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草菇-双孢菇高架棚栽技术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守现 宗海明 +2 位作者 陈青君 刘宇 赵景虎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3期20-21,共2页
利用高架棚进行草菇-双孢菇循环栽培是一项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从品种选择、时间安排、培养料配方、覆土及出菇管理、效益分析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关键词 草菇 双孢菇 高架棚 栽培技术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桃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2
作者 梁泊 唐欣甫 陈策 《烟台果树》 2016年第1期34-35,共2页
1桃疮痂病的发生情况桃疮痂病是桃树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使果实出现疏密不等的近黑色斑点,甚至出现裂纹,影响果实外观,降低销售等级,该病也发生于枝梢和叶。2005年7月11日,在14号桃上见典型病果。当年金海湖周边桃园,病果率达40%~50... 1桃疮痂病的发生情况桃疮痂病是桃树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使果实出现疏密不等的近黑色斑点,甚至出现裂纹,影响果实外观,降低销售等级,该病也发生于枝梢和叶。2005年7月11日,在14号桃上见典型病果。当年金海湖周边桃园,病果率达40%~50%。晚熟油桃、黄桃发病较多。2症状2.1果实桃果长到半大时开始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疮痂病 发生与防治 桃树 平谷区 北京市 果实外观 常见病害 发生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3
作者 梁泊 唐欣甫 陈策 《果农之友》 2016年第S1期95-97,共3页
褐腐病是平谷区桃树的最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果实,遇天气适合发病的年份,防治如不及时,桃果采摘前后往往大量烂果,造成重大损失。为了改进防治技术,获得稳定的好果率,于2005—2008年进行了研究。1桃褐腐病的发生情况褐腐病在全区普遍发生... 褐腐病是平谷区桃树的最重要病害,主要为害果实,遇天气适合发病的年份,防治如不及时,桃果采摘前后往往大量烂果,造成重大损失。为了改进防治技术,获得稳定的好果率,于2005—2008年进行了研究。1桃褐腐病的发生情况褐腐病在全区普遍发生,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受害重,早熟品种受害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褐腐病 药剂防治 果生链核盘菌 潜伏侵染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8个白金针菇主栽菌株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3 位作者 耿小丽 余知和 魏民 孟莉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9-222,共4页
利用拮抗试验和RAPD方法对不同白色金针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将8个菌株分为五类:金白1号、白15、147、玉山Fy 4个菌株各为一类,金针菇(合肥)、金针菇(分P)、金针菇(A2)、金针菇(天)属于第五类。因此认... 利用拮抗试验和RAPD方法对不同白色金针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将8个菌株分为五类:金白1号、白15、147、玉山Fy 4个菌株各为一类,金针菇(合肥)、金针菇(分P)、金针菇(A2)、金针菇(天)属于第五类。因此认为在食用菌菌种的鉴别中,应用拮抗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是必要的,可以减少工作量和盲目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RAPD方法从分子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鉴别技术,进而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为遗传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拮抗试验 RAPD 菌株鉴别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黄伞JZB2116005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5 位作者 许峰 赵爽 耿小丽 王兰青 魏民 王小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3-608,共6页
以采集于柳树上的JZB2116005野生菌株为研究对象,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为黄伞。对其进行组织分离并对菌丝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伞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生长因... 以采集于柳树上的JZB2116005野生菌株为研究对象,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为黄伞。对其进行组织分离并对菌丝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伞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2,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伞 鉴定 组织分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香草木樨等植物对黑绒金龟甲诱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德元 李咏伟 +4 位作者 张芝利 冯玉珠 刘孟英 阎忠澄 王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5-100,共6页
桑园点播种植白香草木樨早春诱集黑绒金龟甲等害虫、再集中药杀的技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项研究对白香草木樨、几种作物和田间杂草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进行了比较,并试图找到白香草木樨引诱黑绒金龟甲的化学物质基础。应用嗅觉... 桑园点播种植白香草木樨早春诱集黑绒金龟甲等害虫、再集中药杀的技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项研究对白香草木樨、几种作物和田间杂草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进行了比较,并试图找到白香草木樨引诱黑绒金龟甲的化学物质基础。应用嗅觉计、触角电位、田间罩笼试验及室内行为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分析测定表明了白香草木樨茎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香豆素对引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大于玉米苗、小麦苗、大豆苗、马铃薯片、狗尾草、桃叶和杨叶;大豆苗、狗尾草喷上香豆素溶液后对黑绒金龟甲的诱集作用有所提高。黑绒金龟甲对白香草木樨、巴天酸模、藜及香豆素溶液的触角电位反应测定结果中以藜和白香草木樨引起的电位反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绒金龟甲 白香草木樨 嗅觉 触角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根菇交配系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2 位作者 耿小丽 王兰青 孟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547-12548,共2页
[目的]研究长根菇交配系统,指导遗传育种工作。[方法]以长根菇子实体为材料,收集并分离单孢,以锁状联合为标记鉴别是否为单核菌丝体。采用三轮交配反应对110株孢子单核体进行三轮两两交配反应。[结果]110株单核体按交配型被分为4组,分... [目的]研究长根菇交配系统,指导遗传育种工作。[方法]以长根菇子实体为材料,收集并分离单孢,以锁状联合为标记鉴别是否为单核菌丝体。采用三轮交配反应对110株孢子单核体进行三轮两两交配反应。[结果]110株单核体按交配型被分为4组,分别含有21、30、13和46个菌株。[结论]长根菇的交配型受双因子控制,属于四极性交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单核体 四极性交配系统 三轮交配反应 偏向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宇 陈文良 +1 位作者 王丽珍 孟莉莉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用杏鲍菇1号菌株和9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09.20%。
关键词 杏鲍菇 单孢 杂交 育种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杉上的瓢虫种类研究(鞘翅目:瓢虫科) 被引量:6
9
作者 虞国跃 姚德富 刘后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2-440,共9页
记述了采自云南、四川铁杉上的瓢虫科昆虫,共8种,其中5种是新种:蛇形小毛瓢虫Scymnus(Scymnus)najaformisYu,云杉坪小瓢虫S.(Pullus)yunshanpingensisYu,波结毛瓢虫S... 记述了采自云南、四川铁杉上的瓢虫科昆虫,共8种,其中5种是新种:蛇形小毛瓢虫Scymnus(Scymnus)najaformisYu,云杉坪小瓢虫S.(Pullus)yunshanpingensisYu,波结毛瓢虫S.(Neopullus)sinuanodulusYuetYao,弧结毛瓢虫S.(N.)camptodromusYuetliu,截端方瓢虫PseudoscymnustruncatulusYu,2种由于单一雌性仅鉴定到属。经实验室饲养,发现波结毛瓢虫和弧结毛瓢虫捕食铁杉球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科 新种 铁杉球蚜 捕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0
作者 向玉勇 李子忠 +1 位作者 张帆 罗晨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年第4期352-359,共8页
概述了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rorariorum(Westwood)的起源与分布、生物学特性、形态变异、寄主范围、危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烟粉虱的真正起源地目前还不确定,现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等9... 概述了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vaprorariorum(Westwood)的起源与分布、生物学特性、形态变异、寄主范围、危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烟粉虱的真正起源地目前还不确定,现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温室粉虱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西部等地。粉虱的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期,通常人们将第4龄若虫称为伪蛹。温室粉虱的寄主已达121科898种植物,烟粉虱的寄主已超过600种。宜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温室粉虱 起源 分布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寄主范围 危害 综合防治 农业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品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1 位作者 耿小丽 孟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467-11467,11485,共2页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白色金针菇。[方法]采用平皿接种、袋料培养的方式,对147、天厨Ft、玉山Fy、金白1号进行品比试验。[结果]平皿中金白1号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长速8.01mm,147最慢,两者差异极显著。147菌丝生长势最强,平...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白色金针菇。[方法]采用平皿接种、袋料培养的方式,对147、天厨Ft、玉山Fy、金白1号进行品比试验。[结果]平皿中金白1号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长速8.01mm,147最慢,两者差异极显著。147菌丝生长势最强,平均3.6,其次为金白1号,平均2.6。袋料中金白1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长速2.28mm,147最慢。金白1号菌丝生长势最强达4.0,天厨Ft和玉山Fy均为3.0,147为2.0。天厨Ft菌株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84%,其次是玉山Fy和金白1号菌株,均为80%。金白1号菌株的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最小,分别为147.44、7.06、2.67mm。[结论]金白1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好,子实体商品性状好,生物转化率较高,适合在北京地区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菌丝生长速度 菌丝生长势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耿小丽 刘宇 +4 位作者 赵爽 王英男 王守现 许峰 林秀敏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1期24-25,共2页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菌糠替代棉籽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部分棉籽壳原料栽培杏鲍菇使用,生物学效率可达38.28%,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菌糠替代棉籽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部分棉籽壳原料栽培杏鲍菇使用,生物学效率可达38.28%,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栽培食用菌 生物学效率 杏鲍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14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宇 王守现 +3 位作者 耿小丽 陈文良 孟莉莉 王英男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7,共3页
用杏鲍菇9号菌株和11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杏鲍菇14号杂交新菌株。杏鲍菇14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棍棒形,生物学效率达到84.64%。
关键词 杏鲍菇 单孢 杂交育种 14号杂交新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两种蚜茧蜂日产卵量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路虹 张芝利 石宝才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2期49-53,共5页
本文以桃蚜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密度、接蜂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的日产卵量及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均对两种蚜茧蜂的产卵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两种蚜茧蜂的日产卵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27~32℃时,烟蚜茧蜂雌... 本文以桃蚜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密度、接蜂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的日产卵量及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因素均对两种蚜茧蜂的产卵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两种蚜茧蜂的日产卵量随寄主密度增加而增加,在27~32℃时,烟蚜茧蜂雌蜂活动频繁,羽化后第一天的产卵量多于低温(≤23℃)下的产卵量,从第二天起日产卵量下降,说明持续高温不利于雌蜂产卵。本研究认为:人工繁殖烟蚜茧峰时,温度为23℃,寄生蜂与寄主比为1:100的条件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烟蚜茧蜂 菜蚜茧蜂 日产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苯酚结构与农作物毒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克虞 林春野 王征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卤代苯酚是一种环境污染物。本文通过水培发芽试验和幼苗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卤代苯酚系列污染物结构与冬小麦、萝卜、油菜等作物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苯酚系列污染物都可抑制他们的发芽和幼苗生长,其毒性都大于苯酚,并与浓度成显... 卤代苯酚是一种环境污染物。本文通过水培发芽试验和幼苗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卤代苯酚系列污染物结构与冬小麦、萝卜、油菜等作物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苯酚系列污染物都可抑制他们的发芽和幼苗生长,其毒性都大于苯酚,并与浓度成显著性正相关。在浓度相同时,其毒性随苯环上氢原子被氯取代个数的增加而加大。在浓度和取代个数都相同时,不同取代部位的毒性不同,邻位取代毒性最大。不同农作物对它们的抗性不同;在取代个数、浓度和取代部位都相同时,小麦受害程度最轻,油菜最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苯酚 结构 农作物 毒性 农田生态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PD和ITS分子标记对血红铆钉菇菌株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守现 刘宇 +5 位作者 张英春 许峰 赵爽 王兰青 耿小丽 孟莉莉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收集的3个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菌株和采集的4个血红铆钉菇子实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APD和ITS序列测定两种技术鉴定其是否为血红铆钉菇。RAPD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子实体样本间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三个菌株之间的差异大,... 以收集的3个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菌株和采集的4个血红铆钉菇子实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APD和ITS序列测定两种技术鉴定其是否为血红铆钉菇。RAPD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子实体样本间差异较小,亲缘关系较近;三个菌株之间的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ITS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4个子实体样品与已登录的血红铆钉菇菌株的相似度都大于99%,表明这4个样品是血红铆钉菇;而3个菌株与子实体样本间的同源性较小,分别与其它种类的ITS序列相似,表明这3个菌株不是血红铆钉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铆钉菇 RAPD ITS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17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宇 耿小丽 +6 位作者 王守现 陈文良 许峰 赵爽 王兰青 孟莉莉 王英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51-6352,共2页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方法]利用不同菌株间产生的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配对杂交形成双核菌丝的原理,用杏鲍菇11号菌株和13号菌株作亲本,进行单孢杂交育种。[结果]选育出杏鲍菇17号杂交新菌株,其子实体呈保龄球形,产...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杏鲍菇杂交新菌株。[方法]利用不同菌株间产生的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丝配对杂交形成双核菌丝的原理,用杏鲍菇11号菌株和13号菌株作亲本,进行单孢杂交育种。[结果]选育出杏鲍菇17号杂交新菌株,其子实体呈保龄球形,产量较高,生物效率达121.02%。[结论]杏鲍菇17号各项指标表现稳定,适合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单孢 杂交育种 17号杂交新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宋稳成 余苹中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9期13-17,共5页
本文介绍了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残留活性及其选择性机理,以及国内外有关二氯喹啉酸对陆生动物、水生生物、作物和土壤微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生态毒理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灵菇15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宇 耿小丽 +1 位作者 王守现 孟莉莉 《食用菌学报》 2006年第3期13-18,共6页
以白灵菇4号菌株和10号菌株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白灵菇15号杂交新菌株的子实体呈手掌形,柄较短,产量较高,平均生物学效率达48.26%。
关键词 白灵菇 单孢子分离 杂交育种 杂交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栽培金针菇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耿小丽 刘宇 +4 位作者 王守现 王英男 林秀敏 赵爽 许峰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5,共2页
白灵菇近几年发展迅速,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白灵菇一般只出一茬菇,营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废弃菌糠,进行了菌糠栽培金针菇不同栽培配方的对比试验,探讨添加菌糠废料的适宜比例,以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 菌糠废料 栽培 食用菌 生物学效率 金针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