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食用菌育种研究现状
1
作者 谷莉 高琪 +5 位作者 严冬 宋爽 王守现 刘宇 宗宪春 范阳阳 《蔬菜》 2025年第6期27-42,共16页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和食物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研究现状,包括品种认定、新品种保护、专利申请情况、主要育种技术及栽培品种选育方法。研究发现,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和食物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食用菌育种的研究现状,包括品种认定、新品种保护、专利申请情况、主要育种技术及栽培品种选育方法。研究发现,我国食用菌育种技术从传统的人工选择育种逐步发展为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诱变育种及分子育种等多技术融合的现代育种体系;其中,杂交育种在香菇等主栽品种选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展现出巨大潜力。此外,文章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品种保护、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并建议加强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分子育种研究,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育种 品种保护 品种登记 分子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武月园 刘宇 +5 位作者 孙晓红 高琪 郑凯 王守现 宋庆港 宋爽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维护和林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强大的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系可将林业废弃物中的营养转化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物蛋白、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等。林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不仅可以消耗大量...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维护和林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强大的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系可将林业废弃物中的营养转化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物蛋白、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等。林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不仅可以消耗大量林业废弃物,同时还可以解决食用菌栽培原料短缺的问题。本文从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等方面,论述了林业废弃物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从宏观政策引导、基础应用研究加强以及基质化生产链条建立等角度推进林业和菌业结合的发展潜力,以期为林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废弃物 食用菌 基质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进展 被引量:58
3
作者 郭远 宋爽 +5 位作者 高琪 严冬 荣成博 秦文韬 刘宇 王守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由于食用菌生产中对栽培料的降解利用不彻底,产生大量菌渣(菌糠),如不妥善处理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分析主栽食用菌产量(干重)与其菌渣产量(干重)比例,综述菌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途径,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 由于食用菌生产中对栽培料的降解利用不彻底,产生大量菌渣(菌糠),如不妥善处理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笔者分析主栽食用菌产量(干重)与其菌渣产量(干重)比例,综述菌渣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利用途径,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食用菌产业现状对菌渣资源化利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资源化利用 理化性质 利用风险 农林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孢小奥德蘑蛛网病病原菌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俊 秦文韬 +3 位作者 高琳 刘宇 王守现 宋庆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1,共8页
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是近年来成功驯化栽培的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类,近年来随着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也越来越严重。作者在北京某卵孢小奥德蘑种植基地发现疑似蛛网病,为明确其病原菌,对发病子实体进行了病... 卵孢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是近年来成功驯化栽培的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菌类,近年来随着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也越来越严重。作者在北京某卵孢小奥德蘑种植基地发现疑似蛛网病,为明确其病原菌,对发病子实体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并综合其形态学特征、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的结果,将卵孢小奥德蘑蛛网病病原菌鉴定为金黄菌寄生Hypomyces aurantius(无性阶段为异形枝葡霉Cladobotryum varium)。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碳源为木屑,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产孢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8,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碳源为木屑;孢子萌发的最适营养液为0.2%葡萄糖溶液,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卵孢小奥德蘑蛛网病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孢小奥德蘑 蛛网病 金黄菌寄生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皮侧耳覆土栽培对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
5
作者 弥春霞 许澍 +3 位作者 王守现 刘宇 宋庆港 宋爽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3,共9页
【目的】探究利用食用真菌覆土栽培模式降低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丰度的可行性。【方法】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覆土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中ARG... 【目的】探究利用食用真菌覆土栽培模式降低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丰度的可行性。【方法】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覆土栽培模式下土壤细菌中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丰度,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出菇前后土壤细菌群落差异,并通过网络分析揭示ARGs、MGEs和细菌群落之间的共现模式。【结果】糙皮侧耳覆土栽培后,土壤中ARGs总相对丰度降低34.62%(P<0.01),总绝对丰度降低48.56%(P<0.01),其中氨基糖苷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类和四环素类ARGs削减效果显著。MGEs总相对丰度下降20.63%,总绝对丰度降低32.99%(P<0.01)。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P<0.01),解释了31.50%的ARGs变异,细菌群落结构与MGEs共同解释了8.01%的ARGs变异。【结论】糙皮侧耳菌丝在土壤中的增殖和发育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达到了削减ARGs丰度的效果。利用糙皮侧耳覆土栽培的方法无需高温和发酵处理,实施操作简便,不仅能够降低土壤中ARGs丰度,而且能够正常收获食用的子实体,产生经济效益,为受ARGs污染的农业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污染 农业土壤 食用真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白灵侧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
6
作者 宋爽 刘宇 +4 位作者 武月园 高琪 吴灵芝 张欣媚 王守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 基于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对中国新疆塔城地区的52个野生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数量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提取菌株菌丝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计算等位基因位点数、多态性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UPGMA)构建52个白灵侧耳菌株的聚类图,采用SPSS16进行数量性状的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共扩增获得64个多态性位点,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UPGMA聚类分析可将52个菌株分为5个类群,菌株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3~0.93;5个质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01~1.26,10个数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为1.82~2.05,其中菌柄直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5;当平方欧式距离为15时,Q型聚类可将52个菌株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菌株JZB2106018,第二类包括菌株JZB2106020,第三类包括其余50个菌株;综合得分较高的菌株是JZB2106048、JZB2106045和JZB2106039。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综合得分较高的3个菌株的单菇重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白灵侧耳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杨树抚育废弃物基质的菌袋制备工艺对平菇生产的影响
7
作者 弥春霞 许澍 +4 位作者 刘宇 孔繁建 武月园 宋庆港 宋爽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2期35-40,49,共7页
以杨树抚育修剪的枝桠废弃物为主料,研究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发酵料短时高温灭菌和发酵料不灭菌4种不同菌袋制备工艺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处理的平菇菌袋发菌速度较快;在常压灭菌的基质上生长的平菇菌丝表现... 以杨树抚育修剪的枝桠废弃物为主料,研究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发酵料短时高温灭菌和发酵料不灭菌4种不同菌袋制备工艺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处理的平菇菌袋发菌速度较快;在常压灭菌的基质上生长的平菇菌丝表现出较稳定的漆酶活性和较高的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更有利于基质中木质素的分解利用,出菇结束的培养料木质素相对含量较初始料降低幅度最大。在以杨树抚育废弃物为基质主料的处理中,常压灭菌处理出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02.23%,袋均产值为4.10元,经济效益最高。但与常规生产方式相比,以杨树抚育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的生物学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还有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改进林业废弃物基质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菌袋制备工艺 杨树抚育废弃物 农艺学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