体长、体高、第一触角长和壳刺长的绝对长度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长(P<0.05)。接触组中第一触角和壳刺的相对长度增长极显著(P<0.01),而滤液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接触组中钩角型个体占比有所降低,但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近邻剑水蚤物理刺激更易诱导长额象鼻溞发生形态变异,但种群密度变化在信息素诱导下更显著,该结果可为水域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额象鼻溞 近邻剑水蚤 形态可塑性 种群密度 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位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疆奇 郝桐锋 +4 位作者 李永刚 刘录民 郝东生 贾成霞 张清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7,共10页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后新水域环境对鱼类群落的影响,采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首次对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态位宽度Shannon-Winner(B_(i))和重叠Pianka...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后新水域环境对鱼类群落的影响,采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首次对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态位宽度Shannon-Winner(B_(i))和重叠Pianka指数(Q_(ik))研究了鱼类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共存及生态位分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密云水库共检出86个鱼类物种eDNA信息,隶属14目21科68属,有3个鱼类eDNA信息仅注释到科、属级分类水平;鱼类主要栖息于水库底层(61.63%),以肉食性(43.02%)和杂食性(26.74%)摄食类型为主;PCoA分析显示,密云水库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ha多样性各项指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为1.15~9.25,均为中生态和广生态位种,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Q_(ik)>0.6的种对有517对,约占总种对数的14.15%;与历史资料相比,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鲤(Cyprinus carpio)等增殖放流鱼类仍为水库主要经济鱼类。研究表明,蓄水后营底栖、以肉食性和草食性为主要生活策略的水库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彼此之间竞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鱼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生态位变化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Cyprinus carpio生物扰动对养殖池塘底质甲烷生成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
17
作者 刘洪达 陈燕 +6 位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吴兆星 陈文超 王卓楠 齐遵利 潘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1549,共9页
为研究鲤Cyprinus carpio生物扰动作用对池塘底质甲烷生成的影响机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了底质产甲烷潜力、产甲烷菌生物群落组成及产甲烷菌群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鲤扰动组底质产甲烷潜力显著降低,鲤的生物扰动作... 为研究鲤Cyprinus carpio生物扰动作用对池塘底质甲烷生成的影响机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了底质产甲烷潜力、产甲烷菌生物群落组成及产甲烷菌群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鲤扰动组底质产甲烷潜力显著降低,鲤的生物扰动作用促使底质总细菌和总古菌丰度显著升高,而产甲烷功能基因mcrA的丰度显著降低。养殖池塘底质产甲烷功能菌优势菌群主要为Methanobacterium、Methanothrix、Methanoregula和Methanocella,鲤的生物扰动作用改变了产甲烷功能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产甲烷途径,使得产甲烷菌属间共生网络平均度和连接数显著降低,模块化更高,共生网络关系变得更为简单且以负相关种间竞争关系共存。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底质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mcrA基因丰度和产甲烷菌群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鲤的生物扰动作用可能通过提升底质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产甲烷功能菌群丰度和种间互作而降低底质甲烷产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 生物扰动 产甲烷菌 菌群互作 产甲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大型圆形养殖池的流场特性
18
作者 吴彦飞 冯德军 +3 位作者 曲疆奇 贾成霞 桂福坤 张清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7,共9页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大型圆形养殖池内的水动力特性,利用研发的无人船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系统现场测定了潜水推流器数量(n=2、4)对圆形养殖池不同水层(h=1.5,2.0,2.5 m)流场分布特...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大型圆形养殖池内的水动力特性,利用研发的无人船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系统现场测定了潜水推流器数量(n=2、4)对圆形养殖池不同水层(h=1.5,2.0,2.5 m)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推流器数量为2个时,大型圆形养殖池1.5、2.0、2.5 m水层池边流速分别为0.4、0.3、0.1 m/s,当推流器数量为4个时,1.5、2.0、2.5 m水层池边流速分别为0.6、0.4、0.3 m/s;水平方向上,养殖池流速随着池边缘距池中心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垂直方向上,流速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流速分布显示,无论利用2个还是4个推流器推流,都能在养殖池内产生旋转流,但高流速仅仅在养殖池边缘附近,且养殖池中心附近的流速接近于0,导致污物很难到达养殖池中心的排污口。研究表明,推流器数量与大型圆形养殖池不同水层流场分布特性密切相关,养殖池内不同水层的平均流速均随着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圆形养殖池由中心到池壁均产生较为明显的流场分区现象,高流速区域分布在养殖池表层池壁附近;大尺寸圆形养殖池在初始水动力条件、推流器数量一定时,环流仅在池边产生,池塘中间位置产生环流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圆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布设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养殖池 现场测试 水动力特性 潜水推流器 测流无人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IFN-γ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19
作者 田照辉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3,110,共6页
利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西伯利亚鲟IFN-γ的可读编码框(ORF)528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具有IFN-γ的特征序列和核定位序列,参照此序列构建N端含有6His(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IFN-γ,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 利用转录组信息克隆西伯利亚鲟IFN-γ的可读编码框(ORF)528 bp,编码176个氨基酸,具有IFN-γ的特征序列和核定位序列,参照此序列构建N端含有6His(组氨酸)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α-IFN-γ,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为22.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温度37℃时的最佳表达条件为0.75 mmol/L的IPTG诱导6 h,利用镍柱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获得8株阳性细胞株,利用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的单克隆抗体效价为2×105,为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IFN-γ免疫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IFN-Γ基因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卵的营养功效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20
作者 袁艺菲 周宏亮 +1 位作者 白松 胡红霞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本文综述了鲟鱼卵的营养成分和功效益处以及其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现状和潜力。研究表明,鲟鱼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保湿、美白和修复等功效,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高端化妆品原料。不过目前对... 本文综述了鲟鱼卵的营养成分和功效益处以及其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现状和潜力。研究表明,鲟鱼卵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保湿、美白和修复等功效,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高端化妆品原料。不过目前对于鲟鱼卵的开发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鲟鱼卵的成分和作用机制,推动其在高端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行业 鲟鱼 营养功效 高端化妆品 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